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汽车工程手册2:环境与安全篇

(2018-06-25 22:04:26) 百科
汽车工程手册2:环境与安全篇

汽车工程手册2:环境与安全篇

《汽车工程手册2:环境与安全篇》中文版手册配有丰富的原版插图、表格及大量的图片资料,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版手册的编写风格。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吉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军事交通学院等单位为手册的出版给予了鼎力支持。

基本介绍

  • 书名:汽车工程手册2:环境与安全篇
  • 作者:日本自动车技术会
  • 译者: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 ISBN:7564028920,9787564028923
  • 页数:160
  • 定价:100.00元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第1版 (2010年12月1日)
  • 装帧:精装
  • 开本:16

编辑推荐

本套手册的出版对我国汽车工程技术人员了解世界汽车最新的发展将有极大的帮助,并为行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提供了一套不可多得的工具书。

内容简介

汽车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后,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现已成为世界第一产销国。中国正在经历从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综合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为满足我国汽车工业对国外先进科技信息的需求,缩短与已开发国家的差距,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合作,在2008年引进了日本《汽车工程手册》的着作权,并组织行业专家翻译出版。
插图插图
《汽车工程手册》是由日本自动车技术会(JSAE)组织专家编写而成。该手册来自1957年出版的《自动车工学手册》和《自动车工学概览》,经过4次改版,并于1990年将两书整理修订并更名为《汽车工程手册》进行出版。为适应世界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2006年再次重新整理编排,由4分册细分为9分册。同时在各分册中增加了“汽车诸多形势”和用作参考的“法规、标準”等章节,并将当前最新的汽车技术信息编人手册,使其成为日本汽车工程技术人员的必备工具书。
《汽车工程手册》涵盖了汽车製造的各方面,9个分册包括《基础理论篇》《环境与安全篇》《造型与车身设计篇》《动力传动系统设计篇》《底盘设计篇》《动力传动系统试验评价篇》《整车试验评价篇》《生产质量篇》《维修保养.再利用。生命周期评价篇》。中文版手册配有丰富的原版插图、表格及大量的图片资料,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版手册的编写风格。相信本套手册的出版对我国汽车工程技术人员了解世界汽车最新的发展将有极大的帮助,并为行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提供了一套不可多得的工具书。

目录

第1章 汽车相关的背景与发展趋势
1.1 概述
1.2 汽车的环境问题
1.2.1 大气污染
1.2.2 地球暖化
1.2.3 再循环问题
1.3 汽车交通安全问题
1.3.1 交通事故的现状
1.3.2 通用安全技术
1.3.3 先进安全技术
1.3.4 今后的对策
1.4 汽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第2章 环境和能源
2.1 概述
2.2 城市环境问题
2.2.1 大气污染
2.2.2 噪声
2.2.3 热岛现象
2.3 地球环境问题
2.3.1 地球暖化
2.3.2 臭氧层破坏
2.3.3 酸雨
2.4 资源与废弃物问题
2.4.1 汽车再利用对策
2.4.2 降低环境负担物质的对策
2.5 能源问题
2.5.1 汽车能源
2.5.2 能源需求的增加
2.5.3 原油价格的波动
2.5.4 石油资源枯竭的担忧
2.5.5 C02排放对地球暖化的影响
2.6 环境能源技术的未来展望
2.6.1 汽车技术
2.6.2 代用燃料製造技术
2.6.3 环境与能源对策及展望
参考文献
第3章 电动车
3.1 概述
3.1.1 环境问题与ZEV法
3.1.2 电动车的分类及现状
3.2 电动车
3.2.1 电动车的结构和主要系统
3.2.2 电动车的性能
3.3 混合动力车
3.3.1 概述
3.3.2 混合动力车的分类
3.3.3 混合动力车的主要技术
3.3.4 混合动力车的性能试验
3.4 燃料电池车
3.4.1 燃料电池车的结构和主要系统5l
3.4.2 燃料电池的性能试验
3.4.3 氢气站
3.4.4 今后的课题
3.5 标準与法规
3.6 电动车辆的未来
3.6.1 电动车辆技术的进化(在车轮内安装电动机)
3.6.2 利用公共小型电动车
3.6.3 可再生能源时代
3.6.4 电驱动技术的未来
参考文献
第4章 燃料与润滑油
4.1 概述
4.2 汽车燃料种类和性能对比
4.2.1 汽油
4.2.2 柴油
4.2.3 液化石油气(LPG)
4.2.4 其他燃料(CNG,合成燃料,生物燃料)
4.2.5 燃料与环境
4.3 汽车用润滑油对环境的影响
4.3.1 发动机润滑油的作用及标準的演变
4.3.2 低油耗发动机润滑油技术
4.3.3 改善发动机润滑油降低排放
4.3.4 自动变速器油(ATF)
参考文献
第5章 安全技术
5.1 概述
……
第6章 碰撞安全技术
第7章 主动安全技术
第8章 道路交通与智慧型交通系统ITS
第9章 标準与法规
参考文献

