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江苏沿海地区

(2019-08-12 06:12:43) 百科
江苏沿海地区

江苏沿海地区

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陆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54公里。地处中国沿海、沿长江和沿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交会区域,区位优势独特,土地后备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

2013年江苏省沿海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0299.8亿元,同比增长12%,超过全省平均增幅2.2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87.4亿元,同比增幅15.5%;固定资产投资6532.2亿元,同比增幅6.9%。连云港港南通港吞吐量突破2亿吨,盐城大丰港3000万吨,增幅61.2%,港口龙头带动和港产联动效应逐步凸显。

2017年7月将淮安、泰州、宿迁纳入沿海地区开发整体布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江苏沿海地区
  • 行政区类别:地理区域
  • 所属地区:江苏省
  • 下辖地区:连云港、盐城、南通、淮安、泰州、宿迁
  • 电话区号:0518、0515、0513、0517、0523、0527
  • 邮政区码:222000、224000、216000、223000、225300、223800
  • 地理位置:中国大陆东部沿海、长江三角洲北翼
  • 面积:3.25万平方公里
  • 方言:江淮官话、吴语、中原官话
  • 气候条件: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花果山、连岛、中华麋鹿园、狼山风景区等
  • 机场:连云港白塔埠国际机场,盐城南洋国际机场,南通兴东国际机场
  • 火车站:连云港站、盐城站、南通西站等
  • 车牌代码:苏G、苏F、苏J、苏H、苏M、苏N
  • 海岸线长度:954公里

城市信息

连云港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连云港
面积:
7615平方千米
外文名称:
Lianyungang
人口:
440.69万人(2012年)
别名:
海州、港城、郁洲、瀛洲、山海连云,大圣故里
市区方言:
江淮官话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所属地区:
华东地区
着名景点:
花果山、连岛、海上云台山等
下辖地区:
海州区、连云区、赣榆区等3区3县
机场:
连云港白塔埠国际机场、连云港花果山国际机场
政府驻地:
海州区
火车站:
连云港站、连云港东站
电话区号:
0518
车牌代码:
苏G
邮政编码:
222000
市花:
玉兰花
地理位置:
江苏省东北部
市树
银杏树
全市GDP
2640亿元(2017年)
工业总产值
3413.38亿元(2012年)
连云港:古称“海州”。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中国水晶之都、国务院批准的江苏沿海大开发战略的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西游记》文化发源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是一座山、海、港、城相依相拥的城市,地处中国东部沿海、江苏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地区。东部濒临黄海,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西与徐州、宿迁毗邻;南与淮安、盐城相连;北与临沂、日照接壤。连云港古蹟较为丰富,历史久远,海(连岛海滨浴场)、古(海州古城)、神(花果山)、幽(宿城)、奇(渔湾)、泉(东海温泉)集于一身,是全国49个重点旅游城市和江苏3大旅游区之一,有“东海第一胜境”之称。
盐城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盐城
面积:
16972平方千米
外文名称:
Yencheng
人口:
721.63万人(2012年)
别名:
盐渎、瓢城、万河之都、登瀛
市区方言:
江淮官话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气候条件:
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所属地区:
华东地区
着名景点:
江苏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中华麋鹿园等
下辖地区:
亭湖区、盐都区、大丰区等3区5县1市
机场:
盐城南洋国际机场
政府驻地:
亭湖区
火车站:
盐城站
电话区号:
0515
车牌代码:
苏J
邮政编码:
224000
市花:
牡丹花,紫薇
地理位置:
江苏省中东部
市树
银杏树
全市GDP
5082亿元(2017年)
工业总产值
5554.35 亿元(2012年)
盐城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江苏省中北部,长江三角洲地区,东临黄海,南与南通接壤,西南与扬州、泰州为邻,西北与淮安相连,北隔灌河和连云港市相望。盐城全市地势平坦,河渠纵横,交通发达,物产富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盐城大多数人口是历朝江南移民后裔,因而传统文化和民众的心理状态都属于传统的江南文化範畴。盐阜大地人杰地灵,名人数不胜数,如中国当代着名外交家乔冠华、南宋丞相陆秀夫等。
南通市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南通
面积:
8001平方公里
外文名称:
Nantong
人口:
729.7万人(2012年)
别名:
静海、通州、崇州、通、崇川
方言:
江淮官话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气候条件:
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所属地区:
华东地区
着名景点:
狼山、濠河等
下辖地区:
崇川区、港闸区、通州区等3区1县4市
机场:
南通兴东国际机场
政府驻地:
崇川区
火车站:
南通站、南通西站
电话区号:
0513
车牌代码:
苏F
邮政编码:
216000
市花:
菊花
地理位置:
江苏省中南部
市树
广玉兰
地区生产总值:
7734亿元(2017年)
对外贸易总额:
210.75亿美元(2010)
南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称“通州”是江苏省地级市之一,位于苏中,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东抵黄海,西南、南望长江,西、北与泰州、盐城接壤,“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州灯火相邀,被誉为“北上海” 。南通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拥有长江岸线226公里。作为中国老龄化最高的城市,南通人口平均寿命达80.71岁,百岁寿星多达1031位,2014年5月,南通被国际自然医学会、世界长寿乡认证委员会授予全球首个“世界长寿之都”。

