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沈正赋

(2019-02-25 00:26:11) 百科
沈正赋

沈正赋

安徽合肥人,现为安徽师範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新闻学教授、新闻传播学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全国新闻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新闻教育史学会理事、新安传媒网高级顾问、安徽师範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安徽师範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师範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编委等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沈正赋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安徽合肥人
  • 职业:安徽师範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 代表作品:《突发公共事件报导研究》《解读传媒——传媒生态与新闻生态研究》

个人简介

安徽合肥人,现为安徽师範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新闻学教授、新闻传播学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全国新闻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新闻教育史学会理事、新安传媒网高级顾问、安徽师範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安徽师範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师範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编委等职。
曾在《新安晚报》从事过记者、编辑工作,发表讯息、通讯、深度报导、评论等各类新闻稿件300余篇,其中数十篇作品获国家级、省级新闻奖项。先后担任《报纸编辑学》、《新闻採访学》、《新闻写作学》、《新闻业务专题》、《新闻传播理论研究》、《新闻传播实务研究》等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的教学。10多年来,在《新闻战线》、《新闻大学》、《青年研究》、《当代传播》、《中国记者》、《新闻记者》、《对外传播》、《新闻界》、《中国新闻年鉴》和《安徽师範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着《解读传媒——传媒生态与新闻生态研究》、《突发公共事件报导研究》等,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安徽省精品课程《新闻採访学》、安徽省特色专业《新闻学》等多个研究项目,学术专着《突发公共事件报导研究》获2009—2010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社科类)三等奖。

教育背景:

1989年7月获安徽师範大学文学学士学位
2007年11月获安徽师範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 讲授课程:
《报纸编辑学》、《新闻採访学》、《新闻写作学》、《新闻业务专题》、《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实务》等

主持项目:

1、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突发公共事件中新闻舆论引导方式研究》
2、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灾难新闻报导理论与方法研究》
3、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新闻传播学专业结构调整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与实践》
4、安徽省省级精品课程《新闻採访学》
5、安徽省特色专业《新闻学》(项目编号:20100213)

主要科研论着:

1、《解读传媒——传媒生态与新闻生态研究》2006年10月西南师範大学出版社出版
2.《突发公共事件报导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0年4月版

出版教材:

1.《新闻採访学基础:理论与方法》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2.《中外新闻经典导读》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版

主要科研论文:

