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歼-6甲

(2019-04-25 07:08:39) 百科
歼-6甲

歼-6甲

歼-6甲(代号:J-6A,英文:SAC J-6A,曾用代号:东风-103)全天候战斗机,是中国製造的第一型超声速飞机。该机是中国仿製的苏联米格-19P战斗机,1954年7月首飞,1955年开始大量生产。

歼-6甲型是由瀋阳飞机厂和南昌飞机厂于1958年开始,同时仿照米格-19波型研製的。后因质量问题,于1974年移交贵州飞机厂重新研製,并在1975年12月首飞。米格-19或歼6歼击机的翼下可挂4枚K-5,飞弹採用尾追攻击,通常一次发射2枚,以保证命中。

1975年5月,歼6甲飞机首飞成功,经过技术和火控性能试飞后,于1977年初,达到并获得设计定型。歼6甲飞机的研製成功,与苏联米格-19飞机相比,不仅火控系统增强了攻击能力,并有零高度、小速度救生能力的座椅。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歼-6甲
  • 英文名称:SAC J-6A
  • 前型/级:歼-5
  • 次型/级:歼-7
  • 国家:中国
  • 飞机类型:单座单发超声速喷气式战斗机

发展沿革

歼-6甲(代号:J-6A,英文:SAC J-6A,曾用代号:东风-103)全天候战斗机,是中国製造的第一型超声速飞机。该机是中国仿製的苏联米格-19P战斗机,头部机炮取消,可带两枚霹雳-1空空飞弹,空速管在右翼尖。进气道上端和隔板中央加装了RP-1测距雷达(搜寻距离2千米),中国製造的米格-19飞机于1954年7月首飞,1955年开始大量生产。
歼-6甲战斗机三视图歼-6甲战斗机三视图
歼-6甲型是由瀋阳飞机厂和南昌飞机厂于1958年开始,同时仿照米格-19P型研製的。
1964 年 11 月,航空工业部统一国产飞机命名,东风103改称歼-6甲。
歼-6甲后因质量问题,于1974年移交贵州飞机厂重新研製,并在1975年12月首飞。发动机採用2台涡喷-6发动机,单台推力25.497千牛,加力推力31.871千牛。 1958年,我国在引进米格-19歼击机的同时,引进了苏制K-5M型空空飞弹。这种在当时处于领先水平的飞弹可全天候使用。缺点是无线电驾束制导体式较为原始,难以跟蹤具有较佳机动能力的飞机,只适合攻击轰炸机等大型飞机。米格-19或歼6歼击机的翼下可挂4枚K-5,飞弹採用尾追攻击,通常一次发射2枚,以保证命中。
歼-6甲战斗机歼-6甲战斗机
1975年5月,歼6甲飞机首飞成功,经过技术和火控性能试飞后,于1977年初,达到并获得设计定型。歼6甲飞机的研製成功,与苏联米格-19飞机相比,不仅火控系统增强了攻击能力,并有零高度、小速度救生能力的座椅,具有明显的科技进步点。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研製历程

