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国内首部系统讲述观赏水草栽培方法、水质管理和水草造景等技术的专业科普着作,帮助广大水草和水族爱好者了解有关水草品种选择和水草造景知识,进入一个神奇多彩的水草王国。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白明,自然科学图书作家,观赏生物和水族箱专家,馨水族工作室创始人。多年来从事观赏鱼、海洋无脊椎动物和两栖动物的养殖、贸易以及相关文化宣传工作。着有多本观赏动物类书籍,擅长用风趣和人性化的语言去阐述动物的饲养方法和自然史知识。他认为:休闲类动植物科学书籍,不是教科书,不仅要涵盖有用的技术,还必须让读者阅读得快乐。
馨水族工作室简介
馨水族工作室隶属于北京绿水馨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依託公司强大的观赏鱼进出口贸易渠道和精品鱼类养殖场,从事观赏鱼及其他观赏动物的文化推广和艺术创意等工作。通过出版物、网站、手机平台等方式向动物爱好者介绍饲养技术和相关文化知识,为爱好者提供点对点的文化和技术交流平台。
馨水族工作室汇集了动物分类、动物行为、动物摄影以及艺术创意等人才,致力于用科学的方式诠释艺术,用艺术的方法表现科学。
白明,自然科学图书作家,观赏生物和水族箱专家,馨水族工作室创始人。多年来从事观赏鱼、海洋无脊椎动物和两栖动物的养殖、贸易以及相关文化宣传工作。着有多本观赏动物类书籍,擅长用风趣和人性化的语言去阐述动物的饲养方法和自然史知识。他认为:休闲类动植物科学书籍,不是教科书,不仅要涵盖有用的技术,还必须让读者阅读得快乐。
馨水族工作室简介
馨水族工作室隶属于北京绿水馨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依託公司强大的观赏鱼进出口贸易渠道和精品鱼类养殖场,从事观赏鱼及其他观赏动物的文化推广和艺术创意等工作。通过出版物、网站、手机平台等方式向动物爱好者介绍饲养技术和相关文化知识,为爱好者提供点对点的文化和技术交流平台。
馨水族工作室汇集了动物分类、动物行为、动物摄影以及艺术创意等人才,致力于用科学的方式诠释艺术,用艺术的方法表现科学。
图书目录
第一章认识水草
一、野外的水生植物
二、水生植物的分类
三、家中的水草从哪里来
四、水草生理学
第二章必修课
第一课水族箱
第二课种植材料
第三课过滤器与氮循环
第四课光照与光源选择
第五课肥料和催化剂
第六课水化学
第七课小问题与大麻烦
第八课平衡法则
第三章水草品种风云史
一、本章图示说明
二、最初那些年——水兰、眼子菜和金鱼藻时代
三、第一次热带水草引种——泽泻、天南星和爵床
四、大而优美的时代——水蕹、石蒜和睡莲
五、欧式水下花园——耐修剪的插茎类
六、自然水景的兴起——苔藓、蕨类
七、比技术时代的到来——谷精、太阳
八、有钱人的收藏——泽泻和天南星类回归
九、其他品种
第四章水草的栽培与造景
一、水草的栽种方法
二、水草的日常管理
三、水草的修剪方法
四、水草造景
后记
参考文献
一、野外的水生植物
二、水生植物的分类
三、家中的水草从哪里来
四、水草生理学
第二章必修课
第一课水族箱
第二课种植材料
第三课过滤器与氮循环
第四课光照与光源选择
第五课肥料和催化剂
第六课水化学
第七课小问题与大麻烦
第八课平衡法则
第三章水草品种风云史
一、本章图示说明
二、最初那些年——水兰、眼子菜和金鱼藻时代
三、第一次热带水草引种——泽泻、天南星和爵床
四、大而优美的时代——水蕹、石蒜和睡莲
五、欧式水下花园——耐修剪的插茎类
六、自然水景的兴起——苔藓、蕨类
七、比技术时代的到来——谷精、太阳
八、有钱人的收藏——泽泻和天南星类回归
九、其他品种
第四章水草的栽培与造景
一、水草的栽种方法
二、水草的日常管理
三、水草的修剪方法
四、水草造景
后记
参考文献
序言
——和外祖母学生活
