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扬州大学

(2018-09-19 13:50:45) 百科
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Yangzhou University),简称扬大,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扬州市,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教育部共建的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全国百强省属高校建设计画支持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画改革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全国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是中国率先进行合併办学的高校,也被誉为中国高校改革的一面旗帜。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由中国近代着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建的通州师範学校和通海农学堂。1992年5月19日经国家教委批准,由扬州师範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联合组建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2015年成为江苏省同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和推荐免试研究生的资格。

截至2019年4月,校园占地面积40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60多万平方米。全校固定资产总值63.4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49亿元,图书馆藏书490.52万册,拥有直属附属医院、实习工厂、实验农牧场、动物医院等一批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有全日制本科生26000多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12000多人。

基本介绍

  • 硕士点:240
  • 博士点:70
  • 所属地区:中国扬州
  • 主管部门:江苏省
  • 学校官网:http://www.yzu.edu.cn
  • 中文名:扬州大学
  • 英文名:Yangzhou University
  • 简称:扬大
  • 创办时间:1902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综合
  • 属性:省部共建高校
    省属重点大学
    特色重点学科项目高校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高校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画高校
    江苏高水平大学全国百强省属高校建设计画
  • 现任校长:焦新安
  • 知名校友:吴登云、毕飞宇、陈玘、徐冠仁
  • 博士后流动站:14个
  • 校训:坚苦自立
  • 校歌:《扬州大学校歌》
  • 专职院士:3(含外籍院士1名)
  • 主要院系:涵盖十一大学科门类的27个学院
  • 国家重点学科:3(含培育)
  • 学校地址: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 学校代码:11117
  • 主要奖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项
    省部级科研成果300多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截至2016年3月,上同)
    2013年QS亚洲大学排名前300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扬州大学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由中国近代着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建的通州师範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着的百年名校。学校前身——原江苏农学院和扬州师範学院便是在南通学院(即私立南通大学)农科和通州师範学校文史科的根基上发展起来的,参与合併的其他4所高校也均有60年以上的独立办学历史。
扬州大学中心校区扬州大学中心校区
1902年,张謇在南通创办通海农学堂及通州师範学校;
1906年,张謇将通海农学堂附设到通州师範学校,成为该校农科;
1952年8月全国院系调整,南通学院农科与苏南文教学院农业教育系、江南大学农艺系合併建立苏北农学院,即江苏农学院前身;通州师範学校文史专修科与扬州中学数理专修科、苏南丹阳艺术学校艺术专修科、苏北师资训练学校教育专修科合併建立苏北师範专科学校,即扬州师範学院的前身。
  • 原扬州师範学院
其前身为苏北师範专科学校,建于1952年。
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
