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武道狂之诗(乔靖夫着小说)

(2018-11-30 17:32:57) 百科
武道狂之诗(乔靖夫着小说)

武道狂之诗(乔靖夫着小说)

《武道狂之诗》作者是乔靖夫 Jozev 所着的小说,香港版由 天行者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发行,台湾版由 盖亚文化 出版发行。香港版小说封面及插图者为 门小雷 。台湾版小说封面及插图者为 HIROSHI 。内地版小说封面及插图者为雨谷。本书从经典武侠原点再出发,以独特视角与笔法,创造出凌厉狠劲,强悍而不孤的浓厚「狼派」风味,读之实在令人热血奔腾、欲罢不能! 作者描写比拚过程给人紧张刺激、肾上腺素激增之感,描写大侠间的坚固情谊、为求武术最高境界的执着读来更让人热泪盈眶、忍不住为其摇旗吶喊,错过武道狂,绝对可惜!

基本介绍

  • 书名:武道狂之诗
  • 作者:乔靖夫
  • 类别:「狼派」武侠
  • 出版社:天行者出版有限公司 

完成进度

《武道狂之诗》为2008年开始出版至今,小说已有十二卷,
漫画已有十卷(第十一卷【武当野望篇】完结。)
《武道狂之诗》小说卷十二【兵刀劫】已发售。

作者简介

乔靖夫Jozev
1969年香港出生,看日本特摄片与本土武侠剧长大的一代。
攻读大专翻译系时立志当作家,三年间埋首「练功」,毕业后随即展开「文字浪人」生涯,先后涉足新闻、电脑游戏、编剧等工作,游走于语言与媒体之间。
兼职流行乐填词人,作品包括卢巧音《深蓝》、《风铃》及《阿修罗树海》;王菲《光之翼》;陈奕迅《早开的长途班》等。其中《深蓝》获2000年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CASH)最佳歌词奖。
1996年出版首部小说《幻国之刃》,开始写作一系列风格暴烈的「影像系」流行小说,包括动作幻想系列《吸血鬼猎人日誌》,及长篇暴力史诗《杀禅》(全八册)。
「让人看了不是爱死就是恨死,才算是最好的小说。」这是他的写作信条。

内容简介

明朝正德年间。由于故事提及明朝宁王朱宸濠恢复亲兵护卫,招揽死士,为其起事作準备,并提及阳明子王守仁出任江西巡抚,推断故事发生于公元1514年-1519年期间。

角色简介

破门六剑:

燕横、荆裂、岛津虎玲兰、童静、练飞虹、圆性

燕横

  • 原名燕小六,出身贫农,乃青城派最后一名也是历来最年轻的一名道传弟子。
  • 在拜为“青城道传弟子”的那天,师尊何自圣罕有露出温暖煦烈的笑容,似深信其为“巴蜀无双”青城派之未来希望。
  • 青城被武当灭绝后,背负师尊何自圣临终交託的镇门之宝“雌雄龙虎剑”,胸怀复兴青城派的宏愿,追随荆裂踏上“讨伐武当派”的漫长征途。
  • 经历多次血战后,剑艺趋于成熟,其“雌雄龙虎剑法”渐臻得心应手,个性也从起初的憨厚渐渐变得通晓世道。年仅二十已为一流高手。
  • 武器:“静物剑
  • 武当派“兵鸦道”高手呼延达专用双剑,剑身呈哑黑色,各刻“左”、“右”二字以资识别。为配合“武当势剑”硬劈硬接的招式,剑脊设计较普通长剑厚实。后由燕横及童静各佩一柄。
  • 武器:“雌雄龙虎剑
  • “虎辟”:青城派最高秘技“雌雄龙虎剑”专用短剑,超过三百年历史之圣物。全长仅二尺余,刃身宽厚如刀,中央沿剑脊开有血槽。护手及吞口成一虎头浮雕,全剑造型展现猛虎之兇狠。
  • “龙棘”:青城派最高秘技“雌雄龙虎剑”专用长剑,超过三百年历史之圣物。全长达四尺,护手呈莲花状,并铸蟠龙纹,剑身狭长,通体泛金黄光华。近柄部吞口处刻有篆文剑名。

