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姬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公元前624年古江国(河南省正阳县县城东南40公里涂店,位于淮河北岸1公里)为楚国所灭,后裔世代以国号为姓。
江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41位。当代江姓总人口约为362万,排在74位,约占总人口的0.0278‰。江姓人口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福建、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南部等,其中以广东、广西最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江姓
- 外文名:Jiāng、Hóng、Gāng
- 部分得姓始祖:江元仲
- 郡 望:济阳郡、淮阳郡等
- 堂 号:梦笔堂、岷源堂、济阳堂等
- 代表人物:江统、江淹、江子一、江万里等
- 类型:姓氏
- 百家姓排名:74位
历史发展
主要源流
江姓起源:
1、源于嬴姓, 《史记 秦本纪 第五》:伯翳 “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由于伯翳助舜帝治水有功,舜帝将其姚姓女儿赐伯益为妻,舜帝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姓为嬴,嬴姓开始。舜帝,姚重华。江姓出自颛顼裔孙伯益之后的封地,属于以国为氏。
“江”汉字演变

江国为殷商至春秋时期中原民系在河南一带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国名又作“鸿国”、“邛国”,古读“gāng”音。这个国家以“鸿鸟”做为图腾。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所载,江元仲,名恩成,字元仲,为伯益之三子,侍夏帝启为大理(主掌刑名之官),公元前1101年受封于江邑,并建立了江国。周代江国国都则位于今河南正阳县东南、淮水北岸1公里。这里发现有江国故城,平面长方形面积约17.5万平方米,时代为东周至汉代。
春秋中期的35年间,江国採取或联姻、会盟的方式,先依附于楚国,以图复兴。后又与齐、宋伐楚。在东周时,江国位于楚、齐、宋等大国之间,又常受淮河水患侵扰,一直没能发展起来。
公元前624年,楚穆王出兵伐江,晋国出兵为江国解围;次年,楚再次出兵,江国势孤力弱,援军不继,终被楚灭。江国国君贞带领族人外逃,为纪念故国,国人以江为姓。从江济受封,到江贞国灭改姓,江国共存十七君近500年。
江国后被楚国所灭后,一部分江人被楚国强迁于楚国内地的江亭,今湖北江陵南的江北,成为楚的臣民;一部分江人北逃入陈国,今河南準阳地区,后由淮阳为中心向四方散迁,其中一支向东北方迁移到齐鲁大地。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江姓。[1-2]
参考文献:《元和姓纂》:“商周时国,系柏翳之后,以鸟为图腾的东夷人,商时立国,灭于刑国。西周初重新立国,先依附楚,后亲齐国,终为楚穆王灭。”伯翳幼子玄仲在夏初被启封于江国,商末周初其后人再次被封。因地处楚、宋、齐三国之间,加之淮水泛滥,所以一直没能强盛起来,公元前623年被楚穆王灭掉。江国灭亡后,贞公带领部分族人迁居河南北部,济水源头之北岸,子孙以国为氏,形成后来的济阳堂。而部分仍遗留于原江国遗址的子孙同样以国为氏,建立郡望一般为淮阳堂;由此可见,济阳堂与淮阳堂子孙均为原江国族人。江,同邛、邛 通用
2、源于姬姓,为翁氏所分,属于长者赐姓为氏。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后代以邑名“翁”为姓。五代十国之一闽国时期,福建莆田人翁乾度将军,在战场中与洪、江、方、龚、汪等五位将领义结金兰,战争中其余五名将领阵亡。翁乾度为缅怀结拜兄弟之英烈,不忍其无后,将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次子处恭,分姓江,他的子孙改姓江。据《六桂堂丛刊》等记载,唐德宗时期,翁氏有一个支脉何公卜居莆阳兴福里(今莆田市北高镇竹庄),为入莆始祖。传入第五世,生下翁乾度。翁乾度在闽国年间(936年)官拜郎中,生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六子皆中进士,史称“六桂联芳”。长子处厚,字伯起,宋太祖建隆元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员外郎;次子处恭,字伯虔,宋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官拜泉州法曹;三子处易,字伯简,宋太祖建隆元年与长兄同榜进士,官至剑南少尉;四子处朴,字伯惇,宋太祖开宝六年进士,官都曹长判官;五子处廉,字伯约,宋太祖开宝六年与四兄同榜进士,官至大理司直、监察御史;六子处休,字伯容,宋雍熙二年与二兄同榜进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这兄弟六人同列为进士,地位非常显贵,历史上有"六桂联芳"之誉。
