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前身是1960年江西农学院和1961年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设立的农业经济管理系,恢复于1984年。1994年6月经江西省教委批准成立经济贸易学院,2012年3月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截止2012年3月,全院现有教职工85人,其中,正教授14人,副教授28人,博士3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0余人;超过90%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有12人有国外学习经历。全院在读硕士研究生170余人,本科生3000余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简称:江西农大经管院
- 校训:厚德博学经世济民
- 创办时间:1994年6月
- 类别:二级院校
- 所属地区:江西省
- 主要院系: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财政金融、国际贸易学、会计、工商管理
学院简介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坚持以教书育人为中心,不断探索办学特色、强化办学优势、提高办学质量。2005年~2012年,学院承担省级以上本科质量工程项目14项,学院现有两个省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名师1人,建设了两门省级精品课程。近年来,学院培养学生质量不断提高,2011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80多人,进入金融系统工作100余人,考取公务员30多人。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办学规模
截止2012年:该院有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财政金融、国际贸易学、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行销、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与计量、双语教学11个教研室。
截止2012年:该院开设农林经济管理、经济学(投资金融方向)、会计学(设有国际会计和注册会计2个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行销、金融学(设有国际金融和证券投资与理财2个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9个本科专业,其中农林经济管理、经济学、会计学3个专业是江西省高校品牌专业,农林经济管理为国家特色专业。
该院有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所和赣域经济研究与决策谘询中心等3个科研机构。有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会计学、技术经济及管理和政治经济学6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农村与区域发展1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其中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是江西省重点学科、江西省示範性硕士点。
该院的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範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设有管理综合实验室、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国贸金融实验室和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验室等5个实验室,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了1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
师资力量
截止2012年3月:全院教职工85人,其中正教授14人,副教授28人,博士38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含兼职)25人。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者占81.48%,已有12人有出国访经历。郭晓敏教授、朱述斌教授和曹建华教授被告评定为“江西省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谢元态、朱述斌、廖为民、郭晓敏、陈美球、刘苑秋、曹建华和陈昭玖八位教授被评为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
师资队伍一览表 | |
教 授 | 金志农 池泽新 谢元态 陈昭玖 翁贞林 朱述斌 郭锦墉 张春美 曹光四 朱红根 |
兼职导师 | 孙 刚 胡援成 廖西元 孙菊生 庄小琴 马跃进 廖卫东 |
高 平 范方誌 廖清成 邹传教 汪玉奇 张玉清 彭道宾 | |
黄峰岩 周国兰 王万山 郭金丰 曹新军 吴志远 | |
副教授 | 胡 凯 林孝丽 李新生 周 阳 李练军 李志强 张 琳 |
张雅燕 周水平 刘 文 李 霞 梁志民 曹光四 宋向华 | |
王红英 陈东红 张小有 包屹红 柳 军 吴文军 吴金根 | |
郭 熙 张海涛 李道和 林 斌 周 波 郭如良 | |
博士生导师 | 廖为民 郭小敏 刘燕秋 曹建华 |
博士(含在读) | 池泽新 陈昭玖 郭锦墉 朱述斌 胡 凯 曹建华 郭小敏 |
陈美球 陈文波 刘燕秋 郭 熙 林孝丽 李练军 李志强 | |
柳 军 廖文梅 杨 晶 谌 洁 张春美 张 琳 王红英 | |
张海涛 胡华兵 朱红根 周 波 刘 滨 张征华 汪兴东 | |
廖为民 翁贞林 李道和 高雪萍 刘 文 杨肖锋 蔡桂云 | |
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 谢元态 朱述斌 曹建华 廖为民 郭晓敏 陈美球 刘苑秋 |
所授荣誉
该院在农林经济理论与政策、农林产业组织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与财政金融等学科方向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获得学术同行讚誉。
2006年-2012年,该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软科学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4项,其他部委及省级项目3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18项,横向课题6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450余篇,其中,SSCI和CSSCI源期刊50余篇(其中国家级一级学会和国家级科研单位主办的顶尖刊物《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村经济》和《中国软科学》20余篇);出版学术专着和译着20部,出版教材6本;获省级科研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及教材奖10项。
主要学术论文(2007年-2008年)
序号 | 论文名称 | 刊号 | 刊物 |
1 | 江西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关係及协调发展研究 | 2008.03 | 商业研究 |
2 | 我国城乡关係的金融学透视 | 2008.02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
3 | 对我国农村地区非均衡金融体系的思考 | 2008.01 | 海南金融 |
4 | 稻作经营大户对专业合作社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08.12 | 农业经济问题 |
5 | 商品契约中农户违约行为研究的文献综述 | 2008.06 | 商业研究 |
6 |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业技术推广行为与推广绩效的实证分析 | 2008.07 | 中国农村经济 |
