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2018-06-07 06:23:54) 百科

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成立于2006年,拥有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野外试验基地6个。研究院围绕自然灾害和自然资源、全球气候变化学科群开展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即以自然灾害学和自然资源学为主干学科,在自然地理、自然资源、全球环境变化、地理信息系统、灾害风险科学、防灾减灾工程、地理信息工程等各相关支撑学科,就综合防灾减灾与风险防範、自然资源合理与高效利用、全球环境变化规律与适应,以及对地观测技术等开展综合研究与创新人才培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 成立时间:2006年
  • 隶属:民政部、教育部
  • 教职工:70人

概况

研究院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22人,具有副高职称的28人。现有教职工中包括“千人计画”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2人、国家百千万工程第一层次人才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7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2012年研究院在研项目120余项,2012年到位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在研项目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3项、“863”计画5项、“973”计画6项、国家科技支撑计画课题5项。从2006年开始(截至到2012年)共发表科研论文1084篇,其中SCI论文271篇、EI论文104篇、ISTP论文55篇、中文核心论文654篇,出版专着39部,授权发明专利19个、实用新型专利7个,获批行业标準1项,登记计算机软体着作权32项。截止到2012年,研究院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5项。研究院有5个博士点(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全球环境变化、自然灾害)、8个硕士点(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全球环境变化、自然灾害、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地图製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现有在读研究生23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2人,硕士研究生156人。

工作一

■ 选择典型高风险地区,建立减灾与灾害 风险管理综合示範区
按照国家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区的区域发展布局,根据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充分体现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理念,选择高风险地区,针对水灾、旱灾、风沙、颱风、地震、滑坡与土石流等自然灾害,在社区水平上建立减灾与应急管理综合示範区。
■ 建设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模拟仿真系统套用现代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各种灾害资料库;套用系统模拟与仿真技术,建设主要自然灾害灾情仿真模拟系统,建立主要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模拟仿真系统;建立综合灾害实验基地;针对发生巨大自然灾害的可能性,依据历史重现的原则,建立巨灾应急回响系统,以此编制应对巨灾的预案。
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工作二

■ 建设自然灾害灾情监测与减灾能力评估系统
套用3S技术和大型网路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主要自然灾害快速监测、灾情评估系统;不同区域减灾能力评估系统;主要自然灾害灾情地面抽样调查与风险评估系统;高风险地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系统;
■ 完善减灾和应急管理的政策与法规体系
针对目前各级政府在减灾和应急管理领域所急需的政策与法规体系,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经验,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高层论坛、学术研讨会,系统完善减灾和应急管理政策与法规体系。
■ 建立国家减灾与应急管理教育与培训基地
套用现代网路技术,建立完善减灾与应急管理教育与培训体系,研製综合风险评估标準,推进综合灾害风险评估师制度的建立,促进综合风险管理队伍的建设,形成国家减灾与应急教育与培训中心。

历史沿革

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加强公共安全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艰巨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任务。为此,联合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计画(IDNDR)”,进入21世纪后,又开始实施国际减灾战略(ISDR)。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减灾与公共安全建设,2002年即在民政部设立了国家减灾中心,2005年进一步组建了中央政府的减灾部际协调机构——国家减灾委员会,2006年国家成立了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减灾与公共安全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重要工作,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针对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中防灾减灾与公共安全科技体系的总体部署,以及国务院应急预案中所制定的有关原则和国家减灾委员会制定的国家减灾规划,经民政部和教育部批准,于2006年在北京师範大学设立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研究院在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瞄準国家防灾减灾与公共安全科技战略需求,发挥北京师範大学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优势,已经发展成为国家减灾与风险防範、应急管理与救灾回响、环境演变与资源生态等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基地与人才培养中心,为国家防灾减灾领域及灾害风险科学领域培养了一批尖端人才。

