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戮》是由法国、德国、波兰、西班牙联合製片的79分钟喜剧影片,该片由罗曼·波兰斯基执导,朱迪·福斯特、凯特·温丝莱特、克里斯托弗·沃尔兹、约翰·C·赖利等主演,于2011年9月1日在义大利上映。
该片讲述了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两对家长由于孩子打架而见面,随后发生争执的故事。
基本介绍
-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 编剧:罗曼·波兰斯基、
- 主演:朱迪·福斯特,凯特·温丝莱特,克里斯托弗·沃尔兹,约翰·C·赖利
- 对白语言:英语
- imdb编码:tt1692486
- 中文名:杀戮
- 外文名:Carnage
- 其它译名:躁爸爸狂妈妈、今晚谁当家、杀戮之神、会客厅杀戮、屠杀之神、文明的野蛮人
- 出品时间:2011年
- 製片地区:法国、德国、波兰、西班牙
- 类型:喜剧
- 片长:79分钟
- 上映时间:2011年9月1日
- 色彩:彩色
剧情简介
当两个小男孩在操场上大打出手之后,作为“施暴者”的家长,他们特别拜访了“受害者”的家长,就为了解决孩子们之间的问题——他们分别是相当有能力和口才的南茜(凯特·温丝莱特饰)与艾伦·考万(克里斯托弗·瓦尔兹饰)夫妇,以及站在他们的对立面的自由作家佩内洛普·朗斯特里特(朱迪·福斯特饰)和她那做批发商的丈夫麦可(约翰·C·赖利饰)。然而,最初本来只是两对父母非常礼貌性的建议和讨论养育孩子的心得,结果很快就升级成为了一场口舌之战,然后在这个过程中,4位家长也越来越多地展示出了自己真实的本性,原来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没办法逃脱这场“杀戮”。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备注 |
---|---|---|---|
佩内洛普·朗斯特里特 | 朱迪·福斯特 | - | - |
南茜 | 凯特·温丝莱特 | - | - |
艾伦·考万 | 克里斯托弗·瓦尔兹 | - | - |
麦可 | 约翰·C·赖利 | - | - |
Ethan | Eliot Berger | - | - |
Walter | Joseph Rezwin | ---- | 电话声音 |
Dennis | 内森·瑞佩 | ---- | 电话声音 |
Mother | Tanya Lopert | ---- | ---- |
Secretary | 朱莉·亚当斯 | ---- | 电话声音 |
职员表
製作人 | 原着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配乐 | 剪辑 | 选角导演 | 艺术指导 | 服装设计 | 视觉特效 | 布景师 |
---|---|---|---|---|---|---|---|---|---|---|---|---|
萨义德·本·萨义德 OliverBerben 马丁·莫兹科维茨 | 雅丝米娜·雷札 | 罗曼·波兰斯基 | MareikeEngelhardt SophieLe Guénédal RalphRemstedt CarolineVeyssière | 罗曼·波兰斯基 | 帕维尔·爱德曼 | 亚历山大·迪斯普拉特 | Hervé de Luze | Fiona Weir | 迪安·塔沃拉里斯 | 米兰拉·坎农诺 | Mikael Tanguy | Frankie D. |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演员介绍
- 佩内洛普·朗斯特里特演员:朱迪·福斯特麦可的太太,在书店做事,兼职作家,正在写一本关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的书。自以为心怀大爱,孩子打架的小事她能发挥出一篇关于暴力和道德的学术论文,她心繫达尔富尔受苦受难的黑人兄弟,但眼前的南茜反胃呕吐的时候,她满脑子只想着“最喜欢的书被弄髒了”。
- 麦可演员:约翰·C·赖利佩内洛普的丈夫,销售装饰性的五金器皿的批发商。他表现得慷慨大度,其实连女儿养的一只仓鼠都容不下。
- 南茜演员:凯特·温丝莱特投资经纪人,艾伦的太太。总是表现得扮温婉谦和,其实心里早把佩内洛普的祖宗都问候了。在撕掉假面之后,变的歇斯底里。
- 艾伦·考万演员:克里斯托弗·瓦尔兹精英里打业务电话,把老婆和主人家晾在一边。并和妻子打算粉饰一切问题,并在潜在的法律纠纷上採取先发制人的姿态。
角色演员介绍参考资料
幕后花絮
- 影片的时长只有79分钟,影片的故事也就发生了79分钟。电影时间和电影里的物理时间是一致的。
- 影片只用了六周就拍摄完成了。
- 影片中凯特·温丝莱特有一场呕吐戏,她吐出来的东西是香蕉和其他水果搅拌在一起的混合物。拍摄这个场景的时候,温丝莱特的孩子也在边上“参观”。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方 | 获奖情况 | |
---|---|---|---|---|
2011年9月8日 | 第6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小金狮奖 | 《杀戮》 | 获奖 |
金狮奖-最佳影片 | 《杀戮》 | 提名 | ||
2012年1月13日 | 第69届金球奖 | 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 | 朱迪·福斯特 | 提名 |
凯特·温丝莱特 | ||||
2012年12月1日 | 第25届欧洲电影奖 | 最佳女演员 | 凯特·温丝莱特 | 提名 |
最佳编剧 | 罗曼·波兰斯基 | |||
