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于2012年8月,是紧密围绕“水利特色,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围绕国家水安全重大需求共同组建协调创新战略平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 类型:中心
- 分类:创新中心
- 对象:水安全
- 成立:2012年8月
- 牵头单位:清华大学
介绍
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实施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画”(简称“2011”计画),面向水利行业开展协同创新的重大举措。
组织机构
协同创新中心实行建设管理委员会领导、专家谘询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
中心主任:河海大学校长徐辉
牵头单位:河海大学、清华大学
成员单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
协同创新平台:水资源安全、洪旱灾害防治、水利水电工程安全
基本情况
中心依託水利学科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汇聚水利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的有关创新研究团队及科学研究资源,首批组建30支创新团队,以机制体制改革为重点,在协同上抓落实,充分体现学科、人才、科研三位一体的“全面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目前,协同创新中心已与大型国企、流域委、科研院所实现了深度协同。
相关领导为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将在建设过程中,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瞄準水利前沿和国家水安全的重大需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力争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国际水利水电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学研转化中心,有力推动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可持续发展,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河海大学是以水利为特色,在水科学与水工程领域具有国际声誉的国家重点建设高校。清华大学水利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均具有深厚基础和广泛影响。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在水利领域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色与优势,在部分研究领域已经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和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是水利行业的领军龙头企业。
“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将紧密围绕“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集聚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产出一批重大标誌性成果,全面提升水利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将中心建设成为支撑我国水利行业科技发展、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水安全与水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中心。
主要工作
一是围绕“2011计画”,深化高校体制机制改革;二是面向水利行业重大需求,围绕国家水资源安全、洪旱灾害防治与减灾、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等领域,构建协同创新体系;三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建设国际一流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