淮安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淮安
面积
10072平方公里
外文名称
Huai'an
人口
常住491.40万(2017年)
别名
淮阴
方言
江淮官话洪巢片淮扬小片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气候条件
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着名景点
周恩来故里景区、淮安府署等
下辖地区
清江浦区、淮阴区、淮安区、洪泽区等4区3县
机场
淮安涟水机场
政府驻地
淮安市翔宇南道1号
火车站
淮安站、淮安东站、淮安南站
电话区号
0517
车牌代码
苏H
邮政编码
223000
市花市树
雪松、月季
地区生产总值
3387.43亿元(2017年)
工业总产值
1626.18亿元
淮安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层城市。坐落于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境内有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範城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与扬州等为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是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
淮安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秦时置县,境内有着名的“青莲岗文化”遗址。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江南河道总督府。历史上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中国大运河淮安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淮安地处江苏省长江以北的核心地区,邻江近海,为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独特。是江苏省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
淮安人杰地灵,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历史上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
淮安有着名的红色旅游景区周恩来故里景区、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等,生态旅游景区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裏运河文化长廊、洪泽湖古堰景区、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清晏园等

泰州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泰州
面积
5787平方公里
外文名称
Taizhou
人口
常住465.19万人(2017年)
别名
海陵、凤城、海阳、祥泰之州
方言
江淮官话泰如片、吴语太湖片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着名景点
溱湖风景区、凤城河风景区、梅兰芳公园
下辖地区
海陵区、姜堰区、高港区等3区3市
机场
扬州泰州国际机场
政府驻地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凤凰东路58号
火车站
泰州站、姜堰站等
电话区号
0523
车牌代码
苏M
邮政编码
225300
市树市花
梅花、银杏树
地区生产总值
4740亿人民币(2017年)
工业生产总值
2238.13亿元
泰州(Taizhou),简称“泰”。南唐时(公元937年)为州治,取“国泰民安”之意,始名泰州。泰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北翼,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之一。
泰州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秦称海阳,汉称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兼融吴楚越之韵,汇聚江淮海之风。千百年来,风调雨顺,安定祥和,被誉为祥瑞福地、祥泰之州。这里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儒风之盛,素冠淮南”。王艮、刘熙载、施耐庵、郑板桥、梅兰芳是泰州文化艺术史上的杰出代表。
泰州是承南启北的水陆要津,为苏中门户,自古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游历泰州,称讚“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泰州所辖县市(区)全部建成国家级生态示範区、全国百强县,同时泰州也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範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範区。2017年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排名第42位。