1952年暑期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同时集中了苏北行署文教处委託私立通州师範学校代办的文史专修科,扬州中学代办的数理专修科,苏南丹阳艺术学校代办的艺术专修科,以及苏北师资训练学校代办的教育专修科的学生。
1958年夏,中文、数学两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
1959年,扬州师範专科学校併入,苏北师範专科学校改为“扬州师範学院”。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 原江苏农学院
其前身为苏北农学院,建于1952年,由原来的南通学院农科、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农教系和江南大学农艺系三部分组成。
张謇先生张謇先生
张謇先生于1902年创立私立通州师範学校;
1906年,通州师範内设农科;
1910年,分设初高两等农校;
1912年改为甲、乙两种农校;
1916年,乙种农校停办,专办甲种农校;
1919年,甲种农校升为农科大学;
1928年,农科与医科、纺科合併,定名为私立南通大学;
1930年,在民国政府重新注册登记时更名为私立南通学院;
1938年,农科迁上海;
1942年,农科迁天长;
1947年,农科迁回南通仍为私立南通学院;
1952年,农科迁扬州,同苏南文教学院农教系、江南大学农艺系合併组建为苏北农学院,3校调整来的教师64人,学生200人,其中南通学院110人,苏南文教学院38人,江南大学52人。南通学院副院长兼农科主任冯焕文教授为首任苏北农学院院长。
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原名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创建于1928年;江南大学由荣德生及其子荣一心于1946年创办。
1971年,南京农学院迁扬州,两院合併定名为江苏农学院。
1979年,南京农学院在原校址恢复建制,江苏农学院仍在扬州校址办学。
  • 原扬州工学院
其前身为扬州工业学校,建于1952年。
扬州师範学院扬州师範学院
1952年7月,扬州中学工科调整併入工校,同年11月招生1200名;
1953年更名为“华东第二工业学校”,隶属第二机械部领导;
1955年,西安建筑工程学校建筑专业教师和学生併入;
1956年更名为“扬州建筑工程学校”;
1958年升格为“扬州工业专科学校”,隶属江苏省领导;
1961年无锡工业专科学校併入扬州工业专科学校,盐城工业专科学校、新海连工业专科学校、南通工业专科学校、淮阴工业专科学校、常州工业专科学校等5所工专停办,部分师生併入扬州工业专科学校,更名为“扬州农业机械专科学校”;
1962年恢复“扬州工业专科学校”校名;
1965年,学校划归第五机械工业部领导,升格为“扬州工业学院”;
1969年,学校被迫停办;
1972年,复办“扬州光学机械学校”;
1978年以“南京工学院扬州地区大专班”名义增招300名大专学生;
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扬州工业专科学校”,隶属关係回归江苏省;
1987年升格为“扬州工学院”。
  • 原扬州医学院
前身是苏北卫生行政干部学校(高邮),1951年迁至扬州,与上海私立惠生高级助产职业学校合併,更名为苏北扬州助产学校;
历史沿革历史沿革
1953年更名为江苏省扬州医士学校;
1954年,南通医士学校併入;
1956年更名为江苏省扬州医士、助产士学校;
1958年1月又更名为扬州卫生学校;
1958年6月升格为扬州医学专科学校;
1959年8月,扬州中医专科学校併入扬州医专;
1962年6月,扬州医学专科学校停办;
1962年10月,省卫生厅决定扬州医专附设卫校改名为扬州卫生学校,继续培养中级医、护人才,“文革”期间停止招生;
1976年12月,扬州卫校扩建为江苏新医学院扬州分院,设3个专科专业5箇中专专业;
1978年下半年,由于原江苏新医学院撤销,扬州分院经国务院批准,成为高等医学专科学校;
1984年,教育部批准扬州医专升格并定名为“扬州医学院”。
  • 原江苏商业专科学校
其前身是南京商业专科学校,源起于1958年成立的南京市财经学校。
扬州大学荷花池校区扬州大学荷花池校区
1963年在南京市财经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由省市合办的南京商业职业学校;
1965年夏初,经省政府批准改建成南京商业专科学校;
1965年秋,学校再易名为南京半工半读商业专科学校;
1971年,学校停办;1979年恢复南京商业专科学校,改名为江苏商业专科学校;
1982年2月,学校迁来扬州,与驻扬的江苏省商业学校合併建校,成立新的“江苏省商业专科学校”。
原江苏省商业学校是1952年10月在私立镇江新华中学基础上创建的,原名为苏南镇江商业学校。
1953年江苏建省时改称江苏省镇江商业学校。
1955年8月迁来扬州,并改名为江苏省商业学校。
  • 原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
其前身为1950年创建于南京的淮河水利专科学校,1951年1月改归华东水利部领导,7月改称华东水利专科学校;
1952年10月,一部分与华东地区其他高校的水利系(科)合併,成立华东水利学院,一部分改办中专,定名华东水利学校;
1954年10月改由中央水利部领导;
1955年7月更名为水利部南京水利学校;
1958年7月,学校下放江苏省,同年9月升格为南京水利学院,附设中专部;
1960年1月迁校扬州,改称江苏水利学院;
1962年6月,大学部学生调整到苏北农学院,中专部停办;同年9月,水利电力部接收学校,改为水利电力部扬州水利学校。
1970年1月,学校再次下放江苏省,改称江苏省扬州水利学校;
1984年4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

