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县位于江西的西部、罗霄山脉中部,毗邻湘东,南接井冈山市,西邻湖南省茶陵县,西北与萍乡市莲花县接壤,北毗安福县、东连吉安县、东南邻泰和县,古称楚尾吴头,是全国着名的将军大县、中国绿色名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书法)之乡。
永新县下辖25个乡镇场、238个行政村,全县国土面积2195平方公里,总人口52.8万,其中农村人口42.3万,东汉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建县,至今有1810年历史,县名来源于《大学·礼记》,寓意为“日永月新”。
永新是全国着名的“将军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湘赣革命根据地湘赣省委驻地,是“三湾改编”、“龙源口大捷”所在地。境内有湘赣省委机关旧址,三湾改编旧址等红色景观400多处,革命文物1万余件。永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位居吉安市第一、江西省第四。2016年,永新县湘赣革命根据地中心旧址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8年,永新县三湾改编旧址景区荣升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永新是着名的革命老区县、中央苏区县,是毛泽东、朱德、陈毅、任弼时、王震、王恩茂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是毛泽东的第二任妻子——贺子珍的家乡。民国时期一些要人如段锡朋、贺扬灵都出生于永新,台湾地区现任领导人马英九、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祖籍都在永新。
2018年7月29日,永新县正式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永新县
- 外文名称:Yongxin County
- 别名:禾川
- 行政区类别:县
- 所属地区:江西省吉安市
- 下辖地区:禾川镇、三湾乡等25个乡镇场
- 政府驻地:永新县湘赣大道51号
- 电话区号:0796
- 邮政区码:343400
- 地理位置:江西省西部
- 面积:2195平方千米
- 人口:52.8万(2017年)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 着名景点:三湾改编旧址、贺子珍纪念馆
- 火车站:永新站
- 车牌代码:赣D
- 城市精神:崇文 正气 开放 图强
- 着名人物:贺子珍、王恩茂、张国华
- 地区生产总值:103.8045亿(2017年)
- 人均生产总值:21302元(2017年)
- 行政代码:360830
- 特产:和子四珍
- 小吃:陈皮、酱姜
- 名菜:永新狗肉
- 领导:县委书记:肖兵,县长:孙劲涛
建制沿革
永新,地处赣西,毗邻湘东,古称楚尾吴头。早在商周,境内即有先民居住;秦汉以后,北人南来,居民渐增;到了三国,人口益繁。
春秋战国时期,永新地域先后属吴、越、楚。秦灭楚后,属秦九江郡。公元前206年(西楚元年)项羽立英布为九江王,永新地属九江国。
公元前203年(汉高帝四年),改九江国为淮南国,领豫章等4郡,永新地属之。其后,增庐陵县,永新地属庐陵,隶淮南国豫章郡。
永新县城

公元前195年(汉高帝十二年),封濞吴王,豫章郡庐陵县属吴王国。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三年),削吴王国之豫章等地直属朝廷。
公元199年(东汉建安四年),孙策分扬州豫章郡设庐陵郡,并置西昌县,永新地属西昌。
公元203年(建安八年),孙权遣将击败豫章、庐陵等郡的山越人。
215年(建安九年至二十年),分扬州庐陵郡地置永新县,县治在今沙市下排洲与澧田洲头交界的高洲。
267年(吴宝鼎二年),孙皓分长沙郡的安成、萍乡,豫章郡的新喻、宜春,庐陵郡的平都、永新,共6县置安成郡,隶扬州。
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安成郡划归荆州,永新县属荆州安成郡。
291年(晋惠帝元康元年),分扬州和荆州10郡置江州,永新县属江州安成郡。
420~589年,南朝期间永新县隶属未变。
隋朝实行州县二级制,以州统县。591年(开皇十一年),废安成郡置吉州,永新并人吉州太和(今泰和)县。
607年(大业三年),废州复郡,永新隶属庐陵郡太和县。
622年(唐武德五年),分太和县地置南平州,永新县属之。后汉时永新併入吉州太和县。
657年(唐高宗显庆二年),永新属江南道吉州,县治改设禾川镇。 此后州郡名称凡经变更,永新县隶属关係未变。
902~975年,永新县先属杨吴,后属南唐。宋代在州之上设路,吉州永新县始属江南路,后属江南西路。
1130年(建炎四年)改属鄂州路。
1131年(绍兴无年)乃属江南西路吉州。
1277年(无至元十四年),设江西行中书省(简称江西行省或江西省),吉州路永新县属之。
1295年 (元贞元年),吉州路改称吉安路,永新升为州。
1369年(明洪武二年),永新复为县,隶江西行省吉安府。 洪武九年,永新县属江西布政使司吉安府。清朝,永新县仍属吉安府。1912年(民国2年) ,废府,各县直属于省。
1914年,江西省划分为四道,永新属庐陵道。
1926年,各县仍直属于省。
1932年,江西全省划为13个行政区,永新属第十行政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永新属苏区。
1928年,永新县隶属湘赣边界特区。
1931年,属湘赣省苏维埃政府管辖,省会设在永新县城禾川镇。
1935年,江西省划分为8个行政区,永新属第三行政区,直至新中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省、县之初设大区、 专区分治,永新县属江西省赣西南区吉安专区。后废大区,改专区为地区,永新县属吉安地区。1968年,吉安地区改称井冈山地区,永新属之。 “文化大革命”后,恢复吉安地区名称。
2000年,吉安地区改设吉安市,永新县隶属关係不变。
境域变迁
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在204~215年(建安九年至二十年)之间,分扬州庐陵郡地置永新县,县治在今沙市下排洲与澧田洲头交界的高洲。
280年(晋太康元年),析永新地置广兴县(辖境包括现井冈山市和莲花县的一部分)。隋废永新、广兴,其地并人太和。
622年(唐武德五年),复置永新县、广兴县,广兴县辖境原属永新。625年,两县同入太和县。657年(唐显庆二年),复置永新县,其辖境包括原析置广兴县地。
1092年(宋元祜七年),太和县高行乡的雕陂(醮陂)、浆坑、官北三堡(今坳南、曲白及井冈山市的拿山、厦坪、罗浮、茨坪一带)划归永新县。
1330~1333年(元至顺年间),析永新胜业乡8个都置永宁县(后改称宁冈县,今併入井冈山市)。
1743年(清乾隆八年),析永新西亭、安仁两个乡及登丰乡的一部分,共25个都(包括上都与下都)与安福县的一部分,置莲花厅。 ·
苏区时期,永新的茨坪、罗浮等地于1928年划归新遂边陲特区;1932年,吉安的天河划归永新。不久,上述各地复归原属。
新中国成立后,永新县的境域又有变动。1950年,县内的茨坪罗浮划归遂川县。
1951年,横江、大湾两乡划归宁冈县(今属井冈山市)。
1958年底,撤宁冈县改称宁冈人民公社,併入永新县。
1959年7月,原宁冈县的区域除杭扛、大湾、埂背、石口和高车坳归永新以外,其余均从永新析出,连同永新的拿山乡、遂川县的井冈山乡,合併成立井冈山管理局。此后,永新县的辖境未再变动。
行政区划
永新县都的划分至宋元枯七年后,全县划为73都。从县境北部的虹桥、左坊起始,大致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冠以数字序号作为都的名称,其中一部分都还分上、下都。后全县又设12乡,依次为太平、禾山、登丰、安仁、西亭、霸封、积庆、胜业、景福、才德、思贤、义和(禾)。有些都被分割成两部分,分属两乡,序号不变,仅在前面冠以乡名以示区别,如平五都(太平乡五都),禾五都(禾山乡五都)。连同上、下都计算,全县有96都。
龙源口镇

