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事纠纷可仲裁性问题研究》从民商事仲裁制度的性质这一分歧林立但决定民商事纠纷可仲裁性问题的根基人手,对民商事仲裁制度性质的各种学说流派进行细緻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出判定可仲裁性之依据。对包括仲裁国际立法和几个仲裁制度发达的国内立法在可仲裁性问题的规定进行考察,概括了它们的共同特徵,并指出可仲裁问题的发展态势。
基本介绍
- 书名:民商事纠纷可仲裁性问题研究
- 作者:欧明生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308109413
-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 页数:159页
- 开本:16
- 品牌:浙江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民商事纠纷可仲裁性问题研究》以民商事纠纷可仲裁性为主题。研究探讨了民商事纠纷可仲裁性的理论溯源、民商事纠纷可仲裁性的判定依据、民商事纠纷可仲裁性的比较法分析、民商事纠纷可仲裁性的本土重构。对民商事纠纷的可仲裁性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图书目录
第一章导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三、主题勘定
四、研究创新
第二章民商事纠纷可仲裁性之理论溯源
第一节仲裁性质的学说流派
一、仲裁司法论
二、仲裁契约论
三、仲裁自治论
四、仲裁混合论
五、本书的观点:受司法限制的仲裁契约论
第二节仲裁性质对民商事纠纷可仲裁性的定位
一、仲裁的契约性对可仲裁性的定位:可仲裁性一可契约性
二、仲裁的司法性对可仲裁性的定位:可仲裁性一可诉性
三、受限制的仲裁契约性对可仲裁性的定位:可仲裁性一受可诉性影响的可契约性
第三章民商事纠纷可仲裁性之判定依据
第一节判定可仲裁性的法律意义
一、决定仲裁协定的有效性
二、决定仲裁的管辖範围
三、决定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第二节判定可仲裁性的基本标準:纠纷主体的平等性
一、理由论证
二、平等关係之界定
第三节判定可仲裁性的修正标準:纠纷权益的可处分性
一、修正之理由
二、具体类型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可仲裁性的法律适用
一、可仲裁性法律适用的意义
二、适用仲裁协定準据法
三、适用争议事项準据法
四、适用法院地法
第四章民商事纠纷可仲裁性之比较法分析
第一节可仲裁性的国际立法
一、1958年《纽约公约》之规定
二、《联合国国际商事仲裁示範法》之规定
三、国际立法的总体态度
第二节可仲裁性的国别考察
一、美国立法与实践
二、英国立法与实践
三、法国立法与实践
四、瑞士立法与实践
第三节可仲裁性的比较法结论
第五章民商事纠纷可仲裁性之本土重构
第一节我国民商事纠纷可仲裁性的立法现状
一、我国的仲裁立法体制
二、可仲裁性的正面界定:可仲裁事项
三、可仲裁性的反面界定:不可仲裁事项
四、可仲裁性的排除界定:特别仲裁事项
第二节我国民商事纠纷可仲裁性的变革基础
一、市场经济的深化与拓展
二、私人自治的深化与拓展
三、全球化时代的互动影响
四、对仲裁本质的理性认识
第三节我国民商事纠纷可仲裁性的立法完善
一、立法理念之择定
二、立法策略之构想
三、立法规定之新构
结语
参考文献
着者简介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三、主题勘定
四、研究创新
第二章民商事纠纷可仲裁性之理论溯源
第一节仲裁性质的学说流派
一、仲裁司法论
二、仲裁契约论
三、仲裁自治论
四、仲裁混合论
五、本书的观点:受司法限制的仲裁契约论
第二节仲裁性质对民商事纠纷可仲裁性的定位
一、仲裁的契约性对可仲裁性的定位:可仲裁性一可契约性
二、仲裁的司法性对可仲裁性的定位:可仲裁性一可诉性
三、受限制的仲裁契约性对可仲裁性的定位:可仲裁性一受可诉性影响的可契约性
第三章民商事纠纷可仲裁性之判定依据
第一节判定可仲裁性的法律意义
一、决定仲裁协定的有效性
二、决定仲裁的管辖範围
三、决定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第二节判定可仲裁性的基本标準:纠纷主体的平等性
一、理由论证
二、平等关係之界定
第三节判定可仲裁性的修正标準:纠纷权益的可处分性
一、修正之理由
二、具体类型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可仲裁性的法律适用
一、可仲裁性法律适用的意义
二、适用仲裁协定準据法
三、适用争议事项準据法
四、适用法院地法
第四章民商事纠纷可仲裁性之比较法分析
第一节可仲裁性的国际立法
一、1958年《纽约公约》之规定
二、《联合国国际商事仲裁示範法》之规定
三、国际立法的总体态度
第二节可仲裁性的国别考察
一、美国立法与实践
二、英国立法与实践
三、法国立法与实践
四、瑞士立法与实践
第三节可仲裁性的比较法结论
第五章民商事纠纷可仲裁性之本土重构
第一节我国民商事纠纷可仲裁性的立法现状
一、我国的仲裁立法体制
二、可仲裁性的正面界定:可仲裁事项
三、可仲裁性的反面界定:不可仲裁事项
四、可仲裁性的排除界定:特别仲裁事项
第二节我国民商事纠纷可仲裁性的变革基础
一、市场经济的深化与拓展
二、私人自治的深化与拓展
三、全球化时代的互动影响
四、对仲裁本质的理性认识
第三节我国民商事纠纷可仲裁性的立法完善
一、立法理念之择定
二、立法策略之构想
三、立法规定之新构
结语
参考文献
着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