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历史的回望

(2018-07-11 18:26:05) 百科
历史的回望

历史的回望

《历史的回望》由寿永明、刘家思主编。鲁迅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已经众所周知。作为鲁迅故乡的高等院校,绍兴文理学院研究鲁迅,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多年来,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确立了以鲁迅为龙头的绍兴籍现代着名作家研究为特色的学科建设战略规划,以提升学科内涵,增强为地方服务的社会功能,如今已经产生了初步成效。为了检视我们的建设情况,特地编选了这本绍兴文理学院鲁迅研究论文集。

基本介绍

  • 书名:历史的回望
  •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 页数:315页
  • 开本:16
  • 作者:寿永明 刘家思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历史的回望》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寿永明,浙江诸暨人,1963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历任绍兴文理学院图书馆馆长、人文学院院长,现任绍兴文理学院校长助理,教授;兼任浙江省鲁迅研究会会长、浙江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是首批浙江省教育厅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师範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和地方文化研究,在《教育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等杂誌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的着作有《鲁迅与社戏》(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绍兴语言文化》(中华书局,2006年)、《语文教学视野中的鲁迅》(《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
刘家思,男,1963年7月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系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学科组专家,绍兴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绍兴文理学院优秀教学团队第一层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群”团队负责人,绍兴文理学院首届教授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话剧历史与理论研究会、中国曹禺研究会理事、常务理事等。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20余个,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出版《苦闷者的理想与期待一一曹禺戏剧形态学研究》《主流与先锋——中国现代戏剧得失论》《曹禺戏剧的剧场性研究》等专着6部。获得省(部)、市(厅)、校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

图书目录

前言

剑与书:越文化模式与鲁迅的精神结构
摆脱陈源的阴影——也谈鲁迅与“绍兴师爷”
试论鲁迅的文化性格及其越文化印痕
“沉默的鲁迅”及其意义——从越文化视野透视
绍兴目连戏原型与鲁迅的主体意识
风景之发现——论越文化对鲁迅的负面影响

论鲁迅思想与艺术的越文化渊源
论绍兴目连戏对鲁迅艺术审美的影响
鲁迅黑暗意象的发生学解释——1~18岁居住空间对鲁迅视觉图像的影响
浙东学术、师爷气与鲁迅——论鲁迅思维与文风的形成之一
思想对话的形象——从绍兴民间文化解读鲁迅的思想风格
鲁迅杂文风格形成论——从地域文化的角度论

经济叙事与鲁迅小说的文本建构
弃医从文:鲁迅的言说策略
试论鲁迅小说风格形成的主客观原因
鲁迅小说的先锋性
论鲁迅小说创作的走向
鲁迅小说人物性格塑造的比较观
鲁迅小说的方言运用
对鲁迅现代题材小说创作中断原因的思考

传统叙事手法的创造性借鉴——《吶喊》《彷徨》叙事谋略浅论
打开《阿Q正传》的新视窗——论邹七嫂形象的审美功能
“思乡的蛊惑”:《朝花夕拾》及其他——论鲁迅的“第二次绝望”与思想的发展
“油滑”:《故事新编》的艺术方式与文体——从越文化视野透视
《补天》试论
鲁迅新编历史小说《理水》浅析

越文化视野中的鲁迅与嵇康
试论蔡元培与鲁迅“和而不同”的文化性格
茅盾与鲁迅传统文化渊源与文化性格之异同
武侠背景中的复仇叙述——《铸剑》《鲜血梅花》比较论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