元至顺初,析胜业乡全乡所属四十五都至五十二都总计8都置永宁县。县内剩11乡88都。
明初,全县维持11乡的区划。乡以下实行里甲制,每10户为甲,有甲首;每110户为里,有里长。全县共编184里。万曆年间,乡、都仍其旧,都下设图,全县共设180图。
清乾隆八年析安仁、西亭二乡及登丰乡的一部分共25都归属莲花厅,县记忆体9乡63都。同治年间,全县编为东、南、西、北四乡,分领63都。
1932年,永新县苏维埃政府将全县分为县城、埠前、市田、澧田、潞江、南阳、牛田、环浒、关背、天河10区,辖105乡。
1938年,全县设6区,辖2镇、32乡、364保、3722甲。1942年,县内划为5区34乡镇、364保、3689甲。
1944年,撤区,全县辖2镇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设城厢、石桥、杨桥、拿山、澧田、潞江、泮中7区1镇25乡。
1950年撤杨桥区,增设怀忠、花溪、鄱阳3区,共9区1镇27乡。1952—1955年,增设曲江区,共10区1镇123乡。
1956年,撤区并乡,设1镇38乡,辖427个高级农业社。1957年,复设花溪、文竹、澧田、白沙4区,区以下区划不变。
1958年,县以下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原39个乡镇改为公社建制。随即又增为44个公社,辖448个大队,1969个生产队,并将永新垦殖场定为公社一级建制。此后,社队规模常有变动,而县以下的三级体制保持不变。
1984年,公社改为乡镇,下设村民(居民)委员会、村民(居民)小组。1985年全县划分为白沙塘、曲江、坳南、石桥、日光、东里、才丰、在中、泮中、龙源口、三湾、高溪、文竹、龙田、沙市、龙门、台岭、江畔、高市、合田、莲洲、象形、莲塘、芦溪、怀忠、高桥楼、埠前28乡,禾川、澧田2镇及永新垦殖场。乡镇之下设366个村(居)民委员会、2196个村(居)民小组。
2001年,全县进行撤乡并镇,共设25个乡镇场,325个村(居)民委员会。新划分的乡镇场为禾川、澧田、埠前、泮中、石桥、龙门、文竹、沙市、怀忠、高桥楼10个镇,曲白、坳南、烟阁、在中、才丰、台岭、高溪、高市、莲洲、象形、芦溪、龙田、三湾13个乡,七溪岭林场和永新综合垦殖场2个场。
基本县情
历史红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县有近10万人参军参战,占当时全县人口的近一半,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达8000多人,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原湘赣省委所在地,“三湾改编”、“龙源口大捷”发生地;
三湾改编旧址

生态美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0.8%,高于全省7个以上百分点,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曾游历永新,拥有三湾国家森林公园、七溪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等绿色名片,被科学家发现的一种动物——瘰螈,疑似一种新物种,其中的100多亩连片穗花杉群落居亚洲前列;永新是全国生态农业建设示範县、江西省重点生态功能县,三湾乡、象形乡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永新风光

人文浓
历来重视教育,人文鼎盛,有“团箕晒穀也要教崽读书”的古训,流传着东汉孝义感天、南宋忠义三千血等义举,有着“忠、勇、信、义”的人文精神,走出了“贺子珍三兄妹”、王恩茂、“佛光”将军张国华等41位开国将军,谭启龙、李立等正省部级干部,以及计算机专家洪家威、国画名家刘勃舒、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等一批国家级文化科技精英,是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书法)之乡。
盾牌舞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末,全县总人口528792人,比上年末减少2602人。全县人口出生率12.63‰,死亡率5.44%,自然增长率7.19‰。全县城镇化率为48.55%,比上年提高1.60个百分点。
民族
2000年,永新县有回、苗、壮、满、瑶、土家、畲、达斡尔、蒙古、藏、维吾尔、彝、布依、朝鲜、侗、哈萨克、佤、仡等18个少数民族。
地理环境
概述
永新县位于江西省西部、赣江支流禾水中上游。县境东连吉安县,东南毗泰和县,南依井冈山市,西界湖南省茶陵县,西北与莲花县接壤,北与安福县相邻。东部的兔里形、坪洲、白堡、大源背、南边、北源坑与吉安县毗邻;东南部的坪坑、蒋坑、山脚下、赖洋坑、浆坑与泰和县交界;南部的石人脑、亭子上、福禄园、洪溪洲与井冈山市相连;西南部的石峰仙、黄家、双源沖和南部的石背上、七溪岭望月亭、船坪与宁冈县分界;西部的苟科里、大屋里、界头山、苍霞、梅花与湖南省茶陵县为邻;西部珠岭沖、茅坪里、黄花滩、上石坪里和西北部的下龙、蔡家坪与莲花县相连;北部的铁山里、垄老里、砚子丘、油榨、吊鹿树、七里坊和东北部的周坊、厚村、下街、大亩与安福县接壤。
县境的经纬度为东经113°50''~114°29'',北纬26°47~27°14'',县境总面积2187平方千米。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8.2度,年平均日照1756.9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83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530.7毫米。全境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部低,从南北两侧向中部倾斜。山地海拔500~1000余米,面积为1074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边缘地带;丘陵海拔120~500米,面积80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山地前缘;平原,包括海拔150~250米斜度的高阶地在内,面积312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禾水两岸及较大支流河谷两旁的开阔地。
永新县
山脉
山脉走向:从构造上说南岭是我国一个重要纬向构造带。这片东西走向的构造带是隐伏的。县境山脉统属南岭山系,西部的罗霄山脉,就是从南岭山系延展出来,只是经过地质史上多次地壳剧烈运动,特别是在白垩系晚期的燕山运动中,形成了一条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岭,中间夹着红色岩层或石灰岩盆地。因此,县境山脉的走向大致都是东北―西南走向。
主要山脉:境内所有的山,统属罗霄山脉及其分支余脉。