发展目标

“研究院”作为一个对国内外开放的科研机构,充分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以及所建立的资料库与模型和其他相关研究成果,组织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相关领域的专家,在中国减灾与应急管理领域开展下列研究工作:
选择典型高风险地区,建立减灾与灾害风险管理综合示範区;
按照国家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区的区域发展布局,根据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充分体现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理念,选择高风险地区,针对水灾、旱灾、风沙、颱风、地震、滑坡与土石流等自然灾害,在社区水平上建立减灾与应急管理综合示範区;
建设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模拟仿真系统;
套用现代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各种灾害资料库;套用系统模拟与仿真技术,建设主要自然灾害灾情仿真模拟系统,建立主要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模拟仿真系统;建立综合灾害实验基地;针对发生巨大自然灾害的可能性,依据历史重现的原则,建立巨灾应急回响系统,以此编制应对巨灾的预案;
建设自然灾害灾情监测与减灾能力评估系统;
套用3S技术和大型网路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主要自然灾害快速监测、灾情评估系统;不同区域减灾能力评估系统;主要自然灾害灾情地面抽样调查与风险评估系统;高风险地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系统;
完善减灾和应急管理的政策与法规体系;
针对目前各级政府在减灾和应急管理领域所急需的政策与法规体系,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经验,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高层论坛、学术研讨会,系统完善减灾和应急管理政策与法规体系;
建立国家减灾与应急管理教育与培训基地;
套用现代网路技术,建立完善减灾与应急管理教育与培训体系,研製综合风险评估标準,推进综合灾害风险评估师制度的建立,促进综合风险管理队伍的建设,形成国家减灾与应急教育与培训中心。

理事会

名誉理事长:李学举(民政部原部长)
理 事 长:李立国(民政部部长)
副 理 事 长:姜 力(民政部副部长,研究院院长)
杜占元(教育部副部长)
理 事:刘燕华(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
秦大河(科学院院士,国家减灾委专家委主任,中国气象局原局长)
董 奇(北京师範大学校长)
王延觉(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
史培军(北京师範大学常务副校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研究院副院长)
康 鹏(民政部国际合作司司长)
庞陈敏(民政部救灾司司长,研究院副院长)
秘 书 长:杨晓东(民政部办公厅秘书)

学术委员会

主 任:陈 颙(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原副局长)
罗 杰·卡斯帕森(Roger Kasperson)(美国克拉克大学资深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艺术科学院院士)
副主任:葛全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高尚玉(北京师範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教授)
范一大(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委 员:马宗晋(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原主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原所长)
李小文(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範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遥感技术套用研究所原所长)
张新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原所长、北京师範大学资源学院教授)
刘昌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範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原院长)
邹 铭(民政部党组成员,民政部优抚安置局局长)
贾敬敦(科技部农村中心主任,教授)
宋长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副主任,研究员)
景贵飞(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杨思全(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总工程师,研究员)
董文杰(北京师範大学教授,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李 京(北京师範大学减灾院教授,国家863计画领域专家)
张秀兰(北京师範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教授)
江 源( 北京师範大学资源学院院长,教授)
冈田宪夫(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教授,北京师範大学客座教授)
卡罗·叶戈(德国波斯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教授,北师大外专千人教授)
奥特文·瑞(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北京师範大学客座教授)
秘书长:刘连友(北京师範大学教授,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行政负责人

名誉院长:罗平飞(民政部原副部长,国家减灾委原副主任)
院 长:姜 力(民政部副部长,国家减灾委秘书长)
副 院 长:庞陈敏(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史培军(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执行副院长:陈 实(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研究院”党总支委员会
党总支书记:刘连友
总支副书记:王 颖
团委书记:陈蓉蓉
“研究院”院务执行委员会
主 任:史培军(研究院副院长)
副主任:刘连友(研究院党总支书记)
陈 实(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委 员:董文杰(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马玉贞(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武建军(研究院副院长)
孟耀斌(研究院副院长)
王 颖(研究院党总支副书记)
陈蓉蓉(研究院团委书记)
秘 书:刘 喆(研究院办公室主任)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