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位于东经109°25′—111°35′,北纬31°31′—33°16′。与鄂、豫、陕、渝四省市交界,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2012年2月25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在十堰召开现场办公会,省政府为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授旗,正式把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上升为省级战略,为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发展构架、提升了十堰地位,这在十堰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省委书记李鸿忠,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强调,抢抓机遇整合力量,全力支持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中期十堰城区将按承载150万至200万人口的规模做好规划,建设一个相当规模的中心城市,充分发挥其辐射和带动功能,到‘十二五’末,全市主要经济社会发展人均指标位居鄂豫陕渝毗邻地区8市州前列。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十堰
- 外文名称:Shiyan
- 别名:汽车城,卡车之都,鄂陕咽喉
-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 所属地区:中国华中湖北西北
- 下辖地区:2市辖区5县1县级市1开发区1特区
- 政府驻地:十堰市茅箭区北京中路8号
- 电话区号:0719
- 邮政区码:442000
- 地理位置:秦巴山区
- 面积:2.36万平方千米(2010年
- 人口:350万(2010年)
- 方言:西南官话-鄂北片-郧阳小片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 着名景点:武当山,太极湖,野人谷野人洞,五龙河,天河,上津古镇等
- 机场:十堰武当山机场(在建)
- 火车站:十堰火车站,武当山火车站
- 车牌代码:鄂C
- 高等院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7所
十堰介绍
十堰市成立于1969年,位于湖北省西北部,面积2.36万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30平方公里,人口近100万人。下辖两区五县一市,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一个旅游经济特区,即茅箭区、张湾区、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谿县、房县、丹江口市、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
大洋五洲

十堰城建湖北地市第一,省委书记李鸿忠曾多次讚美十堰城市品位、城建水平首屈一指。李鸿忠第一次来十堰,便盛讚十堰城市面貌“有特大城市氛围”;在2012年2月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现场会发言中说: 对十堰这座城市来讲,把它放到沿海发达地区也不落后,放到我们国家一些中心地区也不落后,十堰有大都市气派,在湘鄂豫陕四省地市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十堰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北部重要城市,为秦巴山区三大中心城之一,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一城两带”计画实施正在助推十堰经济高速发展,主城区将建成三国两区一基地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北三县(郧县,郧西县,丹江口市)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将成为国家战略生态经济区。南三县(竹山县,竹谿县,房县)的竹房城镇带将成为全省山区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典範。
城市建设
实施“一城两带”战略,加快“五城”建设步伐,建设国际商用车之都、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示範区,建设区域性交通中心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加快十堰建设成为鄂豫陕渝区域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2012年2月25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在十堰召开现场办公会,省政府为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授旗,正式把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上升为省级战略,为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发展构架、提升了十堰地位,这在十堰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省委书记李鸿忠,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强调,抢抓机遇整合力量,全力支持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中期十堰城区将按承载150万至200万人口的规模做好规划,建设一个相当规模的中心城市,充分发挥其辐射和带动功能,到‘十二五’末,全市主要经济社会发展人均指标位居鄂豫陕渝毗邻地区8市州前列。
三堰片区

闪光荣誉
一城两带:即区域性中心城市、竹房城镇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200平方公里、200万人口、150万辆以上汽车产能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助推国家战略生态经济区汉江生态经济带,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山区城乡一体化典範---“竹房城镇带”。
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五城建设:汽车之城、旅游之城、生态之城、和谐之城、区域性中心之城。
六堰CBD

三国两区一基地:国际商用车之都、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示範区,区域性交通中心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中国卡车之都 2010年10月17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授予十堰市“中国卡车之都”荣誉称号。2010年十堰汽车产能为60万辆,2012年达到100万辆,而其中重卡则为全国第一。十堰是东风商用车公司总部所在地,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的卡车生产基地,素有“车城”的美誉。
国家卫生城市 2011年11月24日,全国爱卫会〔2011〕1号档案公布2009-2011年度国家卫生城市名单,十堰市名列其中,这是湖北省继宜昌市之后,第二个获得此项殊荣的城市。
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全国宜居城市2007年9月,十堰入选全国宜居城市,在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3位,仅次于深圳和湛江。
国家级生态示範区 2005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十堰市“国家级生态示範区”称号。
新城建设

