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浣花溪上见卿卿》是晚唐五代诗人张泌创作的一首词,从男方的角度来描写一次难忘的男女会见。前两句写相会的地点和初见恋人的美貌。后两句写两人见面后一问一答的情景。全词寥寥数笔,勾出恋人天真可爱的形象,活泼而有情趣。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江城子·浣花溪上见卿卿
- 创作年代:晚唐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词
- 作者:张泌
作品原文
江城子1
浣花溪上见卿卿2,脸波明3,黛眉轻4。绿云高绾,金簇小蜻蜓5。好是问他来得幺6?和笑7道:莫多情。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有单调四体,字数有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种;双调一体,七十字,上下片各七句,五平韵。
2、“浣花溪”一句:浣花溪:一名濯锦江,又名百花潭,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郊,溪畔有杜甫故居浣花草堂。每年四月十九日,蜀人多游宴于此,谓之浣花日。唐名妓薛涛亦家于溪旁,以溪水造笺,号“浣花笺”。卿卿:男女之间的暱称。
3、脸波:指眼波。
4、黛眉轻:谓眉画得淡淡的。
5、“绿云”二句:绿云:浓密的乌髮。高绾(wǎn):把头髮高高盘绕起来打成结。簇:从聚。
6、“好是”句:最好是问她能不能来约会。好是:当时俗语,最是、真是。
7、和笑:含笑。
白话译文
那天,在春日融融的浣花溪边,我初次遇见了爱人你。当时你多幺美丽:明媚的眼波,轻淡的黛眉,高绾的秀髮好似绿云,秀髮上髮髻援簇。情不自禁地问你:“能不能呆与我约会?”你却调皮地一笑,轻绽樱唇吐出一句:“莫自作多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作者在浣花溪上见到一个可爱的姑娘,很想和她约会,却又怕她拒绝而没敢开口,只是远远看着姑娘的倩影离开。后来,诗人追忆自己与少女初遇到定情的情景,写下了这首词。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是张泌词中一首描摹心理情态的佳作。用简练的手法,生动地记述了一个有趣的生活片断。作者见到个可爱的姑娘,很想和她约会,却又怕被拒绝,终于不敢启口。
词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的,开头一句,先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卿卿”,含有爱慕之意。接着,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描绘姑娘美貌,从她的脸,一直写到她的装束。“眼波盼”一句,正好与“浣花溪”呼应。姑娘的眼睛是那样的明亮,那样的动人。古人常用流波、眼波等语彙来形容眼光流眄,如同水波一般清澈。汉代枚乘的《七发》中就有“揄流波、杂杜若”这样的名句。后世黄庭坚《渔父》词:“ 新妇矶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而这幅美人图一经点睛,人物可爱的形象立刻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作者又以工笔细绘,以衬托她那动人的秀丽。“黛眉轻”一句,是说那姑娘的眉毛画得又细又长;“金簇”“小蜻蜓”是形容姑娘髮髻上的装饰品。这一连串的描写层次分明,说明作者观察的细緻,同时也揭示了他对姑娘的景慕之心。词的最后两句,在前面为姑娘写像的基础上引出,作者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很想约姑娘幽会一次。可是作者却仿佛从那姑娘庄重和蔼的神态中,看到了他对自己的轻率的善意批评。作者将自己内心的话动,藉助想像中的两人对话来描写,颇有新意。对话中的姑娘形象也被烘托得愈加亲切,可爱、完美。至于作者自己的窘态,虽然没有出现只字片语,但读者似乎觉得,这个小伙子一定为自已多情的荒唐举动脸红了。
这首小令共有三十余字,语言平易流畅,无一奇字难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情韵,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情态都刻划得十分细腻,主次繁简得体,格调轻快活泼。尤其是对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是十分成功的。作者先写她的外表美,但纤丽而不轻佻,然后再想像她拒绝约客时的神情和语气,更显示出她那端庄大方的仪态。此时,女主人公的美,已不再停留在作者所看到的装束上,而是深入到她的性格中去了,揭示了一种内在的美,使她在词中的美好形象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张泌词中还有一些同样题材的作品,如《浣溪纱》中的“晚逐香车入风城”等,也体现出作者擅长描摹人物情态的特点,但写得过份风流调笑,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及这首。
名家评价
明·徐士俊《古今词统》:二词风流调笑,类李易安。
明·茅暎云《词的》:更觉多情。
清·陈廷焯《云韶集》:结六字写得可人。
清·陈廷焯《词则·闲情集》:妙在若会意若不会意之间,惜语近俚。
现代文学评论家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此词相传有实事。盖泌少时与邻浣衣女相爱,后女嫁别人,泌寄以一诗云:“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隋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浣衣女得诗,流泪而已。封建社会,婚姻不得自由,如此事者甚多。此二首或追叙少时相爱情事。前首写其居处及妆罢自怜之情;后首则写初会面时之事。末作对话,词中甚不多见。“莫多情”三字,含意甚深而天真可爱。
作者简介
张泌(生卒年不详),唐末五代诗人。一作张协,字子澄,淮南(今江苏扬州)人。南唐后主时登进士第,授句容尉。官至中书舍人。丁诗,徐铉称其“调高才逸”(《送张泌郭贲二先辈序》)。《全唐诗》存诗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