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归因误差

(2018-09-26 20:32:27) 百科
归因误差

归因误差

在归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贯性的错误和偏见,叫做归因偏差或归因误差(attribution error)。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归因误差
  • 外文名:attribution error
  • 心理学:归因

归因误差来源于类型

归因误差有的来源于人们的动机,有的则是认知因素和动机两者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误差:
1、基本归因偏差:在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倾向于把别人的行为归结为内在因素,而低估了情境的影响。
2、活动者—观察者效应:行动者对自身归因不同于他人对此行为的归因。虽然,双方认知到的是同一个行为 ,但是行动者倾向于把成功原因归为个人,把失败原因归于情境;而观察者则会更多把成功原因归于情境,把失败归因于个人特质。形成这种偏差主要是双方所站的角度和出发点不同。旁观者往往站在一个理想的角度,从常规的逻辑出发。如认为人就要说到做到,借东西就应该如期偿还,朋友就应该互相帮助等,一旦发现不合常规,就归因于行为实施者的个人因素。而实施行为的人则更多地是从具体情况出发,强调实际行为的特殊情境。如借东西未还是因为太忙,没时间,朋友没及时帮忙是因为有急事走不开等等。可见,归因的分歧是造成人与人之间矛盾的一个因素。
3、自我服务偏差:人趋向于把别人的成功和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而把别人的失败和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 。比如,学员喜欢将自己受加分奖励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而将受到扣分处理归因于干警对自己有偏见甚至社会不公平。
除了上述归因偏差,还有性别导致的动机、观念、环境等归因偏差,另外涉及到个人利益的时候也会导致归因偏差。

归因矫正

浅层归因——在总结自己走进矫治所的原因时,常常说是由于自己抵挡不了诱惑、控制不住自己,对自己的行为只从直接原因上分析,而不从根本原因入手,作蜻蜓点水式分析,不愿进行深入地剖析。
外部归因——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倾向于主观以外的因素,一味地怨天尤人,强调客观原因。
片面归因——在对自己行为进行归因时,不进行全面客观地把握整体上综合地归纳总结,而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论一点,不及其余。
消极归因——用一些不可控制的和具有稳定性的因素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如个人稟赋、天资,任务难度等,把自己的行为的成因归结到难以改变的因素上。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