3、源于子姓,出自唐朝末期宰相萧遘后裔,属于避难改姓为氏。唐末战乱不止,唐朝宰相萧遘次子萧祯举家从安徽徽州新安渡江而至先父的避居地歙县黄墩。并为了纪念此次避难,改萧氏为江氏,此后世代称江氏。
江姓得姓始祖江元仲

4、少数民族改姓而来:
①蒙古族改江姓:蒙古族江吉氏,世居布尔哈图城(今吉林 延吉),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拼音为Giyanggi Hala。蒙古族江吉氏在明朝时期冠汉姓为江氏,满族江吉氏则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江氏。
②藏族改江姓:清朝时期,四川明正土司名叫辖木坪,为藏族,父坚赞,氏族姓为坚赞,后改姓江。
③在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湾土着曾使用日本姓荒本。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土着奉命废除日本姓,一律使用汉姓江。
5、江姓还有一支是姓萧的改姓的,唐代萧氏因败于黄巢,怒而指江为姓,后裔主要聚于江西 婺源江湾。
6、.据福建连城等地族谱记载,清流县有鲁野一公,唐宣宗时进士,受建州刺史,从原居地江西 建昌县来闽地就任时,为祈求渡江平安而改姓江,后因有感于宦途险恶,弃官隐居于清流,其三世二十五郎江礼,宋出謚为“忠节”,其后繁衍为闽西部分江姓。
部分得姓始祖
江元仲,名恩成,字元仲,为伯益之三子,侍夏帝启为大理(主掌刑名之官),受封于江邑,并建立了江国,都城位于今河南正阳县江国故城。公元前623年,江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江姓。他们尊江元仲为江姓的得姓始祖。
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所载,江元仲,名恩成,字元仲,为伯益之三子,侍夏帝启为大理(主掌刑名之官),公元前1101年受封于江邑,并建立了江国。周代江国国都则位于今河南正阳县东南、淮水北岸1公里。这里发现有江国故城,平面长方形面积约17.5万平方米,时代为东周至汉代。
春秋中期的35年间,江国採取或联姻、会盟的方式,先依附于楚国,以图复兴。后又与齐、宋伐楚。在东周时,江国位于楚、齐、宋等大国之间,又常受淮河水患侵扰,一直没能发展起来。
公元前624年,楚穆王出兵伐江,晋国出兵为江国解围;次年,楚再次出兵,江国势孤力弱,援军不继,终被楚灭。江国国君贞带领族人外逃,为纪念故国,国人以江为姓。从江济受封,到江贞国灭改姓,江国共存十七君近500年。
江国后被楚国所灭后,一部分江人被楚国强迁于楚国内地的江亭,今湖北江陵南的江北,成为楚的臣民;一部分江人北逃入陈国,今河南準阳地区,后由淮阳为中心向四方散迁,其中一支向东北方迁移到齐鲁大地。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江姓。[1-2]
迁徙分布
迁徙传播
东周襄王二十九年(前623年),楚国灭江国,并将江人强迁至楚国江亭(今湖北)。战国时,江姓一部分人向南方迁移,在广西形成了一个重要聚集中心,一部分江人北逃入陈国(今河南準阳)。
秦汉时期,江人主要活动于河南、山东、湖北地区,后来向西、北、南发展,河北、山西、安徽等地也有了江姓的足迹。两晋南北朝时,北方政权频繁更迭,江姓向东南的浙江等地迁移。唐宋之际,随中原居民的多次南下移民,江姓进入了赣、浙、闽广大地区。
唐宪宗元和年间,因淮西蔡州节度使吴元济僣叛割据,州郡纷乱,宰相裴度用李塑统兵讨征,徽调严急,避乱移徙,遂南迁入闽,始居汀州宁化石壁乡。一支转徙上杭绵村九磜,南宋绍兴迁至永定金丰苦竹大溪衍成“江氏金丰祖派”,开基祖百四郎公。一支迁至上杭三坪,衍成“江氏三坪祖派”,开基祖号八郎公。
1996年10月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将江姓列为中国名义上第79大姓;2006年1月11日《人民日报》报导的新的百家姓顺序中,江姓列居名义上第52位。人口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主要集中在广西、浙江、安徽三地,以广西最多,名义上约占江姓总人口的12.4%。