“武当猎人”荆裂

  • 福建“南海虎尊派”唯一残存弟子,年轻时游历四海,修习众多异国武艺,曾立誓要把师门“南海虎尊派”变成世上最强的门派,决心攀附武道之顶峰,成为最强武者。
  • 原名荆烈,是义父荆照出游烈屿时,在岛上岸边拾来的弃婴,名字也由此而来。
  • 十五岁时因为得罪了泉州的另外三大派,决心出海学习各地武技。为了答谢师叔裴仕英的恩德,取其“裴”姓下面的“衣”,改名为“荆裂”。
  • 在返泉州老家之际却发现“虎尊派”遭武当歼灭,为报灭门之仇,因而展开“追逐武当”这条刀山血海的挑战旅途。
  • 曾诛杀多名武当弟子,被冠以“武当猎人”的称号。
  • 独上青原山潜探清莲寺时堕下山崖,致一手一足重伤,继而被梅心树及术王众追杀,却在极端危急中催生出快猛绝伦的捨身刀“浪花斩铁势”,速度已至传说中的“曜炫之剑”。
  • 得江南怪医严有佛施以刀针疗法,手足关节重伤终于痊癒。
  • 武器:“雁翅刀
  • 荆裂师叔裴仕英相赠之家传军刀,裴氏先祖曾用以击杀海盗,立过赫赫战功,但因年月风霜,今已痕迹斑驳。雁翅形刀头沉重,刃背甚厚,最适合中距离强攻之用
  • 武器:“乌首短刀”
  • 荆裂流浪于南蛮岛国所得之毗舍耶族战刀,当地语称“牝奴镝”,为“白刃”之意思。全长二尺余,刃身狭尖而无护手,柄头形如长颈鸟首。特点为灵活快速,适合近身格斗之用。
  • 武器:“长倭刀”
  • 中土工匠仿东瀛刀铸造之战场用刀,全长近五尺,刀柄特长,可结合长枪技法使用,形貌兇悍,乃荆裂流浪海外期间,诛杀一汉人海盗而夺得。
  • 虽然同名角色于作者另一本着作《幻国之刃》中出现,不过两者并无关係。

岛津虎玲兰

  • 来自日本萨摩国岛津氏“阴流”,武器野太刀,擅使“阴流太刀技”,勇猛坚毅,不让鬚眉的女剑士,为追寻背弃婚约的荆裂而远赴中土。
  • 成都一役与荆裂并肩作战后,逐渐爱上了他,为了治好荆裂手足之伤,独自出走访寻伤药医者,途中意外得遇荆裂宿敌锡晓岩与霍瑶花,现一起结伴前往武当山以取“蜕解膏”为荆裂治伤。
  • 武器:“野太刀
  • 或称“大太刀”,全长五尺有余,岛津虎玲兰专用佩刀。因其夸张的长度重量,实际难于使用,在鎌仓幕府时代多作战场佩饰,以展示武力刚气。唯虎玲兰天生体格过人,故能挥动自如。

童静

  • 成都第一大帮“岷江帮”帮主童伯雄的独女,虽然生性娇横好胜,但侠骨仁心,热爱武道。
  • 于西安之战中意外显露出掌握细微时机的特殊练武天赋,崆峒掌门练飞虹因而决意收其为徒,甚至连其死敌雷九谛也看出童静这奇特的先天真力资质,同样渴望将她收归门墙之下。
  • 对燕横怀有情愫,但不好意思主动开口。
  • 武器:“静物剑
  • 由燕横及童静各佩一柄。
  • 武器:“迅蜂剑
  • 铸剑师寒石子所赠,紫色柄,刃身造型甚为特别,剑尖前段收窄如针。

