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光故居台北温州街十八巷曾是日据时代台北帝国大学(今台湾大学)的教授宿舍群,这数个平房宅院与相邻楼房以绿树隔开,同享静谧空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殷海光故居
- 类别:名人故居
- 地点:台北温州街十八巷
- 竣工时间:日据时代台北帝国大学
- 开放时间:故居甫于十一月十四日开放
- 馆藏精品:强调要有说真话的道德勇气
地理位置
巷弄顶头的院落大致为三角形,拱起的小小假山上绿荫怡人,树下石头桌椅历经岁月打磨有青苔攀爬的痕迹,一道小小沟渠已乾涸许久。
故居介绍
院墙上,一块金属牌上刻着“殷海光故居”。牌子以中英两种文字介绍这处房舍及先前的居住者:“哲学界巨擘、自由主义导师殷海光先生在台故居。先生任教于台大哲学系,毕生提倡自由主义,秉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精神,勇于对抗威权、批评时政,启迪学术与社会良知,对推动台湾民主运动具有贡献。”
历史背景
这处日式木造房屋,是当年台湾大学利用校警宿舍拆除后留下的建材构建的。一九五六年,殷海光入住这处宿舍,闲暇时他自行凿挖沟渠,将废土堆砌成山,分别命名为“愚公河”、“孤凤山”,在此居住直到一九六九年过世。
故居已沉寂了很久。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常显热闹,总有大学生前来喝咖啡、高谈阔论,邻居小朋友也喜欢在这里烤肉、玩水。殷海光被称作“台大最卖座的教授”,他承继“五四”初期鼓吹的自由主义,强调要有说真话的道德勇气。
名人影响
知名学者林毓生、李敖、王晓波、陈鼓应都曾受他培养。李敖曾这样描述殷海光:“国民党自从在大陆失败逃到台湾后,他们检讨失败的原因,可分两派:一派认为专製得不够,今后要多专制才行;一派认为自由民主得不够,今后要抛弃老套,要做深刻的进步的反省才行。
做这种反省的人数极少,但最成功的就是殷海光。故居甫于十一月十四日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