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汨罗江

(2019-10-28 15:21:12) 百科
汨罗江

汨罗江

汨罗江口(原磊石山南,1958年围垦屈原农场改道后变为磊石山北)汇入洞庭湖。汨罗江分为南北两支,南支称“汨水”,为主源;北支称“罗水”,至岳阳市屈原管理区(汨罗市行政版图内)屈谭(今名河泊潭)複合始称“汨罗江”。汨罗江全长253公里,流域面积达5543平方公里。长乐以上,河流流经丘陵山区,水系发育,水量丰富。长乐以下,支流汇入较少,河道展宽可以通航。为南洞庭湖滨湖区最大河流。诗人屈原曾于公元前278年农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汨罗江
  • 英文名称:Miluo River
  • 别称:汨水
  • 所属水系:洞庭湖
  • 发源地:江西修水
  • 主要支流:昌江河、纸马河、车对河、钟洞河、木瓜河、黄金洞
  • 河长:253公里
  • 河流面积:670平方公里
  • 平均流量:595平方公里
  • 相关名人:屈原、楚襄王、白起
  • 所属国家:中国
  • 所属城市:湖南省岳阳市
  • 建议游玩时长:半天
  •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 门票价格:无
  • 适宜游玩季节:端午节期间

干流概况

汨罗江,属洞庭湖水系。发源于湖南省平江县、湖北省通城县、江西省修水3县交界处的黄龙山梨树埚(修水县境),流经修水县白石桥;由龙门桥进入平江县,向西南流经长寿、嘉义、献沖、三市到大桥,折向西北,流经中县坪、横槎、金窝,再折向西南,流经平江县城关、浯口、青沖、黄旗塅;至新市进入汨罗市,流经长乐街、新市、汨罗、于磊石山北注入南洞庭湖。全长253.2公里,其中平江县境内192.9公里,汨罗市境内61.5公里。汨罗江流域西滨洞庭湖,东、北两面以幕阜山、黄龙山与新墙河流域分界,南面以连云山与捞刀河流域分界,东西长约120公里,南北平均宽约37公里。流域总面积5543平方公里,其中平江县 4053平方公里,汨罗市965平方公里。流域地势东、南、北三面高,西面低,由山地至丘陵、到洞庭湖平原,平均坡降0.46%,落差249.8米。长寿街以上为上游,黄旗煅以上为中游,以下为下游。有流长5公里以上的支流86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16条。
汨罗江流域年均降雨量在1400毫米左右,4~6月雨量约占全年总降雨量的50%,日最大降雨量一般在200~250毫米。由于河流上、中游和大部分支流穿行山区,带山溪性,洪水多暴涨暴落,历时一般2~3天,变幅6米左右。民国15年最高水位达48.47米(黄旗煅站),相应洪峰流量每秒6700立方米。雨季结束后,常出现夏旱、秋旱或夏、秋连旱。年蒸发量约1200~1400毫米。
汨罗江流域风光秀丽,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水运发达。抗日战争期间,由于地理位置重要,中日双方曾在此反覆进行“拉锯式”的争夺战,日军曾在此大肆进行烧、杀、抢、掠,大面积森林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河床逐年淤高,水运锐减。
汨罗江自新市以下,明代前属洞庭湖湖汊,后淤成大片洲土,沿岸人民逐步围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汨罗江尾闾已围挽大小堤垸33处。原有湖泊被小垸瓜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大小支流上二建成水库436座。1958年冬,对尾闾地区的河道进行整治,过去迂迴曲折的汨罗江尾闾得以流畅。

主要支流

汨罗江的主要支流有昌江河、纸马河、车对河、钟洞河、木瓜河、黄金洞。罗水发源于岳阳县芭蕉乡坳背里,西南流至汨罗市大丘湾入汨罗江,长88公里,流域面积595平方公里。昌江河又名梅仙水,源出平江县西北部幕阜山西麓傅家洞,于杨梅港入汨罗江,长84公里,流域面积670平方公里。