7 | 种粮大户粮食生产效益的非价格影响因子分析——对江西省种粮大户的调查 | 2008.04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8 | 基于DEA的中国茶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 2008.05 | 农业技术经济 |
9 | 农业税费减免及粮食补贴、地租与农户农地转入行为——以江西省为例 | 2008.01 | 农业技术经济 |
10 | 森林资源经济利用模拟模型及其套用研究 | 2008.06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11 | 森林资源经济利用模拟模型及其套用研究 | 2008.07 | 中国软科学 |
12 | 既定管理制度模式下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三大绩效指标灰色关联性分析 | 2008.10 | 生态经济 |
13 | 从一起美国森林资产评估官司看我国森林资产评估技术规範 | 2008.04 | 林业经济 |
14 | 森林资源经济利用的政策模拟模型及其套用研究 | 2008.11 | 生态环境与保护(中国人民大学複印资料) |
15 | 产学研合作与全民创业关係辨析 | 2008.01 | 浙江学刊 |
16 | 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办学成本之比较 | 2008.24 | 生产力研究 |
17 | 完善江西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之管见 | 2008.01 | 西北林学院学报 |
18 | 企业创新活动反馈因果结构模型分析 | 2008.03 | 科技进步与对策 |
19 | 支持企业创新活动的政府採购政策研究 | 2008.08 | 科技进步与对策 |
20 |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优势与对策研究. | 2008.11 | 生产力研究 |
21 | 对农业会计课程建设的探讨 | 2008.02 | 会计之友 |
22 | 美国生态观鸟旅游对中国观鸟旅游发展的启示 | 2008.02 | 林业经济问题 |
23 | 关于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的若干思考 | 2008.11 | 山东文学 |
24 | 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的实证分析 | 2008.09 | 当代财经 |
25 | 变水库移民为半失地农民 | 2008.01 | 水利经济(CN-1165/F) |
26 | 灰色理论在万安水库移民收入分析中的运用 | 2008.05 | 人民长江(CN 42-1202/TV) |
27 | 万安水库移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恢复的评价与分析 | 2008.03 | 人民长江(CN 42-1202/TV) |
28 | 我国水库移民问题及其成因与对策探析 | 2008.03 | 农业考古(CN36-1025/K) |
29 | 新兴产业的竞争战略 | 2008.05 | 特区经济 |
30 | 外购应税消费品的会计处理 | 2008.09 | 财会月刊 |
31 | 新会计準则下应税消费品包装物的税务处理及会计处理 | 2008.18 | 中国管理信息化 |
32 | 新会计準则下会计要素的概念辨析 | 2008.05 |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
33 | 高校会计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最佳化研究 | 2008.12 | 会计之友 |
34 | 应税消费品已纳税额抵扣的税务及会计处理 | 2008.14 | 中国管理信息化 |
35 | 耕地流转农户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省1396户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现状的调研 | 2008.03 | 自然资源学报 |
36 | 耕地流转中农户行为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江西省42个县市64个乡镇74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 | 2008.07 | 中国软科学 |
37 | 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圈开发可行性研究 | 2008.03 | 农业考古 |
38 | 耕地与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力比较分析 | 2008.02 | 地理科学 |
39 |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安全格局研究 | 2008.07 | 农业工程学报 |
40 | “环鄱阳湖经济圈”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及评估 | 2008.06 | 商业研究 |
41 | 江西粮食生产流通与消费协调机制研究 | 2008.01 | 农业现代化研究 |
42 | 江西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关係及协调发展研究 | 2008.03 | 商业研究 |
43 | 江西种稻大户对粮食补贴的政策认知、行为意愿及其对策建议 | 2008.01 | 经济问题探索 |
44 | 农户理论与套用研究进展与述评 | 2008.08 | 农业经济问题 |
45 | 建立中国特色农业中介组织体系 | 2007.02 | 农业经济问题 |
46 | 农产品行销中影响农户合作伙伴选择的因素分析 | 2007.01 | 农业经济问题 |
47 | 影响农户行销合作履约行为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 2007.09 | 中国软科学 |
48 | 农户行销合作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07.05 | 人大複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 |
49 | 中小啤酒企业实施整合行销战略的思考 | 2007.04 | 江苏商论 |
50 | 农产品行销中影响农户合作伙伴选择的因素分析 | 2007.05 | 生态经济 |
51 | 农户行销合作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07.04 | 商业时代 |
52 | 农产品行销中影响农业合作伙伴选择的因素分析 | 2007.01 | 农业经济问题 |
53 | 农产品行销中农户合作需求产生的动因 | 2007.01 | 商业研究 |
54 | 农户非合作行销的交易成本分析 | 2007.04 | 商业时代 |
55 | 江西省粮食生产波动的实证分析 | 2007.10 | 商业研究 |
56 | 现代农业与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江西省高安市“南平模式”经验 | 2007.10 | 现代农业与乡村建设 |
57 | 农村土地流转的供求意愿及其流转效率评价研究 | 2007.05 | 中国土地科学 |
58 | 林产加工业要素投入与影子价格及其影响分析 | 2007.04 | 林业经济 |
59 | 加拿大BC省的土地利用规划及其启示 | 2007.05 | 中国土地科学 |
60 | 国外土地利用规划中各方利益协调的研究综述 | 2007.05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61 | 当前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 2007.01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62 | 资源稟赋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实证分析 | 2007.06 | 农村经济 |
63 | 广丰县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互动关係研究 | 2007.04 | 水土保持研究 |
64 | 城乡结合部土地合理利用的几点思考--以南昌市城乡结合部为例 | 2007.05 | 安徽农业科学 |