宿迁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宿迁
面积
8555平方公里
外文名称
Suqian
人口
491.46万(2017年常住人口)
别称
下相、宿豫、钟吾、司吾、下邳、酒都
方言
中原官话-徐淮片-宿迁话、江淮官话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着名景点
项王故里、骆马湖、乾隆行宫、三台山森林公园等
下辖地区
宿城区、宿豫区等2区3县
机场
宿迁通用机场
政府驻地
宿城区南湖路1号
火车站
宿迁站、宿迁东站、洋河站、泗阳站、泗洪站、沭阳站等
电话区号
(+86)0527
车牌代码
苏N
邮政编码
223800
市树市花
桂花、紫薇;杨树、槐树
地区生产总值
2610.94亿元(2017年)
工业生产总值
1253.48亿元
宿迁,简称“宿”,古称下相、宿豫、钟吾、司吾、下邳,是江苏省地级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位于江苏北部,是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江淮生态经济区节点城市、一带一路交汇点核心区、苏北中心城市之一、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中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城市之一,是江苏最年轻的地级市,也是沿东陇海线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截至2017年,宿迁下辖2个区、3个县,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91.46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10.94亿元。
宿迁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700年的建城史,曾是泗水国、钟吾国、宿国都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华夏文明之脉、江苏文明之根、淮河文明之源、楚汉文化之魂”之称。境内下草湾文化遗址,是世界生物进化中心之一,也是人类起源中心之一,被誉为地球上的"生命圣地"。
宿迁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即黄河、长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称。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驻跸于此,讚叹宿迁为“第一江山春好处”。中国大运河宿迁段及乾隆行宫遗产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宿迁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城市设计试点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市、国家智慧财产权试点城市、联合国环保节能新型示範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酒都,洋河、双沟两大名酒出产于此。2017年中国新兴城市排行榜第三位和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
2018年1月,宿迁入选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範城市。

区域介绍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省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江苏沿海不仅拥有连云港等一批深水岸线资源,而且拥有广袤的滩涂资源。连云港是我国陇海兰新沿线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广袤的滩涂资源则是我国东部地区最具潜力、最有价值的土地后备资源。
从区位看,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连云港,一条30万吨深水航道建成,就将成为陇海兰新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从资源看,沿海地区拥有约占全国1/4的滩涂湿地,预计到2020年,可围垦滩涂270万亩;从产业看,沿海地区是国家粮食主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纺织、机械、汽车等已成为主导产业;从基础设施看,苏通大桥建成通车,沿海大通道全线贯通,以上海为中心的2小时交通圈已经成形……
2008年,我省沿海地区生产总值4863亿元,经济成长速度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760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水平达到46%。

发展历程

上世纪90年代
江苏提出建设“海上苏东”,沿海进入“四沿” (沿江、沿沪宁线、沿东陇海线、沿海)生产力布局,开发的层次与力度不断升级。
江苏沿海开发方案江苏沿海开发方案
2004年3月
《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编制启动。
2006年10月
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院士牵头,中国工程院、国家开发银行与江苏省政府联合开展专项研究,最终完成了《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和11个课题研究报告。
2007年元旦
温家宝总理到连云港视察,对连云港的规划和发展以及沿海开发提出了明确要求。
2007年4月
省委、省政府召开沿海开发工作会议,全面启动新一轮沿海开发。会后省政府批准下发了《江苏沿海开发总体规划》。
2008年1月-2月 
《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完成,并呈送国务院。
2008年8月
国家发改委会同19个部委组成联合调研组赴我省沿海地区调研,之后与江苏省政府共同完成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编制。
2009年6月10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誌着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7年7月将淮安、泰州、宿迁纳入沿海地区开发整体布局。

发展目标

到2012年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0000元;城镇化水平达到55%左右;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大为增强,城乡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覆盖城乡;重要生态功能区占国土面积的比重达到15%;单位GDP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达到国家控制要求;整体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到2020年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达到当时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产业结构进一步最佳化,服务业比重大幅上升,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人民生活更加富足,享有相对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水平达到65%;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率先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标。