(1)罗霄山脉:罗霄山脉永新段位于县境西南部,呈南北走向,北至珠岭坳,南至石峰仙,纵贯西陲,为湘赣两省天然屏障。罗霄山脉峰峦罗列,云雾飘渺,如接九霄,故名。
罗霄山脉北面有:珠岭坳,海拔414米,此岭矿藏丰富,世人视之如珠宝,故名。更固寨,昔称更鼓寨,海拔428米。五佛岭,地处湘赣边界,海拔605米,形势险要。
罗霄山脉南面有:猴子岭,位于三湾乡的西南,海拔1110米,林深谷幽,有猴子出没,故名。桂竹龙岭,系罗霄山脉中段一山峰,海拔1239.6米。石峰仙,海拔1344米,为县境第二高峰,因其山峰岩石嶙峋,山顶原建有一庵,故名。
(2)罗霄山脉的分支:县境诸山统属罗霄山脉的分支和余脉,大体可分南、北、中3支。
北支:禾山,位于龙门乡林家屋西北20公里处。《明一统志》载:“连跨五百里,其岭平袤,奇峰垒垒,与衡潭相接”。上有71峰,最高峰秋山海拔1391米,为境内第一高峰。禾山北面的石门山,地处永新、安福、莲花3县接壤处,海拔1300米,为县境第三高峰。禾山东伸为天龙山,海拔803米。继续延伸是横岭界,因其横跨永新、安福两县边界,故名,海拔716米。横岭界东面有桃花山,海拔574米,从此山势逐渐趋缓,蜿蜒逶迤于永新、安福边境间。
南支:九陇山,从石峰仙伸展于三湾乡境内,作东北―西南走向,绵延9个山沖,各沖内均有小块陇田,故名。九陇山奇峰深壑层峦迭嶂,海拔1050米,形势极为险要。七溪岭,西连九陇山,东接新七溪岭,南面为永新与宁冈分水界,海拔764米。绥源山,西接东木坑,东南连禾桶山,呈东北一一西南走向,昔时,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甚为宁静,故名。北面的猴里石,是其最高峰,海拔1253米。禾桶山,为永新县和井冈山市的界山,群峰环绕,形似禾桶,故名。海拔1079米,呈东北一一西南走向。东延为石人脑,海拔908米,继延为高士山,地处永新泰和边界,海拔651.1米。万年山,西起峡口,东北与南华山、义山相连,最高峰珍珠顶海拔1113米。南华山位于才丰乡龙安桥东南10公里处,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接义山盐石,西南连珍珠顶,海拔1176米。山上有瀑布泉、石洞、仙人砻、仙人床。传说仙人匡智栖化其间。清同治《永新县誌》:“南华义山之中,上接金峰,下挹碧波,位当南离,奇峰秀削,状苦小华,故日南华。”义山,纵贯永新县东南部,呈东北一一西南走向,东北至活岭,西南接万年山,绵延于白沙塘、曲江、坳南、烟阁、才丰、日光、石桥等。乡境,山峰起伏,形势险要。清同治《永新县誌》:“距县城二卜里,环列最高而长,蜿蜒磅礴者为义山,峰峦债竦相顾若有少长相逊之义。”故名义山,最高海拔1072米。
中支:从罗霄山脉中部延伸于三湾、高溪乡交界处为界头山。因其处于湘赣交界处的前头,故名。最高峰大架岭海拔882.4米。呈东北―西南走向。界头山向东北延展是十里山,海拔676米。最后逐渐延伸于禾水河与胜业河之间。
除上述主要山脉外,尚有不少零星余脉。其中轮廓系统较清晰者有仁慈山―图岭―播竿岭―月岭―高车岭―虚皇山。
气候
永新县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春秋短,冬夏长,霜期短,生产季长。因受季风影响,降水和温度变化大,容易形成乾旱、洪涝、酷热、冰冻等灾害。
一年之中,春秋短,冬夏长。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境内气候差异较大。南部与西北部降雨量多于西部和中部。西北、西南与东南部降冰雹的几率频繁,气温较低,日照较少。但除少数边缘山区外,光、热、水都可满足作物一年三熟的需要。四季宜农宜牧。
地质
构造:境内地质属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构造变动较为强烈,褶皱、断裂十分发育。岩层形变所形成的构造系统及其主要特徵是:南北向构造该构造主要分布于县境东南部曲江、牛田及西南部的石口、杭江、七溪岭一带。捲入地层为寒武系及奥陶系,表现形态为南北向的紧密同斜倒转褶皱及不同规模的走向断层。如牛田倒转背斜、江口倒转向斜、龙溪背斜及曲江沖断层等。
地层:境内地层发育良好,出露较全,除缺失震旦系、志留系及第三系以外,自寒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 总厚度2万米以上。
地貌
永新县境位于罗霄山脉中段,处万洋山与武功山余脉接触地带。在地质构造运动中多次受到影响,特别在白垩纪晚期的燕山运动中,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断块运动。因此,地貌受构造控制明显,加之河流切割强烈,永新县构成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县境边缘地势高耸,中部地势低缓,禾水横贯东西,全境自南、北两侧向中部倾斜,形成不对称的盆地地貌特徵。
水文
永新县河道以禾水为主轴。其余的河流大都从南或从北向中部汇入禾水,所有大小河流属禾水水系。除大部分河流在境内汇入禾水外,还有六七河流经泰和,芦溪水流经安福,最后均在吉安县境内汇入禾水。县内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53条,其中流域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上的2条,100平方公里~500平方公里的5条,50平方公里~100平方公里的1条,10平方公里~50平方公里的45条,总长度459公里,年径流总量30.1亿立方米(其中禾水27.4亿立方米、六七河1.6亿立方米,芦溪水1.1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有禾水及其支流文竹水、宁冈河、龙源水、溶江水、六七河、芦溪水等。
- 禾水:禾水源出两处,主源出自莲花县北部的高天岩北麓黄沙,另一源头髮于井冈山黄洋界两麓拐湖西北。禾水在永新县境内集雨面积1831平方公里,占全流域的20.2%。在县境内全长77公里,自然落差63米,平均坡降0.94%,
- 宁冈河:宁冈河亦名胜业水,又名小江,是县境内禾水的一条最大支流。主河源出于宁冈龙三仙山脉的东麓,全长76.5公里,河宽40米~100米,集中落差73米,平均坡降2.8%。
- 文竹水:文竹水源出高溪乡与湖南省茶陵县的罗霄山脉界头山,全长31公里,流域面积184平方公里。文竹水在蒋家桥以上东为南坑水,西为梅花水,两水合併为高坑水。三板桥水在文竹街从西流来汇入高坑水,其下游称文竹水。
- 溶江水:溶江水是县内禾水第二大支流,由黄冈水、禾山水、白马陂水三水汇入澧田镇田昧村旁。黄冈水源出石门山,禾山水源出禾山,至救苦企与黄冈水汇合。白马陂水源自秋山,至澧田镇田味村,三水合成溶江。溶江水全长35公里,流域面积429平方公里,落差22米,平均坡降0.96%。
- 龙源口水:龙源口水发源于禾桶山北麓,龙源口水主河长39公里,河面宽30米~50米,流向东西转向南北,集水面积288平方公里。
- 六七河:六七河因流经六十七都,故名。源出于曲白乡与龙源镇交界的枫木坳。县内河长39公里,平均坡降12.6%。
- 芦溪水:芦溪水位于县北部的芦溪乡,源出于与安福县交界的陈山山脉木陂坳,县内全长25公里,流域面积137平方公里,从河源到繁荣水库平均坡降19.3%,河床多砾石,河宽10米~20米。
径流量:据禾水及其支流楠桥江、文竹水、胜业水、龙源口水、溶江水、六七河、芦溪水的测算资料,年径流总量为30.1亿立方米。其中县境实产水量为17.6亿立方米。按全县42.6万亩耕地计算,平均每亩占地表水4155立方米,平均每人可占地表水4400立方米。
水质:地表水的水质,仅有禾水水质监测资料。禾水流域在50年代以前,两岸灌木丛生,水色碧绿清澈,沿岸居民多饮用河水。以后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河水逐渐变得浑浊,加之工业废水的排放、农业施用农药、化肥,上游与中游污染源注入禾河,致使水质渐渐恶化。

