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汪凤炎

(2018-11-17 22:05:59) 百科
汪凤炎

汪凤炎

汪凤炎,男,汉,1970年3月25日出生,籍贯江西景德镇。现任南京师範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範大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大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秘书。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汪凤炎
  • 民族:汉
  • 出生日期:1970年3月25日
  • 性别:男

人物生平

汪凤炎汪凤炎
1989.9-1993.7: 江西师範大学教育系教育管理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1993.9-1996.7: 江西师範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基础心理学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96.9-1999.7: 南京师範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基础心理学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1999.9-2001.10:南京师範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9.9-至今: 南京师範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从事心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2001年6月破格评为副研究员;2005年6月破格评为教授。2000年12月应邀至中国台北市参加“第五届华人心理与行为科际学术研讨会”。
2012年中国第十五届心理学大会被评为心理学家。

研究介绍

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文化心理学(含中国心理学史)和教育心理学(侧重德育心理学)。在中国心理学史领域,首倡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出版国内第一本《中国文化心理学》着作(第一作者;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提高了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生命力与吸引力;在德育心理学领域,出版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的着作——《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并在《德化的生活》(第一作者,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里初步建构出专门用于解释品德学习迁移现象的良知说。
曾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活即德育’的育德模式及其在国小德育中的套用研究”(EEA010437,已于2006年6月结题)及两项厅局级课题;现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荣辱观教育的心理学研究”(D/2006/O1/O88)。出版个人专着2部,合着论着2部(均是第一作者,且均撰写了30余万字);主编教材两部(含副主编);参编(译)着作6 部;在国际着名道德教育研究学术刊物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England,SSCI刊物)和国内权威学术刊物《教育研究》、《华东师範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和《心理科学》等杂誌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15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複印报刊资料《心理学》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或转摘。
专着《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于2003年12月获2001-2002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于2004年12月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专着《中国传统心理养生之道》(南京师範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于2001年12月获1999-2000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新论研究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现实意义》(《江西师範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于2000年10月获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心理学三等奖;合着(第一作者)《中国文化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于2005年8月获中国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专着一等奖。
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南京师範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6年3月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三等奖。2006年12月被南京师範大学评为“优秀博士后”。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