开发利用

国家海洋局2010年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空间开发利用及环境生态评价技术”启动会2010年11月1日在南京大学举行。据悉,该项目总经费1645万元,将重点研究如何利用江苏沿海特有的辐射沙脊群,开发建设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的2个超大型人工岛,并以此为依託开发周边的优良港口资源。 “受特定的潮流环境影响,江苏沿海中部形成了约2.5万平方公里的呈辐射状的海底沙丘群,造就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辐射沙脊群——南黄海辐射沙脊群。”项目负责人、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高抒教授介绍,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的综合利用,不仅将大大增加土地面积,而且将“一劳永逸”解决江苏缺乏大型优良海港的发展瓶颈。
江苏沿海开发江苏沿海开发
《江苏省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战略研究》提出,江苏海岸中部的辐射沙脊群是宝贵的土地资源,沙脊群间的深水潮流通道是重要的天然海港港址资源。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区水动力及地质地貌複杂多变,如何以人工岛方式科学地开发利用,是江苏沿海地区开发战略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问题之一。
据介绍,这个海洋公益性项目承担单位为南京大学,协作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河海大学等8家单位,项目实施时间为2010年至2014年。项目以“东沙”和“高泥”两个人工岛为示範基地,研究强潮环境下以潮流脊为依託建设人工岛的技术,提出交通、防灾和环境生态保护的措施。针对辐射沙脊群人工岛建设需解决的问题,设定了10个方面的主要工作,包括辐射沙脊群空间开发的人工岛填筑技术,人工岛防灾技术,人工岛基础设施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人工岛开发的环境、生态影响评估技术等。
“目前,很多国家都在加强海洋科技的研究,加拿大、韩国等已经成功进行人工岛的建设。”高抒教授表示,作为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切进展顺利,“东沙”和“高泥”这两个超大型人工岛将于2020年左右建成。
江苏沿海地区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两大国家新战略的交汇点,区位优势独特,土地后备资源丰富,在提升长三角地区总体实力、服务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完善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布局、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国家两大新战略实施的前沿阵地,是长江经济带和新亚欧大陆桥重要的出海门户,是全省“十三五”发展最具潜力和空间的区域。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誌着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付诸实施。8年来,全省上下特别是沿海地区牢牢抓住战略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规划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圆满完成了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画和六大行动目标任务,推动沿海开发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提前一年实现国家规划确定的第一阶段目标。

