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殷鉴不远

(2018-12-24 12:12:36) 百科
殷鉴不远

殷鉴不远

殷鉴不远(yīn jiàn bù yuǎn):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鉴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出自《诗经·大雅·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殷鉴不远
  • 外文名:One need not look far for a lesson
  • 拼音:yīn jiàn bù yuǎn
  • 释义: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 出处:《诗经·大雅·荡》

成语解释

【拼音】yīn jiàn bù yuǎn
【释义】殷:指商朝后期;鑒:审查。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出处】《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例句】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宋与金的历史,对崇祯来说殷鉴不远,而他绝不愿在后代史书中被看成是懦弱的君主。”
蔡东藩《清史演义》第一回:“现在清朝二字,已成过去的历史,中国河山,仍然照旧,要想易乱为治,须把清朝的兴亡,细细考察,择善而从,不善则改,古人说的‘殷鉴不远’便是此意。”

成语辨析

同义词: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用法:作谓语、定语;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成语典故

《诗经·大雅·荡》最末有两句道: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原来殷商之前,就是夏(或称夏后氏)。以治水闻名的夏禹,是夏代的第一任君王。这夏禹,是我国传说中上古时代有名的圣王之一。可是夏代末了的一个君王,叫做夏桀的,却荒淫暴虐。于是商汤起义,把夏朝灭掉,改立为商朝。商汤就做了商代的第一任君王。这商汤,也是一位有名的圣王,可是商代传到末期,也逐渐腐败,越来越不像样子。当时作为西方诸侯之长的“西伯”周文王曾怀着一片好心,提出过诚恳的劝告,上述诗中的两句,也就是这个意思。那两句的大意是说:殷商的教训不必向远处去找,就在夏桀那一代!也就是说:夏代的灭亡,应当作为殷商的鉴戒。可是殷商的末代君王商纣,不听忠言,不接受前代的教训,终于被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所灭亡。
【成语故事】 周厉王是周朝的第十个国王。他在位时,对内横徵暴敛,垄断了社会财富和资源,加重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同时还剥夺了一些贵族的权力;对外,南征荆楚,北防游牧部落,与周边的少数民族也矛盾重重。周厉王为压制国人的不满,派人监视公开指责的人,一旦发现就立即处死。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相遇彼此只能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召公上朝进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住人们的口,要比堵住河里的水更厉害。水积多了,一旦决口,造成的伤害一定更大;不让民众说话,也是这个理儿。所以,治理民众就像治理河流一样,只能疏导,不能堵塞。周厉王不听劝阻,一意孤行,为所欲为,从此,国人都不敢说话,没过几年,民众忍不可忍发生了暴动,袭击周厉王,他怆惶出逃,死于外地。这就是《诗经 》里《大雅 荡》的历史背景,诗作者借用周武王的口谴责昏君,诅咒暴政,大骂商纣王,实际是在抨击周厉王。“殷鉴不远,在夏后(王)之世”,实际上也就是:“周鑒不远,在殷后(王)之世。”国家覆亡的教训并不远,对于商来说,是夏桀,对于周来说,就是殷纣!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