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鄱阳县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属黄山山脉西南端余脉,平均海拔535米,最高海拔745.5米。由莲花山景区、军民水库景区、芝山景区和风雨山景区组成,总面积6510公顷。森林公园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气温17.6℃,最高气温39.8℃。植被类型为亚热带阔叶林,森林覆盖率96.4%。
森林公园内有红色苏维埃县政府旧址、清道光年间的石刻禁赌牌、明清石拱桥、清代石鼓、千年古剎白云寺等人文景观。
2011年12月25日,经原国家林业局批准鄱阳莲花山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
- 地理位置:江西鄱阳
- 面积:6510公顷
- 级别:国家级
- 地理区域:黄山西南余脉
- 植被类型:亚热带阔叶林
- 管理单位:鄱阳县林业局
- 批准时间:2011年12月25日
-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江西鄱阳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江西省直管县鄱阳县莲花山乡境内,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6º56´23"—117º03´41",北纬29º33´08"—29º41´35"之间,总面积6510公顷,莲花山景区面积(包括军民水库)6435公顷,芝山景区面积15公顷,风雨山景区面积60公顷,莲花山森林公园内林地面积为5519公顷,约占森林公园面积的84.78%。
江西鄱阳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
地形地貌
江西鄱阳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属黄山山脉西南端余脉,平均海拔535米,最高海拔745.5米。
气候特点
江西鄱阳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区内东高西低,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平均气温17.6℃,最高气温39.8℃,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年均无霜期280天,年适宜旅游时间长达270天。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江西鄱阳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8种,如南方红豆杉、银杏、灵芝等;省级保护植物6种,如罗汉松等。
银杏

动物资源
江西鄱阳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有6种,如穿山甲、鹰嘴龟等;省级保护动物9种,如白鹭、山斑鸠等。
鹰嘴龟

景点介绍
白云寺 白云寺,坐落在鄱阳县莲花山主峰西侧的一片开阔地,白云寺占地约20余亩,海拔600多米。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已有1300余年。白云寺初期是尼姑庵,后来有个叫坤修的和尚来此,逐渐改为和尚寺庙,取名为莲荷山白云寺。 1934年有位叫周锡恆的地下党工作者曾在寺内潜居两年,后来为上饶行署专员,上世纪70年代初曾指示拨款要求修缮莲花山庙,但因文革期间寺庙被毁,寺内的大雄宝殿为1991年重建。 | ![]() |
苏维埃的政府旧址 莲花山有鄱阳县建立最早的红色政权。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方誌敏领导的红十军转移来到莲花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共鄱阳县委、鄱阳县苏维埃政府。 当年红色苏维埃县委、县政府办公用的土坯房还在,根据地人民为革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苏维埃的政府旧址现尚在。 | ![]() |
懒道人 懒道人位于莲花山乡中档村东仓坞。传说有一位道人,常年躺在一块平坦的大青石上晒太阳,日久天长,青石上清晰地凹现出人仰躺的印痕。 | ![]() |
石压麻雀 石压麻雀:相传在很久以前,麻雀成灾,罗燕游历名山大川,因鸟太多,罗燕顺手抓到一只麻雀,拿一块石头压住。顿时,麻雀变成一块大石,压雀石头变成更大的石头压在上面。麻雀们被吓坏了都飞走了,从此九流坑没有了麻雀,而压麻雀的两块大石一天天长大耸立在九流坑的山上,从而名叫石压麻雀。 | ![]() |
撑腰石 撑腰石位于莲花山下的莲八村,山傍有一竖立的巨石,传说只要人拿一根小木棍撑在巨石下方的隙间,腰便不会酸痛。 | ![]() |
开发建设
基础建设
江西鄱阳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将建设五大类100余处景点,预计投资达30亿元。鄱阳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2011年12月17日被中国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35位专家组评审通过。公园规划面积为6510公顷,分莲花山景区、芝山景区、风雨山景区和军民水库景区,并将着力打造红色旅游、佛教文化旅游、生态休闲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及水上娱乐五大类100余处景点。
品牌建设
2011年12月25日,鄱阳莲花山森林公园经原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
交通路线
交通
可从鄱阳县城乘坐直达莲花山森林公园的班车,也可从鄱阳县城周边区域乘车到田畈街镇再转车前往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自驾车可导航至江西省鄱阳县莲花山乡。
路线
南昌——鄱阳县城——莲花山。
历史人文
传说·雷打石峰
从前,这座山并不很高,只是山中长出一块巨大的岩石。这块岩石甚是奇怪,它形如雄狮,而且年年往上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它竟然长得离天三尺三。于是附近很多人就沿着岩石向上打凿台阶,想登着台阶上天去看看,没想到惊动了玉皇大帝。
莲花山森林

玉帝立即命太白金星察看。太白金星察看后如实向玉帝稟报,说凡间人闹哄哄要上天来。玉帝闻听大怒,马上命雷公将巨石劈掉。雷公奉命行事,一声巨响,将巨石劈得粉碎,塌泻下来。所以当地人就把这座山峰取名雷打石,在雷打石这块巨石四周,真的还可以看到许多碎石。
人文·潘姓
据《姓氏寻源》卷十二《姓谱》的说法,潘氏起源有三大支:一支出姬姓,为周文王子毕公高后。毕公封其子季孙于潘,附庸于毕国,其地在今陕西省北部,子孙以采邑命氏。一支出芈(音米)姓。春秋时楚国有潘氏,以字为氏,其姓祖为潘崇,潘崇官拜楚穆王太师。另一支在北方鲜卑族,后魏时,鲜卑有姓破多罗者,后改潘氏。
鄱阳莲花山潘村桂姓当时属于上述第一支。另按民国十八年潘寿春(上述第一支传人)编纂的《潘氏续修家谱》谱头上从后周(公元951年)潘氏辈行所排文字“……仲武奋文、桂冠传世……”潘美正是仲字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