歼-6甲是112厂根据许可证仿製米格-19П而成的全天候截击机,主要供夜间和複杂气象条件下作战使用,曾命名为“东风”103歼击机,工厂代号45号机。
歼-6甲战斗机歼-6甲战斗机
1957年10月15日,中苏政府签订协定,由苏联向中国提供米格-19П全天候截击机的製造权,提供样机、部分飞机散件和全套技术资料。
1958年,中国从苏联购进米格-19П全天候截击机装备部队,同时引进的图样资料运抵瀋阳。112厂1958年2月收到米格-19П飞机技术说明书,开始进行仿製準备,1958年7月图样到齐。
首批仿製飞机2架,其中02架静力试验机于1958年11月24日总装完成,开始进行全机静力试验,载入100%时破坏,达到要求。
112厂试製的第一架原型机于1958年12月17日出厂,12月19日由王幽淮操纵首飞成功。到1959年2月16日,经过26架次/10小时5分的试飞之后便宣告试飞合格,1959年4月26日国家验收定型,5月投入批量生产。7月9日,国务院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了国家鉴定委员会的报告,同意歼-6甲批量生产。
歼-6甲的试製工作是在“大跃进”时期进行的,其周期比歼-5还要短50%,由于严重违背科学规律,出厂的飞机和发动机陆续出现多起严重质量故障。飞机在製造中盲目更改工艺、材料,有些材料用错,有些材料选用了未经试验的代用品;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出现进气道铆钉脱落、座舱漏气、平尾抖动等问题,根本无法正常飞行,更谈不上作战使用了。1959年12月12日,01架歼-6甲飞机在飞行中导管漏油,引起发动机失火。
112厂生产的歼-6甲,试製时用外汇约4000万卢布,1961年单价为175万元,1963年单价为163.46万元(实际成本156.67万元)。到1960年12月20日停产,共生产83架,加上从苏联运来的1架样机总计84架。这些飞机无法交付使用,只得返修。第一架返修的歼-6甲飞机查出大小故障1401个,更换部件、焊接件多达58项。到1964年完成全部返修工作。1962~1964年陆续交付空军作战部队69架,交航校地面教学用12架,补充静力试验2架。
1958年8月15日,一机部四局在瀋阳召开会议,决定320厂也仿製生产米格-19П全天候截击机,以便使该厂获得製造喷气式飞机的能力。9月,112厂将资料移交320厂,9月25日320厂设计室根据112厂提供的图样、技术条件,加上部分样机补充测绘的图样、新编的技术条件和利用附属档案厂的技术条件开始发图试製。
1959年2月24日,320厂组装的第一架米格-19П飞机由王幽淮首飞成功。但是这架样机在第二次滑行时,出现了发动机失火烧毁的事故。直到8月21日才恢複试飞,9月28日按照飞机交付验收大纲飞行合格。
歼-6甲战斗机歼-6甲战斗机
1959年11月27日,国家鉴定委员会对320厂仿製生产的歼-6甲型飞机进行了鉴定验收,并同意进行小批量生产,当年交付1架。
1960年9月,由于缺乏配套备件,同时飞机上的钢材、镁合金件、焊接件相继发生质量问题,仿製工作和试生产都陷入停顿状态,连续3年没能继续交付飞机。1962年8月开始分解返修,1967年6月停产,320厂共生产歼-6甲飞机7架。

技术特点

歼-6甲飞机机身为半硬壳式,头部为圆截面的雪茄形,尾部转变为椭圆形。为了装雷达,歼-6甲机头上部装有帽沿式玻璃钢蜂窝鼻罩,机头进气道中央是玻璃钢蜂窝锥体。前机身有座舱、油箱、机身炮、发动机、电气无线电设备、前起落架和液压冷气系统附属档案;后机身装有两台涡喷发动机及其加力燃烧室、两个油箱、操纵件、减速伞装置、喷口操纵系统等,后机身上还装有3个减速板。座舱盖由固定风挡和活动部分组成,应急时座舱盖活动部分可以抛掉。歼-6甲翼根装两门30-1航炮,机头没有装航炮。
歼-6甲战斗机歼-6甲战斗机
歼-6甲所使用的发动机为仿製苏联图曼斯基设计局РД-9Б型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涡喷-6型发动机。
歼-6甲飞机採用全金属中单翼,机翼上表面装有导流片,下表面有扰流片,与副翼的操纵联动,空速管位于右翼尖,翼根部分装有航炮。水平尾翼平面形状为箭形,垂直尾翼由垂直安定面和方向舵组成。

基本数据

歼-6甲战斗机参考数据:
歼-6甲歼-6甲
机长
14.64米(不包括空速管时12.54)
翼展
9.04米
机高
3.89米
空重
5447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8824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
7400千克
正常载重
195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
1450千米/小时(高度9000米)
巡航速度
900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
17900米
最大航程
1390千米,带副油箱2200千米
续航时间
1时43分,带副油箱2小时38分
武器装备
3门航炮,翼下可挂空空飞弹、火箭、炸弹和副油箱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