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活塞式内燃机汽车的各总成、部件的典型结构实例之分析,系统阐述了现代汽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本书为高等院校汽车工程类(车辆工程、汽车车身设计、汽车服务工程、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职大、成教等汽车工程类专业教材,并可供汽车工业部门、汽车运输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还可供具有中等以上文化和科技理论基础的汽车修理工及驾驶员参考。
基本介绍
- 书名:汽车构造
- 作者:陈家瑞 主编
- ISBN:9787111079279;9787111156178
- 页数:355(上);419(下)
- 定价:48.00元(上);57.00元(下)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6-1,第三版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 字数:558000(上);666000(下)
简介
汽车结构虽然类型繁多、複杂,但世界各国生产的商业化汽车,仍以活塞式内燃机为动力的传统结构为主。各个组成系统或部件的结构形式虽然不同,但功能要求相同。因此在修订第五版时,仍然沿用以前几版形成的教材体系。它是通过对典型汽车,特别是国产轿车的几种实例进行了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分析阐述,并且在讨论整车及各个组成系统或部件时,都特别注意阐述整体功能要求,以及各组成部件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有机联繫;在介绍各种不同结构形式时,首先通过一种比较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实例,说明在一般使用条件下,为满足主要功能要求而採取的一般结构措施;然后再介绍在某种特定条件和要求下发展出来的某些形式的结构及功能特点。使读者在较为深入地掌握汽车结构一般规律基础上,以期取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本书通过对活塞式内燃机汽车的各总成、部件的典型结构实例之分析,系统阐述了现代汽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本书分上、下册,包括五篇二十六章。上册为总论和第一篇汽车发动机;下册为其余四篇,介绍了汽车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车身、仪表、照明及附属装置等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本书以双色形式来突出教材重点,并随书配备教学光碟。
目录
本书分上下两册
汽车构造(上)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总论
第一篇 汽车发动机
第一章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
第一节 发动机的分类
第二节 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第三节 二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第四节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第五节 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与特性
第六节 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
思考题
第二节 简单化油器与可燃混合气的形成
第三节 町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係
第四节 化油器的各工作系统
第五节 化油器类型
第六节 汽油供给装置
第七节 汽油喷射系统
思考题
第二章 曲柄连桿机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机体组
第三节 活塞连桿组
第四节 曲轴飞轮组
思考题
第三章 配气机构
第一节 气门式配气机构的布置及传动
第二节 配气定时
第三节 配气机构的零件和组件
思考题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
第一节 汽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及燃料
第五章 柴油机供给系统
第一节 柴油及其使用性能
第二节 柴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
第三节 喷油器
第四节 柱塞式喷油泵
第五节 分配式喷油泵
第六节 调速器
第七节 电控柴油机喷射系统.
第八节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辅助装置
第九节 发动机的进气系统
第十节 发动机的排气系统
思考题
第六章 发动机有害排放物的控制系统
第一节 汽车发动机的有害排放物
第二节 汽油机的排放控制装置
第三节 其他排放物的控制系统
第四节 柴油机的排放控制系统
思考题
第七章 车用发动机的增压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机械增压
第三节 涡轮增压
第四节 气波增压
思考题
第八章 发动机冷却系统
第一节 冷却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第二节 冷却液
第三节 散热器
第四节 冷却风扇
第五节 节温器
第六节 水泵
第七节 变速器机油冷却器
思考题
第九章 发动机润滑系统
第一节 润滑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第二节 润滑剂
第三节 机油泵
第四节 机油滤清器
第五节 机油冷却器
思考题
第十章 发动机点火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传统点火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第三节 点火时刻
第四节 传统点火系统主要元器件的结构
第五节 电子点火系统
第六节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第七节 汽车电源
思考题
第十一章 发动机起动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起动机
第三节 减速起动机和永磁起动机
思考题
第十二章 新型车用发动机
第一节 转子发动机
第二节 燃气涡轮发动机
第三节 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
第四节 代用燃料发动机
思考题
汽车构造(下)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二篇 汽车传动系统
第十三章 汽车传动系统概述
思考题
第十四章 离合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摩擦离合器
第三节 离合器操纵机构
思考题
第十五章 变速器与分动器
第一节 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
第二节 同步器
第三节 变速器操纵机构
第四节 分动器
思考题
第十六章 液力机械传动和机械式无级变速器
第一节 液力机械传动
第二节 机械式无级变速器
思考题
第十七章 万向传动装置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万向节
第三节 传动轴和中间支承
思考题
第十八章 驱动桥
第一节 主减速器
第二节 差速器
第三节 半轴与桥壳
思考题
第三篇 汽车行驶系统
第十九章 汽车行驶系统概述
思考题
第二十章 车架
第一节 边梁式车架
第二节 中粱式车架
第三节 综合式车架和承载式车身
思考题
第二十一章 车桥和车轮
第一节 车桥
第二节 车轮与轮胎
思考题
第二十二章 悬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减振器
第三节 弹性元件
第四节 非独立悬架
第五节 独立悬架
第六节 多轴汽车的平衡悬架
第七节 主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
思考题
第四篇 汽车转向系统与制动系统
第二十三章 汽车转向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转向器及转向操纵机构
第三节 转向传动机构
第四节 转向加力装置
第五节 转向油罐与转向液压泵
第六节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思考题
第二十四章汽车制动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制动器
第三节 人力制动系统
第四节 伺服制动系统
第五节 动力制动系统
第六节 制动力调节装置
第七节 辅助制动系统
思考题
第五篇汽车车身、仪表、照明及附属装置
第二十五章汽车车身
第一节 车身壳体、车门及其附属档案
第二节 空调系统、座椅及安全防护装置
第三节 货箱
思考题
第二十六章汽车仪表、照明及附属装置
第一节 汽车仪表
第二节 照明装置及信号装置
第三节 风窗刮水器、风窗洗涤器及风窗除霜装置
第四节 汽车防盗装置和中控门锁
思考题
序言
本书是教育部面向2l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部级重点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汽车总体及其各总成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汽车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供汽车设计製造、汽车运用及修理、汽车运输管理等相关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具有中等以上文化和科技理论基础的汽车修理工及驾驶员参考。
鑒于当前立体化教学和精品化教材的需要,本次修订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将原教材的单色改为双色,即把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改为红色,以突出重点,使读者更容易学习和掌握。
2)配套出版教学光碟。
3)修改《汽车构造》第2版中遗留的文字和图形错误。
本修订版由吉林大学汽车工程系编写。参加编写的有陈家瑞、张建文、高莹、于秀敏、林学东、刘玉梅、马天飞、宋传学、姚为民、冯原,主编为陈家瑞,副主编为张建文。本书由长安大学边耀璋教授担任主审。
本书配套教学光碟是在原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工程系早期编制的《汽车构造》CAI课件的基础上完善形成的,利用声音配合图片、动画对教材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该课件在1998年先后获得东北地区CAI成果展示会二等奖和吉林省教委教学成果二等奖。光碟内容由王伟华负责策划编制,其他参加编制的有马天飞、姚为民、陈静。在此,对他们以及为此教学光碟付出辛勤工作的所有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编写本书过程中,得到第一汽车集团总公司、长春一汽汽车技术中心、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武汉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第二汽车製造厂、二汽技术中心、济南汽车製造厂、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汽车製造厂、北京汽车机车联合製造公司、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等单位有关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谨此一併表示衷心感谢。
恳切希望使用本教材的高校师生与广大读者提出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