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炳昌,云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另有民国时期人物。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段炳昌
- 国籍:中国
- 民族:白族
- 出生地:剑川县
- 出生日期:1955.2.7
- 职业:博士生导师
- 毕业院校:云南大学
- 职称:教授
当代人物
段炳昌(1955.2.7— ),男,白族,云南省剑川县向湖村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云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重点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员、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云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文学学科分委员会主任)、《民族艺术研究》常务副主编。
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民俗学、中国古代文学、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等。论着《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简史》、《儒道释语》、《千古怪异》、《多彩凝重的交响乐章—云南民族建筑》、《穿越白族民俗长廊》、《云南民族村寨调查—剑川下沐邑》、《饮冰室文集点校》《云南南民族文化概说》、《云南历代诗词选》;主编教材《文学作品选》等;在《民族语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思想战线》发表论文近40篇。
主要研究成果:
主持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整理与套用”、教育部教育改革重点项目“边疆地区综合大学中文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民族文化学”等重大研究项目多项。
代表性成果: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简史》、《穿越白族民俗长廊》、《从杜甫的评价看宋代诗风的转变》、《南诏与湄公河流域古国的关係》、《缅语词“乌底巴udi-bhra”的白语训读》以及关于云南古代乐舞的系列文章。
获奖成果:
1次获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第五届中国国家图书奖民族类三等奖;西南地区优秀图书特等奖;3次获云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园丁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多项。
民国时期人物
段炳昌(1908——1948),字星五,山西省武乡县聂村人。1929年毕业于太原北方军官学校骑兵科。1931年考入骑兵学校,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35年返晋,历任骑兵一师少校参谋、中校参谋、七团团长、副师长、汾阳县长等职。1942年7月爆发晋中净化战役。晋西驻扎国民政府第二战区部队十几个师,军粮奇缺,晋军与日军于1942年7月因抢收粮食于晋中净化村发生激战,晋军伤亡惨重,时任汾阳县长兼骑一师师长的段炳昌率部投降日军。后历任山西剿共军一师师长、华北绥靖军十二集团军副司令。其间残杀我抗日军民430余人,焚毁房屋2000余间。1945年8月,日军投降,华北绥靖军被阎锡山改编为山西省防军第三军第八师后,任八师师长。未几逃往太原。上党战役中,奉命率部赴沁源增援彭毓斌部,于“青修惨案”中又杀害我军27人,拘捕267人。1947年,所部被解放军打散,赋闲太原。1948年冬,与邱仰浚準备逃台,于乘船途中溺水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