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异蛇,湖南省永州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誌。
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端,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年温高、积温多、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严冬期短,一年四季分明,适宜养殖蛇类。永州异蛇(尖吻蝮)成体体长110-150厘米,吻鳞与鼻间鳞均向背方翘起,头大、呈现等边三角形,与颈部可明显区分,有长管牙。背有方胜纹,由左右两侧大三角斑在背正中合拢形成,偶尔也有交错摆列的,斑块边缘色深;尾巴末端鳞片角质化程度较高,形成一尖出硬物,称“佛指甲”。
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永州异蛇”实施农产品地理标誌登记保护。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永州异蛇
- 产地名称:湖南省永州市
- 品质特点:头大、背有方胜纹
- 地理标誌: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誌
- 批准文号:国家农业部第2651号公告
- 批准时间:2018年2月12日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永州异蛇(尖吻蝮)成体体长110-150厘米,吻鳞与鼻间鳞均向背方翘起,头大、呈现等边三角形,与颈部可明显区分,有长管牙。背有方胜纹,由左右两侧大三角斑在背正中合拢形成,偶尔也有交错摆列的,斑块边缘色深;尾巴末端鳞片角质化程度较高,形成一尖出硬物,称“佛指甲”。
永州异蛇

营养价值
永州异蛇(尖吻蝮)为药食两用的珍稀品种,营养及综合利用价值极高,鲜体蛋白质含量≥14克/100克;硒≥15微克/100克;磷≥420毫克/100克;维生素E≥0.380毫克/100克,烟酸≥2.8毫克/100克;胺基酸总量≥12克/100克。蛇毒类凝血酶活性65.48-76.41活力/毫克。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永州市大部分为丘陵地区,林地以地带性红土壤为主,偏酸性,整个地区土壤富含氮、氯、铁、硫、钙等元素,钾、硼和钼等元素次之;山地分布有黄土壤;灰岩地区以石灰土、泥灰岩;钙质页岩区则为粗骨土。永州异蛇生活于海拔100-800米的山区丘陵地带,大多栖息在300-800米林木茂盛的山间。在这些地方的岩石上、落叶间、草丛中、山芋地、玉米地、稻田、箬竹林、挖笋掘葛坑和茶山都是它们活动的场所。
气候情况
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端,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年温高、积温多、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严冬期短,一年四季分明。全市年均气温为17.6-18.6℃,无霜期286-311天,日最低气温0℃以下的天数只有8-15天。多年平均降雪日数为3-7天,极端最低气温在-4.9--8.4℃之间。日平均气温≥0℃的积温达6450-6800℃,≥10℃的积温为5530-5860℃。多年平均降水量1200-1900毫米,一般是山区多于平岗区,南部多于北部。
永州异蛇生长的适宜湿度为75%-90%。低温多雨时节,永州异蛇流窜在茶园、山间小路、茂林、草地等地。盛夏炎热时节,大多活跃在山涧附近,溪渚、青苔、岩石、沙滩、崖底岩洞都是其栖息避暑之处。气温下降,永州异蛇由山谷向山坡移动,入穴在半山坡朝南或东南朝向,背风、阳光充足之处。永州温光丰富、雨水充沛、空气湿润的气候特点是永州异蛇生长的最适宜区域。
水文情况
永州古称零陵,隋朝始称永州,别称“竹城”;因其地有潇水、湘江汇合,故又称“潇湘”,永州市水资源非常丰富,是国内水质保护较好的市区之一。湘江上游,植被覆盖率高,雨水充沛,河水清澈见底,潇水与湘江在城区相汇合,故永州自古雅称潇湘,为湘江上游,清澈的河水即为永州异蛇的生长提供优质的水源。
永州环境

历史渊源
唐代,柳宗元《捕蛇者说》记载“永州之野产异蛇”而取名的“异蛇村”。
永州异蛇

1993年,湖南省成立永州市特种养殖专业技术协会。
2011年,永州市零陵区利用森林资源优势和柳文化,发展异蛇养殖,形成了集特种养殖、科研、加工、旅游于一体的异蛇产业带。
2014年,永州市成立异蛇产业发展协会。
生产情况
2017年,永州市异蛇总产量13.42万条。
永州异蛇

产品荣誉
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永州异蛇”实施农产品地理标誌登记保护。
永州异蛇

