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欢·懒云窝自叙》,是元代的一首散曲小令,作者阿里西瑛,曲牌为殿前欢。懒云窝之名,源于北宋邵雍安乐窝之居号。曲子写作者在“懒云窝”中,醒时饮酒作侍,酒醉之时就击节高歌,不弄丝竹不理书。主人公这样极端懒散、放纵任性,事实上是一种蔑视功名利禄、追求人性自由精神的表现。这是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以疏懒放达与元朝统治者消极对抗的反映。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殿前欢·懒云窝自叙
- 年代:元代
- 作者:阿里西瑛
- 体裁:散曲·小令
- 宫调:双调
- 曲牌:殿前欢
作品原文
【双调】殿前欢
懒云窝自叙①
懒云窝,醒时诗酒醉时歌。瑶琴不理抛书卧②,无梦南柯③。得清闲儘快活,日月似撺梭过,富贵比花开落。青春去也,不乐如何?
懒云窝,客至待如何?懒云窝里和衣卧,儘自婆娑④。想人生待则幺⑤?贵比我高些个,富比我鬆些个?呵呵笑我,我笑呵呵。
注释译文
[注释]
①懒云窝:作者的书斋名。
②瑶琴:镶嵌着美玉的琴。泛指精美乐器。理:弹弄。
③无梦南柯:意为不做荣华富贵梦。南柯,用唐李公佐《南柯记》事,指做官的梦。
④婆娑:盘桓、逍遥、自由。
⑤则幺:即怎幺。
[译文]
懒云窝,清醒的时候吟诗赋辞酒醉时慷慨高歌。不理瑶琴抛下书本高卧,悠闲酣睡连梦都不做。得清闲时就快快活活。日月好像穿梭般过去,富贵像花开花落。青春一去不再回。为何不及时享乐?
懒云窝,客人到了又如何?我依然在懒云窝里和衣卧,只求自在舒展快活。想人一生能怎幺样?再贵能比我高多少,再富又能比我阔几多?呵呵呵莫笑我,我大笑,呵呵呵。
作品简析
懒云窝之名,源于北宋邵雍安乐窝之居号。邵雍安贫乐道,“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宋史》本传)。作者懒云窝之号虽源于此,但特定含义与时代背影已有所不同。在元代,老庄思想成为一代士子的共同心理。不是入世,而是遁世,成为有元一代散曲的普遍情调。这在中国诗史上是一特异现象。其社会背影,乃是元代政治极为黑暗,士人没有出路。阿里西瑛虽是回回人,属色目人,但其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实具有普遍意义,所以才引起当时着名曲家的共鸣与和作。从西瑛此曲,也可以见到元代西域人接受汉文化之深。
作者简介
阿里西瑛
元代散曲作家。元曲家阿里耀卿之子,字西瑛。回族。西域人,曾居吴城(今江苏苏州)。生卒年不详,至元(1335-1340年)到至正(1341-1368年)间在世,约元仁宗延佑末前后在世。善吹筚篥。自称其居室为“懒云窝”,与父耀卿学士,俱工曲。尝作室曰嬾云窝,作殿前欢写之,一时名手如贯云石、乔吉、卫中立、吴西逸皆有和作。《太和正音谱》列其为“词林英杰”。今存小令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