65 |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 | 2007.36 | 安徽农业科学 |
66 | 河北省民河间市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问题研究 | 2007.01 | 价格月刊 |
67 | 抓住契机 重启农村消费“引擎” | 2007.04 | 江苏商论 |
68 | Estimation of forest parameters based on TM imagery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 2007.03 |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
69 | 基于GIS的农用地分等研究--以江西省分宜县为例 | 2007.12 | 水土保持学报 |
70 |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的生态效应 | 2007.07 | 生态学杂誌 |
71 | 农用地分等中土地经济係数计算方法的探讨--以江西省玉山县为例 | 2007.04 | 土壤 |
72 | 平衡施肥毛竹林叶片营养与土壤肥力及产量的回归分析 | 2007.01 | 林业科学 |
73 | 企业在我国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研究 | 2007.09 | 商业研究 |
74 | 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及作用机制研究 | 2007.07 | 科技管理研究 |
75 |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价值创新理论 | 2007.08 | 科技进步与对策 |
76 | 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 | 2007.06 | 土壤学报 |
77 | 鄱阳湖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2007.02 | 土壤学 |
78 | 钙镁磷肥和石灰对受cu zn污染的菜园土壤的改良作用 | 2007.01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79 | 出口贸易对经济成长贡献实证研究 | 2007.01 | 商业时代 |
80 | 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聚类分析及比较 | 2007.03 | 江苏商论 |
81 | 我国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成长关係的实证研究 | 2007.09 | 生态经济 |
82 | 我国不同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差异比较研究 | 2007.09 | 商业研究 |
83 | 应收票据贴现会计处理初探 | 2007.02 | 财会通报 |
84 | 江西省公立高校大学生就业价值链研究 | 2007.07 | 价格月刊 |
85 | 农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实现的制约因素分析 | 2007.01 | 农业经济 |
86 | 涉农制度变迁的人力资本产权视角 | 2007.04 | 农村经济 |
87 | 非货币必资产交换业务会计处理 | 2007.01 | 财会研究 |
88 | 小企业会计管理问题探讨 | 2007.03 | 会计之友 |
89 | 农户交易中介化--概念办公室与经济合理性论证 | 2007.10 | 商业研究 |
90 | 我国农业水资源问题分析 | 2007.01 | 生态经济 |
91 | 退化红壤区不同模式重建森林土壤水份空间变异性 | 2007.05 | 水土保持学报 |
92 | 天然阔叶林景观质量评价及其垂直结构最佳化技术 | 2007.06 | 套用生态学 |
93 | 区域森林景观生态功能区划的理论与方法--以江西婺源县为例 | 2007.06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94 | 县域森林景观资源功能区划初探--以江西婺源县为例 | 2007.05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95 | 退耕还林工程绩效评价及后续管理研究 | 2007.05 | 江西社会科学 |
96 | 林业制度性因素对商品林发展的影响 | 2007.03 | 中国农学通报 |
97 | 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实证分析 | 2007.02 | 商业研究 |
98 | 江西鹰潭市供销社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 2007.03 | 商业研究 |
99 | 中部地区农民工外出就业政策需求优先序 | 2007.05 | 农业经济 |
100 | 关于加快优势农产品产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 2007.07 | 农业经济 |
101 | 论统筹城乡发展与我国农业补贴政策调整 | 2007.02 | 农业现代化研究 |
102 | 欠发牵动区县域依託绿色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对策探讨 | 2007.10 | 安徽农业科学 |
103 | 鄱阳湖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 2007.11 | 社科研究 |
104 | 最佳化课堂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研究--以高等院校为例 | 2007.12 | 教育研究与探索 |
105 | 鄱阳湖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 2007.11 | 社科研究 |
106 | 最佳化课堂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研究--以高等院校为例 | 2007.12 | 教育研究与探索 |
107 | 对江西小企业营运资金的探讨 | 2007.07 | 商场现代化 |
108 | 农民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博弈分析 | 2007.10 | 中国物价 |
109 | 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範围问题的探讨 | 2007.09 | 江西社会科学 |
110 | 万安水库农村移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 2007.12 | 人民工江 |
111 | 基于托罗模型的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分析 | 2007.11 | 林业经济 |
112 | 如何在企业建立知识识别系统 | 2007.07 |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
113 | 论企业知识识别系统的够建 | 2007.08 | 中国管理信息化 |
114 | 环境与组织学习方式选择的典範对应分析 | 2007.05 | 生态环境 |
115 | 供应链视角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探讨 | 2007.01 | 黑龙江畜牧兽医 |
116 | 畜产品供应链管理探讨 | 2007.04 | 农业经济 |
117 | 粮食安全战略背景下粮食扶持政策评价及其完善--基于江西省农户问卷调查分析 | 2007.04 | 经济问题探索 |
118 | 粮食主产区种植业比较优势实证研究--以江西为例 | 2007.08 | 商业研究 |
119 | 江西新型化工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 2007.10 | 江苏商论 |
科研成果
姓名 | 成果名称 | 成果出处 | 年份 |
池泽新 | 政策支持与农业龙头企业的龙头行为绩效关係实证研究—以江西为例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2009 |
陈昭玖 |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促进农民工就业的理论与政策研究 | 国家社科规划办 | 2009 |