江姓人口分布

2014年6月,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与国家公安部身份证管理研究部门合作进行研究,新版百家姓排行榜随之出炉,江姓名义上排名为第74位。
郡望堂号
郡望
淮阳郡: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置淮阳国,建都于陈(今河南 淮阳)。后一度改称陈州。惠帝后时为郡,时为国。成帝时相当今河南淮阳、鹿邑、太康、柘城、扶沟等县地。东汉章和二年(公元88年)改为陈国。隋及唐又改陈州为淮阳郡。
济阳郡:西汉治济阳县,治所在今河南 兰考县东北。晋惠帝时,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相当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东晋后此郡废。此下距今河南省境德正阳县不远。此支江姓,其开基始祖为东汉江德。
淮阳郡: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置淮阳国,为同姓九国之一,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堂号
忠廉堂:宋时上高尉江灏,因统义兵捕盗有功,历任柳州、象州两州知府,为官又忠又廉。
六桂堂:宋初,福建莆田人翁乾度有六个儿子,他们均考取进士。三科六进士,在同一朝代为官,满朝皆知,御赐“六桂坊”,被誉为“六桂联芳”。
江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余庆堂”、“敦睦堂”(牌坊清晰记录:雍正癸卯恩科科举人江慕柳立)等。
江氏祖训
江氏祖训

迁者迁,守者守,各从其愿。
日后往来,询问叔侄相认者,发福无疆;忘本背义者,贫穷夭折。
孝顺者,寿长富贵;忤逆者,遭凶遇害。
教子诵读,使知礼义;勤攻四业,各安本分。
贵显莫得恃强凌弱,微贱切勿附势趋炎。
如有行恶、偷盗、奸猾、骗人,如此不肖子孙,许房长觉察重处。
若移异地居住被势豪欺压,如诬盗、杀伤,及图赖等情,各房长会众,告官理究,无得落人圈套。
与异姓同居共里,务要听人编保,遵人约束,毋得违众自立,以取众恶。
早纳官粮,勿负私债。
富莫设娼宿妓,贫莫狗偷鼠窃。
莫因小忿而成大祸,莫贪小利以致大害。
凡我子孙,听我俚言,慎毋忽略。
伯奎家训
—— 清 江鸿渐 撰
动其爱敬之心,
养其淳良之气。
毋不孝以戕天性,
毋不弟以坏人伦,
毋骄奢以堕家声,
毋赌荡以耗生业,
毋作奸以犯大辟,
毋不轨以致参夷。
或有匪类,共相警诫。
或有忤逆,共相劝谕。
以培瓜瓞椒蕃之祈,
以振宗祧光裕之风。
养斋家训
—— 清 江浩然 撰
先王至德要道之昭垂,
不外敦伦饬纪之无忝。
自夫人,家法不肃,天性日漓。
父兄失修齐之準,
子弟蔑孝友之风。
有为闺房煽惑而寡隙潜开,
有为财物营私而争端互见。
不特形参商于骨肉,
抑且视秦越于乡邻。
间尝阅今情,思古道,
用是祥告诫,示法程。
焉昔有
伯禽之见挞元公也,观桥梓而通微意;
伯鱼之趋对宣圣也,学诗礼而得渊源。
孟母以三迁成教,
张公以百忍同居。
此最着者,世皆知之。
至若
传家有训,宜遵朱夫子之格言;
立命有功,宜效袁先生之善事。
问心则不欺暗室,
省身则如对神明。
慎枢机则尤悔可寡,
善结纳则声气可孚。
合天地君亲师而感其恩,恩当图报;
通仁义礼智信而修其德,德必务滋。
毋怠业中恆以荒落为戒,
毋贪分外岂与饕餮为邻。
勿视贫疏而富亲,
勿言己长而人短。
改过于既觉,即是立功之缘;
虑祸于未萌,无非求福之渐。
不崇节俭,盈反成虚;
能致休和,否乃占泰。
或迁或守,随地须念本源;
为屈为伸,何时可忘胞与。
仓庚实由于作苦,
将相断出乎自强。
彼赏善刑淫之柄,报在崇朝;
此光前裕后之谋,垂褚奕世。
余固不敏,词岂为经。
窃取往训以相摩,
爰诏来兹其毋忽。
——摘自《家礼广类全集》
江氏本源略叙歌
清 江健资撰
粤稽伯益在陶唐 佐禹治水平怀襄
掌火功成妻玉女 赐姓曰嬴历夏商
周封其后于列国 江郯钟离运奄黄
菟裘修鱼白冥赵 裴廉徐秦莒将梁
我祖因地制江氏 世居淮阳及济阳
宗祠对联
望厓骁骑;文坛骄龙。
上联典指南齐骁骑将军江斅,济阳考城人。齐时任侍中,领骁骑将军,不为权幸降意,时人重其风格。下联典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济阳考城人,有《江文通集》。
徙戎着论;止水鑒忠。
上联典指西晋陈留圉人江统,字应元,后官至散骑常侍。下联典指南宋都昌人江万里,字子远,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
上联典指西晋陈留圉人江统,字应元,后官至散骑常侍。下联典指南宋都昌人江万里,字子远,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