合併以后

1992年5月19日,经国家教委批准,由扬州师範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联合组建扬州大学。学校是全国率先进行合併办学的高校,开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先河。江泽民同志为扬州大学题写了校名。
1993年11月16日,学校隆重举行授暨奠典礼。
1995年5月16日,学校召开干部会议,正式启动实质性合併进程;同月,校本部办公楼落成。
1997年,学校成立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原有学院的旧格局被打破。
1997年4月16日,江苏省和扬州市、扬州大学签署省市共建扬州大学协定;同年9月,教学主楼奠基,荷花池校区建设拉开序幕。
1998年1月,全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在扬州大学举行。
1998年至1999年上半年,学校相继召开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会议、首次教学工作会议、首次学生工作会议,学校工作中心开始转向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方面。
1999年9月,荷花池主校区教学楼投入使用,中心校区基本建成。
2000年,学校召开后勤改革工作会议和科技产业工作会议,大力推进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和校办产业改革;
2002年之后,基于学科建设需要,学校又进行院系重组。
2002年,学校与南京师範大学、苏州大学等八所省属高校联建宿迁学院。
2004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8年5月12日,学校在扬州市扬子津科技园建设第八个校区,
2009年9月,扬子津校区正式建成,首批4个学院入驻该校区。
2011年,学校与南京师範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6所省属高校在省内具有进行自主选拔录取资格;同年,学校被认定为第二批江苏省、第三批国家级语言文字规範化示範学校;同年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
2012年5月19日,扬州大学迎来110周年华诞;学校举行建校110周年、在扬州办学60周年、合併办学20周年校庆活动。
2013年2月,学校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2014年6月,学校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和教育厅批准筹建省级大学科技园。
2014年10月,学校被列为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画改革试点项目高校。
2015年9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联合印发《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共建扬州大学的意见》,该校成为新一批省部共建高校。
2016年12月28日,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划转扬州大学,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正式成立。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办学条件

院系设定

截至2019年6月,扬州大学拥有7个校区,29个二级学院及1个独立学院,121个本科专业。
  • 校区学院分布
荷花池校区(中心校区):新闻与传媒学院
扬州大学体育馆扬州大学体育馆
瘦西湖校区:文学院、社会发展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师範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文汇路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农学院、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兽医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淮海路校区:医学院、护理学院
扬子津东校区:旅游烹饪学院、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扬子津西校区:法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体育学院
江阳路南、北校区:美术学院
  • 专业设定
学院名称专业名称
扬州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历史学(师範)、档案学、社会工作、哲学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师範)
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美术学、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音乐表演
扬州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音乐学
扬州大学法学院
法学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师範)、翻译、商务英语、日语、朝鲜语、法语、阿拉伯语
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套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套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製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学、国小教育、学前教育
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学、教育技术学、摄影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车辆工程
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体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路工程、物联网工程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交通土建工程方向)、工程管理、交通工程
扬州大学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建筑环境与能源套用工程、建筑电气与智慧型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资源环境学、环境科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
扬州大学农学院
农学、农村区域发展、种子科学与工程
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植物保护、生态学、园艺、园林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草业科学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动物医学
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含师範)、生物工程
扬州大学医学院
临床医学(五年)、护理学、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五年)
扬州大学商学院
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农林经济管理、国际商务、工商管理、市场行销、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会计学、财务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旅游管理、烹饪与营养教育、食品卫生与营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乳品工程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文法系、经济管理系、机械电子工程系、土木电气工程系、化工与医药系、旅游与艺术系、基础部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3月,全校有教职员工60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400多人,医护人员19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300多人,博、硕士生导师3100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外籍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3人、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入选者1人、教学名师入选者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画”入选者2人,“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入选者11人,“创新人才推进计画”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
扬州大学扬州大学
  • 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
刘秀梵、张洪程
  • 外籍院士(1人)
Robert Gilbert(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皇家化学院院士)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
陈永平、夏锦文、秦爱建、焦新安、郭文善、刘巧泉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人)
焦新安
  • 创新人才推进计画(1人)
陈永平、刘巧泉
  • 长江青年学者
陈军
  • 千人计画(1人)
朱留存
  • 青年千人计画(1人)
高利增
  • 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
植物生物学教学团队(王忠)、物理化学教学团队(刁国旺)、水泵及水泵站教学团队(刘超)。
  • 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动物疫病病原分子致病机制及控制研究(秦爱建)
  • 国家级荣誉称号
姓名
奖项
颁发部门
时间
秦爱建
全国优秀教师
教育部
2009年
夏锦文
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教育部
2008年
刘秀梵
全国模範教师
人事部、教育部
2004年
张洪程
五一劳动奖章
中华全国总工会
2004年
陈崚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
2004年
郭 荣
优秀骨干教师
教育部
2002年
焦新安
高校青年教师奖
教育部
2001年
陈崚
全国优秀教师
教育部
2001年
张洪程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範
人事部
1998年
王余龙
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国家教委、人事部
1997年
缪茂森
全国高校优秀教师
国家教委
1996年
颜军
全国高校优秀教师
国家教委
1996年
郭荣
全国优秀教师
教育部
1995年
陈长顺
全国优秀教师
教育部
1993年