2012年2月24日 | 第37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 最佳改编剧本 | 罗曼·波兰斯基 | 获奖 |
2012年2月19日 | 第26届西班牙电影戈雅奖 | 最佳欧洲电影 | 《杀戮》 | 提名 |
2012年 | 第56届义大利电影大卫奖 | 最佳欧洲电影 | 《杀戮》 | 提名 |
製作发行
主创单位
製作单位 | SBS Productions、Zanagar Films、France 2 Cinéma、法国第4电视台、Ciné Cinémas、France Télévisions、Wild Bunch(法国);Constantin Film Produktion GmbH(德国);SPI Film Studio、Polish Film Institute、Polski Instytut Sztuki Filmowej(波兰);Versátil Cinema(西班牙) |
---|---|
发行单位 | Cinéart(比利时)、Cinéart(荷兰)、Medusa Distribuzione(义大利)、Mongrel Media(加拿大)、索尼(美国、日本)、Wild Bunch Distribution(法国)、Ascot Elite娱乐集团(瑞士)、Media International Pictures(黎巴嫩)、Midget娱乐(丹麦)、Zon Lusomundo Audiovisuais(葡萄牙) |
影片上映
国家、地区 | 上映时间、细节 | 上映国家 | 上映时间、细节 |
---|---|---|---|
义大利 | 2011年9月1日(威尼斯电影节) | 义大利 | 2011年9月16日 |
美国 | 2011年9月30日(纽约电影节) | 英国 | 2011年10月22日(BFI伦敦电影节) |
英国 | 2011年10月(伦敦电影节) | 荷兰 | 2011年11月1日(阿姆斯特丹电影周) |
希腊 | 2011年11月3日 | 瑞士 | 2011年11月10日(法语区) |
瑞士 | 2011年11月17日(德语区) | 西班牙 | 2011年11月18日 |
德国 | 2011年11月24日 | 法国 | 2011年12月7日 |
俄罗斯 | 2011年12月8日 | 哈萨克斯坦 | 2011年12月8日 |
荷兰 | 2011年12月8日 | 以色列 | 2011年12月8日 |
比利时 | 2011年12月14日 | 乔治亚 | 2011年12月15日 |
美国 | 2011年12月16日 | 土耳其 | 2011年12月16日 |
加拿大 | 2011年12月23日(限定) | 爱沙尼亚 | 2011年12月23日 |
葡萄牙 | 2011年12月29日 | 加拿大 | 2012年1月6日 |
匈牙利 | 2012年1月12日 | 罗马尼亚 | 2012年1月13日 |
捷克 | 2012年1月19日 | 波兰 | 2012年1月20日 |
丹麦 | 2012年2月2日 | 希腊 | 2012年2月2日 |
英国 | 2012年2月3日 | 爱尔兰 | 2012年2月3日 |
芬兰 | 2012年2月10日 | 挪威 | 2012年2月10日 |
瑞典 | 2012年2月17日 | 日本 | 2012年2月18日 |
马尔他 | 2012年2月22日 | 印度 | 2012年2月24日 |
澳大利亚 | 2012年3月1日 | 塞尔维亚 | 2012年3月1日 |
阿根廷 | 2012年3月1日-8日 | 克罗地亚 | 2012年3月15日 |
中国香港 | 2012年3月22日 | 立陶宛 | 2012年4月6日 |
纽西兰 | 2012年4月12日 | 墨西哥 | 2012年4月20日 |
科威特 | 2012年4月26日 | 中国台湾 | 2012年5月25日 |
巴西 | 2012年6月1日、29日 | 韩国 | 2012年8月16日 |
*影片上映参考资料 |
影片评价
《杀戮》片名很惊悚,内容却是两个美国中产家庭的细琐矛盾。两个孩子打架,双方家长见面和解,结果因每个人价值观不同引发口角大战,这是佩雷洛普、麦可、兰茜、艾伦四人糟糕而绝望的一天。主要场景只有三个:客厅、厨房、电梯间,和出现过两次的洗手间,如此小的空间,只有波兰斯基才能调度的如此流畅顺手,并在有限的空间里,用所有可用元素製造完美的戏剧冲突。
《杀戮》没有场景转换,所有戏剧冲突靠台词和演员表演推动,于是波兰斯基把他的暴力表现手段全都融入台词中,这样的“冷暴力”依然有着波氏犀利。语言的交锋中,涉及话题包罗万象,从亲职教育到人生观、夫妻感情男女关係,但是都逃不脱悲观绝望的方向,话题看似无机的被提起,实则丝丝相扣,与情绪节奏配合的恰到好处,全然不是随便编排的。
导演波兰斯基少见的选用了自然光,室内背景调子也并不突兀,在这种情况下,一大束黄色郁金香就相当抢眼。郁金香的花语有很多解释,但那颜色是忧郁準没错,据说住在这种色调房间里的人会忧郁而偏执,结合凯特最后摔花的镜头,这束郁金香绝不是导演随意为之,细心便可发现,围绕着客厅无论怎幺调度,那束浓郁的黄色总是视觉焦点,是情绪高潮处最好的色彩背景。除了客厅,影片中另一个重要的场景是走廊电梯间,波兰斯基在这里两进两出,吊足了观众胃口。而走廊就成了封闭与外界的过渡段,诱惑十足。明知走不出去,每次玄关处的徘徊还是让人紧张万分,这就是导演製造悬念的本事了。
《杀戮》除了导演游刃有余、成竹在胸的调度,更是仰赖了四位主角的精彩演绎。朱迪·福斯特,凯特·温丝莱特,克里斯托弗·瓦尔兹,约翰·C·赖利,根本看看名字就能想像到他们之间的火花四溅。两位男主角性格差异较大,各有千秋,克里斯托弗即使饰演律师也带着些“无耻混蛋”的阴狠。朱迪和凯特有美国中产妇女的共性,表演上难免有飈戏之嫌,朱迪偏执,凯特虚伪,难得二位性格细微处把握的也很好。(网易娱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