生花梦笔;刻炬成诗。
上联典指典指梁江淹,尝梦人授以五色生花笔,遂文思大进。下联典指梁江洪,与萧文瑛、丘令楷等并以文称,夜集赋诗。
- 五言通用联
千秋文藻富;五色笔花新。
全联典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历任宋徐州从事、齐御史中丞、梁金紫光禄大夫。
全联典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历任宋徐州从事、齐御史中丞、梁金紫光禄大夫。
释诗风雅颂;为仕宋齐梁。
上联典指清代经学家江永,有《十三经注疏》。下联典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事典。
柏叶家风古;笔花春色新。
上联指莆田御史江春霖。下联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
- 六言通用联
元仲千秋饮誉;闽南六桂联芳。
全联典出江姓的得姓历史渊源和堂号。六桂堂在古时的泉州,治所在闽县(今福建 福州),后改为闽州。
全联典出江姓的得姓历史渊源和堂号。六桂堂在古时的泉州,治所在闽县(今福建 福州),后改为闽州。
- 七言及以上通用联
源从济水家声大;派衍淮阳世泽长。
莆田秋芦梅洋江姓家族厅堂的楹联之一。
一经传世基忠孝;百世闻风起孺顽。
莆田秋芦梅洋江春霖故居左侧“社公厝”楹联之一,系清末宣统皇帝的老师、闽县陈宝琛所书题。
九疏乾坤作种气;四山风雨泣冬青。
赵炳麟为江氏宗祠撰联句。江氏宗祠依山而建,坐东朝西,整个建筑群由一百四十六间组成,雅称“梅阳百廿间”。
赵炳麟为江氏宗祠撰联句。江氏宗祠依山而建,坐东朝西,整个建筑群由一百四十六间组成,雅称“梅阳百廿间”。
荔枝情味人犹觉;香雪玲珑梦最凉。
此联为清代书画家江石如撰书联。江石如,字介,泉唐人。工翎毛花卉,楷书亦工。
济世安民恩泽厚;阳春白雪品位高。
此联为以鹤顶格江氏郡望“济阳”二字的嵌字联。
寻春得句诗无草;带醉裁笺檄有花。
全联典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事典。
此联为清代书画家江石如撰书联。江石如,字介,泉唐人。工翎毛花卉,楷书亦工。
济世安民恩泽厚;阳春白雪品位高。
此联为以鹤顶格江氏郡望“济阳”二字的嵌字联。
寻春得句诗无草;带醉裁笺檄有花。
全联典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事典。
孙支挺秀济阳郡;祖德流芳余庆堂。
全联典出江姓的郡望和堂号。
生花梦笔文无草;刻炬成诗韵可观。
上联典指典指梁朝江淹,尝梦人授以五色生花笔,遂文思大进。下联典指梁朝江洪,与萧文瑛、丘令楷等并以文称,夜集赋诗,刻炬而韵成。
方正举贤称孝子;智渊妙笔继书香。
上联典指南朝梁御史中丞江革,济阳考城人,以孝闻初仕南齐。下联指南朝宋骁骑将军。
江姓书籍
全联典出江姓的郡望和堂号。
生花梦笔文无草;刻炬成诗韵可观。
上联典指典指梁朝江淹,尝梦人授以五色生花笔,遂文思大进。下联典指梁朝江洪,与萧文瑛、丘令楷等并以文称,夜集赋诗,刻炬而韵成。
方正举贤称孝子;智渊妙笔继书香。
上联典指南朝梁御史中丞江革,济阳考城人,以孝闻初仕南齐。下联指南朝宋骁骑将军。

郑子出游,徒劳解佩;梅妃失宠,安用明珠。
上联典指神话中的古代仙女江妃之二女,游于长江之滨,遇到郑交甫的故事。下联典指唐玄宗妃子江氏,因爱梅花,号为“梅妃”。
上联典指神话中的古代仙女江妃之二女,游于长江之滨,遇到郑交甫的故事。下联典指唐玄宗妃子江氏,因爱梅花,号为“梅妃”。
文藻特新,竟符梦笔之异;膏油不继,岂辞随月之勤。
上联典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事典。下联典指南朝宋侍读江泌的事典。江泌,字士清,考城人。少贫,夜读随月光握卷升屋。
上联典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事典。下联典指南朝宋侍读江泌的事典。江泌,字士清,考城人。少贫,夜读随月光握卷升屋。
柏府树清标,千古风霜留谏草;笔亭传好梦,一门孙子种奇花。
莆田秋芦梅洋江春霖故居大门楹联之一,系江春霖御史同科进士第三名郑源题撰。联意讚誉清代御史江春霖为人直介,不避权贵,在历史上留下正直御史的好名声。下联说江淹的故事。
俎豆幸千秋,谏议当年称孝子;笔花开五色,文通有后继书香。
上联典指东汉临淄人江革,字次翁,早年丧父,遭战乱背着母亲避难,多次数遇到贼寇,他总是以母亲年老恳求,贼不忍犯,终于与母亲一同回乡,邻人称他为“江巨孝”。官至谏仪大夫。下联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的事典。