类型分布:境内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分布地段占全县面积的50%以上。其中主要为构造裂隙水。分布于南、北山地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等碎屑岩地层中,属中等―弱富水。泉流量多在0.05-1升/秒之间,泥盆系地层单井涌水量4.99~196.77立方米/日。其次,在花岗岩出露地区存在风化裂隙水,泉流量0.089升/秒,蕴藏在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等灰岩地层中的岩溶裂隙水,约占全县面积的10%,属富―中等富水,泉流量常见值为0.1~19.65升/秒,个别达100升/秒以上。禾川镇、梅田、烟阁、龙田、文竹、沙市等地的灰岩为富水区,单井涌水量在千吨/日以上,大者达5895.8吨/日。怀忠、官山等地,富水程度中等,单井涌水量359.8吨/日。禾水北岸广布的白垩系红色岩层,占全县面积的20%左右,其中黄冈一带富含岩溶裂隙水,单井涌水量1949.8吨/日,其余地段为弱富水--极贫乏区,属溶隙裂隙层间水和孔隙裂隙水,单井涌水量小者为高市一带,仅0.61吨/日。第四系鬆散层孔隙水占全县面积的15%,其中河谷阶地第四系沖积层孔隙水含量较丰富。禾水两岸及黄冈河岸含水层厚度达10至22米,其他地段为3至5米,澄田镇澧西壠片与禾川镇片,富水程度较好。水位埋深0.5至12.45米,水位变幅1至2米,单井涌水量1729~6778吨/日。山前洪水沖积层孔隙水量贫乏,单井涌水量3.12~50.55吨/日,水质也较差。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地表水:永新县境缘崇山峻岭大小溪流奔涌而出,与横贯永新县东西的禾水河组成纵横交错的羽状水系,其中大于5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河流2条,100平方公里~500平方公里的河流5条;50平方公里~100平方公里的河流8条;10平方公里~50平方公里的河流45条。大小水塘6747口,水库69座,全年河川平均径流量为30.1亿立方米。
青山绿水禾水河

地下水:地下水类型较多,富水程度差异较大,但以岩溶水基岩裂隙水为主,主要分布于石炭系,二叠系石灰岩地层及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等碎屑岩地层中。据901水文地质队提供的地下径流模数资料计算,永新县地下水动储量为2.86亿立方米/年。
水能:永新县水能理论蕴藏量70673千瓦,年理论电能25371万千瓦时,其中可供开发的为34270千瓦,年发电量为14134万千瓦时,规划装机100千瓦以上的电站38座。2006年全县装机116台总容量53350千瓦,年发电量为10277千瓦时。
植物资源
用材林:县内天然次生林以用材林为主。用材林分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竹林。针叶林主要树种是杉木、马尾松。阔叶林树种较多,主要有樟、楠、柏、擦、麻栋、青枫、木荷、苦储、甜储、枫香、拟赤杨。竹林主要有茅竹和苦竹。此外,尚有珍贵稀有树(林)种30余种,其中有三尖杉、穗花杉、红花油茶、半枫荷、重阳木、黄檀、桂花、杜仲、罗浮拷木、方竹、罗汉竹、银杏、湘楠等。
经济林:天然经济林可分为油料类、纤维类、澱粉类、药用类和林果类。油料类有苍耳、紫色蔓罗花、野茉莉、野漆树、马甲子、花椒、山苍子、山胡椒、雅楠等80余种。纤维类有瑞香、杨树、芦草、毛竹、葛藤、棕榈等100余种。澱粉类有槐树、百合、黄荆等50余种。药用类有白果、黄柏、黄连、厚朴、细叶香桂、金银花,以及大量的草本、藤本植物,如:夏枯草、石菖蒲、蒲公英、天南星、海金沙、勾藤、大血藤等200余种。林果类有山葡萄、猕猴桃、樱桃、山杏、野梨、杨梅、柿、栗、悬钩子、山厂子、山里红、棒子等60余种。
薪炭林:遍布丘陵山地,主要有马尾松、桂木、柃木、六道木、构樟、黄瑞木、大青、山合欢、映山红、化香、铁芒箕等。
动物资源
兽类:豹、水鹿、金猫、猴、穿山甲、大灵猫、小灵猫、苏门羚、獐、狼、狐、野猪、刺猬、华南虎、狗獾、松鼠、竹鼠、老鼠等。
鸟类:锦鸡、竹鸡、野鸡、黄雀、黄鹂、画眉、喜鹊、八哥、乌鸦、猫头鹰、燕子、翠鸟、麻雀、啄木鸟、小天鹅、斑鸠等。
两栖类:石鸡、脚鱼、青蛙、田鸡、蟾蜍等20多种。
爬行类:五步蛇、银环蛇、蕲蛇、眼镜蛇、青竹蛇等31种。
昆虫类:常见的有鳞翅目的马尾松毛虫、螟虫;鞘翅目的金龟子、天牛;同翅目的蚜虫、蝉;半翅目的春象,膜翅目的蜜蜂等;直翅目的竹蝗、蝼蛄;双翅目的寄生蝇以及蜻蜓目的蜻蜓;螳螂目的螳螂、蜜蜂等。
矿藏资源
永新探明的矿产近20种,其中铁矿、石灰石储量最丰富,此外还有如金、石膏、锰、煤、铅、锌、铜、钼、锑、铀、石英、花岗石、稀土、瓷土等矿产分布在永新县各地。
位于高溪乡的沙溪一带的大型石膏矿,储量为3000万吨,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硬石膏矿。
砂金矿在永新的龙门、曲江、坳南、象形、三湾都有零星分布。1986年,原核工业部263地质队已探明永新县境内的龙门黄岗地带,砂金储量十分丰富。此外,象形桃花山的瓷瓷土岩性呈浅灰色和深灰色。风化后呈黄色,被勘定为民用瓷1-2级品,总储量为40万吨。
铁矿:分布普遍,主要分布在高溪、文竹、高市、沙市、澧田、江畔、才丰、烟阁、在中、泮中、龙源口、东里、日光、石桥等乡(镇)。高溪、文竹乡境的乌石山铁矿是重要开採中心,仅此一处的铁矿储量就在1亿吨以上。
锰矿:龙田乡潞江附近的云岸洲和文竹乡的城江,均属热海型锰矿,矿质优良,有开採价值。高桥楼乡的茅坪属沉积型锰矿,以硬锰为主,伴生赤铁、褐铁。
金矿:曲江乡的金鸡石,坳南乡的牛田,莲塘乡的源头等地,在石英岩脉中含有黄金,只能在河床和岸边附近的砂石中零星淘取,目前尚无法大量开採。
铅、锌、铜、铀矿:铅、锌、铜矿分布在烟阁乡的中村和龙源口乡的溪湾;铀矿分布在三湾乡的甑潭。
石膏:主要分布在高溪、高市、合田等乡。高溪乡的沙溪探明一大型硬石膏矿,填补了江西石膏矿的空白。整个矿区面积达500平方公里,仅沙溪一地的储量为2962.28万吨。
石灰石:分布较广,石桥、日光、怀忠、莲洲、高桥楼等乡都有分布,其中以石桥乡的梅田最着称,不仅分布集中,而且质量最优。目前永新水泥厂製作水泥的石灰石原料,主要来自梅田。
瓷土: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面象形乡境内桃花山一带。据探明其岩性呈浅灰-深灰色,风化后呈黄色。储量为40.67万吨,是製造瓷器的上等原料。
高岭土:是製作陶器的主要原料。主要分布在才丰、埠前和高溪等乡,其中以才丰乡的洲湖、发关所产最着名,专门烧制水缸等海陶製品,畅销各地,是永新特产之一。
石英石:是製作玻璃的重要原料,主要分布在县西的龙田乡和县东高桥楼乡的白堡。
耐火泥:是耐火、耐酸、化工等工业原料,东里乡是耐火泥的主要分布地。
稀土:主要分布在白沙塘、龙源口两乡的接壤地带,尤以白沙塘乡分布最广。其确切储量,目前正在勘探中。
煤:主要分布在才丰乡的东部,石桥乡的夏阳、怀忠和高桥楼乡接界的大源,日光乡的山田、陇中,莲洲乡的虚皇山等地。
交通
综述
2017年,全县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05973万吨公里,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23164万人公里。
铁路
1972年,分文铁路建成通车,永新站同期建成使用。2003年5月,分宜至文竹的普客列车停运后,永新站停止了客运业务,目前只办理货运业务。
长赣铁路,正线全长432.58km,设计时速350km/h,途径永新县并设站。该铁路目前已进入工可阶段,预计于2019年开工建设,2025年前建成。