沿海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取得显着成就

沿海开发国家战略实施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特别是沿海地区牢牢抓住战略机遇,着力推进综合交通枢纽、新型工业基地、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区建设,沿海地区发展进入快车道,成为全省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活力最强、开发潜力最大的区域之一,为全省经济稳定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综合实力持续攀升,区域极化效应不断显现。2009年以来,沿海地区生产总值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元级台阶,年均增长11.5%,高出全省1.9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从14.5%提高到17.9%。人均GDP年均增长12.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5%、16.4%,高于全省3个、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6%。以2013年GDP突破1万亿元和2015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为标誌,江苏沿海发展站上了新的起点,进入了新的阶段,东部地区重要经济成长极和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地位初步显现。
二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支撑保障能力显着增强。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基本形成,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建成通航,2015年沿海港口吞吐量突破3亿吨,年均增长14.8%。沿海综合交通体系逐步完善,海洋铁路、宁启铁路複线电气化改造建成通车,连盐、沪通、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铁路建设进展顺利;临海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三纵五横”干线公路网路基本建成;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延伸到南通,“一纵两横”干线水运通道初步形成。沿海水利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海堤巩固完善、区域骨干河道整治工程有序推进,淡水资源供给、防洪减灾、水资源保护和河湖管理能力明显提高。能源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沿海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省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风电、光伏电站併网容量分别占全省98%和50%左右,海上风电併网容量全国第一。
三是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进产业最佳化升级,2015年沿海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为9.2:46.8:44.0,二、三产业占比较2009年提高3.4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13%,比2009年提高近1个百分点。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沿海三市粮食总产占全省比重达40%,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範区3个、国家级龙头企业14个。先进制造业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1%,占全省比重上升到18.3%,百亿元工业企业从3个增加到10个。现代服务业贡献份额不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增加到18家。海洋经济发展明显加快,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GDP比重提高到9.1%。
四是载体建设取得突破,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深化。着力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9.7%,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比重由2011年的13.9%上升至16.2%。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範区、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加快建设,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一期工程建成运营。盐城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中韩(盐城)产业园开局良好。南通国家陆海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範区建设稳步推进,南通建设重要区域性交通枢纽列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盐城、南通综合保税区获批建设,国家级开发区由2个增加到9个。
五是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科学划定“生态红线”,对12大类、92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实施了强制性保护,沿海重要生态区比重达21.1%,建成国家生态市、县4个。沿海节能减排、大气污染防治、入海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和化工园区环保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累计关闭化工企业1000余家。国家规划明确的“四纵五横”生态廊道网路初步形成,2015年沿海地区林木覆盖率近25%。依法科学推进海域滩涂围垦开发,以东台条子泥一期10.12万亩为主的重大匤围工程顺利完成,累计新增匡围滩涂约55万亩,调出补充耕地指标1.61万亩,为全省耕地占补平衡作出了积极贡献。
六是城乡统筹扎实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升,对人口、产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2015年沿海地区城市化率达到60.8%,比2009年提高1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年均增长11.2%、12.8%。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实事扎实推进,沿海地区基本养老、城乡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达到95%以上,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十三五”沿海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沿海新一轮发展起始之年。在巨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沿海地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聚一高”目标任务,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总量增速快于全省,产业结构进一步最佳化,工业经济和固定投资呈现较好发展态势。
一是经济增速快于全省。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9%,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18%,对全省增长贡献率为20.4%。连云港、盐城、南通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2376.5亿元、4576.1亿元、676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8.9%、9.3%。南通GDP全年增幅全省第三。
二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沿海产业结构不断最佳化,总体呈现“调优、调高”的趋势,一产增速最慢,三产增速最快。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8.76: 45.7:45.54。与上年同期相比,一产比重下降0.47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上升1.57个百分点。
三是工业生产运行平稳。沿海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为19.2%,高于GDP占全省比重1.2个百分点。其中,连云港、盐城、南通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302.5亿元、2173.9亿元、3330.4亿元,同比增长9.3%、9.7%、9.8%,增幅省内排名南通第三。高技术产业产值占沿海规上工业比重14.1%,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四是投资拉动作用明显。沿海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8%,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22.4%,比上年同期提高近1个百分点。其中,连云港、盐城、南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2385.2亿元、3882.8亿元、4812亿元,分别增长14.8%、15.2%、10%,增幅省内排名盐城第三。沿海工业投资、服务业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2.6%、12.5%、9.8%,超全省平均水平4.7、5.4、3个百分点,占沿海全部投资比重55.83%、43.22%、65.49%。
五是社会消费稳步增长。沿海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1%,超过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18.1%。其中,连云港、盐城、南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933.3亿元、1630.9亿元、2632.9亿元,分别增长12.4%、11.1%、10.7%,增幅省内排名连云港第三。
六是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沿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增幅省内排名连云港第二。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94元,同比增长8.2%,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15元,同比增长8.8%,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

