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武维华

(2019-11-03 05:02:14) 百科
武维华

武维华

武维华,男,汉族,1956年9月生,山西孝义人,九三学社成员,1974年12月参加工作,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植物科学系植物科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武维华
  •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山西省孝义市
  • 出生日期:1956年9月
  • 职业:植物细胞生理及分子生物学家
  • 毕业院校:山西大学、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新泽西州立大学
  • 主要成就:中国科学院院士
    首批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画”特聘教授
  • 代表作品:《植物生理学》

人物履历

1974-1978年 山西省孝义市兑镇国小、国中教师
1978-1982年 山西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专业学习
1982-1984年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植物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4-1989年 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讲师(其间:1987-1989年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植物科学系访问学者)
1989-1991年 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植物科学系植物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1-1993年 美国哈佛大学生物学实验室博士后
1993-1994年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生物系博士后
1994-1996年 中国农业大学讲师、副教授
1996-1999年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植物科学系主任
1999-2002年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院长
2002-2004年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生物学院院长
2004-2012年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主任(2008.11)(其间: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1-2012年挂职任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2012-2015年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主任
2015-2017年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主任(2016.11免)
2017-2018年 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8.01免)
2018-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社会任职

现任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画”特聘教授,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
武维华现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主任等。
曾任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院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委员、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美国植物生理学会会员,《科学通报》执行副主编、《植物学报》和《遗传学报》副主编等学术团体职务。

学术研究

学术经历

1974年,武维华高中毕业后在本村务农,他先后担任兑镇国小和国中的代课和民办教师、兑镇“五七农校”教师。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武维华考入山西大学。
1977年,进入山西大学学习,1982年本科毕业于山西大学,
1982年,武维华以优异成绩本科毕业,考入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师从我国着名植物生理学家娄成后先生,从事植物细胞间通讯的研究工作。
1984年12月获得硕士学位后,武维华随导师娄成后先生回到北京农业大学(现为中国农业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1987年12月,武维华由国家基金委资助赴美进行访问研究,并于1989年9月开始在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植物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他在导师指导下承担了两个研究项目的实验,对跨叶绿体被膜的K+/H+离子交换调控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先后以第一作者在Plant Physiology杂誌发表4篇论文,同时完成了48个学分的课程学习。两年零两个月完成博士学位。1991年11月,他博士毕业后来到哈佛大学生物学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开始了对植物细胞离子通道分子调控机制的系统研究。其间对植物叶片气孔保卫细胞钾离子通道的调控机制的研究结果先后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和Plant Physiology等杂誌。
我国钾、磷资源匮乏,农作物生产中钾、磷肥施用比例严重偏低,大量进口钾肥又提高了生产成本。针对这种情况,武维华认为改良植物(作物)的磷钾效率性状是我国农作物生产的重大需求,而研究植物磷钾效率的分子遗传及细胞生理机制又有一系列重要的科学问题。
1991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Rutgers)植物科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1年至1994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生物学实验室 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4年9月,武维华举家回国,任教中国农大。回国后,科研没有启动经费,没有实验室和设备。老校长石元春院士询问他有什幺困难,他回答“领导的困难肯定比我多,我自己努力想办法解决!”武维华向其他老师借了3万元科研经费,与其他老师挤在一间办公室里开始了工作。在科研方向的选择上,是继续国外博士后期间的研究,还是根据学科发展前沿结合国家需求从头做起?使命感驱使武维华选择了后者这条更为艰辛的道路。
1994年9月至今,在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任副教授、教授。
1995—1998年,武维华结合主讲的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植物生理学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逐步更新、同时尝试教学方法改革,针对国内当时《植物生理学》教材内容局限、陈旧等问题,採用当时国际上通行的先进教材作为教学参考书,不仅充实和更新了教学内容,而且还锻鍊提高了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根据生物科学作为实验科学的特点,武维华注重介绍新科学研究内容和实验方法,通过对一些经典、巧妙的实验构思和方法的介绍自然地引出重要理论知识,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重实验证据”的科学素养、激发了参与实验教学和实验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
1996年开始,武维华开始了植物磷钾高效及耐盐突变体的筛选工作。针对每一性状,数十万株幼苗的培养、实验工作异常艰辛。困难不仅来自实验劳作,还不断来自学生和一些同事的疑惑,“是否能筛选到我们希望得到的突变体?”武维华坚信,既然先前的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不同基因型植物的钾、磷营养效率显着不同,说明植物钾营养性状是遗传控制的,那就完全可能通过遗传诱变改变亲本材料的钾、磷营养性状。
1997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现任北京市农委副主任(挂职至2012年12月)。
1999年3月被教育部聘为国家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画”特聘教授。
从2000年开始,武维华历时3年组织编写了新的《植物生理学》教材。他依据植物生理学的自身学科性质,在力求较全面地阐述基本概念和介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参考国际通行的植物生理学教材的章节框架和内容,儘可能在内容上反映最新研究成果,使教材内容达到在基础性、通用性、先进性、参考性等方面的统一。该教材出版后已被大陆及港、台多所大学和中科院研究生院採用,并被列入“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和“国家理科基地教材”。2006年,又组织一批植物生理生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青年骨干对教材进行了改编,于2008年出版了新版(第二版)《植物生理学》教材。
2001年,武维华实施了针对本科生科研训练的“URP计画”(Undergraduate Research Program),鼓励本科生自愿参加老师主持的科学研究工作。这个计画为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创造了条件,锻鍊了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了创新意识。
2015年,武维华组织专家,先后对东北、华北、黄淮海等粮食主产区以及西南、华南等15个省的主要农作物种业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后发现,中国主要农作物育种工作面临着资源效率低下、病虫危害加重等突出问题。