教学建设

截止2019年3月,扬州大学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优秀研究生工作站9个,教育部卓越人才培养项目8个。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3门,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範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5项。学校大力推进通识教育改革,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实践育人,积极打造“一院一品”,推动第一第二课堂融合发展。本科教学改革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混合教学白皮书》案例,连续五次捧得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获评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全国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04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扬州大学昭文馆扬州大学昭文馆
  • 国家级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学院负责人
植物生理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王忠
文学概论
文学院
姚文放
动物传染病学
兽医学院
刘秀梵
物理化学
化学化工学院
刁国旺
分析化学
化学化工学院
胡效亚
作物栽培学
农学院
张洪程
大学英语
外国语学院
俞洪亮
水泵及水泵站
水利工程学院
刘超
兽医微生物学
兽医学院
孙怀昌
昆虫学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祝树德
大学化学实验
化学化工学院
薛怀国
土壤肥料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封克
动物遗传学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碧春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
农学院
徐辰武
  • 国家双语教学示範课程
有机化学
  • 国家级特色专业
动物医学、农学、化学、数学与套用数学、水利水电工程、汉语言文学。
  • 国家级教学实验示範中心
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示範中心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生物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江苏省教学实验示範中心
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营养与烹饪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实践教育中心、光电技术综合训练中心、现代酒店与旅游管理实践教育中心等14个。
扬州大学江阳路北校区扬州大学江阳路北校区
  •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
地方综合性大学生物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兽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
化学化工複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综合性大学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等。
  •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一期建设
汉语言文学、农学、数学与套用数学、化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
  • 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
专业名称学院负责人
汉语言文学
文学院
佴荣本
数学与套用数学
数学科学学院
刘金林
化学
化学化工学院
郭 荣
水利水电工程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 超
农学
农学院
郭文善
动物医学
兽医学院
刘秀梵
经济学
经济学院
胡学勤
法学
法学院
钱玉林
体育教育
体育学院
潘绍伟
烹饪与营养教育
旅游烹饪学院
路新国
物理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陈小兵
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工程学院
王隆太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工程学院
陈 崚
动物科学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王金玉
套用化学
化学化工学院
许文林
农业水利工程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程吉林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发展学院
周建超
历史学
社会发展学院
周新国
植物保护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杨益众
工商管理
管理学院
陈 耀
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焦新安
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工程学院
周骥平
动物科学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王志跃
英 语
外国语学院
俞洪亮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化学化工学院
张 明
  • 江苏省重点专业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经济学
020101
英语
0502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020401
商务英语
050262
法学
030101
日语
050207
思想政治教育
030503
朝鲜语
050209
体育教育
040301
历史学
06010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040303
档案学
120502
教育学
040101
数学与套用数学
070101
教育技术学
040104
信息与计算机科学
070102
汉语言文学
050101
物理学
070201
汉语国际教育
05010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080714
化学
070301
套用化学
070302
化学工程与工艺
081301
製药工程
081302
生物科学
071001
生物技术
071002
生物工程
083001
机械自动化
080202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080203
车辆工程
080207
农业机械化自动化
082302
水利水电工程
081101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081102
农业水利工程
082305
农学
090101
园艺
090102
植物保护
090103
农村区域发展
120302
动物科学
090301
水产养殖学
090601
动物医学
090601

