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特·塞勒斯(Walter Salles),1956年4月12日出生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巴西电影导演、编剧、製片人。
1991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里约热内卢惊魂记》。1998年,执导剧情片《中央车站》获得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第7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提名。2000年,担任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成员。2002年,担任第55届坎城国际电影节评审会成员。2004年,其执导的电影《摩托日记》获得第5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第57届坎城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2007年,拍摄了“庆祝坎城电影节60周年”的3分钟短片《每人一部电影》。2008年,凭藉剧情片《越位》获得第61届坎城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2012年,执导剧情片《在路上》入围第65届坎城电影节主竞赛单元。2015年,执导纪录片《汾阳小子贾樟柯》。2017年,与其他四位导演联合指导短片集《时间去哪儿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沃尔特·塞勒斯
- 外文名:Walter Salles
- 别名:Walther Moreira Salles Jr. (本名) / Waltinho (暱称)
- 国籍:巴西
- 星座:牡羊座
- 出生地:巴西里约热内卢
- 出生日期:1956年4月12日
- 职业:导演、编剧、製片人
- 代表作品:中央车站、摩托日记、在路上、越位
- 主要成就: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第56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两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
第7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提名
早年经历
沃尔特·塞勒斯出生于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一个银行家的家庭。他的父亲曾是外交官,他的童年时代一部分时间在法国和美国度过,年幼时因为患过风湿热而无法户外活动,后来他与电影结缘,看到罗伯托·罗西里尼、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等导演的作品令他大开眼界。之后,他在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院待了一年。
演艺经历
1987年,沃尔特·塞勒斯在巴西电影工业日益衰落的时候以一部纪录片《Krajcberg - O Poeta dos Vestígios》进入影坛。
1998年,沃尔特·塞勒斯执导根据阿尔巴尼亚作家伊斯梅尔·卡戴尔的小说《破碎的四月》改编的剧情片《中央车站》,该片由费尔兰妲·蒙特内格罗、马里利娅·佩拉、文尼西斯·狄·奥利维拉联袂主演,讲述了为人现实的朵拉在母性的驱使下帮助约书亚去东北部去寻找他爸爸的故事,沃尔特·塞勒斯凭藉该片获得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第56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第7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提名。之后,这部影片被《帝国》(英国电影杂誌)评选为“影史百大非英语电影”第57名;2000年,担任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成员。
2001年,执导由罗德里格·桑托罗、乔斯·多蒙特合作主演剧情片《太阳背面》,该片获得第5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提名、第59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提名、第55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提名;2002年,担任第55届坎城国际电影节评审会成员。
2003年,沃尔特·塞勒斯被《卫报》(英国日报)评选为“世界最优秀的40位导演”之一。2004年,执导根据切·格瓦拉的回忆录《南美丛林日记》改编的剧情片《摩托日记》,该片由盖尔·加西亚·贝纳尔、罗德里格·德拉·塞纳联袂主演,讲述了一次南美旅程如何激发了切格瓦拉全新的世界观,使得革命热情开始在他心中萌芽生长的故事,该片获得第5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第57届坎城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第30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外国电影奖提名。
2005年,执导根据日本导演中田秀夫执导的恐怖片《午夜凶铃》改编的惊悚恐怖片《鬼水怪谈》,这是沃尔特·塞勒斯执导的首部英语片,该片由詹妮弗·康纳利、约翰·C·赖利、阿瑞尔·盖德合作主演,讲述了刚刚离婚的达莉娅带着女儿搬进纽约一幢老旧公寓準备开始新的生活,然而怪事却接踵而来的故事。
2006年,与亚历山大·佩恩、奥利维耶·阿萨亚斯等19名导演联合执导短片集《巴黎,我爱你》,影片围绕巴黎二十个区展开了十八个小故事,该片作为第59届坎城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的开幕影片进行放映。2007年,与其他34位导演联合拍摄了“庆祝坎城电影节60周年”的3分钟短片《每人一部电影》。
2008年,与丹妮拉·托马斯联合执导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剧情片《越位》,由桑德拉·科维洛尼、文尼西斯·狄·奥利维拉联袂主演,讲述了四位贫困人家的兄弟为了自己的足球梦想努力奋斗的故事,该片入围第61届坎城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同年,担任剧情片《狮子笼》的製片人。
2009年,担任剧情片《风暴之眼》的製片人;2012年,执导根据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剧情片《在路上》,该片由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加内特·赫德兰、克尔斯滕·邓斯特联袂主演,讲述了名字为索尔的主人公“我”与朋友们三次从美国西海岸到东海岸的穿梭旅行的故事,该片入围第65届坎城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2013年,与贝纳尔多·贝托鲁奇、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等70位导演联合执导短片集《威尼斯70周年:重启未来》;2014年,沃尔特·塞勒斯执导纪录片《汾阳小子贾樟柯》,该片不但展现贾樟柯的童年成长经历、还回顾了贾樟柯电影作品历史、创作理念以及日常生活。10月20日,沃尔特·塞勒斯不仅凭藉执导的纪录片《汾阳小子贾樟柯》入围第9届罗马国际电影节“荣誉放映”单元,还被马克·穆勒授予“终身成就奖”。
2015年1月18日,沃尔特·塞勒斯凭藉纪录片《汾阳小子贾樟柯》被第6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作为“大广角”单元进行放映;2月11日,沃尔特·塞勒斯接受腾讯娱乐的专访,讲述了他对贾樟柯的共鸣与启发,以及通过他的电影对中国的认识的看法。
2017年,与其他四位导演联合指导短片集《时间去哪儿了》。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2017年 | 《时间去哪儿了》 | 短片 |
2015年 | 《汾阳小子贾樟柯》 | 纪录片 |
2013年 | 《威尼斯70周年:重启未来》 | 纪录片 |
2012年 | 《在路上》 | 电影 |
2008年 | 《越位》 | 电影 |
2008年 | 《人权故事》 | 纪录片 |
2007年 | 《每人一部电影》 | 短片 |
2006年 | 《巴黎,我爱你》 | 电影 |
2005年 | 《鬼水怪谈》 | 电影 |
2004年 | 《摩托日记》 | 电影 |
2001年 | 《太阳背后》 | 电影 |
1998年 | 《中央车站》 | 电影 |
1998年 | 《午夜惊魂》 | 电影 |
1996年 | 《异国他乡》 | 电影 |
1995年 | 《生活在别处》 | 纪录片 |
1991年 | 《里约热内卢惊魂记》(又名:《曝光》) | 电影 |
相关参考:...........
