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冬瓜,中药名。为猕猴桃科植物毛花猕猴桃Actinidia eriantha Benth.的根、根皮及叶。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根和根皮具有解毒消肿,清热利湿之功效。常用于热毒痈肿,乳痈,肺热失音,湿热痢疾,淋浊,带下,风湿痹痛,胃癌,食管癌,乳癌。根皮外用治跌打损伤。叶具有解毒消肿,祛瘀止痛,止血敛疮之功效。常用于痈疽肿毒,乳痈,跌打损伤,骨折,刀伤,冻疮溃破。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毛冬瓜
- 别称:毛花羊桃、白毛桃、白洋桃、白藤梨、山蒲桃、生毛藤梨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侧膜胎座目
- 科:猕猴桃科
- 属:猕猴桃属
- 种:毛花猕猴桃
- 分布区域: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 採收时间:根:全年均可,叶:夏、秋季
入药部位
根、根皮及叶。
性味
根、根皮:味淡、微辛,性寒。
叶:味微苦、辛,性寒。
归经
归肺、胃经。
功效
根、根皮:解毒消肿,清热利湿。
叶:解毒消肿,祛瘀止痛,止血敛疮。
主治
根、根皮:热毒痈肿,乳痈,肺热失音,湿热痢疾,淋浊,带下,风湿痹痛,胃癌,食管癌,乳癌。根皮外用治跌打损伤。
叶:痈疽肿毒,乳痈,跌打损伤,骨折,刀伤,冻疮溃破。
相关配伍
1、治无名肿毒:毛冬瓜鲜根适量,捣烂或加烧酒捣烂敷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治肺热失音:毛花杨桃鲜根30g。书煎,调冰糖服。(《福建药物志》)
3、治乳痈:毛花杨桃鲜叶加酒精、红糖各少许,捣烂热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4、治骨折:毛花杨桃鲜叶适量,韭菜根少许,和白酒糟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用法用量
根、根皮: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捣敷。
叶:外用:适量,捣敷。
採集加工
根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乾。夏、秋季采叶,鲜用或晒乾。
形态特徵
毛花猕猴桃,又名毛花杨桃、白藤梨、白洋桃、白毛桃、生毛藤梨、接骨仙桃。落叶藤本。幼枝、叶柄、花序和萼片密被乳白色或淡污黄色直展的绒毛或交织压紧的绵毛;皮孔大小不等;髓白色,片状。单叶互生;叶柄粗短,长1.5-3cm;叶片厚纸质,卵形至阔卵形,长8-16cm,宽6-11cm,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截形或浅心形,边缘具硬尖小齿,上面幼时散生糙伏毛,后仅中脉和侧脉上有少数糙毛,下面密被乳白色或淡污黄色星状绒毛。聚伞花序,具1-3花;花单性,雌雄异株或单性花与两性花共存;萼片2-3,淡绿色;花瓣5,淡红色,顶端和边缘橙黄色;雄蕊多数,花丝浅红色;子房球形,密被白色绒毛,花柱丝状,多数。浆果柱状卵球形,长3.5-4.5cm,直径2.5-3cm,密被乳白色不脱落的绒毛,宿存萼片反折,果梗长达15mm。花期5-6月,果熟期8-9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50-1100m的山地草丛及疏灌木林中。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性状鉴别
完整叶卵形或阔卵形,长8-16cm,宽6-11cm;先端短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截形或浅心形,边缘具硬尖小齿;上面枯绿色,有毛或已秃净,仅中脉及侧脉上有少数糙毛;下面淡枯绿色,密被乳白色及淡污黄色星状绒毛;侧脉7-8(-10)对,横脉发达,明显,厚纸质。叶柄短粗,长1.5-3cm,密被乳白色或淡污黄色直展的绒毛或交织压紧的绵毛。气微,味微辛、涩。
药理作用
抗癌作用。
现代套用
现代临床用于治疗乳腺炎,腹股沟淋巴结炎,疖肿,皮炎以及胃癌、鼻咽癌等。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彙编》:“抗癌,消肿解毒。根主治胃癌、乳癌、食道癌。”“根皮外用治跌打损伤。”
附注
该物种在贵州产量及蕴藏量较小,应加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