学科建设

作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截至2018年3月,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7个,博(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1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优势学科5个,省重点序列学科1个,省“十三五”一级学科重点学科6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3个,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等6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
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
  • 博士后流动站(14个)
中国语言文学、作物学、兽医学、植物保护、农业工程、化学、畜牧学、中国史、数学、水利工程、草学、生物学、中西医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
  • 国家重点学科(2个)
作物栽培与耕种学、预防兽医学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十三五”省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生物学、植物保护、草学、中西医结合、外国语言文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1个)
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名称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名称
文学
中国汉语言文学
历史
中国史
理学
数学
理学
化学
工学
水利工程
农学
作物学
农学
植物保护
农学
畜牧学
农学
兽医学
农学
草学
医学
中西医结合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4个)
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名称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名称
经济学
套用经济学
法学
法学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体育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历史学
中国史
理学
数学
理学
物理学
理学
化学
理学
生物学
理学
生态学
理学
统计学
工学
机械工程
工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工学
土木工程
工学
水利工程
工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工学
农业工程
工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工学
软体工程
农学
作物学
农学
园艺学
农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
农学
植物保护
农学
畜牧学
农学
兽医学
农学
草学
医学
基础医学
医学
临床医学
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医学
中西医结合
医学
药学
医学
中药学
医学
护理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
工商管理
艺术学
艺术学理论
艺术学
音乐与舞蹈学
艺术学
戏剧与影视学
艺术学
美术学
  • 江苏省优势学科(5个)
兽医学、作物学、化学、畜牧学、文化传承与区域社会发展
  • 省级一级重点学科(6个)
中国语言文学、数学、水利工程、中西医结合、中国史、草学
  • 2012年教育部对各高校一级学科进行评估排名
扬州大学参评的一级学科一共32个,具体排名如下:
大类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名次
人文社科
0301
法学
57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39
0401
教育学
35
0403
体育学
25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26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52
0602
中国史
41
理学
0701
数学
49
0702
物理学
47
0703
化学
39
0710
生物学
53
0713
生态学
61
0714
统计学
45
工学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4
0814
土木工程
59
0815
水利工程
14
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
27
0835
软体工程
74
农学
0901
作物学
11
0902
园艺学
18
0904
植物保护
15
0905
畜牧学
10
0906
兽医学
4
0909
草学
9
医学
1001
基础医学
34
1002
临床医学
40
1006
中西医结合
21
1008
中药学
22
1011
护理学
33

社会评价

扬州大学的定位是国家级重点综合性大学,为成为一所新名校而不断前进。
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
国内:2018年度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扬州大学位列97名;2019年度位列94名。
2018年度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扬州大学位列100名;2019年度位列98名。
国外:2019泰晤士高等教育亚太地区大学排名,扬州大学位列亚太地区201-250名,世界801-1000名。

合作交流

  • 国际合作与交流
截至2019年3月,依託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画、中阿10+1高教合作、中国—东协教育培训中心、江苏-澳门·葡语国家大学合作联盟、江苏·英国20+20高水平大学合作联盟等项目和平台,先后与50个国家(地区)的25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係。学校获批全国首个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获得国家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2个,国家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44个,获批国家“111计画”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24项。
扬州大学逸夫图书馆扬州大学逸夫图书馆
  • 海外教育
学校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包括接受政府奖学金外国留学生)和招收港、澳、台学生的资格,广泛开展留学扬大行动计画,留学生2200多人,生源国68个,2所孔子学院、1所孔子课堂4次获评全球孔子学院先进集体。
昭文馆雪景昭文馆雪景
学校同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于2007年10月分别通过江苏省教育厅和驻休斯敦总领馆教育组向国家汉办递交了合作共建孔子学院的申请,并与2008年3月获準共同承办肯尼索州大学孔子学院。
学校同时牵头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共同承办昆士兰科技大学孔子学院,并已派出首位中方孔子学院院长。此外,学校还协助江苏省教育厅筹建苏安中心(加拿大)、苏曼中心(英国)孔子学院,为韩国又松大学孔子学院和韩国大佛大学孔子学院提供中国烹饪和汉语师资援助。
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
  • 中外合作办学
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合作双方为中国扬州大学和澳大利亚查理·斯窦大学(Charles Sturt University),项目名称为“国际商务商学士学位教育项目”。本项目2002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批,同意试办一年;2003年经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估合格;同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批,同意继续实施;2004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报送教育部覆核;2007年通过教育部覆核。
任中敏先生肖像任中敏先生肖像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截至2019年3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300多项,年科技总经费6.5亿多元,共有14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十二五”以来,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68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项),研製的重组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A-VII株)获一类新兽药注册证书;连续8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重大)项目,1项成果获第六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扬州大学文汇路校区扬州大学文汇路校区

