《沉思与对话: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内容简介:2000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图书馆新馆建设呈现出新一轮的高潮,相应的,对高校图书馆建筑的关注与研究也成为高校图书馆界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和老馆改造的实践中,有这样两个问题值得加倍注意:第一,图书馆建设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单纯依靠纸上谈兵的方式是不够的;第二,图书馆建设中馆领导等实际参加人员的经验十分可贵,值得借鉴。
基本介绍
- 书名:沉思与对话: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
-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页数:258页
- 开本:16
- 品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作者:刘锦山 崔凤雷
- 出版日期:2010年8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01343985, 9787501343980
内容简介
《沉思与对话: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是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目录
序
第一部分 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概述
一、2000年以来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新馆建设情况
二、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二部分 高校图书馆建设对话
一、胡越:理清图书馆管理思路筹划新馆建筑模式
二、幸玉亮:发挥领导作用,推进新馆建设
三、谢蓉:以全新理念打造高校一流图书馆
四、陈大广:精心筹划降低成本
五、林希森:注重细节减少缺憾
六、张建平:不必奢华,只须实用
七、姚乐野:积极探索,建设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
八、颜务林:对当代图书馆空间布局的人文思考
九、姜玉晶:图书馆建筑与人文关怀
十、滕胜娟:充分调研精心设计预留功能拓展空间
十一、武振江:旧馆舍改造首先是使用功能的提升
十二、郑章飞:传承与创新的博弈
十三、刘锋:老馆改造物尽其用
十四、顾建新:精心筹划,做好新馆建设
十五、李岩:恰当定位适度超前
十六、闫锦敏:建设集适用性、先进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现代化图书馆
十七、乌恩:图书馆建筑应有鲜明的特徵
十八、黄家发:智慧型化图书馆建设
十九、亢成业:图书馆建筑的六大辨证关係
二十、张白影:延伸服务提高效益
二十一、张德海:气候条件对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二十二:张幼良:构建和谐环境突出地方品牌
二十三、芦玉刚:生态图书馆向我们走来
第三部分 部分高校图书馆新馆介绍
一、北京大学图书馆
二、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
三、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
四、东南大学图书馆
五、广西大学图书馆
六、广州大学图书馆
七、河海大学图书馆
八、湖北大学图书馆
九、南京师範大学图书馆
十、内蒙古农业大学图书馆
十一、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
十二、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图书馆
十三、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
十四、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十五、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
十六、首都师範大学图书馆
十七、四川大学图书馆江安分馆
十八、太原科技大学图书馆
十九、武汉音乐学院图书馆
二十、中北大学图书馆
第四部分 部分图书馆家具图片集萃
一、书报刊架
二、阅览桌椅
三、休闲家具
四、辅助家具
后记
第一部分 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概述
一、2000年以来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新馆建设情况
二、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二部分 高校图书馆建设对话
一、胡越:理清图书馆管理思路筹划新馆建筑模式
二、幸玉亮:发挥领导作用,推进新馆建设
三、谢蓉:以全新理念打造高校一流图书馆
四、陈大广:精心筹划降低成本
五、林希森:注重细节减少缺憾
六、张建平:不必奢华,只须实用
七、姚乐野:积极探索,建设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
八、颜务林:对当代图书馆空间布局的人文思考
九、姜玉晶:图书馆建筑与人文关怀
十、滕胜娟:充分调研精心设计预留功能拓展空间
十一、武振江:旧馆舍改造首先是使用功能的提升
十二、郑章飞:传承与创新的博弈
十三、刘锋:老馆改造物尽其用
十四、顾建新:精心筹划,做好新馆建设
十五、李岩:恰当定位适度超前
十六、闫锦敏:建设集适用性、先进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现代化图书馆
十七、乌恩:图书馆建筑应有鲜明的特徵
十八、黄家发:智慧型化图书馆建设
十九、亢成业:图书馆建筑的六大辨证关係
二十、张白影:延伸服务提高效益
二十一、张德海:气候条件对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二十二:张幼良:构建和谐环境突出地方品牌
二十三、芦玉刚:生态图书馆向我们走来
第三部分 部分高校图书馆新馆介绍
一、北京大学图书馆
二、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
三、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
四、东南大学图书馆
五、广西大学图书馆
六、广州大学图书馆
七、河海大学图书馆
八、湖北大学图书馆
九、南京师範大学图书馆
十、内蒙古农业大学图书馆
十一、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
十二、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图书馆
十三、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
