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简称残疾人事业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是指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分析工具,从中国以及各个地区实际状况出发,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及区域残疾人事业发展态势,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基础、目标、原则、主要任务、重大项目、保障措施等做出一年以上的科学计画。
中国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编制好残疾人事业“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而深远。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十三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
- 简称:残疾人事业十三五规划
- 时间:2016-2020年
发展前景
未来社会化、市场化发展潜力和空间大。
发展现状
残疾人事业仍然是社会事业的短板,残疾人服务供给侧的改革与发展仍比较滞后。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採取了一系列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大举措:开展全国残疾人状况调查,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国家计画,成立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建立全国统一的残疾人组织,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倡导扶残助残的良好风尚,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激励残疾人自强自立。自改革开放以来,残疾人康复得到了长足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近4万名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残疾人就业状况明显改善,就业人数不断增加;1000多万农村贫困残疾人通过扶贫开发解决了温饱;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日益丰富;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逐步形成;残疾人素质普遍提高,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残疾人事业已由过去以福利救济为主的社会福利工作,逐步发展成为包括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维权、无障碍环境建设、残疾预防等多领域的综合性社会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步,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讚誉。实践证明,我国残疾人事业走上了一条适合国情、具有特色、科学发展的道路,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目前,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已达8500万,其中仍有1500万以上残疾人生活在国家贫困线以下,残疾人仍然是当前中国最困难的社会群体之一。许多残疾人由于身体条件所限,面临着难以与社会其他人员平等发展的困境。他们的生存梦、发展梦实现起来缺少支撑、举步维艰。给予残疾人群体更多的社会保障和发展机会,为他们提供更加完备的公共服务,使残疾人群体能够与健全人共同步入全面小康、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将是“十三五”时期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方向和主要着力点。
发展需求
随着一系列促进残疾人及其家庭增收的政策措施在“十二五”时期得到落实,残疾人的服务需求将加快增长。除公共服务外,残疾人个性化、层次性的服务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据保守估计,中国每年的残疾人用品市场规模即在2000亿元以上,相关的康复、养护照料等服务的规模更是难以估量。随着残疾人群体规模的扩大和消费能力的提升,残疾人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市场规模还有望进一步逐年增大,残疾人服务业将在未来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忽略的增长点。但同时,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仍相对滞后,残疾人收入水平和社会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残疾人的消费能力与日益增长的居民消费能力相比还有相当距离,仍有巨大增长空间。
改革发展思路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推动和残疾人自强自立相结合。发展残疾人事业,增加残疾人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供给,既能满足残疾人服务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对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和就业、培育新的经济成长点也有重要意义。要坚持改革创新,更多依靠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加快发展残疾人服务业,促进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
一要坚持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共同发展。目前残疾人的服务需求较大一部分是公共服务需求,需要各级各类政府部门协力予以满足,要切实把残疾人事业纳入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用好有利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政府这只手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做到管理和服务“到位”,避免“错位”与“失位”。
二是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推动和残疾人自强自立相结合。要切实釐清政府、社会、市场在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职责和关係,放宽发展残疾人服务业的限制,最大限度为企业和社会组织“鬆绑”,让各种残疾人服务资源“活”起来,适应残疾人特殊性、多样性、类别化的服务需求。
三是要坚持扩大服务供给和提高服务质量相结合。要加快完善财税、价格、规划、土地等政策,积极支持社会力量进入残疾人服务领域,兴办残疾人服务场所设施、研发残疾人需要的各类产品、开展残疾人相关服务。要在努力提供更多服务的同时,促进社会提供更好的残疾人服务,实现扩量与提质的共同推进。
发展任务
1.努力促进残疾人及其家庭脱贫与增收。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职能部门工作责任感和光荣感,坚持齐抓共管,把扶残工作与扶贫工作相结合,把残疾人兜底保障与就业增收相结合,落实精準扶贫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就业,以促就业带动增收入,确保残疾人与健全人共同实现全面小康。
2.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福利补贴制度。坚持普惠和特惠相结合,加快出台和完善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的补贴和优惠措施,不断扩大残疾人享受社会救助的範围并提高标準,在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上,加快建设覆盖全国残疾人的社会福利制度。
3.加快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的定製度设计,建立能够满足残疾人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务平台,使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要大力发展残疾人服务业,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扶残助残,努力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4.统筹城乡和区域残疾人事业发展。结合中国残疾人事业布局,强化城乡与区域之间残疾人事业的互动和交流,以城乡带动农村,以东部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促进城乡和区域残疾人事业发展。
5.积极推动残疾人事业法治化合信息化。要科学立法,进一步完善与残疾人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举措,同时加强法律落实与执法监督,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围绕“网际网路+”,搭建残疾人服务平台,开发适合残疾人使用的软硬体信息产品,促进残疾人共享信息技术发展成果。
6.大力营造扶持助残的社会环境。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形成人人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