朱述斌 | 江西省粮食产业的定位与战略对策研究 | 江西省科技厅(软科学) | 2009 |
朱述斌 | 江西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9 |
朱述斌 | 农业技术推广激励机制研究 | 农业部 | 2009 |
朱述斌 | 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 | 江西省农业厅 | 2009 |
胡凯 | 江西省上市公司创新投入产出分析及对策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9 |
曹建华 | 江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效成深化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9 |
曹建华 | 林业产权交易市场运行机制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画 | 2009 |
曹建华 | 林业产权交易市场制度与运行机制研究——以江西为例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2009 |
曹建华 |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江西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 江西省统计局 | 2009 |
艾娟 | 江西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对策研究 | 校教务处 | 2009 |
艾娟 | 江西省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9 |
高雪萍 | 论坛式教学方法在总量经济学双语教学中的套用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9 |
姬钰 | 江西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 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处 | 2009 |
姬钰 | 统计学原理网路课件 | 校教务处、信息中心 | 2009 |
李剑富 | 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2009 |
梁志民 | 体验式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研究和套用——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 | 校教务处 | 2009 |
廖文梅 | 林权改革后农户林地流转决策行为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 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 | 2009 |
刘滨 | 江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 江西省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 2009 |
柳军 | 网路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与精品课程“三位一体”整合建设与套用模式研究 | 省教育厅 | 2009 |
柳军 | 新农村建设主体角色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江西省部分市县为例 | 江西农大 | 2009 |
王红英 | 基于“绿色生态江西”战略的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制度创新研究 | 江西软科学项目 | 2009 |
王红英 | 江西林业产权制度林业经营风险评价及防範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9 |
王树柏 | 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双语教学示範课程培育机制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9 |
王树柏 | 人民币升值对江西吸收FDI影响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9 |
魏毅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信息素质教育研究 | CALIS全国农学文献信息中心 | 2009 |
魏毅 | 我国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办学特色的比较研究 | 江西农业大学 | 2009 |
杨晶 | 中国农村扶贫政策体系的评估和完善研究 | 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处 | 2009 |
张继河 | 地方农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套用型本科人才的研究 | 省教改课题重点项目 | 2009 |
张继河 | 地方农业院校农学类本科学生通向农村的机制研究 | 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 | 2009 |
张胜荣 | 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及评价机制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 江西农大科技处 | 2009 |
张征华 | 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的完善 | 省人文社科规划 | 2009 |
周波 |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粮食主产区种稻大户稻作经营行为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以江西为例 | 国家教育部 | 2009 |
周波 | 江西种粮大户稻作经营行为与政府扶持机制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9 |
朱红根 | 江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 江西省科技厅 | 2009 |
朱红根 | 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与政府扶持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2009 |
朱红根 | 农林高校大学就业影响因素及其提升策略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9 |
朱红根 | 政策扶持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作用绩效及其最佳化设计 | 教育部人文社科 | 2009 |
朱红根 | 中部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 国务院/江西省统计局 | 2009 |
朱红根 | 中部地区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 南昌市科技局 | 2009 |
谢元态 | 中部地区粮食稳定增长机制研究 | 江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 | 2008 |
郭锦墉 | 农产品行销中农户合作行为实证研究--以江西为例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2008 |
郭锦墉 | 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生成机理及治理结构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8 |
朱述斌 | 江西省粮食生产周期性波动与对策研究 | 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 | 2008 |
朱述斌 | 中国农产品价值链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委 | 2008 |
