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民间工艺

(2019-02-21 21:00:39) 百科
民间工艺

民间工艺

严格地讲,工艺指对物体的加工过程,包括对艺术品的加工技艺。民间工艺的“民间”二字,并不是指产品的生产场所或所在地,而指的是产品的内含。用民间工艺加工生产出来的民间工艺品,除过欣赏者眼睛可以看到的表象外,还有更为丰富的内涵。这些内涵,才是把民间工艺和普通工艺区别开来的标誌。

民间工艺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是经济和文化的双重载体。民间工艺有:编织、微雕、陶瓷、布艺、木艺、果核雕刻、刺绣、毛绒、皮影、泥塑、紫砂、蜡艺、文房四宝、书画、铜艺、装饰品、漆器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民间工艺
  • 种类:编织、微雕、陶瓷、布艺、木艺等

内画

内画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分为京、冀、鲁、粤四大流派,其中尤以冀派内画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影响最大,不久前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冀派内画的发源地——河北衡水,还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内画之乡”。内画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产生起源于画鼻烟壶。内画的画法是以特製的变形细笔,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坯内,手绘出细緻入微的画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内画艺术家有着各种不同的技艺,其中河北墨海艺苑的内画艺术家赵庆华擅长把人物照片栩栩如生的画在水晶球内。其作品惟妙惟肖,是为礼仪馈赠的佳品。
墨海艺苑内画作品墨海艺苑内画作品

风筝

中国的风筝艺术;不仅因民族文化传统的悠久而源远流长,而且团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而各有千秋,它与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地域、各个民族的音乐、舞蹈、戏剧、民俗、宗教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繫。由于遍布全国各地的风筝艺人和各行各业风筝製作者不同的生活阅历、不同的文化层次以及不同的知识结构,在风筝製作中,便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艺术体系和风格各异的流派。  北京风筝,潍坊风筝,天津风筝,南通风筝,江南风筝,台湾风筝

编织

将植物的枝条、叶、茎、皮等加工后,用手工进行编织的工艺。中国编织工艺品按原料划分,主要有竹编、藤编、草编、棕编、柳编、麻编等 6大类。编织工艺品的品种主要有日用品、欣赏品、家具、玩具、鞋帽等。其中日用品有簟、席、匾、凳、笊篱、筲箕、蒸笼、炊帚、畚箕、畚斗、坐垫、靠垫、各式提篮、盆套、箱、旅游吊床、盘、门帘、筐、灯罩等;欣赏品有挂屏、屏风及人物、动物造型的编织工艺品。浙江、江苏、湖南、四川、福建、广东等地的草编、藤编、竹编等至今仍在不断发展。
民间工艺

微雕

中国微雕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微型雕刻。战国时的玺印小如累黍,印文却有朱白之分。众所周知的王叔远的《核舟记》,也是中国历史上微雕艺术的经典之作。我们的老师郭月明认为:精微艺术贵在精微,也难在精微,因为它不仅术其微小,还必须在微小之中再现艺术神采、韵味。每一件精微艺术品,无不是成功于所实的基本功之上,同时,又缀满了心血和汗水。
他期望我们新一代的微雕艺人能学有所成,却不奢望艺术上的投机取巧,一蹴而就;他期望我们的作品有朝一日得到社会的承认,他耻于以媚俗之作去欺世盗名。时至今日,他依然故我地在斗室中埋头磨砺,不知晨昏,也无所谓冬夏;在精微艺术这片充满生机的田野上耕耘不止,不问收穫,也无所谓个人名利。淡泊宁静,耐得寂寞;超然物外,求索不己,这就是中国微雕艺人学艺生活的真实写照。

陶瓷

民间工艺之陶瓷民间工艺之陶瓷
澄城尧头陶瓷交趾陶艺品 秦源黑陶 宜兴紫砂 蜚声中外的德化瓷器 定陶
龙山黑陶 建水陶 景德镇瓷器 广彩 邢窑白瓷 磁州窑陶瓷 成都陶瓷微雕

