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19-04-24 03:21:10) 百科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是一所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为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2002年8月,原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与原锡山职教中心合併组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藕塘和东亭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165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8000多万元,馆藏图书60多万册,教师800余人,在校生10000多人,学校下设8个二级学院,共开设45个专科层次专业。

基本介绍

  • 所属地区:中国 江苏省 无锡市
  • 主管部门:江苏省
  • 学校官网:http://www.jsit.edu.cn
  • 中文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英文名:Jiangsu Vocatioan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简称:江苏信息职院,JSIT
  • 创办时间:1953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理工类
  • 属性:江苏省示範性高职院校(2014年)
  • 现任校长:魏萍 
  • 校训:养正修能
  • 主要院系:电子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艺术设计系、物联网工程系、商学院等
  •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钱藕路1号
  • 学校代码:13108
  • 主要奖项:国家计算机套用与软体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无锡市软体与信息外包人才培养基地
    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历史沿革

1953年4月17日,苏南无锡工人技术学校于无锡蠡桥成立。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1960年,学校更名为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成为中国第一所电子类中专学校。学校隶属于电子工业部、信息产业部
1980年,经原国家教委审批,学校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1997年,无锡市锡山职业教育中心成立。
2002年8月,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与无锡市锡山职业教育中心合併,组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2008年,学校被确立为“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2012年,学校顺利通过新一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14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江苏省示範性高职院校建设验收。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商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和1个基础部,共有12个专业群,45个专科层次专业,87个专业方向。
学院名称专业名称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套用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伏套用技术、移动通信技术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製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製造、数控设备套用与维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行销、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自动化生产设备套用、工业机器人技术
艺术设计学院
动漫设计与製作、广告设计与製作、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装潢艺术设计
物联网工程学院
物联网套用技术、物联网套用技术(3+2)、软体技术、软体技术(联想移动互联)、计算机网路技术、计算机网路技术(联想云计算)、信息安全与管理、计算机套用技术、移动互联套用技术
商学院
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监理、证券与期货、财务管理、会计、国际贸易实务、酒店管理、电子商务、商务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建筑工程技术
参考资料

师资力量

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专兼职教师800余人,其中中、高级职称占87%以上,学校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90%以上,汇聚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技术能手、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陆锦军
  •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陆锦军
  • 省级教学名师
陆锦军
  • 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陆锦军
  • 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陆锦军
  • 省“333工程”培养对象
居水荣、邓小龙、季云峰、华驰
  • 省“六大人才高峰”入选人才
邓小龙
  • 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邓小龙
  • 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张克纯
  • 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
席海涛、孙萍、陈芸、华驰
  • 省高校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徐振邦、季云峰、陆渊章、吴铭峰
  • 省优秀教学团队
套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陆锦军
  • 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孙萍、商敏红、过正达

教学建设

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品牌专业2个、省重点建设专业群4个、省特色专业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1个、省精品课程4门。
  • 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
数控设备套用与维护、电气自动化技术
  • 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群
微电子技术专业群、物联网技术专业群、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模具设计与製造专业群
  • 省品牌专业
微电子技术、物联网套用技术
  • 省特色专业
模具设计与製造、数控设备套用与维护、软体技术、移动互联套用技术
  • 市重点建设群专业
现代物流管理与商贸专业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群
  • 市示範专业
微电子技术、模具设计与製造
  • 市品牌专业
软体技术
  • 院级重点建设专业群
现代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专业群、会计与金融服务专业群、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群
  • 院级重点建设专业
套用电子技术、旅游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
  • 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
物联网产教融合实训平台
  • 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
物联网综合实训基地、微电子技术综合实训基地
  • 省级实训基地
软体实训基地
  • 省精品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电气控制与PLC套用技术、精密冲压模具设计、动态网页设计与製作
  • 市精品课程
电气控制与PLC套用技术、精密冲压模具设计、机械製图、动态网页设计与製作、网站规划与建设、国际贸易实务、JAVA语言程式设计、汽车车身电控技术、仓储与配送管理、网路行销实务、积体电路製造工艺、服装工艺、数控工具机故障诊断与维修、电子技术套用、信息技术基础、造型基础

学校荣誉

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获评“国家计算机套用与软体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无锡市软体与信息外包人才培养基地”、“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国家服务外包示範区·无锡太湖保护区——人才培养基地”、“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範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範校”“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範基地”、“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全省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食堂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宿舍先进单位”、“省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示範中心”。
校园风光校园风光