1.标题之间的”跨界”与“混搭《新闻战线》2012年第5期(中文核心期刊)
2.信息耗散模式与新闻真实性——兼论香农—韦弗“噪音”说和马莱兹克系统模式《安徽师範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CSSCI来源期刊)(人大複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2012年第7期全文转载)
3.观察採访在新闻报导中的价值与意义——基于我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转改”活动《新闻界》2012年第20期(CSSCI来源期刊)
4.西方新闻自由的理想王国与现实图景《当代传播》2011年第5期(CSSCI来源期刊)(《中国新闻年鉴》2012年卷全文转载)
5.网路自杀新闻报导及其影响因子研究——基于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分析法《青年研究》2010年第5期(CSSCI来源期刊)
6.突发事件报导方法与传播效果解析——2008年我国突发事件报导研究综述《当代传播》2009年第2期(CSSCI来源期刊)
7.发言人的“错位”《新闻记者》2008年第9期(CSSCI来源期刊)
8.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角色定位《当代传播》2007年第7期(CSSCI来源期刊)
9.有理?有利?有节?——媒体报导三题《新闻记者》2006年第8期(CSSCI来源期刊)
10.慎重报导涉及宗教信仰的内容《当代传播》2006年第4期(CSSCI来源期刊)
11.人物通讯采写的共性和个性《当代传播》2006年第2期(CSSCI来源期刊)
12.新闻同质化竞争中的策略《当代传播》2005年第2期(CSSCI来源期刊)
13.民族情绪在商业广告中的渗透和影响《新闻记者》2005年第5期(CSSCI来源期刊)
14.传媒核心竞争力及其影响要素解读《新闻大学》2004年冬季号(CSSCI来源期刊)(人大複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
15.灾难新闻报导方法及其对客群知情权的影响《新闻大学》2002年夏季号(CSSCI来源期刊)(杨胜江编着、新疆电子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的《记者在现场:突发灾难性事件报导经验谈》全文收录)
16.新闻记者的职业精神《当代传播》2003年第5期(CSSCI来源期刊)
17.新闻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的辩证关係《当代传播》2002年第1期(CSSCI来源期刊)
18.从几则新闻报导实例看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当代传播》2000年第5期(CSSCI来源期刊)
19.延安时期我党对外传播策略及其启示《对外传播》2009年第6期(《中国新闻年鉴》2010年卷全文转载)
20.灾难性事件报导方法论初探《新闻战线》2003年第9期(中文核心期刊)
(陈燕、刘东平主编,外文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的《危机事件报导案例分析》全文收录)
21.传播学对中国新闻学理论建构的贡献《新闻战线》2009年第5期(中文核心期刊)
22.从汶川地震看中国网民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介入《电视研究》2008年第9期(中文核心期刊)
23.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现状及其发展态势新探《新闻战线》2006年第3期(中文核心期刊)
24.谣言岂能作为新闻报导《新闻战线》2007年第4期(中文核心期刊)
25.突发事件中新闻媒体角色的合理调适《新闻界》2003年第2期(中文核心期刊)
26.对新闻职业道德和作风的另类解读《新闻通讯》2002年第2期(中文核心期刊)
27.偷拍偷录行为合法化的辩证思考《新闻战线》2002年第7期(中文核心期刊)
28.从朱镕基总理答记者问看记者的提问艺术《新闻爱好者》2002年第1期(中文核心期刊)
29.新闻报导中歧视性语言摭谈《新闻爱好者》2001年第10期(中文核心期刊)
30.“号外”也应是张新闻纸《新闻实践》2001年第10期(中文核心期刊)
31.21世纪首日部分报纸一版比较研究《中国记者》2001年第2期(中文核心期刊)
32.叫读者(听众)信谁?——关于“东方红”三姐妹报导《新闻界》1997年第2期(中文核心期刊)
33.新闻报导不能误导客群《新闻通讯》1999年第1期(中文核心期刊)
34.一则新闻两种相反报导的启示《新闻世界》1997年第3期
35.新闻舆论监督难点及其对策刍议《声屏世界》2000年第2期
36.试析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感与社会责任《新闻世界》2000年第7期
37.奉献给新世纪的第一道“新闻大餐”《新闻世界》2001年第2期
38.试析增强典型人物报导思想性和可读性的三个有效着力点《套用写作》2001年第9期
39.“问题新闻”与新闻职业道德和作风建设《新闻业务研究》2002年第1期
40.早间节目的新闻风格定位及设定《声屏世界》2002年第1期
41.法制新闻报导中的非规範化语言谈片《学语文》2002年第1期
42.灾难性事件中的新闻舆论监督平议《声屏世界》2002年第8期
43.灾难新闻报导中的人文主义关怀《新闻论坛》2003年第1期
44.试析议程设定理论及其在伊拉克战事报导中的运用《声屏世界》2003年第6期
45.新闻界信用缺失的生成原因及其对策刍议《声屏世界》2004年第4期
46.新闻媒体的精品意识、法制意识和合作精神刍议《采写编》2004年第4期
47.我国电视新闻频道设定的传播学思考《传播学研究集刊》第2辑(2004年)
48.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新探《城市党报研究》2005年第6期
49.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办学模式与特色刍议《今传媒》2005年第5期
50.地方媒体参与报导国内重大事件的策略及其意义《声屏世界》2006年第4期
51.对当下网路视频短片盛行的思考《今传媒》2006年第6期
52.慎讲好话慎用图片慎发传言――媒体报导“三慎”《新闻三昧》2007年第4期
53.构建突发公共事件报导理论体系和操作模式《对外大传播》2007年第6期
54.从传媒生态到新闻生态《声屏世界》2007年第7期
55.白居易新乐府诗中的真实性原则《学语文》2007年第5期
56.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报导中的新闻选择《东南传播》2008年第6期
57.新闻传播为思想解放运动预设强大的舆论场《今传媒》2008年第7期
58.从王旭明离职看新闻发言人的职业特点及其要求《今传媒》2008年第10期
59.从信息公开角度看汶川地震报导的特点与效果《声屏世界》2008第7期
60.危机事件报导中的媒体功能《东南传播》2008年第8期
61.灾难新闻报导中的绝对主角和相对主角《东南传播》2008年第9期
62.灾难新闻在高校校园传播的特点探究《当代青年研究》2008年第11期
63.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新闻媒体——以拉萨“3?14”事件、“5?12”汶川地震和“三鹿奶粉”事件报导为视阈《对外传播》2008年第12期
64.新闻业务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改革与创新——以《新闻採访学》课程教学为例《今传媒》2009年第2期
65.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东南传播》2010年第6期
66.网路信源新闻初探《东南传播》2010年第8期
67.白居易诗歌中的新闻传播特性《淮北师範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68.论白居易诗歌的媒介传播《安庆师範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
69.论新闻採访权及其行为规範《今传媒》2011年第11期
70.新闻媒体节庆日报导的现状与问题探析——基于2011年国内主流媒体的国庆报导《声屏世界》2011年第11期
71.白居易诗歌的人际传播《安庆师範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72.“走转改”的哲学意蕴——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角《理论建设》2012年第5期
73.党报开展新闻监督和舆论引导的新路径——对《人民日报》“求证”栏目的实证研究《新闻研究导刊》2012年第12期
74.改进新闻报导文风的理论与实践探析《声屏世界》2013年第2期
75.新闻价值的多义性与相对性辨析《淮北师範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76.明星跳水节目的双向心理诉求探析——以《星跳水立方》为例《声屏世界》2013年第9期
77.西方媒体的真相与尴尬《人民论坛》2013年第9期
78.安徽省高校新闻学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淮北师範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0期
79.我国新闻作品着作权失范现象与问题新探《新闻研究导刊》2013年第10期
80.党报开展舆论监督就要敢于“发声”和“亮剑”——对人民日报三篇批评报导及其“回应”之断想《新闻研究导刊》2013年第12期
81.电视媒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性分析——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特别节目为例《声屏世界》2014年第4期
82.大国总理的执政理念与新闻传播的媒介观照——以中国国务院三任总理首次记者招待会为研究样本《安庆师範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83.网路时代新闻工作者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新探索《新闻研究导刊》2014年第6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