人才培养

1996年-2006年,武维华指导了近30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实验工作,毕业论文答辩全部获得优秀。自1995年起,他先后指导15名硕士研究生、40余名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迄今已有13名获硕士学位、20余名获博士学位。已培养7名博士后(出站)。桃李满园。武维华不仅传授科研方法,也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
在日常工作中,武维华要指导研究生写论文,要为本科生、研究生授课,要申请科研项目,要进行实验室、学科的建设管理,还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似乎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但是,他却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主要论着

1.Weihua Wu,J.Peters,Gerald Berkowitz,Surface Charge-mediated Effects of Mg2+ on K+ flux Across the Chloroplast Envelope are Associated with Regulation of Stromal pH and Photosynthesis,Plant Physiol.,1991,97: 580~587.
武维华武维华
2.Weihua Wu,Gerald Berkowitz,Lidocaine and ATPase Inhibitor Interaction with the Chloroplast Envelope,Plant Physiol.,1991,97: 1551~1557.
3.Weihua Wu,Gerald Berkowitz,Stromal pH and Photosynthesis are Affected by Electroneutral K+ and H+ Exchange through Chloroplast Envelope Ion Channels,Plant Physiol.,1992,98:666~672.
4.Weihua Wu,Gerald Berkowitz,K+ Stimulation of ATPase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the Chloroplast Inner Envelope,Plant Physiol.,1992,99: 553~560.
5.Weihua Wu,Sarah Assmann,Photosynthesis by Guard Cell Chloroplasts of Vicia faba L.: Effects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tomatal Movement,Plant Cell Physiol.,1993,34: 1015~1022.
6.Weihua Wu,Assmann,A Membrane-Delimited Pathway of G-protein Regulation of the Guard-cell Inward K+ Channel,Proc.Natl.Acad.Sci.USA.,1994,91: 6310~6314.
7.Ammon Schwartz,Weihua Wu,Edward Tucker,Sarah Assmann,Inhibition of Ineard K+ Channels and Stomatal Response by Abscisic Acid: An Intracellular Locus of Phytohormone Action,Proc.Natl.Acad.Sci.USA.,1994,91: 4019~4023.
8.Weihua Wu and Sarah Assmann,Is ATP Required for K+ Channel Activation in Vicia Guard Cells? Plant Physiol.,1995,107: 101~109.
9.Weihua Wu,A Novel Cation Channel in Vicia Faba Guard Cell Plasma Membrane,Acta Phytophysiologica Sinica,1995,21: 347~354.
10.Xiqing Wang,Weihua Wu,Sarah Assmann,Differential Responses of Abaxial and Adaxial Guard Cells of Broad Bean to Abscisic Acid and Calcium,Plant Physiol. ,1998,118: 1421~1429.
11.Liumin Fan,Weihua Wu,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Inward K+ Channel in the Plasma Membrane of Brassica Pollen Protoplasts,Plant & Cell Physiol.,1999,40: 859~865.
12.Xiaochun Jin,Weihua Wu,Involvement of Cyclic AMP in ABA- and Ca2+-Mediated Signal Transduction of Stomatal Regulation in Vicia faba,Plant & Cell Physiology,1999,40: 1127~1133.
13.Chuanjiang Yu,Weihua Wu,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nward K+- Channels in Plamsma Membrane of Arabidopsis Root Cortex Cells,Science in China,1999,42: 307~315.
14.Ximing Zhou,Weihua Wu,Regulation of the Inward K+ Channels in Stomatal Guard Cells by Cytoskeletal Microtubules,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99,44: 919~922.
15.L.M.Fan,Y.F.Wang,W.H.Wu,Outward K+ Channels in Brassica Chinensis Pollen Protoplasts are Regulated by External and Internal pH,Protoplasma,2003,220: 143~152.