历史

汨罗江的出名,主要是因屈原的关係。战国末期,楚国着名的政治家、诗人屈原被流放时,曾在汨罗江畔的玉笥山上住过。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荆州市)被秦军攻破,屈原感到救国无望,投汨罗江而死。
汨罗江在洞庭湖东侧,属洞庭湖水系。在汨罗江注入湖口以上约1.5公里处,潭水很深,是三闾大夫屈原投江殉难处,名曰河泊潭,有石碑记其事。河泊潭为汨罗江的一部分,因为此处不太深,又为汨罗江的弯曲部位,故名河泊潭,相传三闾大夫屈原就在此处投江,为了纪念他,每年五月初五,沿江的人们都在此处投放粽子给屈原飨食,另外还举行大型的民间龙舟赛。原来在河边立的碑石已被洪水冲倒,还没有修葺。
汨罗江
当地传说,屈原投江始不沉,待衣裤装满泥沙才自沉下去,因此今又称此地为沉沙港。屈原自被楚襄王放逐于洞庭湖一带后,无日不为他的祖国的命运忧心,想到处于战乱中的同胞的悲惨处境,他更痛心。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楚襄王逃陈。屈原惊悉后,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经汉水北岸,永远告别了故乡秭归和首都郢,然后南行长沙。但心中总在眷恋着祖国,于是又折回洞庭。残酷的现实终于使他感到了绝望,自度已无出路,平生的理想和抱负都已付诸东流,便在汨罗写完《离骚》的最后一章后,在此怀沙自沉。汨罗江边的百姓纷纷划着名各自的船只往屈原投江处,想抢救这位爱国诗人。人们担心江中的鱼虾啃噬屈原,在划船前往营救的同时,纷纷把自己船上的粽子投向江中餵鱼虾,由此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但是一代爱国诗人还是无法抢救生还,屈原投江几天后才被渔民打捞上来,头部已被鱼虾噬去一部分,其女儿女婿便给他配上半个金头埋葬,女婿担心有人掘墓盗金头,遂以罗裙兜土筑疑冢,遇神助一夜间竟筑成12座疑冢。
屈原战国时期黄老之学的传播者。战国末年,因为反对楚怀王和楚顷襄王的对外政策,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玉笥山,在这里他写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些作品(如《离骚》、《天问》等),将楚辞这一体裁发扬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前278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内)被秦国攻占,屈原感到救国无望,于农曆五月初五端午节作《怀沙》而自投汨罗江。汨罗江(汨为左水右日)发源于江西省修水县黄龙山梨树埚,经修水县白石桥,于龙门流入湖南省平江县境内,向西流经平江城区,自汨干流长度253公里,流域面积达5543平方公里,为东洞庭湖滨湖区最大河流。

遗蹟

汨罗江两岸粉墙村舍,桃红柳绿,民风淳朴,水草肥美,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今留有屈子祠、骚坛、屈原墓群等古蹟和遗蹟。屈原墓位于汨罗山上,12个小山式的封土堆散布在1500平方米的山坡上,这些土堆前立有“故楚三闾大夫墓”或“楚三闾大夫墓”石碑,是屈原12疑冢。每逢农曆五月初五,汨罗江畔的百姓总要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以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龙舟竞赛