朱述斌 |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研究 | 农业部 | 2008 |
朱述斌 | 中西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发展战略研究 | 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招标项目 | 2008 |
朱述斌 | 江西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研究 | 江西省农业厅 | 2008 |
池泽新 | 政策支持与农业龙头企业的龙头行为绩效关係实证研究—以江西为例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2008 |
曹光四 | 中小企业纳税成本及纳税行为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8 |
梁媛媛 | 新时期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整体最佳化与创新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8 |
刘文 | 江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综合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8 |
刘小春 | 套用经济类课程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以财政学课程为例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8 |
汪兴东 | “学生学习团队”构建及其行为引导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8 |
汪兴东 | 大学新生不良网路行为的心理成因及引导机制研究—江西省普通本科院校的调查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8 |
王丹 | 江西省科协“远航工程”项目 | 江西省科协 | 2008 |
王丹 | 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 国家社科规划办 | 2008 |
张胜荣 | 经济学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公平研究 | 江西省社科规划办 | 2008 |
陈美球 | 耕地折抵係数研究 | 国土资源厅项目 | 2008 |
陈美球 |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範围和功能区划研究 | 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 | 2008 |
陈美球 | 军事用地选址论证 | 项目办 | 2008 |
陈美球 | 铅山县规划调整 | 铅山县人民政府委託 | 2008 |
陈美球 | 土地整理标準研究 | 国土资源厅项目 | 2008 |
陈美球 | 赣韶铁路(江西段)项目涉及土地利用规划修改及用地预审技术报告 | 项目办 | 2008 |
陈美球 | 赣州市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 赣州市人民政府委託 | 2008 |
陈美球 | 我国耕地保护的社会化扶持对策研究 |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 2008 |
陈美球 | 章贡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 章贡区人民政府 | 2008 |
陈美球 | 西气东输(江西段)项目涉及土地利用规划修改及用地预审技术报告, | 项目办 | 2008 |
陈美球 | 吉莲高速项目涉及土地利用规划修改及用地预审技术报告 | 项目办 | 2008 |
陈美球 | 天然气项目涉及土地利用规划修改及用地预审技术报告 | 项目办 | 2008 |
谢元态 | 江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关係实证研究 | 江西省农业厅 | 2007 |
谢元态 | 保障农村教育公平发展研究 | 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办 | 2007 |
陈美球 | 我国耕地保护的社会责任及其行为选择研究 | 国家社科办 | 2007 |
陈美球 | 外出打工诱导下的耕地流转及其互动障碍与对策探讨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7 |
陈文波 | 土地利用安全格局理论与方法研究--以鄱阳湖区为例 | 江西省科技厅 | 2007 |
陈文波 | 鄱阳湖土地利用安全格局管理研究 | 江西省社科院 | 2007 |
陈文波 | 非遥感专业遥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7 |
池泽新 | 基于提升农业与生态双优势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规划研究--以江西为例 | 国家科技部 | 2007 |
郭晓敏 | 赣江流域自然资源一体化整合可持续综合经营 | 人事部 | 2007 |
郭晓敏 | 不同经营类型油茶林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NPK养分特徵研究 | 江西省科技厅 | 2007 |
郭晓敏 | 优良无性系油茶林平衡施肥技术研究及推广 | 江西省林业厅 | 2007 |
郭晓敏 | 中外教育互补型林科套用型高素质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7 |
郭晓敏 | 林科研究生中西方培养方式互补融合创新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7 |
黄国勤 | 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 江西省科技厅 | 2007 |
翁贞林 | 粮食主产区种稻大户稻作经营行为政府扶持机制研究--以江西为例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2007 |
翁贞林 | 农业补贴政策执行情况调查 |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 | 2007 |
许祥云 | 人力资源原能力建设与江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 江西省科技厅 | 2007 |
许祥云 | 江西省民办高校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管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7 |
赵小敏 | 鄱阳湖地区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效应的机制研究 | 国家基金委 | 2007 |
周晓兰 | 管理学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7 |
谢元态 | 新阶段我国农村人力资本问题研究--兼论新型农民培育 | 江西省农业厅 | 2006 |
谢元态 | 论坛式教学--经济管理类学科的一种教学模式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6 |
曹光四 | 全民创业背景下产学研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 江西省社科规划办 | 2006 |
陈美球 | 农户耕地保护行为机制及其调控对策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2006 |
陈文波 | 土地利用格局对鄱阳湖水质影响的时空动态与预测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6 |
陈文波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 江西省社科规划办 | 2006 |
陈文波 |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安全格局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6 |
郭熙 | 地籍变更测量 | 江西省国土厅 | 2006 |