地理标誌
地域保护範围
永州异蛇的地理标誌保护的区域範围为永州市所辖零陵区、冷水滩区、祁阳县、东安县、双牌县、新田县、宁远县、道县、蓝山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总计11个区(县)183个乡镇(办事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7′08″-112°22′10″,北纬24°39′56″-26°51′12″。
质量技术要求
- 特定生产方式
1 蛇场选址与规划
1.1 蛇场选址
尖吻蝮蛇场一般应选在丘陵区或山区,坡度为35°-45°,山坡坐南朝北,植被覆盖率90%以上,环境相对安静,空气污染小的地方。
1.2 蛇场设计及建设
尖吻蝮蛇场分室外蛇场、室内外结合蛇房和半地下室室内蛇房。蛇房内的人工养殖一般採用散养的方式。
1.3 蛇场建筑材料
蛇场建筑材料採用红砖、水泥、沙土、泡沫板等混合材料。
1.4 室外蛇场建造
室外蛇场的占地面积可大可小,四周建围墙,围墙高3米,墙基深入地下0.8米,并用水泥砂石灌筑,场内墙壁用水泥抹平至光滑,墙角砌成圆弧形。养殖场内儘可能模拟尖吻蝮的野生生活环境,在蛇场内栽种果树、灌木及绿草,建小土丘及不规则的乱石堆。场内建蓄水池,水池深30厘米。场内建造蛇窝,蛇窝设有上下相通的多层水泥隔板,并有进出口及通风口,在蛇窝上覆盖厚度为40-50厘米的保温土层。
1.5 室内外结合蛇房建造
室内温室是用水泥砖砌成每间大小为3.3米×3.3米×2.2米的保温混凝土房,各室留一道门,装一个排风扇,排风扇对面留一扇窗,排风扇与窗随时可封闭严实。室外蛇场作为尖吻蝮运动场,与室内相对应,大小为4米×3.3米×2米,顶需用篷布遮盖。分南、北两面对称设计,共有十间室内蛇房,中间留人行活动道,西面留有1个大的排风扇口,东面安装空气热水热泵,室内可叠放2-7层木板作为蛇窝。每层蛇房入口均设有自来水龙头,设定一个4 厘米深的水泥浅池,并放置84消毒液。可从幼蛇出壳养殖至成蛇出售。
1.6 室内散养池
室内散养池为半地下室,分两种:固定散养池和临时散养池。散养池的面积可根据养殖数量来设计。固定散养池由1.5 米高的砖质围墙围成,内壁用水泥抹平至光滑,池内堆放石块、瓦片等,主要用于饲养亚成体蛇。临时散养池由1.2 米高的塑胶网围成,用于饲养新孵出的幼蛇。
2 种蛇引进
2.1 种蛇选择
种蛇必须食量正常、身强体壮、生猛有力、健康无病及无内外伤,每条种蛇的体重在1-1.5千克。种蛇来源为自繁自养或该地收购。
2.2 种蛇运输
运输时选用适合盛蛇的器具,有布袋、铁丝笼、竹篓、蛇箱等。在运输过程中,应减少停留时间,及早运达目的地。
3 杂交技术
3.1 杂交种蛇选择
该地尖吻蝮种蛇,要求饲养2 年以上、体长1.1 米以上、体重达1-1.5 千克左右,体质较好;该地野外引进种蛇,要求体长1.1 米以上、体重达1-1.5 千克左右。皆单独放置饲养以备交配。
3.2 交配过程
当雌蛇蛇头起舞、身上散发出一种异味、而且食量减少、像是在寻找异性时,将该地的尖吻蝮与异地引进的尖吻蝮按3:1(♀/♂)放置在同一蛇床(或蛇房)中,经15天后,再把雌雄个体分开。
3.3 孕蛇养殖
将交配后的雌蛇放回原蛇床饲养待产。为了保证其蛇卵的质量,应及时补充小白鼠、黑斑侧褶蛙、蟾蜍及活体小鸡鸭苗等活体小动物。仔细观察记录每条雌蛇的体重、全长、产卵数、卵重等指标。
4 人工孵化技术
4.1 蛇卵收集
一般情况下,将收集到的蛇卵直接摆放于孵化箱中,一般不需消毒。如蛇卵不乾净,可用布轻轻拭去表面髒物,并用毛笔涂点灰黄霉素于拭处即可。
4.2 孵化箱
人工孵化箱可分多种:小木箱、泡沫箱、陶缸、大塑胶桶等。
将小木箱、泡沫箱或陶缸洗净后晾乾、消毒,放入占容器1/2的半乾湿河沙,将其抹平。
4.3 蛇卵放置
把健康蛇卵平放入孵化箱内的河沙上面,再用湿布盖在蛇卵上保湿,在容器的入口处铺上杀菌消毒、乾湿的纱布。每天检查1次,及时将发霉蛇卵捡出。
4.4 孵化温度和湿度
孵化的适宜气温为26 ℃-28 ℃,相对湿度80%-90%。
4.5 蚁害防治
在卵孵化的过程中,除在孵化器具下放置浅水以阻断蚁路外,可散放一些农药,但不能沾到蛇卵上。
5 幼蛇饲养
5.1 饲餵食料
食料主要为泽陆蛙、黑斑侧褶蛙、蟾蜍及小白鼠等,早期用体型小的蛙类饲喂,后期採用体型较大的蟾蜍和鼠类饲餵。
5.2 饲餵流程
幼蛇出壳后,在7-10天时会第一次蜕皮,把蜕皮后健康的幼蛇放入已準备好的小蛇床中。次日,放入幼蛇数量的2-3倍的的活体泽陆蛙,每隔三天放一次。30天后,投餵大小适中的黑斑侧褶蛙、泽陆蛙、蟾蜍及小白鼠供幼蛇自行捕食。投餵一段时间后,根据该地饲料供应的情况开始饲餵可供成年尖吻蝮捕食的家养活体小鸡鸭苗。
6 人工无冬眠技术
6.1 设备购置