16.Yongfei Wang,Liumin Fan,Weihua Wu,Ca2+-Permeable Channels in the Plasma Membrane of Arabidopsis Pollen Are Regulated by Actin Microfilaments,Plant Physiology,2004,136: 3892~3904.
17.Jing Jiang,Lingwen FAN,Weihua Wu,Evidences for Involvement of Endofenous cAMP in Arabidopsis Defense Responses to Verticillium Toxins,Cell Research,2005,15: 585~592.
18.Wei Zhang,Liumin Fan,Weihua Wu,Osmo-Sensitive and Stretch-Activated Calcium-Permeable Channels in Vicia faba Guard Cells Are Regulated by Actin Dynamics,Plant Physiology,2007,143: 1140~1151.
19.Shuying Ma,Weihua Wu,AtCPK23 Functions in Arabidopsis Responses to Drought and Salt Stresses,Plant Molecular Biology,2007,(Onlined,DOI 10.1007/s11103- 007-9187-2).
20.Yifang Chen,Yi Wang,Weihua Wu,Membrane Transporters for Nitrogen,Phosphate and Potassium Uptake in Plants,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2008,50 (7): 835~848.
21.Yi Wang,Weihua Wu,Plant Sensing and Signaling in Response to K+-Deficiency .Molecular Plant,2010,3: 280~287.
22.武维华主编,植物生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第一版),2008(第二版)。

研究方向

武维华主要从事植物细胞信号转导分子机制、植物细胞跨膜离子运输调控机制、植物高效利用养分及抗逆的生理及遗传调控机制等方面研究,先后在跨叶绿体被膜的钾氢交换调控及其对光合作用的调节、植物细胞G蛋白的生理调节作用机制、质膜钾离子通道的调控机制、植物细胞第二信使的分子作用机制、植物耐低钾/耐低磷/抗盐/抗旱等性状的分子遗传及生理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先后有30余篇研究论文先后在“Proc. Natl. Acad. Sci.”、“Plant Physiology”、“Plant & Cell Physiology”、“Planta”、“J. Exp. Bot.”等国际学术刊物及“中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植物学报”等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
从事的主要研究工作有:植物细胞信号转导分子机制(主要是研究植物细胞第二信使系统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和离子通道调控机制);与植物(作物)抗盐、耐低钾、耐低磷性状表达相关的基因克隆及基因功能研究等。主持包括由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课题、国家转基因作物专项、“ 863”生物技术项目、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专项研究基金等资助的10余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指导博士研究生13名、硕士研究生7名、博士后2人。
共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攀登计画专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课题、科技部转基因作物产业化专项、“863”生物技术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项目、教育部骨干教师团队计画项目、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专项研究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是:(1)植物耐盐、耐旱和磷/钾高效等重要性状的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2)植物回响乾旱、高盐、磷钾营养亏缺的信号转导和基因表达调控网路机制。

人物荣誉

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
1997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1998年获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9年3月被聘为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画”特聘教授;
2003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首都“五一”劳动奖章;
2004年获国家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科学基金;
2007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2007年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评价

2006年6月30日出版的Cell杂誌发表了调控植物钾营养性状的重要机制和植物磷高效研究方面获得重要研究结果,同时还发表了国际同行对此项工作的高度评价。(《中国食品报网》
武维华武维华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