省委、省政府为新一轮沿海发展指明方向

2015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根据国家新的重大战略部署,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对贯彻落实国家新战略、推进新一轮沿海开发开放作出了与时俱进新的战略谋划和决策部署。
2015年5月份,省委、省政府结合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对沿海地区发展作出了新的谋划,提出打造“一带一路”建设先行基地、江海联动发展基地、开放合作门户基地等“三大基地”,明确在推动港产城联动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用好改革发展试点示範平台上实现“三个突破”,加快使沿海地区成为经济新增长极。
2015年底召开的省委全会和2016年初召开的省人代会,省委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和省政府颁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均对“十三五”沿海发展作出明确部署,指出“十三五”时期沿海要“认真落实新一轮区域发展布局,在更高起点推动沿海地区科学发展。全面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发挥叠加优势,制定新一轮支持沿海发展重大举措,促进沿海地区及其与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打造‘一带一路’建设先行基地、江海联动发展基地和开放合作门户基地,加快形成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成长极。推进港口、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建设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支撑、以沿海综合交通通道为枢纽、以近海临港城镇为节点的新兴城镇化地区。围绕‘优江拓海’,发展特色海洋经济。统筹资源开发与保护,全面提高沿海滩涂开发的规模效应和产出水平。支持淮安、泰州、宿迁融入沿海开发战略布局。”
省委李强书记在沿海调研时进一步强调,要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高水平推进沿海开发,增强生态环境竞争力,打造沿海地区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引擎,努力建设百姓富裕、环境美好、平安和谐的沿海地区。
2016年5月份召开的全省加快推进沿海地区发展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在全面总结沿海开发国家战略实施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沿海地区新一轮发展的目标要求。会议指出,“根据国家战略规划目标,把握新的形势和要求,沿海地区要强化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以结构性改革推进结构性调整,以创新性实践实现国家战略下的沿海发展优势再造,力争到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或高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形成科技创新引领、集约集聚发展、海洋经济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高地,形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增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作用充分发挥的重要交通枢纽,形成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起示範作用、企业城市人才国际化水平更高、引进来与走出去互动并进的开放合作门户,形成市场机制更加健全、优质要素广泛集聚、创新创业活力迸发的体制机制优势,形成生态环境优美、海滨风情浓郁、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宜业地区。”
2016年6月份,省委、省政府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新一轮支持沿海发展的若干意见》(苏发〔2016〕28号),包括目标思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对内对外开放合作、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科学围垦开发沿海滩涂、土地利用、海域使用、财政税收、金融支持、体制机制创新等13个方面,共45条。与以往政策意见相比,此次出台的意见内容更加全面,重点更加突出,含金量更高,对沿海发展的支持力度更大。
2016年10月份,经省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实施《江苏省“十三五”沿海发展规划》(苏政办发〔2016〕119号)。《规划》突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总体目标,突出创新驱动发展,全方位促进沿海及其与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重点打造“一带一路”建设先行基地、江海联动发展基地和开放合作门户基地,打造具有国家多重战略叠加优势的战略高地。《规划》共10个章节,明确了“十三五”沿海地区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沿海地区今后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
省人大也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沿海开发,2016年省人大常委会把沿海开发作为年度重点专题,开展了集中调研,形成了专题研究报告。7月份,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关于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我省沿海地区开发开放的决议》,及时把省委的决策部署,通过法定程式转变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意志,为新一轮沿海发展凝聚了强大动能。