公路
319国道穿境而过,泉南高速公路吉安-莲花段已于2015年建成通车,设立永新、永新西两个出入口。220国道、356国道也经过永新县。
宜井遂高速公路,全长194.5km,双向四车道设计,设计时速80km/h,途径永新县。该高速目前正在规划当中,预计2019年开始建设,2023年前建成通车。

航空
距井冈山机场75公里。永新通用机场正在规划当中,将在2021-2030年间建成使用。
社会事业
教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乡镇中心幼稚园实现全覆盖,完成11所薄弱学校改造,第三中学与职校完成合併。2017年全年,普通高中在校生10588人,国中在校生19409人,国小在校生42618人。全县普通高中专任教师706人,国中专任教师1289人,国小专任教师1949人。
2018年9月,原永新县任弼时中学整体搬迁至河东新校区,重新更名为永新中学。这是永新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
2019年3月,永新县成功入选“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卫生
2017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7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0个。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866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11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14人,注册护士820人。
经济发展
综合
2017年,永新县实现生产总值1038045万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250万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459445万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395350万元,增长10.9%。三次产业结构为17.6:44.3:38.1。人均生产总值达21302元,增长10.6%。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达到113799万元,比上年增长12.1%。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为11.0%。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0388万元,下降5.2%。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21534万元,增长12.1%,其中教育支出增长3.4%,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91.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6.0%,住房保障支出下降74.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下降12.8%。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县年末从业人员29.2万人,比上年增加3000人。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52.67元,比上年增长12.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01.25元,增长10.75%。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3936元,增长9.26%。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6874.82元,增长9.66%,城镇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10615.56元,增长4.55%。
第一产业
2017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19255万元,比上年可比增长4.3%。全年粮食总产量达306438吨,比上年增加140吨,增长0.0%;油料产量27739吨,增长2.0%;水果产量2705吨,增长2.3%;水产品产量18962 吨,增长3.4%;全年肉类总产量31918吨,增长4.1%,其中猪肉产量23512吨,增长3.6%。全年生猪出栏282307头,增长3.6%,年末生猪存栏112463头,下降17.0%。出笼家禽216.13万羽,增长5.2%。出售和自宰肉用牛43561头,增长3.8%。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四个千万工程”富民产业新增2.5万亩。开工建设高标準农田4.3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94999千瓦,增长5.8%。全年机耕面积76511公顷,机械收穫面积52487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6276吨,农用塑胶薄膜使用量396吨。农村用电量5592万千瓦时。
永新富民产业

第二产业
2017年永新县实现工业增加值382688万元,增长9.2%。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9.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4524万元,下降28.9%,实现利税61494万元。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6757万元,比上年增长6.1%。
全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64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0%。全年全县施工项目137个。全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86926万元,增长79.4%。商品房竣工面积389846平方米,增长109.7%;商品房销售面积270211平方米,增长46.9%;商品房销售额116115万元,增长58.6%。
崛起的永新工业

第三产业
2017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3360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5621万元,增长12.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7739万元,增长11.1%。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利用外资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全县实际利用外资380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82%;实际引进内资377900万元,增长11.05%。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全年全县进出口总额21134万美元,增长2.54%,其中外贸出口总额20560万美元,增长0.5%。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全县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0102万元,增长4.8%。
邮电通信能力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183万元,增长12.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9100户;行动电话用户(含移动、联通、电信)272365户,比上年减少9398户;电信宽频网用户达37646户,比上年增加5852户;移动宽频网用户28000户,比上年增加7272户。
金融运行保持平稳。全年全县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1633万元,增长12.7%。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888215万元,比年初增加289558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28903万元,比年初增加138234万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72211万元,比年初增加122213万元。
历史文化
红色历史
综述
永新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土地革命时期,永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苏区创建时期的重要区域,毛泽东曾“看永新一县,要比一国还重要”,并在《井冈山的斗争》中确定了“用大力经营永新,创造民众的割据,布置长期的斗争”的战略方针。在永新县发生了着名的“三湾改编”、“龙源口大捷”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留下了毛泽东、朱德、任弼时、彭德怀、陈毅、王首道、肖克、王震、胡耀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
三湾改编
三湾位于湖南、江西省和永新、宁冈、莲花、茶陵县交界的九陇山北麓。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三湾村,就在红枫树下,进行了着名的“三湾改编”和艰苦卓绝的根据地战斗。
为了解决党对军队的领导问题,毛泽东在“泰和祥”杂货店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毅然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将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将支部建在连上,班、排设党小组,营团建立党委,连以下设立党代表,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及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
毛泽东在三湾住了5天,他亲自深入到老乡家访问,进行社会调查。见三湾村的水井塌毁,他还亲自带战士修好了水井,并命名为红双井。10月3日,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离开枫树坪,从红枫树下出发,继续向井冈山进军,中国革命掀起了新的高潮。
三湾改编纪念馆
为了解决党对军队的领导问题,毛泽东在“泰和祥”杂货店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毅然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将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将支部建在连上,班、排设党小组,营团建立党委,连以下设立党代表,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及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
毛泽东在三湾住了5天,他亲自深入到老乡家访问,进行社会调查。见三湾村的水井塌毁,他还亲自带战士修好了水井,并命名为红双井。10月3日,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离开枫树坪,从红枫树下出发,继续向井冈山进军,中国革命掀起了新的高潮。