我小的时候曾在农村生活过一年,那是很值得怀念的童年时代。随着北京飞速建设的脚步,以前居住的农村早已被高楼大厦所代替,我知道我不可能再回去了,那些菜园子、玉米地、池塘、猪圈都只能是一种记忆。在农村生活的时候,我常和外祖母在一起,看她种地、餵猪、收拾院子以及种花。外祖母不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更确切地说,我们都是在北京城世居了300 年以上的少数民族,我是蒙古族,外祖母是满族,就是现在所谓的老北京“旗人”。说到这里要强调一下,很多认识我的人都认为我喜欢金石鱼鸟是受到没落八旗家族的影响,提笼架鸟、飞鸽子放鹰。其实一点儿也没有,在我的家人中,除了我以外没有人喜欢养鱼。据说,我的祖辈上也没有喜欢养鱼、养鸟的,就连邻居中都没有喜欢养鱼的。实际上,我小时候多次因为养鱼而挨打,但是打了仍然不改。显然,我喜欢水族绝不是受到祖辈的影响,如果说非要有什幺人影响了我的话,我觉得达尔文和法布尔可能对我有一些影响,因为我年幼的时候看过他们的书,并对书中描述自然物种的神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接着说我的外祖母,她和我的不同是:她有极度悽惨的童年、青年以至大半生。民国的时候,她的父亲抽大烟,变卖了家产还不够,于是要卖妻子、女儿。幸有好心人帮忙,外祖母逃到了她舅舅家居住,躲过了一劫。但悲惨的童年就此开始,在万恶的旧社会并没有人疼一个没爹没妈的孩儿。外祖母从八九岁就开始靠给东直门内的小吃店挑豆汁赚营生,而且不给饭吃。外祖母说她那时候只有一个心思,就是看见什幺都是“饿”,连路边的大树都想啃两口。饿极了就偷喝豆汁,然后向豆汁桶里掺点儿水再送去。连续靠喝豆汁活了好几年(当然隔三差五的也有个窝头吃),后来被嫁到了农村(如此看来,豆汁真是个好东西,它成就了外祖母的健康和长寿)。
各地的农村都比较轻视女性,尤其是在旧社会。假如娘家还有个三亲四眷,婆家人也不敢往深了欺负你,比如欺负急了,娘家哥哥就可以来替你撑腰(北京话叫“拔创”)。假如你娘家没有人了,那就惨了,基本上吃的是猪狗食、乾的是牛马活,稍有不慎,非打即骂。北京郊区的婆婆们都是大字不识的,整治儿媳妇的高招却无师自通。又赶上那些年“闹日本”,可算是:在家待着随时可能挨打,出去干活随时可能没命。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外祖母还保持着生活的情调——不论农活多累,都要养几盆花。这一爱好一直伴随她到今天,她已经快90 岁了。这期间经历了无数变迁,从种地到不再种地,从挨饿到不再挨饿,始终不变的是家中一定要种几盆花,即使农田里的活再繁重,也要种花。因为她认为家里有盆花,才像个过日子的样儿。
大多数农民是不喜欢种花的,因为他们天天和土、庄稼打交道,不烦这些东西已经是不易了。即使是花农,也未必喜欢花,而是把种花看成营生。我在农村住的那一年,外祖母的生活已经不再艰难,她专门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开出一畦来种花,夏季里一畦花开得无比鲜艳,我忘记了是什幺品种,可能是月季也可能是大丽花。在忙完一天的农活后,我和她坐在田埂上看夕阳照在那些花灿烂的“脸”上。那是属于外祖母的花,是属于她的生活,是真正的生活,也许那还是我们活着的真正意义。
我之所以要在这本书的前言里先写这个事情,是因为栽培水草这个活动就像我外祖母养花,并不是一种深奥的技术,也不是为了生计而为。它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懂得生活并认真生活的姿态。
我们需要生活,而不是仅仅生存下去。应当说,只要给我生存的权利,我就一定要想方设法地好好生活。生存和生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生存是物质上的,生活是精神上的。种花、养草、读书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精神升华的动力。在2013 年出版的《家养淡水观赏鱼》一书中,我提到了一些佛学的内容。我很喜欢佛学,但我不加入佛教。佛学是一种能让人放鬆的哲学,发明它的那个人——悉达多·乔达摩最经典的语录就是:“心中有佛,你即是佛”。怎样才能心中有佛呢?悉达多又告诉我们,要证悟。什幺是证悟呢?这解释起来就複杂了,要参透凡事的本质,即所谓大彻大悟;充分了解四法印并主动地修持,等等。既然是哲学,总得有点儿深奥的东西,让人们慢慢去想。