十三五沿海发展目标重点和主要任务

总的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建设“强富美高”的新江苏,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沿海地区一体化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建成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经济成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1、发展目标
到2020年,沿海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发展质量和效益显着提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GDP比重提高到18.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或高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和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左右,城镇化率达65%左右。
2、发展重点
一是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建设先行基地。以连云港为重点,联动盐城、淮安、宿迁三市,加快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一体化步伐,强化连云港“一带一路”交汇点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方起点的先导、支撑作用,加强与新疆、福建两个“一带一路”核心区的联动,聚焦贸易投资便利、高端产业集聚、优势产能合作、金融开发创新、海陆便捷运输等领域,向西连线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国家和地区,向南衔接浙江舟山群岛经济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面向国际、承接东西、连线南北、高效通畅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打造国际商贸物流中心、产业合作创新区和人文交流深度融合区,成为我省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和先导区。
二是着力打造江海联动发展基地。以南通为重点,联动泰州、盐城两市,发挥独特的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叠加优势,突出优江拓海,放大战略区位优势,加大资源要素整合、空间布局最佳化、产业转型发展等方面的创新力度,最佳化沿江、沿海生产力布局,着力建设江海联动枢纽,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新型特色城镇,加快构建陆海统筹、江海联动的集约集聚发展格局,不断强化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有效沟通沿海、沿江发展,呼应对接上海、苏南发展,辐射带动苏中、苏北发展,加速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江海联动发展基地。
三是着力打造开放合作门户基地。充分发挥现代化中心城市在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合作、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着力最佳化城市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现代功能、文化特色、生态环境和治理服务,促进连云港、盐城、南通、泰州、淮安、宿迁6箇中心城市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个性发展,使连云港成为辐射“一带一路”的国际化海港城市,盐城成为以创新驱动发展和绿色发展为特徵的沿海中心城市,南通成为沟通上海、苏南与苏中、苏北的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城市,泰州成为中国医药名城、长江经济带港口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长三角地区生态名城,淮安成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开放发展引领区、沿运河城镇轴绿色发展示範区和江淮风韵特色鲜明的中心城市,宿迁成为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辐射的重要节点城市。同时,以连云港“一带一路”交汇点、南通江海联动开发示範区、盐城中韩产业园、泰州中国医药城、淮安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範区、宿迁国家级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为重点,推进重大开放合作载体建设,加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试点试验,合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开放合作门户基地。
3、主要任务
一是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提升综合实力上实现新突破。全面贯彻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部署,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认真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槓桿、降成本、补短板五项重点任务,调存量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扩有效增量培育发展新动能,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跃升。重点加快化解船舶、钢铁、水泥等行业过剩产能,淘汰小化工等重污染企业,补齐交通基础设施、城镇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短板,增强沿海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充分发挥国家战略集聚带和叠加带开发效应,不断提升沿海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二是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实现新突破。紧紧围绕“一中心”、“一基地”建设,加快构建沿海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沿海经济成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大沿海科技创新投入,推进“智慧沿海”工程,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画,增强沿海产业发展后劲。推动沿海地区和省属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强化面向海洋经济的产业技术创新,催生一批高科技海洋经济新业态。全面落实中国製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和“网际网路+”行动计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促进沿海产业做大规模体量,加速迈向中高端水平。力争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GDP的比重提高到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0%,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0%左右,高效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达55%。
三是大力推进一体化发展,在更大範围整合资源上实现新突破。最佳化整合沿海及其周边地区资源要素,整体谋划海洋和陆地开发,统筹布局海域、海岸带、内陆腹地产业,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重点,推动产业一体布局、资源要素一体配置、基础设施一体建设、生态环境一体整治,形成并强化整体优势和综合竞争力,构建国家重大战略组合推进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不断放大国家战略集聚带和叠加带开发效应。同时,围绕提升重点港口综合竞争力,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支撑、以综合交通通道为纽带,加快构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融合发展的特色优势,带动整个沿海地区发展水平提升。
四是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在促进沿海可持续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坚持生态优先,严守生态红线,确保空间面积不减少、生态功能不降低、用地性质不改变、资源使用不超限。严把环保準入门槛,推进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真正让黄金海岸产生黄金效益。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扎实开展大气、水、土壤治理行动,加强重要河口、湖泊湿地、滨海湿地、河流湿地、海域海岛海岸的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持续改善沿海环境质量。推进沿海植树造林,建设“绿色沿海”,到2020年,沿海地区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5%。同时,按照新的发展理念和生态优先原则,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科学开发利用沿海滩涂资源。
五是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释放沿海发展活力动力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创新政府服务方式,更大範围、更深层次推进“放管服”改革,致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发挥试点试验平台作用,大力推进开放型经济制度创新,推动自贸区政策在沿海地区複製推广。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在重大项目布局、试点试验平台、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分解落实新一轮支持沿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着力打破行政区划和利益固化藩篱,积极构建一体化发展协调机制。进一步创新沿海发展投融资机制,推动设立“一带一路”(江苏沿海)系列投资基金,组织地方投融资平台联合发行“一带一路”(江苏沿海)系列集合债券,为沿海地区扩大融资、增加投入提供有效支持。

