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程手册1:基础理论篇》中文版手册配有丰富的原版插图、表格及大量的图片资料,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版手册的编写风格。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吉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军事交通学院等单位为手册的出版给予了鼎力支持。
基本介绍
- 书名:汽车工程手册1:基础理论篇
- 作者:日本自动车技术会
- 译者: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 ISBN:7564016515,9787564016517
- 页数:505
- 定价:220.00元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第1版 (2010年12月1日)
- 装帧:精装
- 开本:16
编辑推荐
《汽车工程手册1:基础理论篇》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工程图书出版专家委员会推荐出版。本套手册的出版对我国汽车工程技术人员了解世界汽车最新的发展将有极大的帮助,并为行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提供了一套不可多得的工具书。
插图

目录
第1章 汽车相关社会背景与发展趋势
1.1 序言
1.2 社会发展状况
1.3 道路交通
1.4 汽车产业
1.5 环境
1.6 安全
1.7 设计製造技术
第2章 发动机性能的基础与理论
2.1 发动机概论
2.1.1 汽车发动机的历史
2.1.2 发动机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2.1.3 对发动机性能要求
2.1.4 现状和发展趋势
2.2 循环与热效率
2.2.1 效率、功率及平均有效压力的定义
2.2.2 理论空气循环
2.2.3 燃料空气循环
2.2.4 实际循环
2.3 燃油经济性与燃烧
2.3.1 热效率与燃油经济性的关係
2.3.2 运转条件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2.3.3 汽油机燃烧
2.3.4 提高汽油机燃油经济性的技术
2.3.5 柴油机燃烧
2.3.6 提高柴油机燃油经济性的技术
2.3.7 利用混合动力技术降低油耗
2.4 功率与转矩
2.4.1 影响功率的因素
2.4.2 提高充填效率
2.4.3 提高发动机转速
2.5 排气
2.5.1 汽油机排气系统
2.5.2 柴油机排气系统
2.6 增压
2.6.1 增压的作用
2.6.2 增压发动机循环
2.6.3 废气涡轮增压汽油机与增压柴油机的比较
2.7 传热与冷却
2.7.1 热负荷与冷却
2.7.2 燃烧室传热
2.7.3 燃烧室内对流换热
2.7.4 燃烧室各部温度
2.7.5 水冷式冷却装置
2.8 摩擦与润滑
2.8.1 润滑目的
2.8.2 润滑理论
2.8.3 弹性流体润滑理论
2.8.4 发动机润滑
2.8.5 摩擦损失
2.9 发动机控制
2.9.1 发动机控制历史
2.9.2 发动机控制现状
2.10 发动机模拟技术
2.10.1 流体流动模拟的对象与逼近方法
2.10.2 基于零维和準维模型的汽油机性能模拟
2.10.3 基于零维和準维模型的柴油机性能模拟
2.10.4 基于进排气系气体交换过程模型的充填效率模拟
2.10.5 多维模拟模型的理论
2.10.6 多维模拟模型的套用
2.11 发动机机构力学
2.11.1 活塞与曲轴机构
2.11.2 配气机构
第3章 动力传动系统的基础与理论
3.1 动力传动系统概述
3.1.1 动力传动装置功能
3.1.2 与发动机特性的匹配
3.1.3 发展动向
3.2 传动机构
3.2.1 摩擦离合器
3.2.2 液力传动装置
3.2.3 万向节
3.3 变速机构
3.3.1 手动变速器
3.3.2 自动变速器
3.3.3 CVT
……
第4章 动力性能的基础与理论
第5章 制动性能的基础与理论
第6章 材料和结构强度的基础与理论
第7章 操纵稳定性的基础与理论
第8章 振动、噪声和乘坐舒适性的基础与理论
参考文献
国际单位制(SI)
文摘
由它引起的油管压力波动而产生的40-100Hz的低频噪声。
(4)放空时的嘭嘭振动
由液压系统的自激振动引起的40~100Hz的操纵振动。
(5)齿轮箱支撑部位的击打声
当发动机的转动波动及由外部的输入力变动大时,由工作液的脉动引起的击打声。
这些振动异响不是动力转向本身引起的,而是发生于供油管在车架上的夹紧部件及转向轴的安装部位等动力传递路径上。 5.悬架的控制
悬架的控制可以实现两个功能:一是适当地吸收振动及摆振能量提高舒适性;二是真实地把车轮和路面间产生的驱动力、制动力以及前后、左右的载荷传递给车架,提高操纵稳定性。从舒适性角度看,不应把路面的作用力传给乘员即应採用软的悬架,但从操稳性来看,却应该採用硬的悬架。如何满足这个相反两方面的要求是悬架开发面临的重要课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手段有两个。
①採用与行驶条件对应的弹簧常数(和衰减力),一定的非线性特性的被动控制法。
②採用由外部输入能量的办法,使弹簧常数和衰减力与行驶条件相适应。即主动控制法。
主动控制方法又可分为如下3种。
①前馈控制,使悬架特性与驾驶员操作相对应。
②反馈控制:实时检出车辆状况使悬架特性与路面输入相适应。
③预控制:可先检测前方路况,採用与路面相适应的控制。
主动悬架的定义:具有动力源,并且有适应路面状况控制(反馈控制、预控制)功能的悬架。主动悬架实行与装载质量、路面状况、行驶速度等行驶状况相适应的电子控制,改变油压及空气调节器工作,以适应车速、弹簧常数和衰减力的要求。
插图
(4)放空时的嘭嘭振动
由液压系统的自激振动引起的40~100Hz的操纵振动。
(5)齿轮箱支撑部位的击打声
当发动机的转动波动及由外部的输入力变动大时,由工作液的脉动引起的击打声。
这些振动异响不是动力转向本身引起的,而是发生于供油管在车架上的夹紧部件及转向轴的安装部位等动力传递路径上。 5.悬架的控制
悬架的控制可以实现两个功能:一是适当地吸收振动及摆振能量提高舒适性;二是真实地把车轮和路面间产生的驱动力、制动力以及前后、左右的载荷传递给车架,提高操纵稳定性。从舒适性角度看,不应把路面的作用力传给乘员即应採用软的悬架,但从操稳性来看,却应该採用硬的悬架。如何满足这个相反两方面的要求是悬架开发面临的重要课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手段有两个。
①採用与行驶条件对应的弹簧常数(和衰减力),一定的非线性特性的被动控制法。
②採用由外部输入能量的办法,使弹簧常数和衰减力与行驶条件相适应。即主动控制法。
主动控制方法又可分为如下3种。
①前馈控制,使悬架特性与驾驶员操作相对应。
②反馈控制:实时检出车辆状况使悬架特性与路面输入相适应。
③预控制:可先检测前方路况,採用与路面相适应的控制。
主动悬架的定义:具有动力源,并且有适应路面状况控制(反馈控制、预控制)功能的悬架。主动悬架实行与装载质量、路面状况、行驶速度等行驶状况相适应的电子控制,改变油压及空气调节器工作,以适应车速、弹簧常数和衰减力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