布艺

凤翔布艺北京绢人蓝印花布蜀锦 绣荷包 藏鞋
河北兰印花布 湘西蓝印花布 自贡扎染 北京绢花 陕西千阳布枕 绳 结
潮 汕 抽 纱 常 熟 花 边 烟 台 花 边
乐清黄杨木雕东阳木雕金漆木雕潮州木雕黄岩翻簧竹刻 根雕 骨木镶嵌 神秘的木马勺脸谱
甘肃民间木偶艺术 竹木製品 四川藤器 北京宫灯 西藏木器 柳 编
竹 编 扇

刺绣

宝鸡绣品 汴绣 吴旗刺绣京绣 金银彩绣 山西民间刺绣
广绣苏绣湘绣蜀绣 粤绣 宁夏刺绣
绣花鞋 青海民族刺绣 青海刺绣香包 青海荷包 绣球 松江顾绣
庆阳香包洛川毛麻绣 青海堆绣 潮绣
民间工艺

泥塑

天津泥塑 河南泥塑 淮阳泥狗 白沟泥塑 宁夏彩塑 凤翔彩绘泥塑
民间工艺
西藏泥塑 高密泥塑 玉田泥塑

陕西工艺

民间工艺品和玩具,在人民生活习俗上,几乎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它的製作,古往今来,多为一些民问艺人,或男女老幼中的多面手(如面花、扎花等),或集体,或个体经营製作,大凡城乡(镇)各种市场、商场(店)、摊贩、杂设,都有出售各种机制或手工精作的工艺品和玩具。也无论平时和年节、纪念日;也无论家宴和育婴、启蒙、学前教育、学龄儿童增强智力等等需要,人们购买、欣赏精美、新颖的工艺品和玩具,是一种自由选择、不受限制的行为。这也成为陕西人民日常生活中一种爱好,一种欣赏、享受的习惯和习俗,任何人不可逾越。
现就流行较为普遍的一些品名和产地分述如下。

香包

陕西人戴“香包”,历史悠久。传说隋唐时孙思邈当年在民间治病,留下这种“戴香包”驱疫治病的美举,千百年深入人心,形成一种不变的美俗。
製作“香包”,一般採用布绸料,内装带香的药料,做成各种花鸟虫鱼等形状,用彩线勾出须、眉、爪、瓣,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白布、绸可以做成“报晓鸡”、“自鹤”、“白胖娃”等,彩布、绸可做成各种“药葫芦”、“长寿果”、“石榴”、“鱼莲”等;还有做成“南瓜”、“蚂蚱”、“蟾”、“太极图”等吉祥物的。民间风俗传说,刘全晋瓜,主要是“南瓜”,古时“南瓜”为“贡果”,人们誉为吉祥物;“蚂蚱”和各小虫合群;“太极图”则为秉承天地之毓秀灵气,人们希冀安详,戴“太极图”得以心理平衡。“香包”内装药料,多是含芳香、逼臭剎腥之类,如白芷、苍朮、香附予以及名贵药材麝香等。
每逢春夏交节、阳气日盛,百虫活动频繁,最易感染疾病的季节,民间多选农曆四月以后,特别是五月初五的“端阳节”,要给老幼病弱者戴一个“香包”,有时还给儿童袖上、肩膀上做一个“报晓鸡”,用以“启迪儿童”,以及逼邪驱疫。
由于这种“香包”工艺简单,妇孺皆可针扎,故较为普及。清末以来直至建国后数十年来,西安市和近郊县周至、户县、临潼、高陵、蓝田以及泾阳、三原、成阳等地,民间还有赠送“香包”的习俗:未过门的媳妇,总要给婆婆、女婿做一两样针工精巧的“香包”,以取悦婆家人仰慕。在临潼县骊山风景区、秦陵兵马俑博物馆的展览市场上,到处可以购买得各种各样的“香包”。在陕北一些县,民间所做的这种“香包”,也有称“荷包”的。不过,有些配装香药,有些不装香药,只供随身佩带,装些针扎小件,以作平时从事针工而用。

