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2018-07-29 15:38:55) 百科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成立于1997年,全院目前有在校硕士研究生103人,本科生1100人。学院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科研条件,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5人,讲师28人,对外聘请的客座和兼职教授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7人,硕士学位42人。学院以学科群组建的4个教研室(土地资源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旅游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设有3个实验室(院中心实验室、土地资源管理实验室、资源环境遥感与信息实验室)和图书资料室。学院拥有农学、工学、理学和管理学四个学科门类,具有技术雄厚、技术先进和就业面广的优势。现有7个本科专业,分别是:土地资源管理、环境工程、旅游管理(包括茶文化方向)、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和农田水利工程。拥有土地资源管理、土壤学、植物营养、环境科学、农业资源利用和旅游管理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农林遥感与土地利用二级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环境工程、土地资源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三个江西省品牌专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 成立:1997年
  • 硕士研究生:103人
  • 本科生:1100人

学院概况

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成立于1997年,全院目前有在校硕士研究生103人,本科生1100人。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logo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logo

师资条件

学院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科研条件,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5人,讲师28人,对外聘请的客座和兼职教授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7人,硕士学位42人。学院以学科群组建的4个教研室(土地资源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旅游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设有3个实验室(3个实验室(院中心实验室、土地资源管理实验室、资源环境遥感与信息实验室)和图书资料室。学科结构
学院拥有农学、工学、理学和管理学四个学科门类,具有技术雄厚、技术先进和就业面广的优势。现有土地资源管理、环境工程、旅游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和地理信息系统6个本科专业和土地资源管理、土壤学、植物营养、环境科学4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一个江西省示範硕士点:土壤学硕士点
两个江西省重点学科:土地资源管理、土壤学
三个江西省品牌专业:环境工程、土地资源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

科研成果

学院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为校训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最佳化培养方案,扩大对外交往,先后聘请美国、英国、加拿大、荷兰等外籍老师来院讲学和进行科研协作。近几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973”子项目、省厅级重点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课题共45项,已完成科研项目35项,通过省级鉴定项目24项,获省部级科技奖16项,发表研究论文180余篇,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和社会经济效益。学院坚持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厚德博学,抱朴守真”的农大精神为指导,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最佳化培养方案,扩大对外交往,先后聘请美国、英国、加拿大、荷兰等外籍老师来院讲学和进行科研协作。近几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973”子项目、省厅级重点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课题共45项,已完成科研项目35项,通过省级鉴定项目24项,获省部级科技奖16项,发表研究论文180余篇,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和社会经济效益。
序号
课题名称
项目来源
主持人
经费/万元
起止时间
1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管理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蔡海生
24
2009-2011
2
鄱阳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效应的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赵小敏
20
2008-2010
3
红壤抗重力侵蚀评价指标及空间变异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牛德奎
16
2008-2010
4
红壤山区急陡坡土壤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何小武
12
2008-2009
5
农户耕地保护行为机制及其调控对策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陈美球
17
2007-2009
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王立国
10
2010-2012
7
我国耕地保护的社会责任及其行为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陈美球
9
2007-2009
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範围和功能区划研究
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
陈美球
30
2008
序号
获奖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获奖名称、等级
获奖时间
1
本科生毕业实习校内外“双导师”机制的构建——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
陈美球等
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7
2
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套用研究
赵小敏等
农业部神农奖三等奖
2007
3
南昌链霉菌新种产生的南昌酶素和梅岭酶素及其生物合基因簇
高勇生等
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7
4
不同群体农民耕地保护心态的实证研究
陈美球等
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7
5
区域土地质量评价
赵小敏等
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三等奖
2007
6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格局特徵与安全格局构建研究
陈文波等
江西省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9

学生素质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院重视教学质量,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优良的学风、院风。本科教育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 ”的培养模式,教学施行学分制。学院注重强调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及套用能力的培养,不断拓宽专业方向、调整专业结构,注重开阔学生的知识面,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学院共有“绿源协会”、“外文学社”、“爱心社”、“荆藜文学社”、“篮球联盟”等8个学生社团,近年来,各社团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活动,在中央及省部级各大媒体上均有宣传报导,并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多项表彰和奖励;在学校的各项文艺和体育活动中我院学生也有出色表现。我院毕业生走向社会后,以政治素质好、专业知识扎实、创新能力强的良好综合素质,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专业设定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主干课程:土地资源学、土地规划学、土地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建筑工程概预算、地籍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土地信息系统、土地航测与遥感、测量与地籍测量、城镇规划、土地法规、房地产会计、房地产经营管理等。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测量、製图、计算机等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毕业后能在城建、国土、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主干课程:土壤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土地资源学、土壤农化分析、环境质量分析与监测、农业环境学、水土保持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肥料商品学等。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高级科技人才。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毕业后能在土地、环保、农业、化工、农资等部门从事农业资源管理与利用、土壤培肥与改良、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植物营养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环境工程专业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规划与管理、污染控制微生物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CAD、清洁生产原理与套用等。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系统保护、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人文社科知识、信息处理和开发创新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毕业后能在环境保护、环境规划等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工矿企业从事环境治理工程、环境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旅游管理专业
主干课程:旅游资源学、旅游地理学、旅游区规划与设计、旅游主题公园、导游学、旅行社运行与管理、旅游政策法规、饭店管理、旅游公共关係、旅游信息管理、环境保护概论等。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服务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毕业后能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风景名胜区或自然保护区、旅行社或旅游公司、大中专院校从事管理和服务、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环境科学专业
主干课程: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生态学、环境生物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系统工程与最佳化、环境信息系统、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遥感、环境经济学等。
培养目标:培养既有环境科学专业基础理论,又具有一定分析问题、拟定和最佳化环境污染控制方案、临测和评价环境质量及影响预测、计算机环境信息处理、环境规划和管理决策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複合型人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毕业后能在各级政府环保部门、环保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认证机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科学管理、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估、环境科学教育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主干课程: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遥感图象处理、GPS原理与套用、空间资料库及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数字地球概论、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套用、大学外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空间信息学、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统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毕业后能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套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工作和行政区域管理工作等工作。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院长
郭旭
李保同 教授
党委副书记
副院长
赵刚
陈文波 教授

学校简介

江西农业大学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总面积1.6万亩,教学用地3,950亩。主校区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南昌商学院)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北大学区中心,是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理、工、农、经、管、文、法、教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源于1905年成立的江西高等农业学堂,经历了国立中正大学,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等时期。1962年成为江西第一个研究生培养单位,获得了江西首个“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培育了江西第一个超级稻新品种。1978年成为江西第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创建了江西第一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省部共管体制。学校先后隶属于提学使司(清朝),中南局,中南教育部,国务院,中国农业部,产生了江西第一个本土培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路生教授。2012年,农业部与江西省政府签署协定,江农正式步入省部共建大学行列。
自2007年起,学校连续5年包揽省内非211高校“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名额,是江西省五所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院校之一,被江西省列为四所核心建设重点大学。2012年入选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又称中西部100所),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国家第三阶梯大学行列,将得到国家财政和教育资源的全面大力支持与优先配给。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