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民生中国

(2018-06-28 00:58:48) 百科
民生中国

民生中国

《民生中国》是2008年1月1日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分章论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获、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特彆强调公平分配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基本介绍

  • 书名:民生中国
  • ISBN:7543854929
  •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年1月1日
  • 版次:第一版

图书信息

平装: 314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小16开
条形码: 9787543854925
尺寸: 24.4 x 16.8 x 1.6 cm
重量: 422 g

内容简介

“学有所教”就是要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公平分配,在当代,体现着社会财富分配的合理性和平等性,是人们评判社会公平与否及公平程度的直接的主要依据。实现公平分配,有赖于合理的社会分配机制的建立,其中分配製度和分配政策起着极为重要的、直接的作用。实现“住有所居”,关键在于“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它是事关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就业是解决民众家庭基本生计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劳动者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主要途径。只有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社会保障是指当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失业、生育、死亡、灾害等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国家用立法或行政规章形式给以物质帮助,使公民获得基本的生活需要和健康的保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改善民生的重点。上述这些内容的阐述,既解释了民生中国的内涵,又明确了民生中国的基本外延。作者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特彆强调发展才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努力发展经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为解决民生问题创造条件。这些论述对于解决民生问题都是有意义的。
《民生中国》在框架结构的设计上也匠心独具。作者总结古今中外的民生智慧,增加这部着作的历史厚重感;也阐述了国外解决民生问题的理论观念,反映了作者的宽广视野;系统地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为解决民生问题所作的努力,从中得出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解决民生问题。作者对改善民生的基础、改善民生的源泉、改善民生的要义、改善民生的根本、改善民生的重点、改善民生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有创意的研究,是基础性研究和前沿性探索、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地研究中国民生建设的力作。

目录

绪论 民生是人类发展永恆的主题
一、人类发展的基本问题
二、人类前进的不竭动力
三、人类进步的重要标誌
四、人类追求的根本目标
第一章 历史遗产:古今中外关注民生的智慧
一、中国古代民生思想的精粹
二、中国近代民生思想的要义
三、国外民生智慧的主流思潮
第二章 改善民生:执政党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四、执政党义不容辞的基本职责
第三章 宝贵财富: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改善民生的探索
一、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是改善民生的理论基础
二、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改善民生道路的探求
三、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改善民生道路的发展
四、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改善民生道路的创新
第四章 新的亮点: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民生问题的贡献
一、树立民生至上的新理念
二、塑造民生为本的新形象
三、实施民生建设的新举措
四、改善民生问题的新成就
第五章 学有所教:改善民生的基础
一、民生髮展的前提
二、育人为本德为先
三、学有所教重育人
第六章 公平分配:改善民生的源泉
一、社会和谐的稳定器
二、特别注重公平分配
三、深化分配製度改革
第七章 住有所居:改善民生的要义
一、安居才能乐业
二、人人都有安居权
三、实施安居工程
第八章 充分就业:改善民生的根本
一、民生的头等大事
二、劳动是基本权利
三、积极扩大就业面
第九章 社会保障:改善民生的重点
一、民生改善的安全网
二、覆盖城乡人人共享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十章 科学发展:改善民生的途径
结束语人民生活更美好
后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