科研机构

截至2019年3月,学校拥有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备案名单)1个,部、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24个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研究院(基地)29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技术转移示範机构1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1个。
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
  • 国家技术转移示範机构
扬州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 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农业与农产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畜禽传染病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省水利动力工程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动物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环境材料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人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教育部)禽类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禽用生物製剂创製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食品安全监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
江苏省动物遗传与繁育分子设计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乳品生物技术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老年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
  • 省部级工程中心
江苏省家禽疫病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中发展研究院、江苏省家禽疫病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教育部新型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转基因动物製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扬州现代乳业加工服务中心、江苏省扬州农业环境安全服务中心、江苏省扬州LED新光源材料测试技术服务中心。
瘦西湖校区老化馆瘦西湖校区老化馆
  •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省高校“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省高校“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点。
  •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淮扬文化研究中心
  • 省级科研机构(详细名单见参考资料)
机构名称批准单位机构名称批准单位
扬州大学经济研究所
省商业厅
苏中发展研究院
省规划办、省教委
江苏水利工程研究所
省水利厅
江苏机电排灌工程研究所
省教委、省水利厅
江苏省水利与建筑环境污染防治工程设计研究所
省水利厅
扬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
省水利厅
扬州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省教委、国家建设部
扬州大学水生蔬菜研究室
省教委
扬州大学光合作用研究室
省教委
扬州大学数量遗传研究室
省教委
扬州大学大麦研究所
省教委
江苏省转基因动物製药工程研究中心
省计经委
扬州大学生物製品研究所
省教委
扬州大学畜禽病原微生物研究室
省教委
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养兔研究室
省教委
扬州大学蜜蜂产品研究所
省教委
江苏省烹饪研究所
省编制委

学术资源

  • 学术期刊
扬州大学学报编辑部是在原江苏农学院、扬州师範学院、扬州工学院、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高校学报编辑部的基础上,于1997年扬州大学合併办学5周年之际成立。1997年创刊《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双月刊)、《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季刊),2004年改为双月刊;1998年创刊《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1999年将《江苏农学院学报》更名为《江苏农业研究》;2002年将《江苏农业研究》更名为《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季刊)。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该刊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刊物。该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苏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儒商研究”、“扬州文化研究”、“女性文学多稜镜”、“审美新视角”等特色栏目。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
该刊为综合性高等教育研究刊物,坚持理论联繫实际研究和探索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类问题,既发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性研究论文,也刊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内容覆盖了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该刊被《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大複印资料中心、《教育文摘周报》、《新华文摘》等都不同程度地转载、摘引该刊所发论文。该刊为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江苏省期刊方阵优秀期刊、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该刊是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数理科学和化学、工业技术、环境科学等门类的学术论文。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该刊被美国《数学评论》(MR)、俄罗斯《文摘杂誌》(РЖ)、德国 《数学文摘》(ZBL)、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力学文摘》等国内外着名检索期刊收录。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中国期刊网全文资料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万方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华艺数位艺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技期刊全文资料库(重庆维普)》全文收录。
扬州大学文汇路校区扬州大学文汇路校区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原《江苏农学院学报》、《江苏农业研究》)
该刊是综合性农业与生命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业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园艺、植物保护、食品科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 该刊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图书馆分别入选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联合国粮农组织AGRIS、英国CABI、动物学记录(ZR)、美国DIALOG、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国内所有以”中国”名头出版的农业文摘类期刊和部分医学文摘期刊及《中国生物学文摘》等作为一次文献源期刊收录。2002年以来多次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学术类一等奖),蝉联”江苏省双十佳期刊”。
  • 图书馆藏
截至2014年9月,全校拥有文献402万余册;年订购中文报刊3376种,原版外文期刊548种。馆内藏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目录丛刊》、《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等大型文献,馆藏中苏北方誌较为齐全,文史、农业、烹饪类文献具有特色,敦煌学资料丰富。馆内拥有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藏有各种电子出版物,包括中国期刊网镜像站、超星数字图书馆、北大方正Apabi数字图书系统、EI、PQDD、IEEE/IEE等国内外大型资料库40种,折合电子文献66.7万册。
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

