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每天学点心理学(牧之主编书籍)

(2019-05-07 07:58:26) 百科

每天学点心理学(牧之主编书籍)

《每天学点心理学》是立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牧之。

基本信息

每天学点心理学
作者:牧之 图书书号/ISBN:7-5429-2856-6/B
出版日期:2011-4-1 开本:16开
图书装订:平装 版次:1
印次:6 印刷时间:2013-4-1

内容简介

目前,市面上所出现的心理学读本,大多只探讨一个方面,或者只是探究性格心理学,或者只讲述社会心理学,难以从中一窥心理学全貌。《每天学点心理学大全集》弥补了这个缺憾,对心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包括性格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交心理学、成功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经济心理学、爱情心理学、情绪心理学等内容。此外,该书在内容上注重理论联繫实际,力争使心理学从理论层次上升到套用层次。

目录

第一篇 心理学到底在说什幺
第一章 “我”是谁
人格的构成:本我、自我、超我
体液学说:气质的成因
人性定理:人都是以服务于他自己为目的的
周哈里窗:其实你没有那幺了解自己
“镜中我”理论:为什幺“人言可畏”
人格面具:你为什幺常常言不由衷
角色效应:为什幺“男儿有泪不轻弹”
巴纳姆效应:为什幺你总会迷信星座运程
第二章 我们如何认知世界
归因:为什幺我们常会认为“小人得志”
听众设计:为什幺家长常常委婉地向孩子解释生理现象
构造社会现实:为什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信念偏见效应:爱需要证明吗
既视感:你为什幺会对某些事物、某个场景感到似曾相识
心理定势:都是思维惯性惹的祸
鸡尾酒会效应:为什幺你能在嘈杂场所听到自己的名字
第三章 行为背后的心理玄机
为什幺狗屎状的冰淇淋让人难以下咽
人们为什幺选择世界名胜为目的地
为什幺有的人会毕生从事不喜欢的工作
为什幺人们总是难以承认自己的错误
为什幺密室总会有好奇的闯入者
波利菲尔桥上的自杀之谜
为什幺麦可·杰克逊把自己比作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第四章 快乐之谜
“ABC理论”:你为什幺不快乐
三大不合理的认知模式
为什幺你会觉得在某一天坏事不断
你能知道鱼的快乐吗
“事后诸葛亮”是人类的共性
为什幺无辜的人总会成为“出气筒”
你是什幺,你看到的便是什幺
其实你没有自己想像的那幺重要
哭不一定比笑差
第五章 有意思心理学
目击证人的记忆:证人真的陈述了事实的真相了吗
月曜效应:为什幺会出现“假期综合症”
个人空间:为什幺人们乘电梯时常爱向上看
社会促进:为什幺与朋友一起减肥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库里肖夫效应:电影是怎幺拍成的
巴克斯特效应:植物也有喜怒哀乐
错误归属偏差:投资者为什幺在天气晴朗的时候买人股票
第二篇 我们都是社会性动物
第六章 社会心理学
人们为什幺会帮助毫无关联的人
为什幺平时和善的人也会枪杀公司同事
卧底警察的心理困扰
孟母为什幺要“三迁”
公众为什幺对受害者见死不救
为什幺髒乱差的城市犯罪率较高
社会传统是如何形成的
第七章 关于社交的心理效应
刻板效应:你总会受到刻板偏见的左右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总是占据着主导地位
近因效应: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
晕轮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根源一
名片效应:相似的态度和价值观有助于形成优质的人际关係
改宗效应:一味地认同对方并非上上之策
变色龙效应:模仿对方的身体语言,你会更受欢迎
跷跷板互惠原则: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贝勃定律:为什幺你的好心总是付了东逝水
第八章 如何成为社交宠儿
为什幺要进行人际交往
像个成功人物的二十条军规
如何为自己的可信赖度加分
增强与他人的亲密感的若干秘籍
幽默让你在社交中无往不利
第三篇 成功不过是一种唯“心”主义
第九章 成功从“心''开始
自我实现的诺言:心想事成的秘密
自我效能感:不要尘封你的梦想
习得性无助:屡败之后不妨再战一次
自我妨碍:预约失败的自欺欺人之举
安慰剂效应:心理暗示的巨大力量
标籤效应:不要让别人的评价决定了你的未来
拱道效应:为什幺名校“盛产”优秀毕业生
摩西奶奶效应:有志不在年高
第十章 关于成功的秘密
桑代克试误说:为什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社会学习理论:选择朋友的标準决定了你自身的标準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学习不是一劳永逸的事
培根记忆术:过目不忘的秘密
蔡加尼克效应:开夜车的弊端
酝酿效应:为什幺放弃思考了反而会豁然开朗
乡村维纳斯效应:跳槽的必要性
瓦拉赫效应:失败只是因为你没有做应该做的事
迁移效应:为什幺很多明星都“演而优则唱”
第十一章 职场生存战
印象管理:如何提高你面试成功的机率
包装效应:为成功而打扮
Yerkes-Dodson法则:有压力不一定有动力
地位效应:为什幺上级比你更有话语权
蘑菇管理定律:牛人都是熬出来的
彼得原理:晋升也许是条“死亡”之路
帕金森法则:为什幺升职的总是那些不如你的同事
玻璃天花板效应:为什幺升职记的主角为“杜拉拉”更有噱头
马太效应:为什幺“小资”和“高产阶级”有着天壤之别
如何虏获上级的心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