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历程·简史:拥抱传统文化

(2019-11-24 15:48:36) 百科

历程·简史:拥抱传统文化

《历程·简史:拥抱传统文化》以两位大家经典作品为拥抱对象。李泽厚《美的历程》从审美趣味史的角度,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粹表现;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则从哲学史的角度,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思想脉络。《历程·简史:拥抱传统文化》既通俗又学术,共同为读者勾画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轮廓。

基本介绍

  • 书名:历程•简史:拥抱传统文化
  • 类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39951966, 9787539951966
  • 作者:李哲厚 冯友兰
  •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 页数:528页
  • 开本:32
  • 品牌:合肥三原

内容简介

《历程·简史:拥抱传统文化》编辑推荐:双典合璧,一个有血有肉、有筋有骨的中国传统文化框架呈现读者眼前。
读李泽厚《美的历程》,以书画、雕塑、诗文、建筑等“美的巡礼”直观了解何谓青铜饕餮,何谓笔走龙蛇。文章高屋建瓴、眼光独到,用美的语言诠释“美”,诠释中国文化。
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你可知何谓选材精当、文笔精妙又意在通俗。这是用世界的眼光看待中国传统,用哲学体系让文化有章可循,可读、可解、可记。
读完《历程·简史:拥抱传统文化》,你可以通晓中国文化的精粹表现和思想脉络,从而进入传统文化的大门,有个大概的了解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一九一五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一九二四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一九四六年赴美任客座教授。一九四七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一九五二年后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学的价值。四十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一九四九年后着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着编为《三松堂全集》。
李泽厚,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哲学系一九五四年毕业。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密西根大学、科罗拉多学院、斯瓦斯摩学院客席教授、客席讲座教授,台北中央研究院客席讲座研究等职。一九八八年当选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一九九八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学化。着有《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走我自己的路》《世纪新梦》《论语今读》《已卯五说》《历史本体论》《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香港,2006)等书,一九九一年后旅居美国。

图书目录

美的历程:
一 龙飞凤舞
一 远古图腾009
二 原始歌舞018
三 “有意味的形式”022
二 青铜饕餮
一 狞厉的美036
二 线的艺术044
三 解体和解放048
三 先秦理性精神
一 儒道互补053
二 赋比兴原则058
三 建筑艺术064
四 楚汉浪漫主义
一 屈骚传统070
二 琳琅满目的世界076
三 气势与古拙084
五 魏晋风度
一 人的主题088
二 文的自觉098
三 阮籍与陶潜103
六 佛陀世容
一 悲惨世界109
二 虚幻颂歌116
三 走向世俗120
七 盛唐之音
一 青春、李白126
二 音乐性的美135
三 杜诗颜字韩文139
八 韵外之致
一 中唐文艺146
二 内在矛盾151
三 苏轼的意义159
九 宋元山水意境
一 缘起164
二 “无我之境”168
三 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173
四 “有我之境”177
十 明清文艺思潮
一 市民文艺184
二 浪漫洪流190
二 从感伤文学到《红楼梦》197
四 绘画与工艺术203
结语207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自序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219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232
第三章 诸子的由来 245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 252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 262
第六章 道家的第一阶段:杨朱 272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 279
第八章 名家 289
第九章 道家的第二阶段:老子 300
第十章 道家的第三阶段:庄子 310
第十一章 后期的墨家 323
第十二章 阴阳家和中国早期的宇宙发生论 333
第十三章 儒家的现实主义流派:荀子 345
第十四章 韩非子与法家 355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上学 365
第十六章 治国平天下的哲学主张 376
第十七章 汉帝国的理论家:董仲舒 387
第十八章 儒家兴盛和道家再起 398
第十九章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 409
第二十章 新道家:豁达率性的风格 422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基础 431
第二十二章 禅宗:潜默的哲学 443
第二十三章 更新的儒家:宇宙论者 452
第二十四章 更新的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 465
第二十五章 更新的儒学:主张柏拉图式理念的理学 476
第二十六章 更新的儒学中的另一派:宇宙心学 488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学的传入 497
第二十八章 厕身现代世界的中国哲学 510
英文版编者引言 德克·布德 522

序言

傅雷先生一九五四年底给其子傅聪的家书中说: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humain(法文,即英文human,意为“人”),要把一个人儘量发展。
如何“通”,如何发展“人”,作为现代中国人,顶要紧的莫过于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为此,不妨先读一点李泽厚和冯友兰。
冯友兰称,李泽厚的“《美的历程》是部大书(应该说是几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本就是冯先生在美国大学开讲座,向西方人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讲稿,“小景之中,形神自足”。
读李泽厚《美的历程》,以书画、雕塑、诗文、建筑等“美的巡礼”直观了解何谓青铜饕餮,何谓笔走龙蛇。文章高屋建瓴、眼光独到,用美的语言诠释“美”,诠释中国文化。
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你可知何谓选材精当、文笔精妙又意在通俗。这是用世界的眼光看待中国传统,用哲学体系让文化有章可循,可读、可解、可记。
读完《历程》和《简史》,你可以通晓中国文化的精粹表现和思想脉络,从而进入传统文化的大门,有个大概的了解。

三原图书编辑部
二○一二年三月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