郭晓敏 | 赣江流域自然资源一体化整合可持续综合经营 | 江西省科技厅 | 2006 |
郭晓敏 | 优良中药材吴茱萸高产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 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 | 2006 |
郭晓敏 | 优良无性系油茶林平衡施肥技术研究及推广 | PICC | 2006 |
黄国勤 | 中外生态学学科体系及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6 |
廖为明 | 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林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6 |
廖为明 | 濒危树种伯乐树的濒危机制与种群恢复研究 | 国家林业局 | 2006 |
廖为明 | 油茶的压榨和精製高新工艺研究 | 江西省科技厅 | 2006 |
廖为明 | 白栎天然活性澱粉提取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6 |
廖为明 | 江西省主要保护动物植物种群消长研究 | 江西省林学会 | 2006 |
廖为明 | 江西省城镇建设与发展研究 | 江西省社科规划办 | 2006 |
欧阳勛志 | 江西省退耕还林效益监测 | 江西省林业厅 | 2006 |
欧阳勛志 | 德安县彭山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 | 德安县彭山林场 | 2006 |
张征华 | 高校会计本科实验教学体系最佳化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6 |
周晓兰 | 大众化高等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对接模式研究 | 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办 | 2006 |
朱述斌 | 中国农产品价值链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 2005 |
陈昭玖 | 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 国家统计局 | 2005 |
陈昭玖 | 江西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 江西省农业厅 | 2005 |
编写作品
序号 | 着作名称 | 着作人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1 | 政治经济学 | 谢元态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8 |
2 | 货币银行学 | 谢元态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8 |
3 | 生态经济学 | 谢元态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8 |
4 | 现代农业与乡村建设 | 朱述斌 |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8 |
5 | 全民创业背景下产学研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 曹光四 |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8 |
6 | 土地经济学 | 陈美球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8 |
7 | 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 魏 毅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2008 |
8 | 中国特色的农村改革与发展研究 | 谢元态 |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7 |
9 | 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研究 | 谢元态 |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7 |
10 | 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障与反贫困 | 谢元态 |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7 |
11 | 合作经济理论与合作金融实践 | 谢元态 |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7 |
12 | 赣州模式--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探索 | 谢元态 |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7 |
13 | 中小企业合作行销运行机制研究 | 郭锦墉 |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7 |
14 |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格局特徵与安全格局构建研究 | 陈文波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7 |
15 | 江西生态农业 | 黄国勤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7 |
16 | 江西生态 | 黄国勤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2007 |
17 | 农民收入增长的经济条件研究 | 朱述斌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6 |
18 | 江西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出路在工 | 朱述斌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6 |
19 | 长江中下游山丘区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 | 郭晓敏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6 |
20 | 森林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 李道和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6 |
21 | 江西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 欧阳勛志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6 |
22 | 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 | 唐茂林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6 |
23 | 财务管理案例教程 | 肖小玮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6 |
24 |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 赵小敏 | 地质出版社 | 2006 |
25 | 新阶段我国粮食问题研究 | 谢元态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5 |
26 | 统计学原理 | 曹光四 | 立信会计出版社 | 2005 |
27 | 审计学 | 曹光四 | 立信会计出版社 | 2005 |
28 | 市场行销学 | 郭锦墉 |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2005 |
29 | 主要经济林培育技术(香椿) | 郭晓敏 | 江西科技出版社 | 2005 |
30 | 职业人才资源开发研究 | 许祥云 | 新华出版社 | 2005 |
31 | 世界职业教育管理研究 | 许祥云 | 新华出版社 | 2005 |
