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果珍珠花(学名:Lyonia ovalifolia (Wall.) Drude var. hebecarpa (Franch. ex Forb. et Hemsl.) Chun)常绿或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8-16米;枝淡灰褐色,叶革质,叶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总状花序长5-10厘米,着生叶腋,近基部有2-3枚叶状苞片,小苞片早落;花萼深5裂,裂片长椭圆形;花冠圆筒状,蒴果球形,缝线增厚;种子短线形,无翅。花期5-6月,果期7-9月。产于台湾、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生于海拔700-2 800米的林中。该种根叶可入药。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毛果珍珠花
- 拉丁学名:Lyonia ovalifolia (Wall.) Drude var. hebecarpa (Franch. ex Forb. et Hemsl.) Chun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合瓣花亚纲
- 目:杜鹃花目
- 科:杜鹃花科
- 亚科:綟木亚科
- 属:珍珠花属
- 种:珍珠花(原变种)
- 变种:毛果珍珠花
形态特徵
(原变种)常绿或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8-16米;枝淡灰褐色,无毛;冬芽长卵圆形,淡红色,无毛。叶革质,卵形或椭圆形,长8-10厘米,宽4-5.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圆或心形,表面深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近于无毛,中脉在表面下陷,在背面凸起,侧脉羽状,在表面明显,脉上多少被毛;叶柄长4-9毫米,无毛。总状花序长5-10厘米,着生叶腋,近基部有2-3枚叶状苞片,小苞片早落;花序轴上微被柔毛;花梗长约6毫米,近于无毛;花萼深5裂,裂片长椭圆形,长约2.5毫米,宽约1毫米,外面近于无毛;花冠圆筒状,长约8毫米,径约4.5毫米,外面疏被柔毛,上部浅5裂,裂片向外反折,先端钝圆;雄蕊10枚,花丝线形,长约4毫米,顶端有2枚芒状附属物,中下部疏被白色长柔毛;子房近球形,无毛,花柱长约6毫米,柱头头状,略伸出花冠外。蒴果球形,直径4-5毫米,缝线增厚;种子短线形,无翅。花期5-6月,果期7-9月。
毛果珍珠花(变种)与珍珠花(原变种)不同在于蒴果近于球形,密被柔毛;叶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5-12厘米,宽3-6厘米。
(注:毛果珍珠花图片图册资料来源)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400-3 400米的阳坡灌丛中。
分布範围
产于江苏、安徽、浙江、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北部。模式标本采自浙江。
主要价值
根、叶:甘、酸、平。根:活血。叶:健脾,止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