交流合作

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德国保时捷、法国雷诺、德国凯勒数控软体公司、瑞士GF、联想集团、中兴通讯集团、海澜之家、SK海力士半导体(中国)、华润微电子、中科芯、常州银河、杭州华三、无锡威孚高科、无锡微研股份、无锡微研精沖、无锡曙光、无锡国盛、南京能瑞自动化、南京尤孚泵业、红豆集团、上海翰源照明、江苏雅鹿等知名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建立了保时捷职业教育学院、法国雷诺培训中心、凯勒数控软体培训中心、GF加工方案体验中心及培训中心、联想IT学院、中兴通讯电信学院、海澜商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无锡精智模具研究院有限公司、“SK海力士冠名班”、“华润微电冠名班”、 “能瑞自动化创新班” 、“尤孚创新班”、 “微研模具创新班”、“翰源创新班”、“商学创新工作站”、“ 跨境电商创新实验班”、“跨界设计工作室”等。
苏信院苏信院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所市级研究院、1所校级研究所、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333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名。
  • 市级研究院
无锡精智模具技术研究院
  • 校级研究所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研究所
  • 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季云峰
  • 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
“信号处理积体电路的设计及套用开发”团队,带头人:居水荣
  • 省“333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居水荣

科研成果

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20余篇;完成院级及以上教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省级10余项;获得院级及以上奖项30余项,其中国家及省级10余项;完成纵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学院教师参与研发的课题、横向项目、社会培训等金额近200万元,创收80余万元。在2013年获省科技厅产学研面上项目一项,资金50万元。近5年来学院教师承担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厅产学研前瞻性项目2项、无锡市物联网扶持资金项目1项,完成横向合作项目30余项、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9项、软体着作权25件。
校园校园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拥有馆藏纸质文献75万余册,长期订阅中外文纸质报刊600多种。拥有中国科技期刊全文资料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资料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宏资料库、网上报告厅、非书资源管理平台等数字资源。图书馆形成印刷型文献与数位化文献相结合,以电子、机电、计算机、管理和艺术等学科文献为主,兼及理科、文社科等其他各领域,与学校学科专业设定相适应的藏书体系。

文化传统

  • 校训
养正修能
养正:语出《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校训取意:养天地之正气。《孟子-梁惠王上》:“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天地之正气涵盖:高尚正直之品德,坚贞正派之气节,嫉恶如仇之正义,为民效力之公正等多重品格。养正方可至诚:人之为人,必先有高尚之道德,方有高尚之人格;必先有高尚之人格,方有高尚之人生。“养正”——汲取中国五千年文化精髓,追求尽善尽美的个人道德情操,培养顶天立地之人格,激励代代苏信人:养正至诚,恪守诚实信用、勤勉尽责。
校园风光校园风光
修能:语出《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汲取当今职业教育精神,其意指:修经世之万能。所谓“能”,一要求得真知,开启智慧;二要懂得专业,精通技能;三要学会生存之道,创业之能;四要志存高远,心怀社会国家。“修能”方可致远:要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统一;要努力践行所学,使所学有所用,实现知行合一;要用万能之智慧来经世,服务社会,贡献社会。
概言之,“养正修能”——养天地之正气,修经世之万能,既蕴涵中国传统文化精义,又彰显现代教育理念,从德、能等方面向师生提出了明确要求,涵盖了道德、学业、技能、实践等职业技术教育必不可少的各种要素,并与学院历史发展所形成的人文精神相融合,展示了学院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理念,体现了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展现了学院的整体价值追求,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本质。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校徽
校徽是双圆套圆形徽标 ,中间是小篆书写的学校简称“苏信”。下方印有“1953”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学校的英文全称,下方是学校的校训。
  • 校旗
校旗为明黄色长方形旗帜(长与高之比为3:2,旗面尺寸分5种,分别为288cm×192cm、240 cm×160 cm、192 cm×128 cm、144 cm×96 cm、96 cm×64 cm)中央印有黑色(色值:C48 M100 Y100 K5) 的校名全称和校徽图样,中央下方为黑色英文校名标识。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陆国平
院长、党委副书记:魏萍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任远
副院长:任建伟、陆锦军、辛春晖、张瑜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