32 | 区域土地质量评价 | 赵小敏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5 |
33 | 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2004中国青年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 | 谢元态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4 |
34 | 农村资本巨观管理模式研究 | 谢元态 | 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 2004 |
35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资本支持体系研究 | 谢元态 | 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 2004 |
36 | 新阶段我国粮食发展战略研究 | 谢元态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4 |
37 | 政治经济学原理 | 谢元态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2004 |
38 | 农产品行业协会研究 | 陈昭玖 | 中国科技文体出版社 | 2004 |
39 | 商品林经营:环境与经济分析及政策 | 曹建华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4 |
40 | 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 朱述斌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4 |
41 | 国际经济学 | 朱述斌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4 |
42 |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配置大公无私 | 陈美球 | 新华出版社 | 2004 |
43 | 跨国战略联盟企业文化协同管理 | 陈至发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2004 |
44 | 中介组织主导型市场农业体制探索 | 池泽新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4 |
45 | 生态农业理论与实践 | 黄国勤 |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4 |
46 | 政治经济学原理 | 谢元态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2004 |
47 | 教育信息技术 | 许祥云 |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2004 |
48 | 土地整理项目设计和后评价研究 | 赵小敏 |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2004 |
49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技术方法研究 | 赵小敏 | 新华出版社 | 2004 |
50 | 区域土地质量评价 | 赵小敏 |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2004 |
51 | 作物生长及其套用 | 赵小敏 |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2004 |
外界评价
2003年9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国防科技大学建校50周年庆典大会上要求高校师生要“厚德博学”。盛唐明君李世明立志要“经世济民”。经贸学院取古今盛世伟人至理名言为训,旨在塑院魂,育院风,以德治院。
高校的基本功能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高级者,当德高、志高、才高、艺高,德高则望重,志高则至远,才高则有为,艺高则通达。德、志、才、艺,以德为先。强调道德修养,是中国历代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是经贸学院的优良传统。"厚德",首先要政治信念坚定和政治品德端正,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爱国,爱校,爱院,遵纪守法,经世济民,志存高远;其次要人品端正,识大体,顾大局,诚信豁达,谦恭质朴,与人为善,尊师重教,爱生如子,公私分明,乐于奉献;再次要学术品德端正,尊重科学,反对虚伪,严谨治教,严谨治学,学术民主,勇于创新。
改革开放,世界一体。西方先进文化、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思想引入中国,给社会带来福利,给高校带来繁荣。然而,片面理解和强化"经济人"思想之风也逐渐浸染一般平民。作为学术殿堂的高校,当扶正祛邪,力戒浮躁之气和极端功利之风。为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育人环境,特立院训,以形成全院共同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师生)成长目标,激励经贸人以天下为己任,以最广大人民民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修心养性;“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实践“厚德博学”要求,共创经贸学院美好的前景。
专业介绍
会计学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个体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审计、税法、成本管理会计、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财务软体套用等
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个体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审计、税法、成本管理会计、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财务软体套用等
会计学专业(国际会计方向):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管理学、个体经济学、总量经济学(双语)、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税法、财务管理(双语)、成本管理会计、国际会计(双语)、财务报表分析、高级财务会计、金融企业会计、国际贸易学、外贸会计实务、财务软体套用等课程。
主干课程:管理学、个体经济学、总量经济学(双语)、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税法、财务管理(双语)、成本管理会计、国际会计(双语)、财务报表分析、高级财务会计、金融企业会计、国际贸易学、外贸会计实务、财务软体套用等课程。
金融学专业(国际金融方向): 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个体经济学(双语)、总量经济学(双语)、货币银行学(双语)、国际金融学、国际贸易学(双语)、财政学、证券投资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会计(双语)、金融市场学、国际投资、中央银行学、国际结算、保险学、金融工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公司理财、投资项目评估等。
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个体经济学(双语)、总量经济学(双语)、货币银行学(双语)、国际金融学、国际贸易学(双语)、财政学、证券投资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会计(双语)、金融市场学、国际投资、中央银行学、国际结算、保险学、金融工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公司理财、投资项目评估等。