据传说,汨罗江渔民划龙舟抢救屈原未果,又以竹叶包裹糯米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因此,汨罗江就成为了龙舟和粽子两项中国重要民俗的发源地。 赛龙舟,或称龙舟竞赛、龙舟竞渡、龙舟竞漕、爬龙船(闽粤地区惯称),是中国、越南、日本及琉球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一些东亚地区的地方民俗活动,现时龙舟竞赛已发展为一项水上体育运动,在中国以及世界各地一些沿海、沿河地方亦有定期举行。它除了是中国全国运动会的项目之一外,也于广州主办的2010年亚洲运动会,首次成为亚运会中的正式比赛项目。
龙舟比赛龙舟比赛
龙舟竞渡流传最广的起源是,楚国人为纪念投江自尽的屈原,借龙舟驱散江中之鱼,期望阻止鱼吃掉屈原的身体。此龙舟竞渡之寓意,被《史记》所肯定。其中在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是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拯救。端阳重渡,乃遗俗也。”另在《隋书·地理志》记载:“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为竞渡之戏,迅楫齐驰,棹振水陆,观看如云。”但龙舟竞渡所之起源,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则曰:“五月初五,是日竞渡,采杂药。”
考古学的发现证实,许多端午节习俗早在楚国前已流传。例如其中一个来自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钺,便刻有龙舟竞渡图案。有学者指龙舟演变自百越的独木舟,百越独木舟是以蛟龙为图腾。对于龙舟和龙舟竞渡的起源,仍在考究。
而在不同的地方,龙舟竞渡则有不同寓意,例如:贵州苗族庆祝插秧和预祝五穀丰登、纪念近代民主革命家秋瑾或古代英雄岩红窝、越南人纪念陈朝大将陈庆余抗元等。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楚国人为了纪念投江自尽的屈原。
清朝乾隆二十九年(即公元1736年),台湾已开始举行龙舟竞渡。但龙舟竞渡仍只是传统节日活动之一,不是正式体育运动。直至1976年,香港于筲箕湾避风塘首次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从而掀开了龙舟活动现代化、国际化、规範化的序幕。此次比赛除香港九支渔民队外,已有一队来自日本长崎的队伍参加。接着龙舟竞赛更传入西方国家,而且得到积极的参与。1985年,香港首次举行国际女子锦标赛,让此水上运动推广至女性运动员。中国除举行不同赛事外,也于1991年的端午节,在湖南岳阳市(屈原的第二故乡)举行了首届国际龙舟节,更进一步推动了龙舟活动。日本长崎也有举行长崎国际龙舟锦标赛。
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2006全国龙舟月启动仪式暨中国汨罗江龙舟节5月29日至6月1日在湖南省汨罗市汨罗江国际龙舟竞渡中心举行。
汨罗是世界龙舟竞渡运动和龙舟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流放汨罗,怀沙自沉汨罗江,以死明志,汨罗江从此引起世人瞩目。为了表达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当地民众争相划船汨罗江上,这个习俗世代相传,演变为龙舟竞渡。

现状

在人们的想像中,汨罗江是诗家的圣地。余光中的诗句“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再一次被万人传诵。现实生活中的汨罗江是什幺模样?执法检查组沿江而行,看到的却是坍塌的江岸,连绵的沙堆,屡禁不止的淘金、挖沙船,肆意往江中倾倒垃圾……汨罗江不再充满诗意。
屈原故居屈原故居
平江嘉义镇的献沖村,远山叠翠,汨罗江绕村而过,为幽静的小村带来了灵气。但很可惜,这些都只是残留在村民们记忆中的片段。如今的汨罗江带给献沖村的,除了泥沙,还有挥之不去的恐惧感。魅影一般的淘金、挖沙船,在这段江面留下大量的矿砂、尾堆,挤占河道,造成半边阻水。在献沖村一组的江边,湍急的江流受阻变向,将江岸沖刷得支离破碎。据估算,仅仅这几年时间,一组已被沖刷、崩走田土近10亩,本来远离江岸的3户人家,几乎临江而立,日听江水奔流,夜忧江岸坍塌,3户人家11口人,人人岌岌自危。
据介绍,像献沖这样的状况,无论是在平江境内,还是汨罗市域都不鲜见,只是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平江处于汨罗江的上段,採矿、淘金排放的污水、尾砂,污染水质,阻碍水流。进入汨罗市,江水流势减缓,然而挖砂船的无序採挖,破坏河道自然形态,极大地影响汛期安全。执法检查组成员、多次参与汨罗江整治行动的市人大农业委主任委员袁荣华说,汨罗江的治理,关键在保持水土,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治理的重点就是打击非法淘金、挖砂,儘管受利益驱使,非法採挖一时难以禁绝,但经过多年的努力,大家的认识已经统一,只要协同作战,常抓不懈,相信用不了多久,一定会还汨罗江以清白。

