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水族民俗钱币

(2018-06-23 05:35:07) 百科

水族民俗钱币

中国民俗钱币中的瑰宝-----贵州黔南“水书”民俗钱币

在古代中国钱币被分为行用钱和非行用钱两大类,行用钱用于流通是真正的货币,而非行用钱则是用来佩戴或游戏的钱币,起到祈福、辟邪、纪念、把玩,这类非行用钱被称为民俗钱币。民俗钱币雅称“花泉”,又称“花钱”也被称作“厌胜钱”,其性质相当于今天的纪念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俗钱币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传承着中华文化。身为一名钱币收藏爱好者,因为工作的原因常常深入黔南少数民族地区拍摄民俗题材的电视专题片,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一直都非常注重本地区少数民族民俗钱币的收藏与研究。

长期以来在研究本地少数民族民俗钱币的过程中,经过对贵州境内的民俗钱币存世发现地所在区域的界定,和民俗钱币图文及相关民族文化的比对进行研究后。惊奇的发现了极具贵州黔南地域特色的“水书”民俗钱币,并在中国民俗钱币收藏界首次提出了贵州黔南水族“水书”钱币这一概念。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水族民俗钱币
近10年来,“水书”钱币的不断发现,引起了国内一些着名“水书”研究学者、古泉收藏家、民俗钱币研究者的高度关注。早在2004年,本人就在《义和泉苑》钱币网站,发现一枚水族“水书”“中大”人物牛耕图民俗钱币流失至四川成都,之后我与成都收藏家胡某取得联繫,并将这一情况告知了国内知名“水书”研究专家贵州民族学院潘朝霖教授,经认真考证后,确认是一枚珍贵的水族“水书”民俗钱币。2004年12月9日新华社以《“水书”专家发现首枚水文字钱币》为题进行了报导。遗憾的是当年的那枚“水书”民俗钱币最终从成都流失到上海后再无音讯。2005年在我的牵线搭桥下《义和泉苑》钱币网站《民俗花钱论坛》盛情邀请潘朝霖教授在网上作了黔南“水书”专题讲座,受到好评。2006年3月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花钱图典续集》将贵州“水书”民俗钱币录入。2006年6月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客座教授、《中国钱币大辞典压胜钱编》编纂委员会委员、主编刘春声教授在贵阳召开中国钱币学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在贵阳拜访了当地一名钱币收藏爱好者,并从其手里买到了一枚贵州少数民族民俗钱币。作为民俗钱币专家的刘春声教授意识到这枚钱币应该是一枚珍贵的“水书”花钱。刘春声教授在他的部落格《黔之行(二)意外的收穫》中是这样阐述的“我一直希望能够为保留和宏扬少数民族文化出力,也许在水书文字问题上能做些事情。回到宾馆已是深夜,在灯下,我反覆欣赏这枚浓郁民族特色的‘古钱币(花钱)’,秀美温润的包浆,厚重压手,年代应不晚于宋。由此带来一些疑问,贵州地方设局铸钱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明弘治十六年,那幺这枚古钱的年代大大早于明代,问题就出来了:什幺人铸造的它?贵州至今生产力大大落后于内地,古代更是极不发达,而此钱的铸造工艺却是不算太差,而且还发现数枚古钱的工艺、年代均和此钱相差无几,答案是什幺?”。为此,刘春声教授专程来到黔南都匀对“水书”民俗钱币进行调研。调研期间,本人接待了刘春声教授,并与他一起拿着这枚钱币请教了一名韦姓水族银匠,并得知钱币上的十二个“水书”文字对应的是汉字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代表十二地支。刘春声教授在他的部落格《黔之行(八)都匀之旅》中有过叙述。2009年3月刘春声教授在他的部落格《贵州水族的古老文字和待解之迷》一文中对这枚民俗钱币的认识再次作了详细的解读,他认为“这枚钱一面是鱼化龙,鱼和龙的形象都与汉民族的有异,都很古拙。空白处用乳丁填充。在考古中把铸在器物上的象女人乳头突出的装饰称乳丁。在枚钱上乳丁代表的是星象,是以星空作背景”。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整理,目前黔南民俗钱币已整理出多个系列近二十个品种。其中有带记值的水族“水书”“中大”系列钱币(图1),无记值的带龙图和人牵牛耕图的“中大”系列民俗钱币(图2),带双龙图或“水书”象形文字(动物为水族文字“水书”象形文字)(图3、图4)和回字纹图以及珠圈(内环珠圈及边珠圈)(图5、图6、图7、图8)的“水书”其它系列民俗钱币(图9)。贵州黔南“水书”民俗钱币留存下来如此之多种类的品种,这在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遗存中,堪称一绝。