十四、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十五、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
十六、首都师範大学图书馆
十七、四川大学图书馆江安分馆
十八、太原科技大学图书馆
十九、武汉音乐学院图书馆
二十、中北大学图书馆
第四部分 部分图书馆家具图片集萃
一、书报刊架
二、阅览桌椅
三、休闲家具
四、辅助家具
后记
文摘
(1)消防无小事2003年3月2日,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办公机构所在的四层因电线短路而引发火灾,由于消防人员扑救及时,火苗没有蔓延到其他藏书的楼层,并且在45分钟内即被扑灭。火灾造成至少35人因吸人浓烟而被送往医院救治,所幸无一人重伤。①而德国魏玛的安娜一安玛利娅女公爵图书馆却没那幺幸运,2004.年9月3日,因阁楼供电故障,这座由一座16世纪的德国宫殿改建而成,很早之前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图书馆发生火灾,烧毁、烧坏珍本古籍6.2 万本,其中包括席勒的第一版戏剧、莎士比亚的原版作品以及安娜一安玛利娅女公爵收藏的乐谱等珍贵图书,直接损失高达1000万欧元。造成图书毁坏的原因除大火之外,浓烟和救火时喷射的水也对大量图书造成了破坏。目前,所有的湿书已经被冷冻起来,防止它们彻底毁坏。魏玛是歌德、席勒、老卢卡斯一科兰纳赫和巴赫的故乡,由于德国大部分珍本图书都收藏于此,歌德的传世名着《浮士德》在该图书馆的收藏量居全球之首,因此德国人将魏玛誉为“德国精神的故乡”,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德国文化爱好者来这里“朝圣”,以至于有欧洲媒体称这次火灾摧毁了“德国精神”。②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图书馆的适用性、舒适性、多功能性越来越重视,图书馆的装修标準和豪华程度也日益提高,馆内的照明、空调、通风、电梯、计算机、通信等电器设备越来越多,造成用电负荷急剧增加。电气管线密集、可燃物增多,大大增加了图书馆的火灾隐患。根据2004年国家图书馆灾难后规划IFLA-PAC的调查,61%的参与者认为火灾是最可能发生的灾难。④从某种程度上讲,火灾可以说是图书馆面临的最大危险,一场火灾下来会给图书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所以,消防工作是图书馆建设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而做好消防工作的物质基础在于消防系统的精心设计与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图书馆的适用性、舒适性、多功能性越来越重视,图书馆的装修标準和豪华程度也日益提高,馆内的照明、空调、通风、电梯、计算机、通信等电器设备越来越多,造成用电负荷急剧增加。电气管线密集、可燃物增多,大大增加了图书馆的火灾隐患。根据2004年国家图书馆灾难后规划IFLA-PAC的调查,61%的参与者认为火灾是最可能发生的灾难。④从某种程度上讲,火灾可以说是图书馆面临的最大危险,一场火灾下来会给图书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所以,消防工作是图书馆建设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而做好消防工作的物质基础在于消防系统的精心设计与建设。
后记
早在1873年,哈佛大学校长Charles William Eliot就提出了“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的观点,凸显了图书馆对于大学的重要性。然而,建设一座好的大学图书馆并非易事,因为影响大学图书馆建设效果的因素颇多,建筑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建筑是图书馆的空间载体,其格局对图书馆功能的制约和局限直接影响着图书馆效用的发挥。虽然影响图书馆建筑的因素不仅仅只限于办馆理念、管理模式、功能定位、设计思路、功能布局等,但是认真考虑上述因素对图书馆建筑的影响,对于图书馆建设一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图书馆新馆建设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有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有一定的实际经验,但是第一次参与新馆建设的同志不可能拥有这样的经验,因此,参考借鉴他人的新馆建设经验、教训就显得尤为重要。每一位参与过新馆建设的同志对新馆建设一定都会获得深刻的体会和感受,也会获得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而这些收穫对图书馆新馆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
如何将参加过新馆建设的有关同志的经验挖掘出来,以便兄弟院校图书馆进行新馆建设时作为必要的参考,这是河海大学图书馆新馆建设完成之后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05年7月,在中国图书馆学会2005年年会上就这个问题我与刘锦山同志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我们初步决定共同编辑出版一本可以实现上述目的的关于图书馆建设的图书。年会结束后,我与刘锦山、崔凤雷同志又进行了多次交流与探讨,最终定下本书的编着事宜。
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就本书的体例、章节安排、容量、风格以及具体操作进行了多次讨论,为此,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文案调研和实地调研工作。在本书的风格上,我们认为,实用性应该成为本书最鲜明的特点,本书的内容撰写、材料组织都应围绕这个特点来进行。正是基于此,从2007年起,我们用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和走访,获取了比较扎实的第一手材料。三年中,我们一边调研、採访,一边对所得的材料进行加工、组织,先后数易其稿,特别是本书的第二部分“高校图书馆建设对话”的每一篇稿件都经过了有关同志的审阅,大家在审阅过程中又给我们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使本书精益求精。
同时,图书馆新馆建设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有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有一定的实际经验,但是第一次参与新馆建设的同志不可能拥有这样的经验,因此,参考借鉴他人的新馆建设经验、教训就显得尤为重要。每一位参与过新馆建设的同志对新馆建设一定都会获得深刻的体会和感受,也会获得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而这些收穫对图书馆新馆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
