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底盘工程(第2版)》是2011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徐石安、季学武、仇斌、上官文斌。
基本介绍
- 书名:汽车构造——底盘工程(第2版)
- 作者:徐石安、季学武、仇斌、上官文斌
- ISBN:9787302264767
- 定价:39.8元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11-9
- 装帧:平装
图书简介
本书以传统的汽车底盘为对象,描述它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和工程问题相关的结构细节。全书分为12章,前11章涉及汽车底盘的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最后一章为电动汽车,它为读者提供了解当今汽车上的热门话题——电动汽车的一些通用知识。
书中底盘结构突出了当前主流结构总成及其零部件并顾及结构历史发展及其前沿,书中包含了目前教材中普遍缺少的重要新结构、新内容(如发动机的悬置、双离合器变速器(DCT)等),书中也反映了总成间相互集成关係(如车桥和悬架),以及同整车结构的关係(如十字轴万向节结构在车上的布置)等。
本书可作为大学本科车辆工程类专业汽车底盘构造的教材,也可供汽车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汽车设计的辅助读物,对一般想了解汽车的人士阅读本书也非常有帮助。
目录
1汽车底盘及传动系概述
1.1汽车底盘概述
1.2动力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1.3动力传动系统在汽车上的布置
1.4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1.4.1悬置系统的功能
1.4.2悬置系统的布置结构形式
1.4.3悬置元件结构
複习与思考
2摩擦式离合器
2.1离合器的基本功能、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2摩擦式离合器的分类和基本要求
2.3摩擦式离合器的结构
2.3.1周置弹簧离合器
2.3.2膜片弹簧离合器
2.3.3双片离合器
2.3.4湿式离合器
2.4离合器主要零件结构
2.4.1离合器盖总成
2.4.2从动盘总成
2.4.3离合器分离装置——分离轴承及分离套筒
2.4.4扭转减振器
2.5离合器操纵机构
2.5.1机械式操纵机构
2.5.2液压式操纵机构
2.5.3助力器
2.5.4分离轴承间隙自动调整机构
2.5.5离合器操纵系统新进展——变传动比操纵系统
複习与思考
3手动变速器及分动器
3.1汽车行驶基本原理及变速器功能
3.2变速器的结构及布置
3.2.1三轴式变速器
3.2.2二轴式变速器
3.2.3组合式变速器
3.2.4变速器结构简化画法及倒挡齿轮布置
3.3换挡机构及其同步器
3.3.1定位、互锁及倒挡安全装置
3.3.2同步器
3.4变速器的轴承,润滑、密封和对中
3.4.1变速器轴承和对中
3.4.2密封和润滑
3.5变速器操纵
3.6分动器及其操纵
複习与思考
4自动变速系统
4.1概述
4.2液力自动变速器
4.2.1液力变矩器结构、工作原理及其耦合器工况
4.2.2行星齿轮变速系统
4.2.3单向轮
4.2.4液压操纵系统及其电控
4.2.5选挡桿
4.3机械无级变速器
4.3.1金属带式CVT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4.3.2金属带式CVT的变速工作特性
4.3.3金属传动带
4.4牵引环式无级传动
4.5机械有级自动变速器
4.5.1概述
4.5.2双离合器变速器
4.5.3AMT系统与AT系统的比较
複习与思考
5万向节与传动轴
5.1概述
5.2十字轴万向节
5.2.1基本结构原理及不等速性
5.2.2十字轴万向节的实际结构
5.2.3十字轴万向节在汽车上的结构布置
5.3等速万向节
5.3.1等速万向节的套用
5.3.2双联十字轴等速万向节
5.3.3球笼式等速万向节
5.3.4DOJ型和VL型等速万向节
5.3.5球叉式等速万向节
5.3.6三叉架式万向节
5.3.7三销式万向节
5.4挠性万向节
5.5传动轴与中间支承
5.5.1传动轴的组成和结构
5.5.2传动轴的中间支承
5.5.3驱动轴结构
複习与思考
6最终传动——主减速器与车轮传动
6.1主减速器的功能及其结构类型
6.1.1单级主减速器——锥齿轮传动