湘赣革命根据地
位于湖南、江西两省边界地区。亦称湘赣苏区。
湘赣革命根据地

1929年1月,红军第4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后,留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部分红军和各县赤卫队,在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特别委员会领导下,经过两年的斗争,扩大了根据地。1931年7月,中共湘东南、湘南两特委和西路、南路、北路 3个分委根据中共苏区中央局决定,将所辖的赣江以西地区合併为湘赣省。8月1日,中共湘赣临时省委在永新成立,王首道任省委书记。10月,中共湘赣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和湘赣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莲花县花塘村召开,正式成立了中共湘赣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王首道、任弼时先后任省委书记,袁德生、谭余保先后任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省委、省苏及省直机关均驻永新县城。
至此,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它包括赣江以西、袁水以南、粤汉铁路以东、大余以北的广大地区,约20余县,人口100余万。此后,省委和苏维埃政府领导红军和游击队发动民众,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并建立了永新、宁冈、莲花、上犹、崇义等十几个县苏维埃政府。
1932年2月,湘赣革命根据地红军独立第1、第3师合编为红军第8军,由李天柱代军长,王震代政委。1933年6月,任弼时任湘赣省委书记。同时,以由红8军改编的红17师和由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调来的红18师在永新组成红六军团,任弼时任军政委员会主席,1934年8月,肖克任军团长,王震任军团政委。随后红六军团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军团长萧克、政治委员王震的率领下,撤离湘赣革命根据地向湘中转移,留下部分红军在湘赣地区坚持游击战争。
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可靠的西部屏障和巩固的战略侧翼,同时也是沟通中央革命根据地与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桥樑。
本地方言
永新县本地方言主要有赣语和客家话,其中客家话主要分布在坳南、曲江等乡镇。
风景名胜
综述
永新县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之一的“井冈山—永新—茶陵—株洲线”站点之一。2016年,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14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的通知》,永新县湘赣革命根据地中心旧址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近年来,永新县深入挖掘本土红色、书法等资源,探索“红色+旅游”“文创+旅游”模式,全域旅游发展迅猛。截至2018年9月,全县接待游客30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9%和23.18%。
红色景点
三湾改编景区

三湾改编景区位于永新县三湾乡三湾村,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了着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从此中国革命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三湾改编景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範基地、江西省重点风景名胜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景区现有毛泽东同志旧居、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士兵委员会旧址、枫树坪遗址四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军民大会场遗址、红军路、练兵场遗址、红双井、三湾改编纪念馆、三湾改编说明牌、三湾乡革命烈士陵园、三湾村古街、林溪沟、红枫湖等景点。
龙源口大捷景区
1928年6月23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王尔琢、何长工率工农红军及边界地方武装在龙源口新、老七溪岭及白口一带,击败了数倍于我军的国民党赣敌杨池生、杨如轩两个师。龙源口大捷,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军取得的最大一次战斗胜利,奠定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全盛基础,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景区现有龙源口大捷桥、朱德亲笔题词的龙源口大捷纪念碑、歌曲《十送红军》原唱地望月亭、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亲手创建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秋溪乡党支部旧址、毛泽东同志旧居、秋溪暴动队旧址、龙源口村古街、红军战斗遗蹟、龙源口湖、阿育塔、绥源山自然保护区等景点。
龙源口大捷

贺子珍故里
贺子珍故里位于永新县烟阁乡黄竹岭村,是毛泽东同志的革命伴侣、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女红军贺子珍同志的故里,贺子珍故里现有贺子珍故居、东南临时特别区委旧址、练兵场旧址、红军营地旧址、红军井、烈士遇难处、红军洞、红军哨所遗址、古树群等景点。
坳南牛田红军村
坳南牛田红军村位于永新县坳南乡牛田村,1934年8月7日,任弼时、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9700余人,从永新牛田等地出发,离开湘赣苏区,开始突围西征,揭开了红军长征的序幕。景区现有红军村、高士山等景区。
“传承红色基因”景观带
为展现永新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重温永新辉煌的红色历史。以永新重大的红色历史故事、人物为题材,在永宁公路两旁,利用石墙护坡、闲置水渠、废弃桥樑,结合山形地势,运用壁画、剪纸、彩绘、雕刻、索膜等艺术表现手法,打造“传承红色基因”景观带。已经建设完成了 “红飘带”、“红色记忆”、“红色主题壁画”、“红六军团西征”、“军民鱼水情”、“十送红军”、“挥师上井冈”、“党旗飘扬”、“挑粮上井冈”、等景观节点。
湘赣省委机关旧址群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失陷后,发展了以永新县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成立了湘赣省委。省委主要领导人为任弼时、王首道、肖克、王震、林瑞生、甘泗淇、张启龙及儿童局书记胡耀邦同志,领导湘赣军民进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积极开展革命竞赛活动,配合中央苏区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
1931年5月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湘赣革命根据地形成。8月1日在永新县成立中国共产党湘赣临时省委,机关设在县城萧氏宗祠内。1934年2月第三次反围剿时,红军及湘赣省委机关撤离永新县城。
湘赣省委机关旧址即萧氏宗祠建于1914年,砖木结构,正立面似教堂,内部为三进二天井,共有22个房间。中国工农红军湘赣省军区总指挥部旧址位于禾川中学(今任弼时中学)内,一同列入保护。
人文景点
南塔
南塔位于城南中学校园内的茅塔,就是江西现存最早的宋塔——南塔。
南塔属密檐式青砖宝塔,始建于北宋至道元年(995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塔高16.5米,9级,每级的西南面均有弓形门状。级与级之间叠有腰檐,塔内第二级以下为空心,以上为实心。第一级的西面开有一门,高2米,宽1.3米,其他三面各设一假门。第二至第三级两面设一壁龛,龛内原放置佛像。第九级为圆筒形,上置铁剎,铁剎底部有一覆钵,钵上置有一个莲花座,座上为一圆筒形铁柱,有三重相轮。铁剎和相轮上铸有栩栩如生的金刚佛像和绘製精美的花纹图案。在佛像和图案中间空端处及相轮的外部,均铸有浮雕及技艺精湛的铭文。铭文共686字,分成48条,记载了建塔的发起者是大德僧原周,调度造塔工程的是和尚雯员、尼姑宝城与信尼张通等6人。古塔的建筑师是匠人赵文彻和洪寿等。建塔的经费,根据铭文所载均来源于民间捐赠。
近千年来,南塔流传着种种传说。有相传昔时禾水河时发洪患,南塔为镇水三宝;也有相传“南塔戴周瑜之帽”,因为南塔塔顶形如古代将帅帽。近年来,南塔多次得到修缮,愈发英姿勃发,恍若出征之将,静静地守望一江清流,见证着禾城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士山
高士山在永新县最东隅,与泰和、井冈山毗邻。高士山原名鸣谷山,乃山鸣谷应之意。宋以前,山上建有鸣谷坛庵(又叫高士坛庵),历代均有修缮。清嘉庆二十一年又重修,附属建筑有安仁读书处和3道天门。每道天门均有石坊横峙。第一道天门石坊额匾为“宋尹高士遗址”,楹联为“山因高而秀,名以士乃传”,系北宋大诗人黄庭坚(山谷)所书,鸣谷山遂改名为高士山。黄山谷任太和(今泰和)县令时,访高士山,结识儒士尹安仁,并为“安仁读书处”写一楹联:“书读秦汉三代以上,人在廉让二水之间。”
高士山