如何将参加过新馆建设的有关同志的经验挖掘出来,以便兄弟院校图书馆进行新馆建设时作为必要的参考,这是河海大学图书馆新馆建设完成之后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05年7月,在中国图书馆学会2005年年会上就这个问题我与刘锦山同志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我们初步决定共同编辑出版一本可以实现上述目的的关于图书馆建设的图书。年会结束后,我与刘锦山、崔凤雷同志又进行了多次交流与探讨,最终定下本书的编着事宜。
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就本书的体例、章节安排、容量、风格以及具体操作进行了多次讨论,为此,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文案调研和实地调研工作。在本书的风格上,我们认为,实用性应该成为本书最鲜明的特点,本书的内容撰写、材料组织都应围绕这个特点来进行。正是基于此,从2007年起,我们用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和走访,获取了比较扎实的第一手材料。三年中,我们一边调研、採访,一边对所得的材料进行加工、组织,先后数易其稿,特别是本书的第二部分“高校图书馆建设对话”的每一篇稿件都经过了有关同志的审阅,大家在审阅过程中又给我们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使本书精益求精。
序言
2000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图书馆新馆建设呈现出新一轮的高潮,相应的,对高校图书馆建筑的关注与研究也成为高校图书馆界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和老馆改造的实践中,有这样两个问题值得加倍注意:第一,图书馆建设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单纯依靠纸上谈兵的方式是不够的;第二,图书馆建设中馆领导等实际参加人员的经验十分可贵,值得借鉴。
2005年7月下旬,中国图书馆学会2005年年会在广西桂林召开。河海大学图书馆高新陵馆长7月22日在主题为“图书馆建筑与人文关怀”的第七分会场做了题为《图书馆新馆建设与人文关怀——以河海大学江宁校区图书馆新馆建设为例》的专题发言,引起了包括我在内的众多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高馆长在报告中特彆强调了图书馆新馆建设的实践性和借鉴兄弟院校图书馆经验的重要意义,与我的一些思考不谋而合。因此,我与高馆长就图书馆新馆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最后,我们决定共同编着一本关于高校图书馆建设方面的图书,以期全面反映我国2000年以来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的情况,对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过程中若干需要注意的问题详加讨论,并将图书馆新馆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宝贵经验辅以生动的案例,以生动细緻的方式展示出来。
2005年9月,我们正式开始了该书的编着工作,大约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进行文案资料的调研,并就本书的风格、布局、体例,尤其是图书馆新馆建设与老馆改造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多次充分的沟通,决定以这些问题为核心展开本书的内容。2007年开始,我们便着手向相关的高校图书馆徵集新馆建设资料,并就新馆建设的基本情况展开实地调研,採访了20多位参与新馆建设的有关同志,一边蒐集材料一边进行书稿的写作,经过近3年的努力,现在终于完成了。
本书主要包括“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概述”、“高校图书馆建设对话”、“部分高校图书馆新馆介绍”与“部分图书馆家具图片集粹”四部分内容。其中,第一部分“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概述”一方面围绕新馆建筑面积、每万平方米指标值、消防系统类型、综合造价等分析了新馆建设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就可持续图书馆、图书馆建设任务书、消防系统的选择、图书馆使用说明书等图书馆建设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2005年7月下旬,中国图书馆学会2005年年会在广西桂林召开。河海大学图书馆高新陵馆长7月22日在主题为“图书馆建筑与人文关怀”的第七分会场做了题为《图书馆新馆建设与人文关怀——以河海大学江宁校区图书馆新馆建设为例》的专题发言,引起了包括我在内的众多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高馆长在报告中特彆强调了图书馆新馆建设的实践性和借鉴兄弟院校图书馆经验的重要意义,与我的一些思考不谋而合。因此,我与高馆长就图书馆新馆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最后,我们决定共同编着一本关于高校图书馆建设方面的图书,以期全面反映我国2000年以来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的情况,对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过程中若干需要注意的问题详加讨论,并将图书馆新馆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宝贵经验辅以生动的案例,以生动细緻的方式展示出来。
2005年9月,我们正式开始了该书的编着工作,大约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进行文案资料的调研,并就本书的风格、布局、体例,尤其是图书馆新馆建设与老馆改造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多次充分的沟通,决定以这些问题为核心展开本书的内容。2007年开始,我们便着手向相关的高校图书馆徵集新馆建设资料,并就新馆建设的基本情况展开实地调研,採访了20多位参与新馆建设的有关同志,一边蒐集材料一边进行书稿的写作,经过近3年的努力,现在终于完成了。
本书主要包括“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概述”、“高校图书馆建设对话”、“部分高校图书馆新馆介绍”与“部分图书馆家具图片集粹”四部分内容。其中,第一部分“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概述”一方面围绕新馆建筑面积、每万平方米指标值、消防系统类型、综合造价等分析了新馆建设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就可持续图书馆、图书馆建设任务书、消防系统的选择、图书馆使用说明书等图书馆建设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