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成立于1997年,全院目前有在校硕士研究生103人,本科生1100人。学院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科研条件,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5人,讲师28人,对外聘请的客座和兼职教授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7人,硕士学位42人。学院以学科群组建的4个教研室(土地资源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旅游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设有3个实验室(院中心实验室、土地资源管理实验室、资源环境遥感与信息实验室)和图书资料室。学院拥有农学、工学、理学和管理学四个学科门类,具有技术雄厚、技术先进和就业面广的优势。现有7个本科专业,分别是:土地资源管理、环境工程、旅游管理(包括茶文化方向)、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和农田水利工程。拥有土地资源管理、土壤学、植物营养、环境科学、农业资源利用和旅游管理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农林遥感与土地利用二级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环境工程、土地资源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三个江西省品牌专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 成立:1997年
- 硕士研究生:103人
- 本科生:1100人
学院概况
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成立于1997年,全院目前有在校硕士研究生103人,本科生1100人。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logo

师资条件
学院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科研条件,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5人,讲师28人,对外聘请的客座和兼职教授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7人,硕士学位42人。学院以学科群组建的4个教研室(土地资源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旅游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设有3个实验室(3个实验室(院中心实验室、土地资源管理实验室、资源环境遥感与信息实验室)和图书资料室。学科结构
学院拥有农学、工学、理学和管理学四个学科门类,具有技术雄厚、技术先进和就业面广的优势。现有土地资源管理、环境工程、旅游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和地理信息系统6个本科专业和土地资源管理、土壤学、植物营养、环境科学4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一个江西省示範硕士点:土壤学硕士点
两个江西省重点学科:土地资源管理、土壤学
三个江西省品牌专业:环境工程、土地资源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
科研成果
学院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为校训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最佳化培养方案,扩大对外交往,先后聘请美国、英国、加拿大、荷兰等外籍老师来院讲学和进行科研协作。近几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973”子项目、省厅级重点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课题共45项,已完成科研项目35项,通过省级鉴定项目24项,获省部级科技奖16项,发表研究论文180余篇,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和社会经济效益。学院坚持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厚德博学,抱朴守真”的农大精神为指导,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最佳化培养方案,扩大对外交往,先后聘请美国、英国、加拿大、荷兰等外籍老师来院讲学和进行科研协作。近几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973”子项目、省厅级重点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课题共45项,已完成科研项目35项,通过省级鉴定项目24项,获省部级科技奖16项,发表研究论文180余篇,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和社会经济效益。
序号 | 课题名称 | 项目来源 | 主持人 | 经费/万元 | 起止时间 |
1 |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管理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蔡海生 | 24 | 2009-2011 |
2 | 鄱阳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效应的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赵小敏 | 20 | 2008-2010 |
3 | 红壤抗重力侵蚀评价指标及空间变异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牛德奎 | 16 | 2008-2010 |
4 | 红壤山区急陡坡土壤蚀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何小武 | 12 | 2008-2009 |
5 | 农户耕地保护行为机制及其调控对策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陈美球 | 17 | 2007-2009 |
6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王立国 | 10 | 2010-2012 |
7 | 我国耕地保护的社会责任及其行为研究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陈美球 | 9 | 2007-2009 |
8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範围和功能区划研究 | 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 | 陈美球 | 30 | 2008 |
序号 | 获奖项目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获奖名称、等级 | 获奖时间 |
1 | 本科生毕业实习校内外“双导师”机制的构建——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 | 陈美球等 | 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07 |
2 | 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套用研究 | 赵小敏等 | 农业部神农奖三等奖 | 2007 |
3 | 南昌链霉菌新种产生的南昌酶素和梅岭酶素及其生物合基因簇 | 高勇生等 | 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 2007 |
4 | 不同群体农民耕地保护心态的实证研究 | 陈美球等 | 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2007 |
5 | 区域土地质量评价 | 赵小敏等 | 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三等奖 | 2007 |
6 |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格局特徵与安全格局构建研究 | 陈文波等 | 江西省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2009 |
学生素质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院重视教学质量,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优良的学风、院风。本科教育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 ”的培养模式,教学施行学分制。学院注重强调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及套用能力的培养,不断拓宽专业方向、调整专业结构,注重开阔学生的知识面,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学院共有“绿源协会”、“外文学社”、“爱心社”、“荆藜文学社”、“篮球联盟”等8个学生社团,近年来,各社团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活动,在中央及省部级各大媒体上均有宣传报导,并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多项表彰和奖励;在学校的各项文艺和体育活动中我院学生也有出色表现。我院毕业生走向社会后,以政治素质好、专业知识扎实、创新能力强的良好综合素质,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专业设定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主干课程:土地资源学、土地规划学、土地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建筑工程概预算、地籍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土地信息系统、土地航测与遥感、测量与地籍测量、城镇规划、土地法规、房地产会计、房地产经营管理等。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测量、製图、计算机等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毕业后能在城建、国土、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主干课程:土壤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土地资源学、土壤农化分析、环境质量分析与监测、农业环境学、水土保持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肥料商品学等。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高级科技人才。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毕业后能在土地、环保、农业、化工、农资等部门从事农业资源管理与利用、土壤培肥与改良、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植物营养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环境工程专业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规划与管理、污染控制微生物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CAD、清洁生产原理与套用等。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系统保护、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人文社科知识、信息处理和开发创新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毕业后能在环境保护、环境规划等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工矿企业从事环境治理工程、环境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旅游管理专业
主干课程:旅游资源学、旅游地理学、旅游区规划与设计、旅游主题公园、导游学、旅行社运行与管理、旅游政策法规、饭店管理、旅游公共关係、旅游信息管理、环境保护概论等。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服务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毕业后能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风景名胜区或自然保护区、旅行社或旅游公司、大中专院校从事管理和服务、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环境科学专业
主干课程: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生态学、环境生物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系统工程与最佳化、环境信息系统、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遥感、环境经济学等。
培养目标:培养既有环境科学专业基础理论,又具有一定分析问题、拟定和最佳化环境污染控制方案、临测和评价环境质量及影响预测、计算机环境信息处理、环境规划和管理决策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複合型人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毕业后能在各级政府环保部门、环保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认证机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科学管理、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估、环境科学教育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主干课程: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遥感图象处理、GPS原理与套用、空间资料库及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数字地球概论、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套用、大学外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空间信息学、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统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毕业后能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套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工作和行政区域管理工作等工作。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 院长 |
郭旭 | 李保同 教授 |
党委副书记 | 副院长 |
赵刚 | 陈文波 教授 |
学校简介
江西农业大学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总面积1.6万亩,教学用地3,950亩。主校区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南昌商学院)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北大学区中心,是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理、工、农、经、管、文、法、教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源于1905年成立的江西高等农业学堂,经历了国立中正大学,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等时期。1962年成为江西第一个研究生培养单位,获得了江西首个“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培育了江西第一个超级稻新品种。1978年成为江西第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创建了江西第一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省部共管体制。学校先后隶属于提学使司(清朝),中南局,中南教育部,国务院,中国农业部,产生了江西第一个本土培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路生教授。2012年,农业部与江西省政府签署协定,江农正式步入省部共建大学行列。
自2007年起,学校连续5年包揽省内非211高校“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名额,是江西省五所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院校之一,被江西省列为四所核心建设重点大学。2012年入选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又称中西部100所),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国家第三阶梯大学行列,将得到国家财政和教育资源的全面大力支持与优先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