交通信息

岳阳火车站、岳阳东站每天共有18趟开往汨罗的火车或动车,用时20-50分钟。岳阳汽车站有开往汨罗的汽车,25元左右/人。
汨罗东站为京广客运专线车站,隶属广州铁路(集团)公司长沙站管辖。位于汨罗市东南约10公里、新市镇西南约5公里,靠近107国道,北距岳阳东站70公里,南距长沙南站67.7公里。
汨罗火车站位于汨罗市车站路,建于1918年。离北京西站1509公里,离广州站785公里,隶属广州铁路(集团)公司长沙车务段管辖。现为三等站。

汨罗江人文

作品信息
名称:汨罗江之死
体裁:散文
收录文集:《只因吾心》
原作欣赏
汨罗江之死
陈夫
人的年岁往往是事不过百,即便个别无意中走对了所谓的养生之道,也只是在上百之后努力多看了几眼糊模而朦胧的春秋,挣扎着多伸了伸几经僵硬的手脚。对于生命的薄弱,在蒋旦《秋灯琐忆》中的主人翁蒋妻秋芙算是禅悟之透的寥中之一。她常对着丈夫似有劝慰之意,那感觉与意境似是要表达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况味,其时而向身边的老公如是说道:“人生百年,梦寐居半,愁病居半,襁褓垂老之日又居半,所仅存者十一二耳,况我辈蒲柳之质,犹未必百年者乎。”现实主义者们应该是会将这句话镌刻与装裱的,不管怎幺折腾,你的最终弥言莫过要一小块弹丸黄土,仅此。然而,相之人类这一永无药剂可以更写的生死走宿,那自然界巍峨与奔腾不息的山山川川不免就会令人有所惆怅与嫉妒。汨罗江,自从她开始被走红,一夜化身旺族被所有国人朝仰时,走近依能嗅出一点古气的她俨然已是一泄二千多年。
汨罗江本无什幺特别让人垂青的地方,在所有的江海中只是那幺的一泓清水,在所有的名川中也只是那幺的一支涌流。安安静静,朝来夕去,从东至西轻潺潺直入洞庭,象几许封建家庭的大家闺秀遵规守矩,温温婉婉。可以说她是不会想到那幺一天醒来竟发现自己再也不属于自己,再也永无宁日。她只隐约知道自己的命运被一人类推崇的诗人所扭转。那个诗人一恨之下跳入了她的怀抱,就再没想离开的意思。她不清楚这个诗人的灵魂带有什幺样的神符,对她而言又将会是福是祸,但自己与这个诗人的命运是永远绑在一块了,这一点她很清楚,因为每到这个诗人到来的那一天,人们总要向她献上祭品与纷呈的礼祭,冥冥中她终于明白,那些人们已把自己当作守护那位诗人灵魂的江神。
这样不知过了多久,自那诗人长住后,自那诗人把她的江域当作世外桃源后。渐渐的,她也习惯了与过去相较有点人气有点喧嚣的日子。于是,她又成了那条不问世事的汨罗江,一如既往的在洞庭之滨即心如芷水。而诗人的灵魂,在高调影响几个朝代后,接着在一片和平安逸与浮躁人群中沉溺下去,无异于汨罗江水一样终在一日的某刻从浪端滑向了浪低。或许是商人们还需要多一个商机,或许是太过寂寞的人们还需要多一个可以解乏空虚的理由,诗人的缅怀日才有幸得以继续铭记,并在中国曆册上有些嘻哈味地标注为一个习俗节日——端午,而诗人的灵魂在这一天却成了人们一笑之中手舞足蹈的戏谑道具,成了贩夫走卒轰轰烈烈叫卖的商业推手。因而我们在汨罗江堤看到的来客们,其脸上的表情大都日渐轻鬆起来,微笑替代了严肃,快乐淡化了忧患,一个伟大的灵魂不知何时起已轮为空洞的景观。似乎历史在又来到了一个新的拐点,被无知的后来者们断然否定、扭曲和抛弃,正如诗人跳入汨罗江那一刻一样,他那瞬间被极化的民族气节在这个时代已经被坍塌被萎缩,幻成一段可有可无的古代传说。