校园文化

  • 校训
坚苦自立
“坚苦自立”,取自近代中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为其创办的通州师範学校(即扬州大学的源头)所立校训。
坚苦自立”的内涵十分丰富。“坚,刚也”(《说文》)。“坚”的本意是牢固、结实,含执着、刚正、笃实之意。“坚苦”是指抱定宗旨,矢志不移,勇往直前;含有信念执着、意志坚强,勤勉刻苦、务实笃行之意。“自立”是指不依赖他人,凭自己的劳动而独立生活,靠自身的努力而有所建树,含有自尊自信,自强不息之意。
坚苦自立坚苦自立
“坚苦自立”,关键在“坚苦”,根本是“自立”。一方面,非“坚苦”无以“自立”,另一方面,坚毅刻苦的意志品格,又源于“自立”者强烈的自我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中国自古就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说,后世学人更是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张载)视为至高至善的人生追求。
  • 校风
求是、求实、求新、求精
求是,就是摸索规律、探求真理。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是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精神和作风的体现,也是人类进步孜孜以求的目的和一种传统美德。建校一百多年来,一辈辈扬大人勤勉诚朴,孜孜矻矻,坚持不懈探求科学的真理,为国家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他们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坚持真理,追求崇高;遵循规律,摸索规律,在教书育人、科研实践和社会服务中,取得了了一个个突出的成就。
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
求实,是指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求实、务实、扎实、踏实的作风和学风。扬州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各学科的发展都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艰难历程,这其中,扬大人以诚实、正直的良好品德,求实、务实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崇尚实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既成就了学校润泽桃李、绵延流长的百年文脉,也铸就了扬大人其道弘远、其德芬芳的道德和人格文章。
求新,指的是一种大胆探索、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不断登攀的崇高精神境界,一种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回溯百年风雨,扬州大学的历史,是一部敢为人先,敢闯敢干,革故鼎新,其命维新的改革发展史。无论是60年前,学校从南通西迁扬州,择新址而开新业,还是20年前,六校聚合升华,书写全国高校体制改革新篇章,学校每一个改革发展的重要节点背后,都印刻着鲜明的求新求变的烙印。求新,不仅是学校承继自历史的一种精神品格。
求精,就是精益求精。求精,既是手段、方法、途径,也是目标;既是工作、学习上的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精神,也是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所能达到的完美境界。长期以来,学校师生克勤克俭,求真求精,领导干部精通业务,精细管理;教师严谨治学,精心育人,追求精品,培养精英;学生刻苦求知,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止于至善,已成为学校沉潜诚朴的一种精神风尚和文化气质。
  • 教风
厚德抱朴弘道树人
  • 校歌
扬州大学 通州溯源
扬州大学校歌扬州大学校歌
六校聚合 屹立苏中
坚苦自立 实学研攻
往绩可述 来绩无穷
愿我人 继前人之志 尽我人之力 益大益充
传校誉于后世 建大业与寰中 建大业于寰中
  • 校徽
1、从整体看,标誌是一棵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标誌首先从外形上突出了扬州大学的学校性质,也表达了百年扬大如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纍纍。
扬州大学校徽扬州大学校徽
2、从内部结构看,标誌内部由一个地球、一只展翅的仙鹤组成。仙鹤是扬州的典型吉祥物,此时,周围的树冠可视为祥云,与仙鹤组成了“鹤舞九天”的生动画面,表达了扬州大学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豪迈气概。
3、标誌的外轮廓,既是树冠又是片片祥云,同时象徵一座知识高峰,通向高峰的路崎岖曲折,需要扬大人不畏艰难险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向上攀登。
4、从标誌的构成元素看,仙鹤隐含英文字母Y,大树的主干是英文字母U的体现,Y U分别是Yangzhou University的字首,组成扬州大学的英文缩写。
5、标誌浑然一体,和谐生动,以自然绿呈现,易于识别、易于记忆、易于传达。该标誌自扬州大学合併办校以来,一直沿用,具有认知方面的公众基础。
6、标誌的基本色是自然绿(自然绿02号),辅助色为中国红(中国红02号)。绿色象徵着“生命、青春、和平、安详、新鲜、希望、成长、发展”,自然绿则在其基础上增添了“深远、稳重、沉着、睿智”。将自然绿定为基本色,既与学校的百年历史文化天然契合,又与学校所在地扬州——园林城市、生态城市、最佳人居城市完美融合,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地域性。在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科学发展,绿色更象徵着百年名校青春焕发,以蓬勃的朝气和昂扬的精神状态,奋力推进“两个转变”,努力建设高水平大学。中国红则具有“平安、喜庆、尊贵、和谐、团圆、成功、兴旺、浪漫、热烈”的象徵意味,寓示着学校深厚的历史积澱与现代创新理念交相辉映。学校视觉识别系统一般套用基本色自然绿02,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辅助色中国红02。
  • 校庆日
每年的5月19日为扬州大学校庆日。2012年5月19日是扬州大学建校110周年,在扬办学60周年,合併办学20周年。