高士山因浸染历代文人墨客的灵气而声名远播,并成为道教参玄、僧尼礼佛之地。山顶建有高士坛庵,正殿为佛教的“集真宝殿”和“观音大士阁”,右为道教的“万寿宫”,均气势恢宏。高土山的香火千年不断,朝拜者遍布湘赣两省八县市。
高士山既是佛教道教胜地,同时又是革命战争旧址。1934年秋,湘赣省委、湘赣省苏维埃政府等省级机关,在任弼时、萧克、谭余保等同志的率领下,随红六军团途径高士山进行战略转移。在高士山顶,至今留有一座掩映在绿色枝网间的红军坟,里面安葬的是当年为掩护乡亲转移而壮烈牺牲的一名红军战士。他没留下姓名,也没留下任何遗物,留下的是不屈的灵魄、浩然的正气!
高士山的风景幽雅,每年都有不少上井冈山的游客辗转来此观光。这里,不仅山峦奇丽,有的好像玲珑的盆景,有的恰似奔腾的骏马,有的恍若裙裾飘飘、风姿绰约的仙女,有的宛如低头作沉思状的古代书生,还有清秀的流泉,更有婀娜多姿的-。随处可见的劲松挺立着,时作款款细语,时作激动呼啸。高士坛庵周围的古榕和香樟林凝聚着山的伟岸,颤动着力的韵律,而那铺天盖地的毛竹则形成一片绿波蕩漾的大海,偶有白鹭、云雀等鸟类在竹林里翩飞啼鸣,使人如临仙境,流连忘返。
三湾国家森林公园
三湾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23万亩,森林履盖率达90.5%。有国家级保护树种22种,野生动物数十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华南虎也曾在此栖身。丰富的物种资源,使不少到这里科学考察的专家由衷地讚叹:这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没有围墙的物种库。
国家森林公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位于永新县三湾乡,距吉安市区133公里。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这里后,对部队进行了一次改编,这就是党史、军史上着名的“三湾改编”。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起新型的官兵关係,标誌着工农革命军的新生,在我军的建军史上具有深远而伟大的意义。景区现有毛泽东同志旧居、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士兵委员会旧址、枫树坪遗址四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军民大会场遗址、红军练兵场遗址、三湾改编纪念馆等景点。
梅田洞
“江南奇胜有梅田,放鹤来寻物外缘。峰拟三台临北斗,洞开列缺起中天。阴晴景象皆成画,古今游观岂只仙。醉里短吟留绝壁,并余残兴在云烟。”这是明朝诗人徐丙所描绘出的梅田洞胜景,让人浮想联翩,无比神往。
梅田洞,位于永新县石桥镇义山脚下,名之曰宝仙圣洞。它有两个洞口,阳为玉虚洞,阴为合壁洞。合壁洞洞门双开如合扇,洞旁有石罗汉、石观音等奇景。而玉虚洞内十分宽敞,可容纳千人聚会,上有方形天窗,乃由峭壁巨石合抱而成,瑰丽宏伟。从大厅往里持火炬蹒跚而进,石床、石乳、石龙、石象、石狮、石棋盘、双童读书石等奇观映人眼帘;耳畔传来岩缝清泉落地声响,宛若紫燕掠过湖面轻柔的呢喃,又像芭蕾舞者轻踏玻璃地面发出圆润的回音。偶有蝙蝠之类的小动物在四周活动,更增添了洞中的一份神谲色彩。更令人称奇的是洞内平整光滑的石桌,上面隐约可见凸起的数粒石棋,相传是仙人吕洞宾与紫芝翁留下的残局。
梅田洞的岩壁上,至今依稀可辨旅行家徐霞客留下的诗文:
余夙慕梅田之胜,亟索饭登崖,泛舟子随舟候于永新,余同静闻由还古南行,五里至梅田山下,峰皆丛石耸垒,无纤土翳其间,真亭亭出水莲也。
2002年金秋时节,反映苏区时期革命斗争题材的电影《寻找CCP》在中央电视台六套节目中播出。细心的人可以发现,其中不少镜头是在梅田洞拍摄。梅田洞由此声名鹊起,游客纷至沓来。
阿育塔
出永新县城南门20千米许,就是闻名遐迩的龙源口大捷旧址。
龙源口位于两条山脉的交会处,两边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蜿蜒的藏龙江从山间流出,传说是二龙戏珠的龙涎。村口还有一座有名的单拱青石桥横跨两岸,古朴、厚重。同治《永新县誌》载:“龙源口桥,距县南三十里,吴文毅建。”桥头两侧各立有两根铁柱,其上铸“清道光十七年”等字样。1959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由此再南行2000多米,有座磨溪岭,它与拥有被写入《十送红军》的望月亭的七溪岭遥遥相对。登山后,一路斗折蛇行,四处林高树茂。爬上一道山樑,顿时,眼前一亮,闪出一道幽深的山谷,峻岩绝壁,奇花怪木,足足有几华里长。“澄扛静如练”,藏龙江宛如一条玉带,缠绕在深山幽谷之中,急湍似箭,猛流若奔,激石作响,拍岩飞花;平光如镜,清澈透底,游鱼细石,直视可数。
山谷中部,只见一巨大石峰突兀而起,巍然屹立,这就是神奇的阿育塔。
相传,古印度阿育王因征战杀戮过多,后有悔恨,皈依佛教,在印度广建寺塔,并派僧人到国外传教。僧人见此万山丛中,石峰怪异,便建寺塔。明万曆和清光绪《永新县誌》称:“石峰若塔,上耸绝崖,下俯重渊,傍有飞来石。佛书称舍利塔八万四千,此其一云。”其实,阿育塔是突兀而起的塔状怪石,高180米,底围约删米,甚为壮观。形如出土春笋,壁立陡峭如鬼斧神功削成,崛峙挺拔。藏龙江由东向西从它的身旁绕过。与山樑相接处,有一天然幽径直抵山腰,这就是惟一通塔的路径。山腰建有5间禅房,原为掌管香火的法师居住。塔身藤蔓牵缠,杂木横出,游人借崖壁铁链攀登而上。链上有一铁牌,上刻:“光绪丙戌冬月吉日,西乡五十六都吴察九妻尹氏率侄子光庆敬献”宇样。塔顶还有一小庙,坐北朝南。因高处风大,房上的盖瓦为铁制,上有铸宇,是清代信徒捐赠的。庙门后侧有个观日台。人站在此处,只见面前雾气蒸腾,氤氲缭绕,迎面一处悬崖峭壁,瀑布呼啸而下,在山谷浓阴处,如洪钟轰鸣,顿觉神情气爽,息心忘返。
据传,每年农曆八月廿四日,当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国王旖陀罗及多之孙、信仰佛教的阿育王(公元前268-公元前232年)的生日到来之际,各地农村的妇女总会穿着乾净的衣服结伴而来,上山朝拜。
碧波崖
碧波崖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石桥镇北岭境内,距县城禾川镇10公里左右。溪水出自岩石石之巅,沿峪岩石东西弯,从悬崖上泻下,形成碧波缥缈之胜景,因而得名。
碧波崖里面有三处瀑布,幽幽曲径,如入仙境,领略永新风光,山林本色,是一处假日郊游的好去处。
据永新县誌里记载,碧波崖风景优美,古代文人骚客在碧波崖作诗文记游者甚众,有诗讚曰:“山色遂造天,惊涛一鸟旋。欲知泉落处,即在水源边。峰夹波声远,岩峻日影悬。老僧深树里,破竹引涓涓。”有“洗心桥”、“化鱼潭”、“一杯泉”、“鹿驮仙”、“仙人桥”、“拜月石”、“石棺”、“碧波庵”等景观。
禾山
禾山为永新西北边陲,有71峰,最高峰秋山海拔1391米,为境内第一高峰。峰顶怪石嶙峋,瀑布流泉。徐霞客、欧阳修、梅尧臣、黄庭坚等人均上山游览过,并留下诗文。唐宰相姚崇曾寓于此,故筑有姚相台。石崖上刻“龙溪”二字,为唐书法家颜真卿手迹。
甘露寺位于禾山脚下,该寺始建于约公元700年左右。寺原名大智院、又名禾山寺、亦名大智寺、宋诏改名为甘露寺。因历史演变故而一寺多名。该寺兴于唐、宋。唐文德中、西域高僧达奚禅师驻锡处,五代时无殷禅师居之,自南唐澄源禅师揭禾山之鼓以示学者,天下丛林、翁然回响。唐姚崇、牛僧儒二相及宋朝刘沆宰相等留迹,寺故有三相堂。后以迄两宋、倡导此山者就有二十余人名列《禾山灯录集》一书中。而楚公、普公、湛公、传公法席之隆与澄公颉顽,于是禾山之名遂与青原、匡庐鼎峙江右,为江南名剎之一,古时信徒也极盛。