当前推进沿海发展的重点工作

1、重点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十”,即在南北1000公里、东西20公里範围内,坚持以港促产、依港建城、以产兴城、产城强港,促进港口、产业、城镇在良性互动中实现自我提升,着力打造港口群+产业带+城镇轴“三位一体”的临海经济走廊,加快形成沿海经济发展的隆起带、带动带。“百”,即着力整合100公里左右腹地资源,进一步拓展沿海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完善综合交通和集疏运体系,推进沿海港口群与内河港口联动发展,推动连云港、盐城、南通与淮安、泰州、宿迁互联互通、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促进城镇科学布局、合理分工,充分发挥“3+3”组合优势,强化港产城整体联动效应,增强沿海综合竞争力。“千”,即充分发挥1000公里黄金海岸优势,推进陆海统筹发展,科学布局港口、产业、城镇,全面提升沿海港口综合竞争力,大力发展临港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海洋产业,着力建设临海特色城镇,积极打造“智慧沿海”,推动形成港口、海洋经济、临港产业三大特色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空间有效拓展。“万”,即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产出效益,力争“十三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左右,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5万亿元左右,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提升3个百分点以上。
2、着力做好沿海开发投融资服务。积极推进各类金融机构、有实力的企业和社会资本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左右的“一带一路”(江苏沿海)系列专项投资基金和发展投资基金。目前,“一带一路”(江苏沿海)开发投资基金、江苏南通沿海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已设立运营,“一带一路”(江苏沿海)产城融合发展、海洋经济、新能源发展等系列专项投资基金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总规模超过500亿元。当前正全力以赴抓紧筹备设立企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运作的“一带一路”(江苏沿海)发展投资基金,已确定参与投资基金的央企、省企、沿海各市地方国企名单,正在进行登记前的程式,总规模300亿元,更进一步体现了江苏贯彻实施“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的务实举措。同时,组织推进沿海市县国有投融资平台联合发行“一带一路”(江苏沿海)系列集合债券,在第一期规模为26亿元的南通新型城镇化建设集合债券成功发行的基础上,複製推广南通经验,着手在连云港、宿迁、盐城、淮安、泰州等地开展集合债券发行前期準备工作,总规模超过 100亿元。同时,汇聚各方发展资源,成立江苏省沿海发展联合会,搭建投融资等重大平台,为新一轮沿海发展提供政策谘询、投融资等多方面服务。
3、协调推进沿海与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沿海周边各市在对接落实国家新的战略中,主动融入沿海一体化发展,借船出海、借海扬帆的意愿都十分迫切。我办积极回响,全力支持淮安、泰州、宿迁与沿海三市融合互动发展,在编制省“十三五”沿海发展规划时,将淮安、泰州、宿迁纳入沿海开发整体布局来谋划,重点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作、资源要素优势互补,更好发挥沿海开发拉动苏北发展的增长极、增长带作用,共同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基地,形成国家重大战略组合推进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下一步将围绕增强沿海地区整体竞争力,加大沿海港口整合力度,科学整合沿海地区资源要素,制定出台《江苏沿海地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行动计画》,加快构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融合发展的特色优势,带动整个沿海地区发展水平提升。
4、筹备召开江苏沿海投资推介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沿海地区发展,根据省委主要领导在沿海调研时关于在沿海组织国际大招商的指示,今年拟筹备召开江苏沿海投资推介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省党代会精神,抢抓沿海地区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搭建招商大平台,引进大项目,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沿海与其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同时,利用推介会,对下一阶段沿海发展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