水族民俗钱币
水族民俗钱币
水族民俗钱币
水族民俗钱币
水族民俗钱币
水族民俗钱币
水族民俗钱币
水族民俗钱币
水族民俗钱币
水族民俗钱币
水族民俗钱币
水族民俗钱币
水族民俗钱币
水族民俗钱币
水族民俗钱币
水族民俗钱币
水族民俗钱币
水族民俗钱币
水族作为中华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自古勤劳、智慧,水族人民在长期繁衍生息中,创造并延续了自己独特鲜明而彰显民族个性的灿烂文化,形成了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水书习俗》为代表的多姿多彩的水族文化,“水书”钱币无疑对此作了最好的诠释。
“水书”(图10、图11、图12)是水族先民用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一种古老符号,是迄今世界上仍活着的古老象形文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民族文化宝库中罕见的一份文化遗产,它与远古汉文字甲骨文、金文有着同时代、同渊源的关係。水书是水族先民用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一种古老符号,记载水族古代的天文、地理、曆法、历史、宗教、民族、美学、法学、人类学等古文化典籍。与远古汉文字、甲骨文、金文有着同时代、同渊源的关係。专家研究认为:水书类似汉字的《易经》,内容博大精深。水书主要靠手抄、口头流传,至今仍保留着远古文明的信息,解读水书可以通过这一逆反的时空隧道,追溯、了解水族悠远、沧桑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说“水书”是一部水族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2006年6月“水书”被列为“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保护和研究工作正全面深入开展。
水族民俗钱币
水族民俗钱币
水族民俗钱币
目前,罕见的、鲜为人知的水族“水书”民俗钱币的研究工作已取得最新成果。水族民俗钱币目前发现的都是青铜材质,综合断代都应该在明代晚期和清代早期。贵州水族“水书”民俗钱币具有极强的地域性,仅发现于黔南三都水族自治县、独山县(黔南独山有水族乡)和荔波县(黔南荔波有水族乡),都匀市虽然有水族乡镇但未有发现。
就“水书”而言,目前,黔南州现存的“水书”几乎都是手抄本(木刻本仅发现一本 现藏于黔南州荔波县档案馆),按“水书”习俗,“水书”先生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无继承者的水书先生过世之后所有“水书”均要焚烧,更有甚者的是一些“水书”先生在抄写完一本水书后,就烧毁掉上一代的抄本。所以,目前现存的“水书”抄本年代大都只到清代晚期。“水书”目前在断代上缺乏把年代向前推移的物证,即便水族石刻也解决不了这样的断代问题。然而“水书”钱币恰恰相反,“水书”民俗钱币目前发现的所有品种都被国内钱币专家和收藏家们断代在明代晚期和清代早期,少部分被断代在宋元时期,“水书”民俗钱币的鉴定给今后“水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2006年3月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花钱图典续集》将贵州“水书”花钱录入,2013年1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的《中国钱币大辞典压胜钱编》同样将贵州“水书”花钱录入其中。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型收藏品拍卖公司对“水书“民俗钱币进行过拍卖,这些都有据可查。
“水书”民俗钱币由于年代久远,现存的每一种品种存世量都很稀少,绝大多数为仅见品,数量最多的一个品种存世量估计也不不过几十枚。发现认识“水书”民俗钱币,并竭尽全力的保护水族钱币,对研究少数民族文化意义深远。中国民俗钱币学会会长陆昕2009年10月8日在国家级杂誌《艺术市场》上发表的《中国古代民俗钱币的收藏与研究》的论文中特别提到:“贵州的泉友对当地所独有的‘水书’民俗钱币进行了发掘整理,是地方民俗钱币研究上的一个亮点。”这是对黔南民俗钱币收藏、研究者给予的充分肯定。
目前,“水书”民俗钱币已被中国民俗钱币学会及中国钱币收藏爱好者认可,水书民俗钱币的释义也在进行当中。
注释:《中国钱币大辞典》丛书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编纂出版的大型钱币专业辞书,是国家重点社科类出版计画中的重要辞书,集中了各钱币专业专家主持,是首部包括从先秦到民国时期的精品钱币图书大典,由《中国钱币大辞典》编委会和中华书局共同出版。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