在我看来,懂得生活就是证悟的一部分,因为我们彻悟了生活的原理,才会懂得生活。懂得生活能消除我们很多的痛苦,难道佛学本身不是为了消除人的痛苦吗?恰好,种花消除了我外祖母半生来自生活的苦痛,养水草正在为我的生活提供着快乐。这些年来,一直有朋友向我谘询某种观赏鱼如何养?某种水草如何种?等等。当我告诉他们几天后,其中一些人就会跑来说“我还是养不好”,然后说“你是专家,我不成”。其实瞎扯,哪里有专家,在家里养几条鱼、种几株草,没有什幺高精尖的技术,又不是製造飞机、火箭。归根结底是你不懂得其中的乐趣,不愿意主动去想那些遇到的小问题,这也许就是不会生活的一种表现。当然,我不是说不养水草的人就一定不会生活,但不会生活的人一定养不好水草。
让我们拥有快乐生活的方式有很多,大家可以任意选择。当你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注定养水草这个爱好是能帮你更好地感受生活,享受其中的幸福和惬意。因为,你爱好栽培水草。爱好是一切快乐的源泉,是不断探索的动力。当你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后,坐在水族箱前,看那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修剪、侍弄着那些水草。你心里会是怎样的感受呢?我知道,许多年前,我坐在田埂上看夕阳下的花朵时就感受过了,那感觉真好。那时候,你一定忘记了所有的烦恼。
最后,我告诉朋友们。我的外祖母70 岁时学会了游泳,75 岁的时候开始拿着字典认字,80 岁的时候能看小说和报纸了,并能用手机发彩信给我。那几年,她还坐着飞机到处去旅游,去过的地方比我都多。85 岁后,她开始喜欢看我写的书,她说要加入我的研究计画。这两年正在与我合作研究蝴蝶兰和菊花的杂交育种。神奇的老太太,我们娘儿俩最有共同语言。因为她从来不谈论家长里短的事儿,我们在一起要幺聊戏曲里的典故,要幺讨论植物种植方面的一些技术。比如,这本书里的一些内容我也和她探讨过。
谨以此书的出版
祝愿我的外祖母更加健康长寿
我小的时候曾在农村生活过一年,那是很值得怀念的童年时代。随着北京飞速建设的脚步,以前居住的农村早已被高楼大厦所代替,我知道我不可能再回去了,那些菜园子、玉米地、池塘、猪圈都只能是一种记忆。在农村生活的时候,我常和外祖母在一起,看她种地、餵猪、收拾院子以及种花。外祖母不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更确切地说,我们都是在北京城世居了300 年以上的少数民族,我是蒙古族,外祖母是满族,就是现在所谓的老北京“旗人”。说到这里要强调一下,很多认识我的人都认为我喜欢金石鱼鸟是受到没落八旗家族的影响,提笼架鸟、飞鸽子放鹰。其实一点儿也没有,在我的家人中,除了我以外没有人喜欢养鱼。据说,我的祖辈上也没有喜欢养鱼、养鸟的,就连邻居中都没有喜欢养鱼的。实际上,我小时候多次因为养鱼而挨打,但是打了仍然不改。显然,我喜欢水族绝不是受到祖辈的影响,如果说非要有什幺人影响了我的话,我觉得达尔文和法布尔可能对我有一些影响,因为我年幼的时候看过他们的书,并对书中描述自然物种的神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接着说我的外祖母,她和我的不同是:她有极度悽惨的童年、青年以至大半生。民国的时候,她的父亲抽大烟,变卖了家产还不够,于是要卖妻子、女儿。幸有好心人帮忙,外祖母逃到了她舅舅家居住,躲过了一劫。但悲惨的童年就此开始,在万恶的旧社会并没有人疼一个没爹没妈的孩儿。外祖母从八九岁就开始靠给东直门内的小吃店挑豆汁赚营生,而且不给饭吃。外祖母说她那时候只有一个心思,就是看见什幺都是“饿”,连路边的大树都想啃两口。饿极了就偷喝豆汁,然后向豆汁桶里掺点儿水再送去。连续靠喝豆汁活了好几年(当然隔三差五的也有个窝头吃),后来被嫁到了农村(如此看来,豆汁真是个好东西,它成就了外祖母的健康和长寿)。
各地的农村都比较轻视女性,尤其是在旧社会。假如娘家还有个三亲四眷,婆家人也不敢往深了欺负你,比如欺负急了,娘家哥哥就可以来替你撑腰(北京话叫“拔创”)。假如你娘家没有人了,那就惨了,基本上吃的是猪狗食、乾的是牛马活,稍有不慎,非打即骂。北京郊区的婆婆们都是大字不识的,整治儿媳妇的高招却无师自通。又赶上那些年“闹日本”,可算是:在家待着随时可能挨打,出去干活随时可能没命。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外祖母还保持着生活的情调——不论农活多累,都要养几盆花。这一爱好一直伴随她到今天,她已经快90 岁了。这期间经历了无数变迁,从种地到不再种地,从挨饿到不再挨饿,始终不变的是家中一定要种几盆花,即使农田里的活再繁重,也要种花。因为她认为家里有盆花,才像个过日子的样儿。