小心翼翼地提出屈原,问上几个嘴中正嚼着粽子的小年轻,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如此看来,诗人的那一跳,再等几个年头静想时,恐怕只能沦落成人们一个可以吃喝嬉闹的藉口,除此什幺也不见得能留下。于是,我们不禁想像,再伟大的灵魂随着时间的变迁或许总有苍白的一天,因为一切已成史话,即使是民族精髓在经济发展大潮中又能搏上几回,还不都是一个个弓腰屈背,卑微让路。即便汨罗江多着一络文化龙脉,其生死未必就能化凶登吉。因而,不管最初是诗人避世于汨罗江,还是汨罗江偶得诗人灵魂,两者的命运都将相约走向一条通向覆灭的归尘之途。
汨罗江或许做梦也不曾想到,时间自诗人那一跳定格在二千多年之后,平静的日子又一次被几条船彻底打破,而这一次才是她真正的永无宁日,恶梦的开始。在她看来,那些船上的人脸面有些狰狞、有些可怕,他们近似疯狂地掘着她赖以生存的沙床。她原以为这些人只是普通的江盗,来她这只是想碰碰运气,试试能不能寻到古遗宝藏。然而,同样扮束的大船小船越来越多,她的沙床几乎要被掏空,她忽然明白自己就是他们要的宝藏。于是,她想该给他们一些颜色,可掀翻几条船血洗几个村落都无济于事。她又想到了诗人,全是他带来的祸,可她又不得不原谅他,因为他也正遭受着与自己相出一辙的恶运,人们已把他遗忘,也正将他一併毁灭。猛然间,她变成了一头面目模糊的野兽,一有机会就继续掀翻着船只血洗着村落……
事态怎会发展到如此地步,有点文化卫道倾向的人士或许同我一样都在反覆纠葛着这一疑问。那几个起初扬帆的“江盗”理当应受唾弃,但我们甚是不解的却是那些地方政府的官员们,他们面对汨罗江的怒怨为何就能高枕?最初,他们或许也不想把自己推上敦煌罪人王圆箓王道长的角色,他们也知道汨罗江同东坡的雪堂、柳宗元的罗池无异,虽原本只是这些失宠文人的宿地,却亦是收放华夏文化之源地。可以想像,他们在灯下也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一边是吶喊的文化源地,一边是经济指标的压力。或许,我们还可以想像到这样的一个场景,当这些地方官员们正要铁心将汨罗江建成象罗池寺一样的柳候祠时,当这些地方官员们举起官印正要在官方禁采文书上盖下时,忽然门被推开了,白天与他们照过面的“江盗”将一布包摊开在了文书旁,官员的手便久久地停在了半空。于是,文书成了一文不值的废纸悄悄塞进了碎纸机口中。那是一袋沙金,就是它便可轻而易举终极以千年吞吐的民族龙脉。
汨罗江已经停止了她的文化气息,剩下的只是她人见人怕的野性;或许有一天她还会醒来,面目如佛,继续她的文化气息,但这只能是一种遥想无期的假设与寻慰。而避世于此的诗人或许早已后悔江海寄余生的莽撞,后悔为何不与一个后生叫柳宗元的路过时同往柳州,那样至少不会让自己在二千多年后再次亲历残暴的一幕,但一切既然还在身旁活生生的发生,他只能随着浊波上下悲泣、继续悲泣,再没有逃开的机会。
汨罗江,我不愿相信,但事实上她确已死去。
诗词选登:
七绝·汨罗江边记题
李祚忠
汨罗江上赛龙舟,擂鼓挥旗兴正遒。
纪念屈原情可赞,承扬传统振神州!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