殭尸(Jiang Shi)
⒈即是死尸,人死后会因为血液停止流动和循环,人的一切生理机能停止工作。
⒉尸体现象之一,即尸僵。指人死后躯体逐渐变硬而僵直的过程。
⒊是指人死后,尸体在某种作用下重新起立行走。殭尸往往面貌狰狞,极度嗜血,不停地袭击活人(生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殭尸
- 外文名:zombie
- 繁体:僵尸、殭尸
- 拼音:jiāng shī
- 词义:僵硬的尸体
基本解释
简体字:殭尸
繁体字:僵尸、僵尸
拼音:jiāng shī
字面意思:僵硬的尸体
国语:
拼音:jiāng shī
韦氏拼音:chiang1-shih1
注音符号:ㄐㄧㄤ ㄕ
广州话:goeng1-si1
详细解释
僵硬的死尸。也有形容话少面无表情、性格麻木的人,俗称面瘫、面无表情,且性格冷淡冷血。宋·梅尧臣《依韵和宋中道见寄》:“已甘老死填沟隍,殭尸阖棺犹目张。”亦以喻腐朽的事物。
殭尸在中国民间传说中为一种复活死尸,长有白毛,跳跃行走,力大,其记载多见于《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等小说。
其他解释
1.谓人死而尸体僵卧
《吴子·图国》:“故当敌而不进,无逮于义矣;殭尸而哀之,无逮于仁矣。”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殭尸千里,流血顷亩。”
宋·洪迈《夷坚志补·沉乌盆》:“其后年齿浸高,生计日削……因大雪出外,死于城东,殭尸在地无殓。”
清·刘大櫆《乞公建义仓引》:“羸老孤幼,继踵而死,殭尸草泽,骸骨相枕籍。”
2.死尸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上》:“殭尸倚窟,枯骨尚全,惟无肤发而已……当是数百年遗骸矣。”
《西游记》第二七回:“他是个潜灵作怪的殭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白骨夫人。
清·袁枚《子不语·鬼吹头弯》:“格斗良久,至鸡鸣时,女身倒地,乃殭尸也。明日报官焚之,此怪遂绝。”
杨沫《北京的灯光》:“清晨的街头,一具具冻饿而死的殭尸,是这样触目惊心。”
3.比喻僵死、腐朽的事物。
鲁迅《坟·写在<坟>的后面》:“后二类是不得已的调和派,只希图多留几天殭尸。”
4.常用来比喻某些事物已脱离了原本本质,但却仍保留原来的面貌而继续存在。
如殭尸网路、殭尸账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