知名校友

校友名称最高担任职务
周尧
圣马利诺共和国国际科学院院士
徐冠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
余松烈
中国工程院院士
殷震
中国工程院院士
凌启鸿
着名农学家
吴登云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王荣
广东省政协主席
刘秀梵
中国工程院院士
翟虎渠
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兼党组书记
宗顺留
中将
王松年
少将
杨晓堂
曾任中国电子信息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顾茂芝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作物学会理事
刘坚
国务院参事,原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农业部副部长
毕飞宇
茅盾文学奖得主
曹卫星
江苏省副省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民盟中央常委、省委主委
缪瑞林
南京市委副书记、南京市长;曾任江苏省副省长
费高云
常州市委副书记、常州市长
李延保
曾任中山大学党委书记
陈刚
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
黄莉新
现任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
丁解民
现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曾任淮安市委书记
陈宝田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
张九汉
现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曾任江苏省副省长、盐城市委书记
王荣平
盐城市委副书记、盐城市市长
余进
上海闵联园艺有限公司董事长
侯瑞兴
苏州瑞兴医院集团董事长
于康震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所长
曹克波
江南模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芮鸿岩
盐城师範学院党委书记
顾晓虎
宿迁学院党委书记
陈杞
奥运会冠军
洪宗礼
苏教版语文教材主编
杨寅荣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公司总经理
马之庚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原总经理
倪益瑾
国家菸草专卖局原局长、党组书记
信息来源自扬州大学官网和校友会网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姚冠新
校长:焦新安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延庆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叶柏森
党委常委、副校长:刘祖汉、陈耀、黄建晔、胡效亚、陈国宏、洪涛、陈亚平、 刘巧泉
(资料来源自2016年3月扬州大学官网)

历任领导

  • 历任党委书记
朱克昌(1992—1998)
葛锁网(1998—2002)
范 明(2002—2008)
陈章龙(2008—2012)
夏锦文(2012—2015)
姚冠新(2015——)
  • 历任校长
袁相碗(1992—1995)
顾铭洪(1995—2002)
郭 荣(2002—2012)
焦新安(2012—)

董事名单

董事组织:董事会是由热心高等教育、关心支持学校改革发展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以自愿方式组成的集团联合体。董事会对学校办学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提供谘询、建议和策划,对董事会基金的筹集、使用进行决策,是学校与社会各界建立稳定、全面、紧密的合作关係的纽带和桥樑。许嘉璐、钱伟长、季允石、江泽慧、张绪武担任首届董事会名誉董事长,王荣炳担任首届董事会董事长。
扬州大学扬州大学
  • 名誉董事长名单
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
许嘉璐
全国人大常委会
副委员长
钱伟长
全国政协
原副主席
季允石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原常务副部长(正部级)
江泽慧
中国林业科学院
原院长
张绪武
全国工商联
首席常务副主席
  • 董事长
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
王荣炳
江苏省人民政府
原副省长
  • 副董事长
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
宗顺留
中国人民解放军瀋阳军区
原副司令员、中将
凌启鸿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原副主任
纪宝成
中国人民大学
校长
李延保
中山大学
原党委书记
翟虎渠
中国农业科学院
院长
胡凌云
东南大学
党委书记
范 明
江苏大学
党委书记
郭 荣
扬州大学
校级调研员
  • 董事会秘书长
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
王庆林
扬州大学
对外联络办公室主任

地图信息

地址:邗江区

地图信息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

反馈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