“风狻猊”练飞虹

  • 崆峒派前掌门,却是玩世不恭的老顽童,凭着“八大绝”武学威镇关西。在西安一战时,看出童静所含的莫大资质,因而抛下掌门之位跑来追随荆裂等人,意图收童静为徒。
  • 武器:“铁爪飞挝
  • 本为战场上军器,主要用以缠制擒伏敌兵或马匹。崆峒派“八大绝”专有一门“摧心飞挝”,可用作直接攻杀敌人的兵器。飞挝同时也是工具,配合轻功可作飞檐走壁的抓索,又或用以远距夺物。
  • 武器:“飞刀
  • 崆峒派“八大绝‧送魂飞刃”的专用飞刀,一套五柄。刀形受西域兵器影响,与中原的飞刀或匕首大异。
  • 武器:“铁扇
  • 崆峒派“八大绝‧乌叶扇”所用兵器,全体由乌铁所铸,份量沉重。开合使用变化甚多,扇缘锋利如刀,张开的扇面又能充当护盾,折合时则成为开碑裂石的重型钝器。
  • 武器:“铁甲手套
  • 崆峒派“八大绝‧花战捶”所用兵器,嵌上铁片的左手手套。
  • 武器:“鞭桿
  • 崆峒派“八大绝‧挑山鞭”所用兵器,坚木削制,长四尺。
  • 武器:“陇西弯刀
  • 配合崆峒“八大绝‧日轮刀”,因平凉崆峒山为通西域重镇,崆峒派弯刀制式也融入了外族兵器的特色,而且弯形刀刃有利于使用该派绝技“飞法”,可在出招半途脱手,轮转飞射敌人。
  • 武器:“奋狮剑
  • 峒派掌门专用佩剑。剑身较中原一般长剑厚重,配合崆峒“八大绝‧通臂剑”的长距离猛烈斩刺技法。

圆性

  • 少林年轻一辈武僧中高手,身材壮硕,个性豪迈,精通少林“紧那罗王棍”及“少林五拳”。
  • 常用兵器是齐眉棍和“铜人半身甲”。
  • 认为武当派这种四处挑战其他门派的行动迟早会找上少林,所以想主动出击迎战武当,但与少林的打算不同,最后选择与燕横、荆裂一同行动。
  • 不忌荤。
  • 武器:“齐眉棍
  • 约五尺长,六角形棍身以坚韧木头所造,两端十寸皆包镶着铁片,上面排着铜铸的圆钉。

九大门派:

又称作「六山三门」:「六山」为少林派、武当派、华山派、峨嵋派、青城派及崆峒派;「三门」则为八卦门、心意门及秘宗门。

少林派

河南嵩山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寺僧自古已有修练武艺的传统,以超脱生死的武道精神,参贯禅机。相传少林寺最基础锻鍊功法“易筋经”及“洗髓经”,乃是达摩祖师从天竺传来,并衍生出其他少林武技,实际不可考。少林武功在隋唐之间已负盛名,雄视武林近千年,对中原各派武术影响极深,故得“天下武宗”的称誉。少林派属正统外家,主要走刚猛硬派一路。少林寺僧练武本为参禅及保护寺院之用,因威力太猛,容易造成杀孽,因此不传俗家。佛家戒杀,故其武技少用刀剑利器,而主力发展徒手拳法及棍棒之术。寺内武僧亦同时修禅,“禅武不二”的精神,乃为少林武道之根本。少林派武术博大精深,秘藏寺院内的拳械与各种功法甚多,号称“七十二技”。但有说其中部分已经再无人传承修习,仅存于拳经兵谱之内,实已失传。着名武技:少林五拳、紧那罗王棍、十八铜人阵法。

本渡

  • 少林寺方丈

了澄

  • 少林派文僧长老

武当派

元末道人张三丰于湖北武当山创立。张真人身材魁伟,体质异常,不论寒暑,皆只穿一衲一蓑。相传其内家武功,乃参悟道家的内丹养生功法,转化成强身技击之术,据记载曾有「单丁杀贼百余」的勇武事迹。 张真人入武当山修道后,某日得观蛇鹤相斗,从两者身姿动作,领悟了劲力刚柔之理,创出武当最高绝学「太极」,从此奠定武当派在武林二百年来的地位。
武当派武功素以拳剑着称,原本专走内家功夫以柔克刚、借力打力的路数,武当弟子亦全为道士;惟二十余年前大破「物移邪教」一役后,全派上下突然还俗,武学风格更大加改革,摒弃了养生道术而偏重于武斗实战,所有拳法剑术重新大幅整编,走上了暴烈辛辣之路,又以极峻烈的方式训练大量弟子,武当派声势因而一时大振,并生起「天下无敌,称霸武林」的野心。着名武技:太极、武当形剑、武当势剑、武当行剑、武当飞龙剑、两仪劫拳
武当派,设立「兵鸦道」、「镇龟道」和「首蛇道」。「兵鸦道」,现由副掌门叶辰渊执掌,乃是负责南征北伐、称雄武林的武斗部队;「镇龟道」,由另一位副掌门师星昊主持,主责镇守保卫武当山及调练弟子;「首蛇道」则最为神秘,直接受命于掌门,并外派弟子长期潜伏驻守各省,专长于情报刺探,更负责侦查各地门派的武功实力,为保持身份秘密,等闲不会动用。
武当三大戒律:
一.凡我武当门下,当寄骸髓于修练之途,夙夜不懈,生死无念,以共臻武道之极峰!
二.如遇阻道或求战者,须怀无怖无情之心,即其为神佛魔魅,必尽死力斩杀之,以证我武当无敌之实!
三.眼不见名位财帛之诱,耳不闻威权情面相逼,一无牵绊,自求道于天地间!

