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永恆之歌(现代诗歌)

(2018-10-27 12:06:06) 百科
永恆之歌(现代诗歌)

永恆之歌(现代诗歌)

《永恆之歌》是美国诗人拉涅尔所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整首诗抒发了缠绵悱恻的爱情。这首诗既让人感觉到缠绵的情韵,又让人体会到作者对古雅诗风的崇。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永恆之歌
  • 创作年代:近代
  • 文学体裁:诗歌
  • 作者:拉尼尔

诗歌原文

One night, the manor forest,
My love and my long silence opposition.
God has destined us apart,
We surprised, but also feel sad melancholy.
My love, because the loss of sorrow and love,
Reach out, a tree leaf retractor;
It just above us dress up like a thief,
And steal it for us and shining stars.
So just to see her suffering star,
And through the leaves of the dark lane downward mapping,
It will be the shadow, pro mirror generally clear,
Plastic is on her lashes on the shining tears.
"So long," I cried, "just tear,
We in the hope and fear,
But in the transparent ball inside,
Our star star, forever, but Yao in the meantime."

诗歌中文

有一次夜间,在庄园的林里,
我的爱和我良久地默然对立。
上苍居然注定了我们要分离,
我们惊异,但同时感到悽苦的惆怅。
我的爱,由于茫然的悲伤和爱,
伸出手,将一片树叶子牵开;
它刚在我们的头顶扮过贼来,
而且窃去了正为我们而照耀的星光。
于是刚才窥见她痛苦的亮星,
便透过叶间的幽巷向下俯映,
将它的纤影,临镜一般地分明,
塑在正悬于她睫毛边闪亮的泪珠上面。
“所以时间,”我呼道,“只是颗泪珠,
我们在希冀和恐惧之间所流露,
但在那透明的小圆球深处,
我们的众星之星,永恆,却耀于其间。”

创作背景

拉涅尔的诗歌创作时期正处在工人运动高涨的年代,他的诗歌有不少表达了对工人生存状况的同情和对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导致的后果的不满。但是,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拉涅尔最出名的还是他写的抒情诗,他的《晚唱》、《永恆之歌》等抒情短诗流传甚广,反映了19世纪美国南方贵族的传统作风以及当时南方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

诗歌鉴赏

《永恆之歌》抒发了缠绵悱恻的爱情。诗的开头作者描绘了一幅引人无限遐想的画卷:夜色、树林、恋人。长夜寂静,密林幽深,即将分离的恋人相对无语,无边的黑暗和茫然的悲伤令人难以抵挡,使读者也置身于无限怅惘之中。这时,爱人的手移开了头顶的树叶,叶间点滴星光倾泻,与眼中闪亮的泪珠交相辉映,给诗人带来了灵感和希望。他告诉恋人:分离只是表象,只要情不移,永恆的爱之星会照亮我们的人生。结尾一扫开头的阴霾,用璀璨的星光见证恋人晶莹的泪珠,仿佛以天地为媒证:星星永恆,我们的爱情也地久天长。
这首诗既让人感觉到缠绵的情韵,又让人体会到作者对古雅诗风的崇。诗中用星星见证他们的爱情,形式古老却不乏浪漫。晶莹的泪珠和明亮的星星一样,展现的是一种纯洁无瑕的精神美,体现出身处乱世中的作者对纯洁的爱和超自然的美的一种幻想。诗人亦是一位乐师,故在诗歌创作时更注重音乐性和技巧,以音乐家的敏感去追求诗歌韵律节奏和音色上的完美。
全诗共16行,以aaabcccb、dddbeeeb押韵。虽然没有採用他惯用的行内韵,但每一节最后一句都用了头韵,读起来节律优美,音韵悠扬,令人不由得想起他在《英诗学》中提出的诗歌创作主张——“音乐和诗具有相同的法则”。拉涅尔认为诗的韵律应当听从音乐中的节拍,因此他的诗句多词句精巧,用韵十分用心。如这首诗每一句的尾韵分别採用了单韵和双韵,既有强劲明亮的节奏又有低沉柔美的幽怨,一咏三叹,像一曲美妙的乐章,余音袅袅。但如此用心于砌词和节律必然影响其内涵的表达,这之是拉涅尔诗歌存在的缺陷。不过,作为那个时代的诗人他是很有代表性的,那铣让我们在欣赏他的诗歌时,多感受一些他独特的音乐美吧。

作者简介

拉尼尔(Sidney Lanier,1842-1881年),美国诗人。他的诗歌大多表现出强烈的,几乎是神秘的宗教热情,以及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充分表现在他的作品《劣酒之歌》(The Song of the Chattahoochee)和《格林的沼泽》(The Marshes of Glynn)中。在他的作品中,拉尼尔试图证明音乐和诗歌遵守同样的规律。
拉尼尔出生于乔治亚州的梅肯,1860年毕业于奥格尔绍普大学。在那里他做了一年英语家庭教师。南北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南方军队,在里奇蒙一带作战。后来在一艘穿越封锁线的船上担任信号官。1864年他的船被俘获之后,他在马里兰州的了望点监狱被监禁了四个月。他的小说《虎斑百合》(1867年)就是根据他的狱中生活的真实写照。
战争结束之后他回到梅肯,有一段时间在他父亲的律师事务所做职员。他于1867年结婚。之后,他从事各种工作以养活他的妻子和四个年幼的儿子。他写儿童图书,讲课,还担任巴尔的摩的皮波蒂交响乐团的笛手。1875年,他在《利平科特杂誌》发表了第一首诗歌。
拉尼尔的肺部因他的狱中生活而变得虚弱,他也开始感染肺结核病。1879年,他成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讲师,教授英国文学。两年后,他在北卡罗来纳州山区疗养时去世。1945年,他入选美国伟人名人堂。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