据现有关资料显示:甘露寺原有良田百亩、山林十处、原来寺院占地面积80余亩,寺院房屋百余间、僧侣最多时达三百人余,并留有禾山雁塔、龙溪瀑布、龙门关石碑记、读书台石屋、二宰相石雕相、罗汉洞等古蹟,以上历史分别记载于吉安府志、永新诗征、永新县誌与佛教内部的景灯绿、禅门公案等书籍。
着名人物
将军
永新县是中国五大将军县之一,上世纪50年代授予将军的有42位。
中将
- 王恩茂(1913—2001),禾川镇北门村人,1955年授中将衔
- 王道邦(1911—1959),埠前镇栗湖古城村人,1955年授中将衔
- 旷伏兆(1914—1996),埠前镇心田村人,1955年授中将衔
- 张国华(1914—1972),怀忠镇官山村人,1955年授中将衔。
少将
- 李治(1899—1989),龙源口镇泮中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 刘义(1909—1996),在中乡江坊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 萧新春(1909—1989),台岭乡南汶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 龙福才(1909—1965),在中乡在中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 贺庆积(1910—1998),沙市镇汤和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 周志刚(1910—1996),龙田乡风山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 左齐(1911—1998),怀忠镇泉塘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 龙潜(1913—1992),高溪乡九陂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 龙道权(1913—2000),在中乡排行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 谭开云(1913—2003),高市乡芳塘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 刘子云(1914—1990),怀忠镇西塘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 王学清(1914—1998),里田镇洋湖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 刘鹤孔(1914—2009),禾川镇西门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 罗斌(1914—1994),龙源口镇白口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 龙飞虎(1915—1999),在中乡斜陂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 陈信忠(1919—1989),龙门镇黄冈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 张铚秀(1915—2009),怀忠镇虹桥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 萧思明(1914—2007),台岭乡台岭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 贺盛桂(1915—1990),象形乡枧口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 江燮元(1915—1990),三湾乡甑潭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 马辉(1915—1998),象形乡马家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 彭龙飞(1915—1992),怀忠镇市田村人,1995年授少将衔
- 吴融锋(1916—1974),才丰乡洲湖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 贺振新(1916—1966),象形乡象形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 盛治华(1916— 2017),沙市镇洛溪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 贺光华(1916—2001 ),埠前镇紫雾源村人,1955年授少将
- 彭富九(1918—2011 ),高溪乡梅花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 彭清云(1918—1995),曲白乡铁沪下村人,1955年授少将衔
- 李真(1918—1999),莲洲乡黄门坊人,1955年授少将衔
- 龙振彪(1914—2000),石桥镇石桥村人,1961年授少将衔
- 萧森(1914—2004),台岭乡南汶村人,1961年授少将衔
- 左爱(1916—2008),芦溪乡社口村人,1961年授少将衔
- 刘发秀(1916—2003),石桥镇虎山村人,1961年授少将衔
- 刘福(1913—1987),埠前镇湖田村人,1962年授少将衔
- 周志飞(1915—1988),沙市镇张家院村人,1964年授少将衔
- 颜文斌(1917— 2014),里田镇匡塘村人,1964年授少将衔
- 陈云中(1917—1995),龙门镇龙门村人,1964年授少将衔
- 刘回年(1939—2016),少将,龙门镇沙堤村人,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
- 张政明,少将,云南军区副司令员
- 何继明,少将,解放军河南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
- 王北汇,少将,南疆军区副司令员。
其他名人
- 爱国爱乡的书法大家——刘郁文
- 推开世贸之门的人——龙永图
- 着名畜牧兽医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盛彤笙
- 着名国画家——刘勃舒
- 着名古建筑学家——龙庆忠
- 着名计算机专家——洪加威
- 中国乐坛一代先贤——唐学咏
- 战斗在湘赣边界的战士——谭余保
- 国际主义战士——李湘
- 革命三兄妹——贺敏学、贺子珍、贺怡传
- 天地有正气——刘真、刘作述、刘家贤
- 永新革命的播火人——欧阳洛
- 翰林学士——刘定之
- 平民思想家——颜钧
- 三朝宰辅——刘沆
- 盛唐历史上第一位女歌唱家——许和子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
-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厅长——胡焯
-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扬勇
所获荣誉
2017年入选省级生态文明示範县(区),併入选“江西省2017年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範县”。
2019年1月9日,凭藉书法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9年3月,被列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