青城派

东汉道人张陵(初代张天师)入四川青城山修道时,已有遗下「雌雄龙虎剑」及「降魔功」等奇功的传说,可知青城武道源流极长。目今之青城派,其历代祖师可上溯三百余年之久。 青城派武功经过多年提炼,渐渐专注研习剑术之道,拳术等法已经旁落到次要位置,因而亦有人直接称青城派为「青城剑派」。
青城剑法入门讲究快速準确,以攻止攻,抢险截击;至大成后,则追求以无匹剑势震慑对手,其招术反璞归真,变化不繁。青城剑独步四川一省,故有「巴蜀无双」的美称。着名武技:雌雄龙虎剑、水云剑、风火剑

峨嵋派

坐镇四川佛教名山峨嵋山,实际创立历史已不可考。有传说春秋时代「白猿公」司徒玄空,入山创立峨嵋武学,此事并无足够佐证;但可以确定最迟在宋代,已有僧人道士在山中传承武功的记载。数百年来,峨嵋山上及山下邻近地区的各种武术家数,渐渐自然融合,最终成之为峨嵋派。
峨嵋派武道以枪棒术最为世人所识。峨嵋枪法独步天下,讲究闩拦扎打间的变化微妙,武林各派长兵,惟有少林棍棒能与之较量。 峨嵋武功虽然最初源出于佛道宗教,但早已演变成为俗家门派,兼收男女弟子,传承之风比一般的山门派系较为开放。由于枪棒属长兵器,适合于战阵上使用,峨嵋派弟子参军入伍也较他派为多。着名武技:骑龙枪、大手臂、圆机枪法

华山派

由全真派当祖师王重阳之弟子、「北七真」之一「广宁子」郝大通于金朝时入山创派,至今已逾三百年历史。创派之初已有传习道家剑术,经过数十代的传承和研究,创编出华山剑法共四十八套,为当今最悠久而渊博的剑术名家,因此在武林上有「剑宗」的称号,并有着名武谚云:「拳出少林,剑归华山」,可证其不二之地位。
华山既精研剑法,品种自然繁多,从轻灵迅捷到刚猛无俦的剑技都囊括在内;但练到高级处,则专门讲究「以气御剑」,以道家内丹养气的功法,结合击剑招数,运用呼吸吞吐催动剑劲与剑速。故其发招,往往剑锋未至,所生气劲已先夺势,此为「气剑一如」的最高境界。着名武技:飞仙九势、大还剑、元亨剑法

崆峒派

创派于甘肃平凉崆峒山,其源流极远,秦汉古辞书尔雅已有「空同之人武」的记载。今之崆峒派武道,为历代入山修练之儒、释、道三教人士的武术合流形成,并参长西域外族武斗之法门,于一百六十余年前,由祖师飞云子集大成,开山立派。
崆峒武术以繁杂见称,刀枪剑棍拳腿等皆有习练,冷门及奇门兵器亦格外多,钩、铲、鞭、刺、铁扇、飞爪、风火轮、判官笔等都收入。其目的是要修练到随时手拿一物皆可为伤人之器;单一兵器能够发挥异种的打法;器械法与拳法又可互换或夹杂运用,以混合变化的花法弥或敌人,秘诡莫测。着名武技:八大绝