唐三彩

“泥叫叫”,又称“泥戏人”,系一种玩具哨子,产于西安市南郊鱼化寨,故又叫“鱼化寨泥叫叫”。这种“泥叫叫”,系民间艺人採掘当地黑土,在模子中成型,然后经过烧制、彩绘、罩油等工序製成。涂色酷似唐三彩釉,光洁滑润。“泥叫叫”形状多种多样,所制人物有穆桂英、杨宗保、余太君、王宝钏、薛平贵、包文拯、秦香莲等戏剧人物;也有形体小巧的胖娃、小动物,最小者仅寸余,体内装哨,可吹出各种高低音色、调子,颇受儿童和民众欢迎,多购为馈赠品。现已销往西北各地,被列为陕西旅游纪念品。

彩塑玩具

民间工艺製作中,陕西乾县马连乡高家庄製作的泥塑玩具,久负盛名。製作时,他们选用当地一种黄褐泥,看似散沙,加水搅拌即可变硬,且不裂缝。製作时,先把黄褐泥粉碎筛选,加水搅拌和成泥块,再在木製模型中压成各种形象,待于后涂上各种颜料。这种泥塑玩具,多是造型优美,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经久耐用而不裂,农家多购其挂在墙上,或放置桌上,作为观赏珍品。高家庄现已能製作十多个类型,二百多个品种,销往陕西和甘肃、宁夏一带。

千阳工艺

千阳地处陕西西府,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这里城乡到处可见各种民间工艺品,被称为西府“工艺之乡”。他们的传统工艺品,如剪纸(彩剪、染剪、套剪、熏剪)、刺绣(香包、鞋垫、绣鞋垫、绣枕)、雕塑(石雕、木雕、砖雕、陶雕、泥塑)、花灯(天灯、龙灯、宫灯、植物灯、动物灯)、布製品(门帘、马夹、百花帐、千家伞)、编织品(麦秆、玉米皮、荆条编织品、线织品和毛织品)、麵製品(面花、曲莲、寿桃、锥把、狮子、海马、献礼)、纸製品(亭阁、童男童女)等共八大类、百余种,各类工艺品製作者约计万人,遍布全县各乡镇。广为流传的有窗花、剪纸、青蛙耳枕、陶塑狮子、布拼马夹、鞋垫、虎猫、香包等。这些工艺品,造型逼真,构图美妙,颇受省内外各界人民欢迎,远销西北五省和河南、山西等地。

西安刺绣

在陕西各地的刺绣工艺品中,西安刺绣名享国内。西安刺绣又名“秦绣”,是在民间纳纱绣的基础上,发掘、创新而成的绣种。其针法丰富多变,线条粗犷豪放,绣出各种花鸟虫鱼,突现装饰性和图案对称性,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西安市“锦江刺绣厂”所绣各种产品,深受国内各界欢迎。他们为人民大会堂绣制的《唐乐舞》大型壁画,长8米,宽3米,使用300多种针法,被称为当今刺绣巨作。
西安市周至县哑柏镇刺绣,由一个小集体厂家,发展到今日县上乡镇企业的支柱产业,每年刺绣品向国内外供应。
哑柏刺绣的构图、线条,近几年发展到机工操作,细腻、美巧,色泽艳丽,品种有床上各种用品,如床单、被罩、床罩、桌单、枕套等,花色品种均在300多种以上,成为代表西安地区的精美工艺品佳作。

吴川飘色

吴川飘色艺术是广东省吴川市的汉族传统文化活动。由若干人推着一座色板,色板上装饰着固定姿势的人物。人物只靠一根看不见的色梗支撑着,在高可逾人的空中手舞足蹈,飘然欲飞故而叫飘色。属于社火表演艺术形式之一。
飘色的人物形象普遍是按戏剧人物的艺术造型设计、打扮的。
其内容有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或现代题材。
一板飘色往往就象一座流动的小舞台表现着一出精彩的特写镜头。现时飘色一般由2至6岁左右的儿童上板乔装打扮,并由过去的一板一层飘色发展到如今的的一板两层或三层飘色。
造型艺术已由过去的单一的木工铁工技巧发展到现代已集电影、戏剧、魔术、杂技等技艺之大成的综合性的空飘造型。人们通过观看五花八门的飘色,将得到一种无法形容的艺术享受。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