编剧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2015年 | 《汾阳小子贾樟柯》 | 纪录片 |
2006年 | 《巴黎,我爱你》 | 电影 |
2001年 | 《太阳背后》 | 电影 |
1998年 | 《中央车站》 | 电影 |
1998年 | 《午夜惊魂》 | 电影 |
1996年 | 《异国他乡》 | 电影 |
相关参考:...
製片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2015年 | 《帮派》 | 电影 |
2012年 | 《在路上》 | 电影 |
2010年 | 《路人》 | 电影 |
2009年 | 《风暴之眼》 | 电影 |
2008年 | 《越位》 | 电影 |
2008年 | 《狮子笼》 | 电影 |
2008年 | 《探戈大师的咖啡屋》 | 电影 |
2006年 | 《天空中的苏丽》 | 电影 |
2006年 | 《土生土长》 | 电影 |
2005年 | 《低城》 | 电影 |
2005年 | 《姐妹》 | 电影 |
2002年 | 《上帝之城》 | 电影 |
2002年 | 《妖姬莎塔》 | 电影 |
相关参考:....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1999 | 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 | 中央车站 | 提名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12 | 第65届坎城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 在路上 | 提名 |
2008 | 第61届坎城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 越位 | 提名 |
2004 | 第57届坎城国际电影节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 摩托日记 | 获奖 |
2004 | 第57届坎城国际电影节弗朗索瓦·加莱奖 | 摩托日记 | 获奖 |
2004 | 第57届坎城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 摩托日记 | 提名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01 | 第5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小金狮奖 | 太阳背面 | 获奖 |
2001 | 第5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 | 太阳背面 | 提名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1998 | 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 | 中央车站 | 获奖 |
1998 | 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天主教人道精神奖-竞赛单元 | 中央车站 | 获奖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05 | 第62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 摩托日记 | 提名 |
2002 | 第59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 太阳背面 | 提名 |
1999 | 第56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 中央车站 | 获奖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04 | 第17届欧洲电影奖环球银幕奖 | 摩托日记 | 提名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05 | 第5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非英语片奖 | 摩托日记 | 获奖 |
2002 | 第55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非英语片奖 | 太阳背面 | 提名 |
1999 | 第5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非英语片奖 | 中央车站 | 获奖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05 | 第30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外国电影奖 | 摩托日记 | 提名 |
1999 | 第24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外国电影奖 | 中央车站 | 提名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备注 |
---|---|---|
1996 | 第12届圣丹斯国际电影节日本放送协会奖 | 获奖 |
1996 | 第12届圣丹斯国际电影节Cinema 100/圣丹斯国际奖 | 获奖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1998 | 第51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豹奖 | 午夜惊魂 | 提名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1999 | 第43届义大利大卫奖最佳外国电影奖 | 中央车站 | 提名 |
人物评价
沃尔特·塞勒斯是当代巴西电影界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聚焦底层普通民众、关照现实,有着强烈的民族风貌和鲜明的个人印记,不断探索追寻和自我发现的母题,用纪实风格的民族影像来表达对现实以及全人类共通的文化命题的思索,是一位有责任感有情怀的导演。(《大众文艺》评)
纵观沃尔特·塞勒斯的本土电影,会发现他的影片中较好的体现了巴西“新电影十年”的基本艺术风格。他的影片还有着鲜明的个人印记和民族特色,而且始终贯穿着寻根、成长、救赎的叙事主题。沃尔特·塞勒斯的作品都描写了寻找身份。一个局外人的眼光和一个知情人的理解力,二者相结合就形成了塞勒斯的作品风格。(《电影评介》评)
沃尔特·塞勒斯对巴西电影的重大贡献,就在于他奠定了一种饱含民族热情的人道主义电影基调。与崇尚虚构的“好莱坞”不同,塞勒斯喜欢从真实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在演员使用上,他始终坚持职业与非职业演员混合搭配的方式。(《大众电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