文摘

如前面所述,由于大气污染地域性特徵很强,到目前为止各国都在採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但是其中针对不同套用领域的小型车和重型车的试验工况问题,联合国“协调汽车技术基準的世界论坛(WP29)”都在进行积极的倡导和讨论。
由于在很久以前汽车就被作为了全球性的商品,目前汽车的尾气排放等还将产生针对不同地域的全球规模的危害,因此在汽车开发投资方,应充分考虑全球规模的资源问题,日美欧三方已经对这点达成共识,并不断加速倡导这种观点。
1.2.2 地球暧化一般认为,汽车燃料以及人们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使用的电、煤气等,这些消耗的能源大部分都产生CO2温室气体并排放到大气中。通常将由于温室气体浓度上升,使地表和大气的温度上升的现象称为地球暖化。照目前的情况发展下去,将引起各种气候异常气象及海平面上升,有可能给人类的健康和农作物等带来严重影响。
产业革命以来,大幅度的能源消费铸就了人类物质文明的繁荣,同时应该注意到付出的代价是出现了地球暖化的危机形势。
进入20世纪90年代,这种危机感已成为全球的共识。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的地球环境高峰会议上,採纳的“关于气候变动的国际联合框架条约”,已于1994年生效,呼吁世界各国应尽最大限度的努力来控制地球暖化现象。
在这种形势下,1997年在京都召开了“第三次气候变动框架条约缔约国会议(COP3)”,会议採纳了“京都议定书”的提案,规定了各国具体的温室效应气体削减目标。
插图插图
在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了已开发国家全部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量的削减目标,在2008-2012年这5年间平均要比1990年的水平降低5%。为实现此目标,规定了美国降低7%,欧盟降低8%,日本降低6%的削减目标。
日本政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1998年制定了“地球暖化对策执行纲要”,提出了产业、民生及运输各部门的节能策略。在日本全部的CO2排放量中,运输部门所占的比例约为20%,其中汽车排放的比例约为运输部门排放量的90%。为了实现日本的削减目标,降低汽车的CO2,排放量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降低汽车的CO2排放量,也就是降低燃油消耗量,相对于将大气污染控制对策法规化的形式来说,基本上是根据汽车的商品性能的定位进行技术开发。较早实行燃油消耗法规的美国,1975年实行了企业平均燃油消耗量的规定(CAFE),1978年实行了燃料多消费车辆附加税(GGT)政策,可是没有严格到要求加速技术革新的程度。根据日本《有关能源利用合理化的法律》(节约能源法),2000年制定了汽油轿车燃油消耗标準,2003年制定了汽油货车燃油消耗标準,但是没有规定未达到标準的处罚措施,只是制定了敦促汽车製造厂家自主地实现燃油消耗标準的指导性指标。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