6.1.2双级主减速器
6.1.3双速主减速器
6.1.4贯通轴式主减速器
6.2差速器
6.2.1概述
6.2.2齿轮差速器
6.2.3摩擦盘式抗滑差速器
6.2.4黏性联轴限滑差速器
6.2.5托森差速器
6.2.6凸轮式差速器
6.2.7自由轮式差速器
6.2.8主动控制式差速器
6.3半轴
複习与思考
7车桥与悬架
7.1车桥(轴)
7.1.1驱动桥(壳)
7.1.2转向桥
7.1.3车轮定位
7.2悬架
7.2.1概述
7.2.2非独立悬架
7.2.3独立悬架
7.2.4半独立悬架
7.2.5平衡悬架
7.2.6悬架系统的结构元件
7.2.7半主动悬架与主动悬架
複习与思考
8车轮与轮胎
8.1轮胎
8.1.1轮胎的要求
8.1.2轮胎(外胎)的结构
8.1.3无内胎轮胎的特点
8.1.4轮胎的标记
8.1.5轮胎断面的扁平率H/B(高宽比)
8.1.6轮胎胎面花纹
8.1.7轮胎气压检测与调节
8.1.8轮胎的使用
8.2车轮
8.2.1轮辋
8.2.2轮辐
8.2.3车轮规格及标準
8.2.4车轮的安装与轮毂结构
複习与思考
9车架
9.1引言
9.2车架结构
9.2.1车架宽度
9.2.2车架纵梁
9.2.3横樑
9.3承载式车身
9.3.1轿车车身骨架结构
9.3.2平台式底架
9.3.3大客车骨架结构
複习与思考
10转向系统
10.1转向系统概述
10.1.1转向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10.1.2转向系的布置及角传动比
10.1.3转向盘自由行程
10.1.4对转向系统的要求
10.2转向操纵机构
10.2.1转向操纵机构的布置及转向盘
10.2.2转向操纵机构的角度及高度调整机构
10.2.3转向操纵机构的安全装置
10.3转向器
10.3.1转向器的传动比、传动效率及啮合间隙
10.3.2转向器结构
10.4转向桿系
10.4.1汽车转向时两前轮的运动关係(转角关係)及转向梯形
10.4.2非独立悬架用转向桿系
10.4.3独立悬架用转向桿系
10.5转向减振器
10.6助力转向系统
10.6.1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10.6.2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10.6.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10.7四轮转向系统及多轴转向
10.7.1四轮转向系统
10.7.2多轴转向
10.8前轮主动转向系统及线控转向系统
10.8.1前轮主动转向系统
10.8.2线控转向系统
複习与思考
11汽车制动系统
11.1制动系统概述
11.2制动器
11.2.1鼓式制动器
11.2.2盘式制动器
11.2.3摩擦材料
11.2.4制动器的间隙调整
11.3液压制动操纵机构
11.3.1管路布置
11.3.2制动主缸、轮缸及制动液
11.3.3助力式液压制动系统
11.4气压制动操纵机构
11.4.1气压制动操纵机构的管路布置
11.4.2气压制动操纵机构的供能装置
11.4.3气压制动操纵机构的控制装置
11.4.4制动气室
11.5制动力调节装置
11.5.1概述
11.5.2制动力分配阀
11.5.3电子制动力分配(EBD)及制动防抱死系统(ABS)
11.6驻车制动系统
11.6.1概述
11.6.2驻车制动系统操纵传动装置
11.6.3驻车制动促动装置
11.7辅助制动系统
11.7.1发动机缓速装置
11.7.2电涡流缓速器
11.7.3液力缓速器
複习与思考
12电动汽车
12.1电动汽车概述
12.1.1电动汽车的发展史
12.1.2电动汽车的类型
12.2纯电动汽车
12.2.1纯电动汽车概述
12.2.2电驱动装置
12.2.3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
12.2.4传动系统
12.3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12.3.1概述
12.3.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种类
12.4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12.4.1概述
12.4.2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
12.4.3燃料电池的分类
複习与思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