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氢碘酸

(2018-07-14 17:31:46) 百科
氢碘酸

氢碘酸

氢碘酸(Hydroiodic Acid),分子式为HI,分子量为127.9124。

是碘化氢的水溶液,是种非氧化性酸。氢碘酸是一种强酸。腐蚀性强,有危险性,能灼伤皮肤。碘化氢是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氢碘酸
  • 英文名:Hydroiodic Acid
  • 别称:碘化氢
  • 化学式:HI
  • 分子量:127.9124
  • CAS登录号:10034-85-2
  • EINECS登录号:233-109-9
  • 熔点:-50.8℃
  • 沸点:127℃
  • 水溶性:易溶于水
  • 密度:1.96g/cm3
  • 外观:无色气体
  • 闪点:无意义
  • 套用:分析试剂、还原剂、合成碘化物
  • 安全性描述:S26 S45 S36/S37/S39
  • 危险性符号:S26 S45 S36/S37/S39
  • 危险性描述:R34
  • 危险品运输编号:UN 1787 8/PG 2
  • 主要成分:含量 57.0%
  • pH值:1
  • MDL号:MFCD00011347
  • PubChem号:24864717
  • 饱和蒸气压:53.32kPa(-48.3℃)
  • 临界温度:150
  • 临界压力:8.3MPa
  • 分子标称质量:128 Da
  • 分子平均质量:127.9124 Da

物理性质

碘化氢的水溶液称“氢碘酸”,是强酸。化学式 HI,分子量127.91。
无色气体、浅黄色液体或团状物固体。有强烈的刺激味。熔点为-50.8℃,沸点为-35.38℃,相对密度5.660(气)、2.85-4.7(液),折光率为1.46616。在空气中与水蒸气形成白色酸雾,极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热,生成氢碘酸。微溶于乙醇。不稳定,受热见光会分解为碘和氢气。300℃以上明显分解。其恆沸溶液为无色或浅黄色发烟液体,沸点127℃,相对密度为1.7015,强酸(0.1 mol·L-1氢碘酸溶液解离度可达95%),碘化氢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比在水中弱得多,表现为非电解质或弱电解质,在吡啶中的电离常数为3×10-3
空气中易分解为碘和氢。有强还原性,是氢卤酸中还原性最强者,可被Cl2、Br2、浓硫酸氧化游离出碘。常温下被空气氧化,能被浓硝酸、浓硫酸所氧化。与多数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碘化物和氢气。

化学性质

1、有强烈的刺激味,有腐蚀性:其蒸气或烟雾对眼睛、皮肤、黏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灼伤。同盐酸一样;不慎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水沖洗15 min。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水沖洗。误服立即漱口。急送医院救治。属于强酸,完全电离
2、具有还原性,但比碘化氢气体弱
例如:碘化氢气体可将硫蒸气还原为硫化氢:
2HI(g)+S(g)→H2S+I2
而氢碘酸反而可由碘单质氧化氢硫酸得到:
H2S(aq)+I2→2HI(aq)+S
(因为反应H2O(l)+HI(g)→H3O+(aq)+I-(aq)剧烈放热,导致平衡2HI+S⇌H2S+I2向碘化氢移动)
氢碘酸与氟、钾、硝酸、氯酸钾等强氧化剂剧烈反应。

危险性

危险性类别:高
危险特性:暴露在空气中可发生氧化反应。与氟、钾、硝酸、氯酸钾等剧烈反应。对大多数金属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碘化氢。
健康危害:有强腐蚀作用。其蒸气或烟雾对眼睛、皮肤、黏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燃爆危险:该品可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应急措施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沖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沖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消防措施

灭火方法:用硷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小火可用乾燥砂土闷熄。

泄漏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硷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儘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乾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处置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儘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硷服,戴橡胶耐酸硷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硷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硷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接触要求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準
前苏联MAC(mg/m):未制定标準
TLVTN:未制定标準
TLVWN:未制定标準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儘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硷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硷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菸、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

稳定性

稳定性:弱,极不稳定,产生HI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禁配物:硷类、强氧化剂、氨、活性金属粉末、空气。
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空气。

运输信息

UN编号:1787
包装类别:O52
包装方法:玻璃瓶或塑胶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胶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硷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合成方法

1、将碘和赤磷分别缓慢地加入到盛有水的反应器中,在搅拌下进行反应,把反应溶液过滤后,将滤液进行蒸馏,收集125~130℃的馏分。製得57%氢碘酸溶液,加入蒸馏水,得含量合格的试剂。若有游离的I2存在,在蒸馏前,先加水稀释,加热至沸,再加入50%次磷酸,直到碘的颜色消失,再进行蒸馏,即可。
2、用红磷、水及碘製取碘化氢的浓溶液。在耐高温的蒸馏瓶中加入100gI2,10mLH2O。蒸馏瓶颈依次与充满玻璃棉的管和装有少量水的洗瓶相通,最后为吸收HI与装有50~60mL水的容器相通。该容器用冷水冷却。将5g红磷在研钵中与10mL水仔细研磨,将所得悬浮物移入滴液漏斗。漏斗安装在蒸馏瓶的支口上,小心滴下1滴磷悬浮物,待强烈反应后,缓慢滴加其余悬浮液(过快加入会引起爆炸)。当HI排出速度减慢时,可稍加热反应器。产量70g,按碘计产率70%。制碘化氢气体,可用强脱水剂与浓氢碘酸溶液。在耐高温玻璃製成武兹烧瓶中,加入P2O5,同时用冷水冷却烧瓶。然后经滴液漏斗滴加HI溶液,此时可逸出均匀碘化氢气流。

主要用途

1、用作分析试剂,如有机分析中测定甲氧基与乙氧基。溶解硷土金属硫酸盐及碘化汞。作还原剂,还用于碘化物的製备;
2、测定硒、甲氧基、乙氧基的分析试剂以及某些物质的溶剂;
3、还原剂(单独使用或与红磷一道使用),还原烯基硅醚,从α-三甲硅基环氧化合物合成α-三甲硅基酮。分裂醚。使多环酮或酚环化成多环芳烃;
4、用于合成碘化物、杀菌剂及用作药物原料;
5、有机碘化物的製造、通用试剂、医药用中间体;用作分析试剂,也用于碘化物的製备。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UN 1787 8/PG 2
危险品标誌:腐蚀
安全标识:S26S45S36/S37/S39
危险标识:R34
安全说明: S9:保持容器在一个有良好通风放的场所。
S26:万一接触眼睛,立即使用大量清水沖洗并送医诊治。
S45:出现意外或者感到不适,立刻到医生那里寻求帮助(最带去产品容器标籤)。
S36/37/39:穿戴合适的防护服、手套并使用防护眼镜或者面罩。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0.9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0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0
7、重原子数量:1
8、表面电荷:0
9、複杂度:0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