购进控温设备,在蛇房内安装空调、暖气管道、排气扇及温湿度两用表,能有效地调节室内温度及湿度。
6.2 温、湿度
温度控制在26 ℃-28 ℃,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改变尖吻蝮的冬眠习性,使其正常进食、生长和发育,
7 成蛇管理
7.1 饲养密度
孵化出的幼蛇度过两个冬季达到性成熟。达到性成熟的蛇,体型较大,体形与体重增长迅速。成蛇的饲养密度一般为7-10条/米,室内外温室高密度养殖时一般为10-15条/米。个别体形较大者,可缩小到2-5条/米。
7.2 投餵频率与食料数量
此期主要以育肥为目的,一般每3天投饵一次,每次投饵量为蛇体重的1/5。投饵当天要清除未被捕食的活饵或食饵,以免蛇吞食腐败的食物因细菌所引发的多种病原体,如肠胃炎。
8 疾病防治
8.1 蛇病预防
採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首先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严格检疫,其次要定期检查。蛇病预防的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点:注意保持养殖环境的温度,避免骤冷骤热;保持养殖场所乾净卫生,定期清理、消毒;食料乾净鲜活,种类多样。
8.2 蛇病治疗
一旦发生有尖吻蝮个体生病,应立即準确诊断,及时治疗。尖吻蝮常见的疾病有口腔炎、急性肺炎、霉斑病等,其症状和防治方法见表1。
9 养殖管理
制定完整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饲养方法,使尖吻蝮安全、快速生长。
具体措施包括:
⑴ 保持蛇场、蛇窝盖板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蛇的粪便、残食,收拾蛇蜕,定期消毒。
⑵ 做好观察记录,每天定时到蛇场观察了解蛇的活动情况,及时做好记录,如捕食、饮水、蜕皮、交配、病虫害、死亡等情况;注意天气的变化,採取相应的有效措施,确保尖吻蝮正常生长发育。
⑶ 定时投放食物,饲料要充足、卫生、新鲜,注意根据蛇的採食量来调整投放量。
⑷ 发现有患病、受伤、瘦弱的蛇要及时隔离、治疗或另行处理。
病名 | 症状 | 防治方法 |
口腔炎 | 两颊肿胀、牙根红肿,口腔内可见溃烂或有脓样分泌物,病蛇一般头部昂起,口微张而不能闭气,不能进食。 | 用脱脂棉揩净病蛇口腔内溃烂的脓样分泌物,再用硼酸溶液沖洗口腔进行消毒,消毒后,每天用紫药水涂1-2次,直至症状消除为止。 |
急性肺炎 | 由于蛇类呼吸不畅,多逗留在蛇窝外盘游不安。 | 採用肌肉注射10万单位青霉素,或灌餵四环素或红霉素,每日2-3次,3-4周可能治癒。 |
霉斑病 | 蛇腹鳞片上出现点状或块状的黑色霉斑,不及时治疗,还会延伸到背部,直至全身。 | 用1%-2%的碘酒涂抹于患处,每天2-3次,约一周左右便可痊癒。 |
10 安全措施
⑴ 养殖场应配齐蛇钩、蛇夹、手套等,所有养殖人员需学习并掌握尖吻蝮的生活习性。
⑵ 非工作人员不能随意进入蛇场,进入蛇场时禁穿拖鞋,必须穿长统靴,穿工作衣等,如有参观应做好个人及蛇场消毒工作。
⑶ 除必要的投食、观察、打扫卫生等工作除外,儘量少去打扰尖吻蝮。
- 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在生产、贮藏、销售过程中,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準野生动物饲养管理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相关规範、法律、法规进行操作。
专用标誌使用
永州异蛇(尖吻蝮)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从事尖吻蝮收购的单位或者个人销售的尖吻蝮,按照规定应当包装或者附加标识的,须经包装或者附加标识后方可销售。包装物或者标识上应当按照规定标明产品的品名、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质量等级等内容;尖吻蝮在加工、包装、保鲜、贮存、运输中所使用的蛇袋、蛇笼和保温等材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技术规範。
地图信息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207国道附近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