上联典指东汉临淄人江革,字次翁,早年丧父,遭战乱背着母亲避难,多次数遇到贼寇,他总是以母亲年老恳求,贼不忍犯,终于与母亲一同回乡,邻人称他为“江巨孝”。官至谏仪大夫。下联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的事典。
兄宰相、弟尚书,联璧文章天下少;父成仁、子取义,一门忠孝世间稀。
上联典指南宋都昌人江万里、江万顷兄弟,江万里官至宰相,江万顷官至户部尚书。下联典指江万里及其子江镐、江万顷及其子江鑒。元军南侵,江万里父子一同投水而死;江万顷被元军抓获,不屈而死,其子江镐也遇难。
上联典指南宋都昌人江万里、江万顷兄弟,江万里官至宰相,江万顷官至户部尚书。下联典指江万里及其子江镐、江万顷及其子江鑒。元军南侵,江万里父子一同投水而死;江万顷被元军抓获,不屈而死,其子江镐也遇难。
家谱文献
谱名 | 编者及编纂方式 | 藏地 |
---|---|---|
浙江常山定阳江氏宗谱 | (民国)郑绶章纂修,民国九年(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 | 浙江省常山县五里乡浦口村 |
浙江常山定阳江氏宗谱四卷 | (民国)曾学礼重修,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 | 浙江省常山县新昌乡达塘村 |
浙江常山江氏八派宗谱七卷 | 着者待考,民国十九年(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 | 浙江省常山县辉埠镇山背村 |
安徽黟县济阳江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 (清)江光裕纂,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 | 安徽省图书馆(存卷首)、安徽省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
安徽安庆江氏宗谱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 (清)江重智、江锡爵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余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 河北大学图书馆 |
福建永定济阳江氏历代宗支总谱 | 着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手写本一册 | 台湾 |
江氏统会宗谱 | (清)江鲤濯等重修,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木刻活字印本 | 浙江省兰溪县文管(仅存十一卷)、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仅存一卷) |
江氏宗谱五修家谱三十一卷,末一卷 | 着者待考,清同治七年(186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 |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定阳江氏宗谱四卷 | 着者待考,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 |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江氏重修支谱十六卷 | 着者待考,民国三年(1914年)循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 |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
地域字辈排行
安徽安庆 | 源道子曰万,金文一学通,应承帮家兴,隆才德业崇,诗礼宗先绪,经伦继祖功,英贤长蔚起,贵显相朝忠,荣华允光裕,时代庆攸同。 |
安徽六安 | 修本为家学,斯知道以全,光明可继世,正大永宗传,忠诚达帮国,贤能佐太平 |
山东济阳 | 巨孝家声显文思彩梦祥同心培祖德大启尔荣昌 |
山东即墨 | 先存敦崇志世守继述功安居学道义仁寿从孝忠 |
湖南湘阴 | 万茂乾光耀庆衍福齐增云仍喜日繁忠孝克绳宗达先贤哲盛祥钟人瑞贡湘上夸龙凤俭勤尤迈众 |
江苏靖江 | 秉灵景益友支以开洪恋万傅世道端玉成书作贵有能山永绍文跃源国昌学 |
贵州大定 | 世玉永洪兴花开方和莲 |
福建连城 | 万伯子共长家传永流恆遂有常怀德 |
江西都昌 | 金学崇先德新民训政期 |
广东乐昌 | 文章源发远流长,锦绣清澜显瑞祥。 达向东洋观赴会,通超瀛海庆朝阳。 灵钟川岳多贤哲,辉映星辰集济翔。 从龙俊彦连环起,继美家庭德永昌。 |
(以上,为部分江姓郡望堂号、家谱文献、字辈排行资料)
姓氏遗存
