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东镇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东南30千米处,因处水阳江东岸得名,与黄渡乡隔江相望,北部与孙埠镇接壤。该镇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100余年历史。近年来,该镇不断最佳化产业结构,在经济建设、旅游开发等方面取得较大成就,逐步成为集工、农、商、贸、旅为一体的经济重镇。该镇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名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安徽省千年古镇等荣誉称号。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水东镇
- 外文名称:Shuidong Town
- 行政区类别:乡镇
- 所属地区: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
- 下辖地区:南阳村、稽亭村、东胜村 等
- 政府驻地:水东镇
- 电话区号:0563
- 邮政区码:242051
- 地理位置:水阳江东岸,宣城市宣州区东南
- 面积:112.15平方公里
- 人口:3.2万(2016年)
- 方言:江淮官话黄孝片等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龙泉洞,水东老街,亲·心谷
- 机场:芜湖宣城机场(在建)
- 火车站:宣城站,水东站
- 车牌代码:皖P
简介
水东镇位于宣城市宣州区东南30km,北纬30°47′,东经118°57′,水阳江东岸,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县、宁国市交界处。西与宣州区黄渡乡隔江相望,北与宣州区孙埠镇相接,镇域内多山和丘陵,地形複杂,高低落差大。东部、北部为低山区,高程在300~600(黄海高程)之间,中部和南部为丘陵区,高程在200以上,西部水阳江沿岸地段地势低平,高程在30~50左右。
地理环境
自然气候
水东镇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属季风气候显着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充足,日照长,温差大,无霜期长。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境内年平均气温15.9℃,最高气温40.5℃,最低气温-15℃。随地形差异,境内温度由北向南递减变化,同时段差值在0.5℃左右。相对湿度在70~90%之间。全年日照数为2074小时。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区域内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367.6毫米,降雨量的年际变化较大。降雨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一般集中在5—8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0%,每年6—7月为梅雨季节。
水文地质
镇城内有水阳江、朝阳河、武山河、兵山河等主要河流。其中水阳江沿镇域西部边缘而过(水阳江河道中心线即为镇域界线)。
朝阳河、武山河、兵山河均属季节性河流,暴雨后流量大,汛期沿河部分地带为淹没区,最终自东向西汇入水阳江。
镇域内地质以沉积岩为主,有少量火山岩、变质岩;各系地层较齐全,属地震六度烈度区,对城镇建设影响不大,但在山区村镇建设需避开滑坡崩塌地段,以免造成危害。
历史沿革
水东镇历史悠久,据记载至今已有1100余年历史。
唐初境内茶花岭(旧名长番岭)已形成繁华街市,后因战争频繁,渐成废墟。地处水阳江东岸的孟家滩、沈家村、关家村,因水运便利,商贸活动日趋活跃,三村逐渐连成一体,形成集镇,水阳江从镇西流过,因地处东岸,且与水西村(今黄渡乡西戴村)隔河相望,故名“水东”。明、清时期,水东得水阳江航道及附近数条陆路通道之便利,成为皖东南重要的水运码头和物资集散地,各种土特产汇集水东,以水路运往南京、上海等地,市场繁荣,商品云集,水东老街形成,曾有“小南京”之称。宗教因之兴盛,庙宇庵堂甚多,香火旺盛。
清同治年间,法国、西班牙等国传教士相继来此传教,并建立了规模较大的天主教堂。
解放后,水东镇成立农委会,设胜利、民主、自由3个村;1952年7月划乡建镇后原胜利、民主、自由3个村合併为胜利街、自由街。1958年9月成立压英人民公社(后更名为水东人民公社)。1961年建区划社,原水东人民公社划为武山、杨林、水东3个人民公社。1965年将水东人民公社所辖的水东镇大队划出,为县辖水东镇。1969年撤区时,武山人民公社、水东镇又并于水东人民公社。1983年,水东人民公社改称水东乡人民政府。
1984年9月,经地、县两次批准撤乡留镇为建制镇至今。
行政区划
2016年,水东镇总面积112.15平方千米,其中耕地1731.34公顷(15.4%),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91.34公顷(9.7%),交通运输用地124.75公顷(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05.15公顷(3.6%),草地43.71公顷(0.4%),其他用地110.74公顷(1.0%)。全镇辖南阳、东胜、前进、碧山、祁梅、稽亭、七岭7个村和龙泉、交通、枣乡3个社区,共有67 个自然村、133个村(居)民小组。
全镇年末户籍人口数30886人(男16142人、女1474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34人)、10329户,常住人口32671人;以汉族为主,有苗、黎、蒙古、土家等 13个少数民族,共90人。
资源
矿产资源
镇域内蕴藏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水东-港口煤田带为宣城地区十一个煤田带之一,地下储藏有烟煤约900万吨,石灰石储量达4亿吨。
其他矿产资源初步探明有陶瓷粘土1000万吨、珍珠岩483吨、沸石458万吨、玻璃用石英岩200万吨、高岭土500万吨、原煤1900万吨、膨润土420万吨(远景储量5000万吨)。
另外,镇域内还储藏有铁矿,但品位较低。
水资源
除水阳江外,镇域内没有大型河流,但由于镇域内多山地、丘陵,林地占绝大多数,水土保持较好,因此,地表水资源情况良好,镇域内建有多处中小型水库、塘坝。
镇域地下水蕴藏量不大,埋藏较深,较难利用。但在水阳江沿线地带,由于水阳江补水作用,浅层地下水较为丰富。境内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093.1万立方米。
社会经济
宣城市是安徽省国民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在省内均位居前列。而水东镇靠近物产丰富的皖南山区和地区中心城市宣州区,交通便利,历史上即为着名商业中心。
该镇是宣州区乃至宣城市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城镇之一。根据宣城地区城镇体系规划资料,在宣城市62个城镇中,其城镇规模和综合实力位居各建制镇前列。
历史上,除传统农业以外,商贸是水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镇是周边乡镇土特产品(柴、木、竹、纸、炭)的集散地,在此通过水陆路运往芜湖、南京、上海等地。
改革开放以来,该镇在经济建设、旅游开发等方面取得较大成就,逐步成为集工、农、商、贸、旅为一体的经济重镇。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 30566 |
男 | 16019 |
女 | 14547 |
家庭户户数 | 9219 |
家庭户总人口(总) | 30293 |
家庭户男 | 15787 |
家庭户女 | 14506 |
0-14岁(总) | 6590 |
0-14岁男 | 3423 |
0-14岁女 | 3167 |
15-64岁(总) | 21382 |
15-64岁男 | 11363 |
15-64岁女 | 10019 |
65岁及以上(总) | 2594 |
65岁及以上男 | 1233 |
65岁及以上女 | 1361 |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 29412 |
下辖村庄
该镇下辖村如下:
前进村 | 东胜村 | 祁梅村 | 南阳村 | 七岭村 |
碧山村 | 稽亭村 | 枣乡社区 | 龙泉社区 | 交通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