金融学专业(证券投资与理财方向):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个体经济学、总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原理、计量经济学、金融企业会计专题、保险学、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公司理财、国际结算、投资项目评估、中央银行学、农村金融专题、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等。
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个体经济学、总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原理、计量经济学、金融企业会计专题、保险学、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公司理财、国际结算、投资项目评估、中央银行学、农村金融专题、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等。
经济学专业(投资金融方向):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个体经济学、总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基础会计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双语)、财务管理、金融市场学、投资学、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等
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个体经济学、总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基础会计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双语)、财务管理、金融市场学、投资学、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等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个体经济学、总量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市场行销学、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学、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农业经济理论前沿等课程。
主干课程:个体经济学、总量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市场行销学、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学、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农业经济理论前沿等课程。
市场行销专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管理学、个体经济学、总量经济学、统计学原理、财政学、国际贸易学、货币银行学、市场行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销售管理、消费者行为学、战略管理、工商企业管理、服务市场行销学、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市场行销学、品牌管理、行销策划、客户关係管理、促销管理
主干课程:管理学、个体经济学、总量经济学、统计学原理、财政学、国际贸易学、货币银行学、市场行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销售管理、消费者行为学、战略管理、工商企业管理、服务市场行销学、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市场行销学、品牌管理、行销策划、客户关係管理、促销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个体经济学(双语)、总量经济学(双语)、货币银行学(双语)、国际金融学(双语)、国际贸易学(双语)、财政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投资学、国际结算、保险学、金融市场学、对外贸易概论、经济法
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个体经济学(双语)、总量经济学(双语)、货币银行学(双语)、国际金融学(双语)、国际贸易学(双语)、财政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投资学、国际结算、保险学、金融市场学、对外贸易概论、经济法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授予管理学学士
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个体经济学、总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基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双语)、新制度经济学、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精算原理、劳动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社会学、保险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公共政策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薪酬管理等。
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个体经济学、总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基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双语)、新制度经济学、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精算原理、劳动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社会学、保险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公共政策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薪酬管理等。
工商管理专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管理学、个体经济学、总量经济学、统计学原理、财政学、国际贸易学、货币银行学、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作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行销学、工商企业管理、运筹学。
主干课程:管理学、个体经济学、总量经济学、统计学原理、财政学、国际贸易学、货币银行学、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作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行销学、工商企业管理、运筹学。
财务管理专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管理学、个体经济学、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税法、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高级财务管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资产评估学、证券投资学、财务软体套用等课程。
主干课程:管理学、个体经济学、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税法、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高级财务管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资产评估学、证券投资学、财务软体套用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