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水场乡

(2018-09-27 06:39:24) 百科
水场乡

水场乡

水场乡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西北部,西与贵阳市接壤,南与民主乡毗邻,东与龙山镇相交,北与谷脚镇相接。其中所辖的高沟村、水场村、红岩村三村与贵阳市的黔陶乡、孟关乡两乡接壤。境内有龙潭峡谷这一景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水场乡
  • 行政区类别:乡
  • 所属地区: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人口:6229

地理环境

水场乡位于龙里县西南部,东与龙山镇相交,西与贵阳市接壤,南与草原乡、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毗邻,北与谷脚镇、南明区小碧乡相接。其中,高沟、水场、红岩三个村与贵阳市的黔陶、孟关两乡接壤。东下县城龙里25公里,西进省城贵阳23公里,距贵阳西南环线3.5公里,与贵州高原明珠——花溪相距15公里,距贵阳龙洞堡飞机场15公里,到贵阳改貌火车站仅7公里。龙里——水场公路由东北向西南贯穿全乡,交通便利,贵阳半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明显。乡内地势大多呈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15.2。C,无霜期280天。
水场乡水场乡

行政区划

水场乡由原水场、比孟两乡经1991年建、并、撤后合併而成。乡党委、政府驻地水场村,东下县城龙里25公里,西进省城贵阳23公里,与贵州高原明珠——花溪相距1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 全乡总面积91平方公里,辖水场、高沟、红岩、鸡场、场坝、三村、中坝7个行政村,48个村民小组,有37个自然村寨。居住1587户,总人口6671人,其中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占41.5%;有耕地面积6430亩(田4280亩,土2150亩),人均耕地面积0.96亩。

人口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6229

3305

2924
家庭户户数
1545
家庭户总人口(总)
6180
家庭户男
3266
家庭户女
2914
0-14岁(总)
1979
0-14岁男
1036
0-14岁女
943
15-64岁(总)
3874
15-64岁男
2082
15-64岁女
1792
65岁及以上(总)
376
65岁及以上男
187
65岁及以上女
18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5968

自然资源

乡内自然资源丰富,一是发源于高沟村龙潭的兰梦河和水场村龙潭的小河,分别系珠江水系的源头之一,年均流量3.4米3/秒 以上,常年水温19。C,无污染,属国家二类取水点;二是分布在鸡场、场坝、红岩、水场、高沟的煤、硅石、白云石等矿藏,储量丰富,尚待开发;三是林产品资源,有自然林5000余亩,人工造林2800余亩。在加强自然林管理的同时,注重抓好退耕还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和改善环境,年均植树造林700亩,森林覆盖率达45%,另外尚有3万余亩荒山荒坡有待开发。

经济发展

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该乡党委、政府立足于近郊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走“农业兴乡,工业富乡”之路,着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在上级相关部门尤其是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持下,乡党委、政府採取“点面衍生”的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红岩、水场、高沟建成1000亩优质西瓜和1500亩秋淡延晚蔬菜,场坝、三村发展秋淡蔬菜1000亩和中药材种植以及畜牧业养殖,不断扩大中坝村的莲藕种植规模,在鸡场村发展优质稻800亩,基本上形成了以秋淡蔬菜为龙头,其它种养业相结合的产业结构调整布局。目前,乡内共有企业11家,固定资产累计投资完成1500万元。2003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达1213万元,财政收入达113.99万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25公斤,农民人均收入1095元,被黔南州命名为创优升位经济图强乡。
水场乡属省级二类贫困乡。为改变落花流水后的面貌,乡党委、政府立足农业为基础,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挖掘矿产、水、土地等资源。到目前为止,有8家企业到水场乡选址落户,其中有投资15万元的顺城砂厂、投资200万元的高峡外加剂厂、投资180万元的龙珠山泉纯净水厂、投资700万元的东阳再生纸厂、投资600万元的风光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50万元的凯鸿煤厂、鸡场硅矿开採点1个。

旅游资源

自然风景与民族风情
高沟村龙潭峡谷内,溶洞交错相连,河流发源于溶洞之中,水冷如冰,明河与伏流紧紧相连,反覆变换,是一个自助休闲旅游和团体野外生存挑战的好去处,游客夜宿峡谷之中,偶尔还能听到小孩的哭声,那是娃娃鱼(大鲵,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叫声,令人心旷神怡,倍增回归自然之感。
红岩、场坝村的苗族芦笙舞和跳月活动,高沟、水场、鸡场村的花灯戏,中坝、三村的布依族歌会,均由民众自编自演,各具特色,受到省、州、县领导的好评。 新世纪、新形势、新机遇。水场各族人民将以更加饱满的精神、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优惠的政策。
红色旅游区
一九三五年四月和一九三六年二月,中央红军和红军第二方面军、红军第六军团为了打击敌人,保存主力,相继集中在水场乡比孟片区的场坝村、三村村、中坝村、堡子村等,据老人介绍和史料记载毛泽东、周恩来在此吃宿并研究战略部署。之后,红军主力部队分左、中、右三路大军实行重大战略转移。可以说,红军主力汇师比孟,又兵分三路实行战略转移,是红军长征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一环。
一九三五年四月六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由开阳县境进入龙里县巴江乡、洗马镇,在水尾、牛场等地活动。四月七日,中央军委命令红野战军从贵阳、龙里之间南进。四月八日至九日,红军兵分三路,左路从贵定县新巴乡向南进入龙里县境,经高坪、三元桥、平地堡,由邵关田越龙(龙里)筑(贵阳)公路至五关;中路军以洗马河出发向南,经罗宝、哪旁、高堡,由凉水井通过龙筑公路到王关;右路军从牛场坝向西翻越太子山,经大谷龙、猫场(现醒狮),由大坡穿越龙筑公路到王关。
四月九日,三路军合为一路由王关出发,经沙坡脚、梅家庄、姨妈寨到水场场坝村、三村。当晚,分别在梅家庄哨上、瓦窑寨、鸡场堡、中寨、坝子头、大寨、下红岩等寨宿营。毛泽东、周恩来等在此召开会议,研究战略部署,对行军路线作了调整,决定兵分三路前进,以避免敌机轰炸。
四月十日,左路大军由水场场坝村、三村村经鸡场堡、麻若(民主)场坝、沙拉岩到贵阳高坡,进入定番;中路大军由场坝村、三村村下巩固、高沟山、桂寨到贵阳骑龙、赵司进入定番;右路大军由场坝村、三村村经下红岩、水岩沖、牛打场到贵阳杨梅寨、青岩一带。
中央红军、红二、六军团在龙里县境的几天时间里,敌机一天几次盘旋侦察轰炸,已知道的共有15名红军牺牲。

地图信息

地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

地图信息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

反馈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