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书青铜钱是水族先民铸造用于祭祀、祈福、厌胜等作用的一种钱,这类钱不具备货币功能,当代学者认为铸成钱样是因为古人认为钱能通神灵,现在一般称这类钱为民俗钱。上世纪初,贵州黔南州民俗文化学会的研究者在研究当地民俗文化的过程中,就发现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水书青铜钱。随着时间的推移关注的人越来越多,研究发现也越来越多,这一发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经过水书专家对青铜钱上水文字的辩认、中国钱币界权威机构的认定和国内钱币评级机构的评级,以及国内众多钱币学专家的实地考察,水书青铜钱最终得到收藏界广泛认可,并被收录进《中国钱币大辞典》、《中国花钱图录》等着作中。中国民俗钱币学会陆昕会长还于2016年初率队亲临黔南考察,称水书青铜钱为中国民俗钱币中的化石。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水族水书钱
根据多年的研究,水书青铜钱铸造年代最晚到明代,最早到宋代,这类钱的多发现三都和荔波水族地区,目前共整理出三大系列总计21个品种。其中有水族水书"中大"系列、"水书龙"系列、其他系列。
至2017年初,黔南州民俗文化学会对全国一些博物馆、各大交流网站、市场以及拍卖会出现水书青铜钱进行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发现水书青铜钱数量接近200枚。
具体数量分布如下:
北京3枚
《中国花钱典录》1枚(水书“中大”钱,评定4级)
古泉园地网7枚
华夏收藏网3枚
龙之藏网2枚
钱币天堂网6枚
广州3枚
广西2枚
湖南3枚
杭州1枚
成都1枚(水书“中大”钱,据悉已流到上海)
嘉德2011拍卖会1枚
贵阳16枚
毕节21枚
安顺 4枚
凯里 4枚
六盘水 2枚
三都26枚
独山3枚
荔波5枚
福泉 16枚
都匀 35枚
总计:169枚,21个品种。
目前发现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有:
(1) 水书四人图:正面双龙四人,背面有水书文字十二地支,类似汉字楷书,很规範,被誉为水书钱中最经典品种。水族有水族祖先四兄弟传说,正面图案内容可能与此相关,目前仅见2枚。


(2)水书双人图:(又称水书兄妹图、水书夫妻图),正图上方两人作惺惺相惜状,水族古歌《开天地造人烟》中有兄妹成婚繁衍人类传说,与汉族传说伏羲女娲兄妹成婚如出一辙。正面图案内容可能与兄妹成婚传说有关,背面水书十二地支,文字略潦草。所见5枚,本地见过3枚,贵阳安顺各见1枚。此品种有2个版别,区别主要是“寅”字的写法,一个完全是汉字的反书(水书中对借用的汉字常会反过来写),一个是水书水文字。




(3)水书铜鼓花: 穿口太阳纹和铜鼓太阳纹相似,旁边有竖着一根类似打击棒的图案。所见有三个版别,本地3枚,贵阳2枚,荔波县一水族人家留存1枚。


(4)水书交尾蛇龙:双龙类似蛇,无腿无爪,仅见。黔南州民俗文化学会专家认为这枚是水书钱中年份最早的一枚,至少到宋代。


(5)水书大回纹:正面双龙双“回”纹,背图中有4个大“回”纹,水书青铜钱中回纹直径所见最大。本地见过4枚,外地数量不详。 水书青铜钱中的“回”纹其中间纹饰变化不同,水书文本中也有此“回”纹,中间图饰亦不同。有水书先生说是水书卦象,类似殷商时期龟裂卦象,水书文本中“回”纹也有龟的表现形态。


水书文本中也有此“回”纹,类似殷商时期龟裂卦象。
在全国,水书青铜钱独有特徵有以下四点: 1.有“中大”字样, 2.有独立的“回” , 3.有脚的鱼, 4.有水书文字。而且只要合符其中任意一项就是水书青铜钱,因为这几项特徵每一项都是水书青铜钱所独有。
有“中大”字样


表现长有脚在行走的鱼

有"回"纹

水书青铜钱上的水书文字

水书青铜钱最早披露于媒体是由贵州民族学院教授、水书研究专家潘朝霖先生于2004年12月9日新华社以《“水书”专家发现首枚水文字钱币》为题作的报导,这条新闻经新华社报导后当即引起巨大反响。新华网、人民网、搜狐、新浪、网易、雅昌艺术网、黔途网等上百家媒体先后进行了刊登和转载。潘朝霖教授并对文中水书钱进行了解读;“大中”(实物上下读为“中大”),及人牵水牛、人拉耙的水族象形文字。指宋真宗赵恆的年号“大中祥符”;水牛,在水书中是财富的代表。耙,是稻作农耕重要工具,在“水书”中,也是财富的象徵。水书钱币出现的汉字“大中(实物上下读为中大)”,是公元1008-1016这一历史时段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