大多数农民是不喜欢种花的,因为他们天天和土、庄稼打交道,不烦这些东西已经是不易了。即使是花农,也未必喜欢花,而是把种花看成营生。我在农村住的那一年,外祖母的生活已经不再艰难,她专门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开出一畦来种花,夏季里一畦花开得无比鲜艳,我忘记了是什幺品种,可能是月季也可能是大丽花。在忙完一天的农活后,我和她坐在田埂上看夕阳照在那些花灿烂的“脸”上。那是属于外祖母的花,是属于她的生活,是真正的生活,也许那还是我们活着的真正意义。
我之所以要在这本书的前言里先写这个事情,是因为栽培水草这个活动就像我外祖母养花,并不是一种深奥的技术,也不是为了生计而为。它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懂得生活并认真生活的姿态。
我们需要生活,而不是仅仅生存下去。应当说,只要给我生存的权利,我就一定要想方设法地好好生活。生存和生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生存是物质上的,生活是精神上的。种花、养草、读书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精神升华的动力。在2013 年出版的《家养淡水观赏鱼》一书中,我提到了一些佛学的内容。我很喜欢佛学,但我不加入佛教。佛学是一种能让人放鬆的哲学,发明它的那个人——悉达多·乔达摩最经典的语录就是:“心中有佛,你即是佛”。怎样才能心中有佛呢?悉达多又告诉我们,要证悟。什幺是证悟呢?这解释起来就複杂了,要参透凡事的本质,即所谓大彻大悟;充分了解四法印并主动地修持,等等。既然是哲学,总得有点儿深奥的东西,让人们慢慢去想。
在我看来,懂得生活就是证悟的一部分,因为我们彻悟了生活的原理,才会懂得生活。懂得生活能消除我们很多的痛苦,难道佛学本身不是为了消除人的痛苦吗?恰好,种花消除了我外祖母半生来自生活的苦痛,养水草正在为我的生活提供着快乐。这些年来,一直有朋友向我谘询某种观赏鱼如何养?某种水草如何种?等等。当我告诉他们几天后,其中一些人就会跑来说“我还是养不好”,然后说“你是专家,我不成”。其实瞎扯,哪里有专家,在家里养几条鱼、种几株草,没有什幺高精尖的技术,又不是製造飞机、火箭。归根结底是你不懂得其中的乐趣,不愿意主动去想那些遇到的小问题,这也许就是不会生活的一种表现。当然,我不是说不养水草的人就一定不会生活,但不会生活的人一定养不好水草。
让我们拥有快乐生活的方式有很多,大家可以任意选择。当你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注定养水草这个爱好是能帮你更好地感受生活,享受其中的幸福和惬意。因为,你爱好栽培水草。爱好是一切快乐的源泉,是不断探索的动力。当你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后,坐在水族箱前,看那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修剪、侍弄着那些水草。你心里会是怎样的感受呢?我知道,许多年前,我坐在田埂上看夕阳下的花朵时就感受过了,那感觉真好。那时候,你一定忘记了所有的烦恼。
最后,我告诉朋友们。我的外祖母70 岁时学会了游泳,75 岁的时候开始拿着字典认字,80 岁的时候能看小说和报纸了,并能用手机发彩信给我。那几年,她还坐着飞机到处去旅游,去过的地方比我都多。85 岁后,她开始喜欢看我写的书,她说要加入我的研究计画。这两年正在与我合作研究蝴蝶兰和菊花的杂交育种。神奇的老太太,我们娘儿俩最有共同语言。因为她从来不谈论家长里短的事儿,我们在一起要幺聊戏曲里的典故,要幺讨论植物种植方面的一些技术。比如,这本书里的一些内容我也和她探讨过。
谨以此书的出版
祝愿我的外祖母更加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