类型 | 代表性遗存 |
故居 | 江上青故居 |
纪念馆 | 江继芸纪念馆 |
陵墓 | 江继芸墓 |
江倩墓 | |
江枢墓 |
姓氏名人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江姓历代名人144名,占名人总数的0.32%,排在名义上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七十一位;江姓的名义上着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65%,排在名义上第三十五位;江姓的名义上着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46%,排在名义上并列第四十七位。
江泽民

江充 | ?-前91年 | 西汉武帝朝绣衣使者、水衡都尉 |
江统 | ?-310年 | 东汉、西晋官员,官至散骑常侍,作着作《徙戎论》等 |
江蕤 | 生卒年不详 | 西晋官员,官至吏部尚书 |
江智渊 | 418-462年 | 南朝宋骁骑将军,尚书吏部郎,着有《江智渊诗选》 |
江蒨 | 475年-527年 | 南北朝作家 |
江淹 | 444年-505年 | 南朝着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
江革 | ?-535年 | 南朝梁官员,以廉洁见称 |
江子一 | 489年-548年 | 南朝梁时官员,与弟子四、子五英勇殉国 |
江瞻 | 470年-528年 | 南北时期北魏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
江参 | 生卒年不详 | 宋朝画家,有《千里江山图》等 |
江采萍 | 710年-756年 | 唐朝诗人、嫔妃、舞蹈家,有《楼东赋》、《惊鸿舞》等 |
江万里 | 1198年-1275年 | 南宋末期宰相,守城力拒元兵,城破投止水亭殉国 |
江灏 | 1572年-1619年 | 明万曆朝翰林庶吉士 |
江环 | 明嘉靖至万曆间 | 明万曆十四年进士 |
江声 | 1721年-1799年 | 清朝学者,着有《尚书集注音疏》 |
江藩 | 1761年-1831年 | 清朝学者,经学家 |
江有诰 | ?-1851年 | 清朝音韵学家 |
江忠源 | 1812年-1854年 | 清朝将领 |
江文也 | 1910年-1983年 | 台湾音乐家 |
江文 | 1914年-2010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
江勇为 | 1914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
江燮元 | 1915年-1990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
江拥辉 | 1917年-1991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
江腾蛟 | 191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
江泽民 | 1926年- | 前国家主席、前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
江元生 | 1931年- | 物理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
江丙坤 | 1932年- | 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 |
江欢成 | 1938年- | 土木结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
江上舟 | 1947年-2011年 | 中芯国际董事长,国家大飞机项目的启动者之一 |
江桂斌 | 1957年- | 环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江蕙 | 1961年- | 台湾女歌手 |
江雷 | 1965年- | 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江若琳 | 1987年- | 香港女歌手、演员,参演电影《高举爱》提名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
江疏影 | 1986年- | 中国内地女演员 |
(以上,为江姓名人)
研究考证
唐朝林宝在谱牒姓氏之学的专着《元和姓纂》中记载:“颛顼元孙伯益之后,爵封于江,后为楚所灭,以国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