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毛鵟

(2019-01-23 20:44:42) 百科
毛鵟

毛鵟

毛鵟(学名:Buteo lagopus):又名雪白豹、毛足鵟 ,因丰厚的羽毛覆盖脚趾而得名,是罕见的冬候鸟及候鸟。体重650-1100克。似普通鵟。上体呈暗褐色,下背和肩部常缀近白色的不规则横带。尾部覆羽常有白色横斑,圆而不分叉,与鸢形成明显差别。

毛脚鵟在繁殖期主要栖息于靠近北极地区,是较为耐寒的苔原针叶林鸟类。主要以田鼠等小型啮齿类动物和小型鸟类为食,也捕食野兔、雉鸡、石鸡等较大的动物雌鸟及幼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毛鵟
  • 外文名:Buteo lagopus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鸟纲
  • :隼形目
  • :鹰科
  • :鵟属
  • :毛鵟

形态特徵

毛鵟一般体重650-1100克。似普通鵟。上体呈暗褐色,下背和肩部常缀近白色的不规则横带。尾部覆羽常有白色横斑,圆而不分叉,与鸢形成明显差别。尾羽洁白,末端具有黑褐色宽斑。翼角具黑斑,头色浅。有些浅色型普通鵟的尾也色浅,但翼下色也浅。毛脚鵟的深色两翼与浅色尾成较强对比。初级飞羽基部较普通鵟为白,与黑色翼角斑成对比。毛脚鵟在繁殖期主要栖息于靠近北极地区,是较为耐寒的苔原针叶林鸟类,因此具有丰厚的羽毛覆盖脚趾。
雌鸟及幼鸟的浅色头与深色胸成对比。幼鸟飞行时翼下黑色后缘较少。成年雄鸟头部色深,胸色浅。颏部为棕白色,并有黑褐色羽乾纹。喉部和胸部为黄褐色,具有轴纹和大块轴斑。腹部为暗褐色,下体其余部分为白色。跗骨被羽。
虹膜黄褐色;嘴深灰色,蜡膜黄色;脚黄色。
栖息环境: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林缘地带、稀疏的针阔混交林和原野、耕地等开阔地带,并常和普通鵟一起活动。秋冬季节则多出现在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

生活习性

比普通鵟更常徘徊飞行。飞行时似大型鹞类。多单独活动,有时亦见2-4只在天空盘旋。活动主要在白天。性机警,视觉敏锐。善飞翔,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空中盘旋滑翔,宽阔的两翅左右伸开,并稍向上抬起成浅‘V’字形,短而圆的尾成‘扇’形展开,姿态极为优美。
主要以田鼠等小型啮齿类动物和小型鸟类为食,也捕食野兔、雉鸡、石鸡等较大的动物,捕食方式除在开阔地低空飞翔盘旋觅找和捕猎食物外,也通过埋伏在地上或站在电线竿和树上等待,当猎物到来时再突然出击的方式。叫声似普通鵟,但更强而有力。

分布範围

毛鵟分布于全北界。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西北部的新疆,西南部的云南,以及东部的山东、江苏、福建等省区。

繁殖方式

毛鵟繁殖期为5月末至8月初。通常营巢于苔原河流或森林河流两岸悬崖峭壁上,或者乾涸的河岸悬崖上和潮湿苔原地上,有时也见在树上营巢。通常在5月末雪还未完全融化时即开始筑巢,巢的结构相当庞大,呈盘状,主要由枯枝和乾草构成,每窝产卵通常3-4枚,在鼠类等食物丰富的年代有时多至7枚,在食物贫乏的年代通常为2-3枚。卵的颜色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被有褐色或灰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多。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有时雄鸟也参与孵卵活动。
毛鵟孵化期为28-31天。雏鸟为晚成性,孵出后由亲鸟共同餵养,到35天左右体羽已经基本长成,但一直到41-45天左右才离巢出飞,开始独自觅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