八卦门

「八卦拳」为出现于安徽、江苏一带的武术,源流无从考证,最初可能与道家思想有关,但发展至后世之八卦门,已经完全是俗家武术,并无宗教内容,所谓「八卦」,仅是借卦象的方位为代号,演示步法的行进路线而已。
今八卦门总馆在安徽(明代南直隶省)南部徽州府。八卦门武术以精绝的「八卦步法」闻名于世,锻鍊时以绕圈走转为基本,实战时擅长游身绕击敌人侧面甚至后方,甚难防御。其拳法实际上多用掌(所以也称「八卦掌」),刚柔并济;开掌除了发劲打击,也为了施展多采的擒拿错骨技法,再配合下路步法的跘足踢扫,又可变化成摔投招式,「八卦拳」不论离身长攻和贴身短打皆有独到之处。八卦门兵器以刀剑短兵为主,又有双匕首之法,以刃代掌施用。另有五尺开外的巨型「八卦大刀」,本来只是门内练功用的重器械,但偶尔也有实战里能使得动的高手。着名武技:八卦沉雷掌、八卦游身掌、龙爪十缠、八卦破身刀

心意门

「心意拳」为一种极古的武术,来源不详,有说法乃是宋朝抗金名将岳飞,以枪法为基础所创。心意门现以山西祁县为根据地,传人远布河南、河北、陜西等地,流传甚广。 「心意拳」功法古璞,练者往往集中于「五行母拳」和「十二大形」单式重覆演练,而无繁複连绵的套招。
战术讲究以全身整体发雄浑之劲,一步直占中门(所谓「打人如走路」),以压逼的打法,不予对手空间,硬进硬打,不招不架。 心意门以拳法的发劲之理为根本,所创的兵器术亦是用重兵刃为主,其双手长刀及大枪最是着名。着名武技:五行母拳、十二大形、心意三合刀、六合大枪

秘宗门

发祥于有「武术之乡」称誉的河北省沧州府(明代属北直隶省)一带。相传「秘宗拳」最早出现于唐代,乃模仿猿猴相斗的动作而创,故有「猊宗拳」、「猊猔拳」、「猕宗拳」等名称,后世以音近而改称「秘宗拳」,以形容其灵动跳跃、变化难测的风格。据记载有宋朝拳师周侗最精此艺,并传予梁山好汉「玉麒麟」卢俊义,再传浪子燕青,史未可考。
秘宗门武术可谓综合了中原北方武技之精华,身法和步法讲究闪转腾挪,窜蹦跳跃,甚重视腿功踢蹴,擅长离身长手远击,迅快连击制敌。以拳法为基础,又演变多种兵械用法,如剑、单刀、长枪等,同样走轻灵巧胜的风格。另外亦有修练飞镖暗器。着名武技:半披风拳、里外战、明堂快刀

内地版

集数:
名称:
ISBN:
出版日期:
卷一
风从虎,云从龙
978-7-300-14168-8
2011.8
卷二
蜀都战歌
978-7-300-14167-1
2011.8
卷三
震关中
978-7-300-14498-6
2012.1
卷四
英雄街道
978-7-300-15860-0
2012.6
卷五
高手盟约
978-7-300-16154-9
2012.8
卷六
任侠天下
978-7-300-16272-0
2012.12
卷七
夜战庐陵
978-7-300-16270-6
2013.5
卷八
破门六剑
978-7-300-17619-2
2013.9
卷九
铁血之阵
978-7-300-17620-8
2013.10
卷十
狼行荆楚
978-7-300-19133-1
2014.5

香港版

集数:
名称:
ISBN:
出版日期:
卷一
风从虎.云从龙
9789881723987
2008年
卷二
蜀都战歌
9789881786623
2009年
卷三
震关中
9789881786654
2009年
卷四
英雄街道
9789881862433
2009年
卷五
高手盟约
9789881862457
2010年
卷六
任侠天下
9789881862488
2010年
卷七
夜战庐陵
9789881979216
2010年
卷八
破门六剑
9789881979230
2011年
卷九
铁血之阵
9789881979292
2011年

台湾版

集数:
名称:
ISBN:
出版日期:
卷一
风从虎.云从龙
9789866473005
2009-07-27
卷二
蜀都战歌
9789866473340
2009-09-14
卷三
震关中
9789866473494
2009-12-30
卷四
英雄街道
9789866473623
2010-06-30
卷五
高手盟约
9789866473937
2010-09-01
卷六
任侠天下
9789866473975
2011-01-12
卷七
夜战庐陵
9789866157196
2011-02-09
卷八
破门六剑
9789866157332
2011-06-10
卷九
铁血之阵
9789866157516
2011-08-11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