国家园林城市1999年10月,国家建设部授予十堰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成为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园林城市。
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东道主 2008年10月29日-11月2日,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在湖北十堰市开幕。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和中国等6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900多名运动员参与.。
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东道主 2010年10月16日-21日,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再次在中国十堰开幕。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和中国等83个国家和地区的2200名运动员参与。成龙、焦恩俊等一线明星现场助阵开幕式。
全国双拥模範城 2004年1月
人民防空先进城市 2000年11月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1年1月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 2006年
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 2006年
中国生活质量百强城市 2006年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 2003年、2004年、2005年
中国最安全城市 2007年
最佳商业城市 2007年

全国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先进单位 2006年1月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2005年
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 2007年
最受民众喜爱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 2007年12月1日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2年12月19日
借东风建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车城十堰正朝着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的目标奋进。昨日,省委、省政府在十堰召开现场办公会,支持该市借东风乘势而上,早日实现这一目标。省委书记李鸿忠,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出席此次现场会和十堰三级干部会议,为该市鼓劲加油。
李鸿忠说,近几年,十堰市面对各种挑战,负重前行,克难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着成效。一是加快转型,走出了新的发展路子,不仅巩固和壮大了传统汽车支柱产业,而且形成了以汽车产业为主的“一主多元”产业格局。二是发扬新愚公精神,开山闢地,既开拓了发展的空间,又突破了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三是打造了以“创业不止,开放创新,大局为重、牺牲奉献”为特徵的十堰精神。四是进一步明确和形成了以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为旗帜,统领十堰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
建设中的十堰第一高楼210米一栋180米两栋

李鸿忠指出,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要明确“三国两区一农”的内涵,即建设国际商用车之都、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示範区,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建设绿色生态农产品供给基地。要突出做好五篇“大文章”。一是做好产业大文章。按照“一主多元”的产业发展思路,在继续壮大汽车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县域经济。二是做好城市大文章。立足于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以开放视野和战略思维,搞好城市规划,壮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功能。三是做好旅游大文章。围绕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坚持高标準,以国际视野,搞好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四是做好山水大文章。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步到位,确保山清水秀,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粗放、后集约的老路。发挥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优势,以水为媒,从京津等受水区凝聚发展之缘、吸引发展资源。五是做好扶贫开发大文章。抢抓秦巴山区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集中连片区的机遇,推动十堰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
李鸿忠强调,支持十堰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是省委、省政府统筹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省级战略,十堰市是战略实施的主体。要按照“省里支持、十堰主导”的思路,全省上下共同推进。省直有关部门要本着倾力、全力、尽力、竭力的原则,予以大力支持。十堰市要进一步提升精神区位,树立大志气,坚持大开放,谋划大思路,拿出大手笔,推进鄂豫陕渝中心城市建设。
王国生在讲话中说,近年来,十堰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民众,以创业的志气、创新的勇气、创优的锐气,靠实干苦干迎来了十堰的新转折、新气象。他强调,着力推动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是我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省委、省政府完善区域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既是加快“战略支点”建设的需要,也是顺应经济发展新阶段新特徵的需要,既是提升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也是更好地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的需要。一定要深刻领会把握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更加自觉地从全局高度来谋划、推动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以卓越的业绩为“支点”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十堰工业新区

王国生指出,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须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认真贯彻落实鸿忠书记提出的“五城建设”要求,强化产业支撑,打造“汽车之城”;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旅游之城”;服务全国大局,打造“生态之城”;着力改善民生,打造“和谐之城”;最佳化城镇布局,打造“魅力之城”。他强调,省直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十堰市要坚持以开放促发展,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切实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强大合力。
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在讲话中从加快转型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统筹城乡发展、如期完成南水北调移民搬迁四个方面,肯定了十堰市克难奋进、加快发展取得的成效。他要求十堰抢抓机遇,举全市之力,从提升精神区位、坚持“三化同步”、改善基础设施、走特色发展之路四个方面入手,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就省委、省政府支持十堰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的有关具体问题作了说明。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春明主持现场办公会,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明确要求。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世茂,省政协副主席、十堰市委书记陈天会,省政府秘书长傅德辉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