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气血两虚

(2019-05-24 01:30:15) 百科
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为证候名。亦称气血两亏。指气血均亏损不足的证候。多由久病不愈,气血两伤所致。可因气虚不能生血而致血虚,亦可因血虚而致气虚。临床表现气虚与血虚同时存在,症见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眩晕、心悸失眠、面色淡白或萎黄等。治当气血双补。可用八珍汤。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气血两虚
  • 类别:中医基础术语

概念

证候名,亦称气血两亏。指气血均亏损不足的证候,多由久病不愈,气血两伤所致,可因气虚不能生血而致血虚,亦可因血虚而致气虚。

解读

气血两虚,即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
气血两虚,多因久病消耗,气血两伤所致;或先有失血,气随血耗;或先因气虚,血化障碍而日渐衰少,从而形成气血两虚。“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气血两虚,则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失之濡养,各种机能失之推动及调节,故可出现不荣或不用的病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体失养及感觉运动失常的病理徵象,如面色淡白或萎黄、少气懒言、疲乏无力、形体瘦怯、心悸失眠、肌肤乾燥、肢体麻木,甚至感觉障碍、肢体痿废不用等。

中医套用

气血两虚证
主症:面色㿠白或萎黄,心悸气短。
副症:头目眩晕,失眠健忘,多梦自汗,少气懒言,神疲乏力;或发色不泽,唇甲淡白;或食少纳呆,饮食无味,形体消瘦;或手足麻木,肌肤不仁。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缓而无力。
治疗法则:补气养血。
代表方剂:归脾汤、八珍汤。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